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莱希当政期间,采取的恢复经济的措施包括:为减少高达3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使卢比贬值10%以上;为缩小财政赤字,对农业收入实行前所未有的征税;对成千上万的漏税者和拖欠银行贷款者开展一场打击运动。但是考莱希政府留下了一大堆长期难以解决的经济问题,这些问题是他的看守政府在3个月的任期内解决不了的,只能留给贝·布托政府去解决。
尽管巴基斯坦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5%以上,但由于巴基斯坦的人口有1.28亿,而且还以每年3.9%的速度增加,因此国家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已下降到每年仅2%左右。1995年6月上旬,贝·布托在国民议会召开的首次人口与发展会议上再次向人们敲响警钟:根据上次人口统计,巴基斯坦的实际人口增长率是3.9%,而不是通常所说的2.9%;照此速度,再过24年。巴基斯坦的人口将增加一倍。她呼吁全国各阶层行动起来,开展一场遏制人口迅速增长的“圣战”。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巴基斯坦现在平均每分钟有近9名婴儿诞生,人口增长率在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居第一位。高速的人口增长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和经济问题:贫困加剧、失业增加、能源短缺、住房紧张、卫生恶化、粮食不足等等。在过去34年中,失业人口由20万增加到250万;文盲人数由200万增加到5600万;人均收入只有约400美元,l/3多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仅1993—1994年就进口小麦120万吨,耗资50亿卢比;有3000多万人营养不良。贝·布托政府在外援减少的情况下必须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因怀疑伊斯兰堡在实施核计划,自1990年I0月以来一直停止对巴基斯坦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贝·布托政府有选择地实施考莱希的经济计划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受到了国际金融机构的压力。世界银行在1993年10月底表示考虑贝·布托政府提出的23亿美元贷款的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同意向巴基斯坦提供7亿美元的软贷款以解决其国际收支上的困难。但这两个机构都提出了贷款的条件,其中之一便是贝·布托政府必须继续实施看守政府总理考莱希的经济改革计划。
针对严重的贸易逆差,贝·布托政府上台伊始便采取重大步骤,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以减少和消除贸易逆差。贝·布托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减少进出口关税,对某些产品实行特惠关税,放松进出口限制。
1994年6月政府把最高税率降到了70%。
1994年1—5月,巴基斯坦的出口贸易额为26。6亿美元,与199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6%。1995年预计将增加到78.3亿美元。
1994年7月,贝·布托政府宣布向出口商作进一步的让步,取消对许多进口商品的限制。新政策允许外商独资经营进口业务。至1994年8月,巴基斯坦的外贸摆脱逆差,实现了1.4亿美元的顺差。至年底,巴基斯坦向世界各地的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6%,达到了67。6亿美元。根据政府1994年8月公布的特惠关税,皮革、纺织品、水产品加工、运动商品、珠宝、工程和碾米机械成为受益的面向出口的创汇部门。
在放松贸易限制方面,贝·布托政府允许工业消费者、商品进口商和建筑工程组织未经政府批准即可进口二手机械设备。
巴基斯坦最大宗的进口商品包括小麦、食用油、化工产品、钢铁、交通设备、医疗用品和家用电器,主要出口商品包括大米、棉花、纺织用纱、皮革、地毯和石油产品等。为鼓励出口,巴基斯坦政府向出口商提供免税待遇,同时提供出口资金,并实行出口收入退税。
除了继续推行私有化进程,整顿财经纪律,压缩和削减行政和非生产开支,鼓励进出口贸易外,贝·布托政府在吸引外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政府在吸引外资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保证外商投资的高额回报率;简化批准手续;开办开发区等。
值得注意的是,贝·布托政府在利用政府的外交工作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总统莱加里访问美国,贝·布托访问德国、法国、西班牙,都带领大批企业家,在东道国宣传巴基斯坦的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举行投资环境报告会或洽谈会,向外国厂商介绍有关情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美国和巴基斯坦之间已经签署38亿美元的私人投资协议。香港实业家与巴基斯坦签署了75亿美元的投资意向书。韩国企业界与巴基斯坦签署了41亿美元的投资意向书。法国也派出企业家代表团到巴基斯坦了解投资的可能性。中国也积极投资于巴基斯坦的电力和建筑业。贝·布托政府计划在今后3年内吸引外资320亿美元,为此巴基斯坦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以督促外资项目的发展。
1995年1月21日,巴基斯坦投资委员会秘书莫希布拉·沙阿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巴基斯坦将在全国建立12个工业特区以吸引国内和国外投资。特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在这些特区投资建厂将享受10年免税优惠;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将免除进口税;进口原料减免进口税25%;土地将出租给投资者50年,到期后还可延长50年等等。这些优惠政策是巴基斯坦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优惠的经济政策,宽松的投资环境,极大地刺激了外商的投资热情。目前巴基斯坦已形成了空前的外商投资热潮。从巴基斯坦独立到1994年,47年来外商投资总额不过20亿美元,而在1995年前几个月的时间里,外商意向投资就已接近16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电力等能源领域。有近100家外国公司和本国公司投资电力项目,投资额达数十亿美元。中国向一条输电线项目和火力发电站项目提供了资金。1993年12月26日,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在巴基斯坦一印度公路一路段的国际招标中一举中标,承担了这段长约36公里的公路的修筑工程。
高涨的外国投资热潮,对于经济比较困难的巴基斯坦来说,无疑是个良好的兆头。它必将带动巴基斯坦本国工业企业的发展,推动巴基斯坦经济较快增长。
贝·布托政府在加强宏观调控,控制财政赤字,平衡预算收支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财政赤字已从1994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降至4%。1993年10月上台后,贝·布托政府通过限制银行信货来抑制通货膨胀。但是进入1994年,由于多种原因通货膨胀仍然严重,物价上涨幅度增大,一度达到两位数,这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困难。物价持续上涨问题已引起了贝·布托政府的关注。贝·布托总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讨论这一问题。贝·布托政府分析了各方面原因,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前几年财政赤字增加、货币发行量大、以及石油产品提价和农业受灾歉收造成的。
从1994年10月开始,政府把稳定物价摆到了最优先的地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成立了物价管理机构,并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物价的上扬。贝·布托政府采取的抑制物价上涨的措施包括;紧缩银根,限制财政开支;进口部分生活用品,增加进口食品,以满足市场需要;政府控制的商店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日常生活必需品;加强对零售商的管理,规定最高市场价格,对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法商贩予以严厉的打击和制裁。
1995年2月13日,贝·布托总理的财政经济事务顾问贾弗里在接受中国《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时说,巴基斯坦政府十分重视抑制通货膨胀和稳定物价工作,已经采取宏观控制的一系列具体办法抑制物价上涨,取得了初步成效,敏感物价指数近两个月来已呈下降趋势。
作为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贝·布托政府鼓励发展私人资本,加快私有化进程以增加经济活力。贝·布托政府成立了私有化委员会,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核查评估,公开拍卖,截止1995年3月已成交370多个国营企业。私人资本已从1989年的419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1729亿美元。合资企业也迅速发展,如建在卡拉奇以西的赫布可私营火力发电站,将由沙特阿拉伯、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多国财团出资合建。贝·布托政府愈来愈重视工商企业界的作用,在制订预算时要同工商界代表协商,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政府还增加了给私营部门的信贷。
贝·布托政府还根据巴基斯坦的国情,特别强调发展小型工业企业,在政策伤感予以一倾斜。因此,巴基斯坦的工业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蓬勃发展。发展小型企业不仅有利于生产,而且在解决就业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贝·布托执政以来,巴基斯坦的经济结构和政策调整已初见成效,摆脱了两年多经济低速增长的状况,经济形势呈现了明显好转的势头。专家们预计,1995年巴基斯坦的国民生产总值有望增长5.5一6%。
贝布托传第十九章 寻找外交爱方位
第十九章 寻找外交爱方位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世界政治两极格局的终结,南亚地区的外交态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印苏、巴美“四国双对抗”为特征的战略格局已被打破。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作了相应调整。贝·布托重新上台执政后,努力弥合与美国的分歧,继续巩固和加强与中国的友谊。同时,主要把目光“瞄准西部”,积极发展与西亚和中亚国家的关系,并在穆斯林世界寻求支持,将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关系作为自己安全战略的有力依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针对印度的外交政策,贝·布托政府采取“追踪外交”,用“紧逼跟进,抵消影响”的方法,加紧做有关国家的工作。印度总理拉奥访美之后数日,巴基斯坦总统莱加里便以私人名义赴美活动;拉奥刚刚访问完俄罗斯,巴基斯坦也马上着手安排贝·布托总理访问莫斯科。
贝·布托政府外交政策的特点是,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积极拓展外交半径,为巴基斯坦的发展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西亚和穆斯林国家是贝·布托政府安全战略的重要依托。
冷战结束后,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关系有了大的改观,两国消除了直接对立,但昔日的积怨和现实的扑朔迷离一直阻碍着两国关系的发展。阿富汗在反对苏军入侵的十年抗战和推翻纳吉布拉政权的战斗中,形成了四派最为重要的武装力量。它们基本上分别由四个民族组成,代表各自的民族和集团的利益:希克马蒂亚尔为首的伊斯兰党以普什图族为主体;拉巴尼领导的伊斯兰协会基本上是塔吉克人的组织;杜斯塔拇指挥的乌孜别克民兵代表乌孜别克族的利益;马扎里控制的伊斯兰统一党则由哈扎拉族组成。
1992年4月,纳吉布拉政权的崩溃导致出现国家权力真空。阿富汗各派游击队在失去共同敌人后,互相之间因民族、教派、政见各异而形成的固有分歧与利益冲突上升为主要矛盾。它们根据各自的实力,纷纷抢夺全国或地方政权。各党派为了本集团的利益,各党派领导人为了个人的权力欲望,展开了一场错综复杂、无休无止的内部武装冲突。为了能在首都喀布尔占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