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伯承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输送工具善于组织起来,供给军队急需,不可能者才仰给于后方,这应成为今后后勤工作的方针”。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二大战役,国民党军的主力已基本丧失,残存的100多万作战部队,退守到长江以南及边远省份。为了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争取时间编组新的军队,以便等待条件成熟,进行新的反扑,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策划下,又一次玩弄起反革命的两手策略:一方面,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以代总统的名义出面,和中国共产党进行“和谈”;另一方面,搜罗残兵败将,加紧布置江防,企图以残存的军队凭借长江天堑阻遏人民解放军前进,梦想重复“南北朝”分江而治的历史。在上海至宜昌的长江防线上,国民党军兵力不敷使用,只得布置了两个重点防御集团:一个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汤恩伯集团的26个军共75个师,约45万人,主力置于京沪杭地带,以54个师担任湖口至上海段的沿江守备及控制江北各桥头堡,其余21个师配备在浙赣线、苏南、浙江、皖南纵深地区;另一个是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集团的14个军40个师,约25万人,其中27个师担任宜昌到湖口段江防和武汉地区守备,以13个师配置在长沙、南昌等纵深地区。此外,还调集其海、空军主力,投入长江防线:以镇江为基地的”第二舰队”辖舰艇89艘,归汤恩伯指挥,担任长江下游防务;以九江为基地的“江防舰队”辖舰艇44艘,受白崇禧指挥,担任长江中游防务。这就是当时国民党军拚命鼓吹的所谓“陆海空立体防线”。实际上由于战线长、兵力少,它已无法设置有效的长江防线,而只能采取这种东重西轻、顾此失彼、外强中干、点线脱节的处置。
  对于这种虚张声势的防御态势,刘伯承一针见血地指出:“长江布防,有所谓‘直接配备’,即将其主力直接配备于长江南岸。有所谓‘前进配备’,即将其主力前出于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作战。有所谓‘后退配备’,即以一部配合长江两岸要点强化侦察,而以主力分别配备于南岸纵深的机动地点。在判明我军主攻方向时,即抓住我渡江的困难适时出击。蒋介石长江防御的‘前进配备’,大而言之,即其在黄河、长江之间的防御,小而言之,即其经常叫嚣的‘守江必固淮’。这些都是因淮海战役基干兵力的丧失而无法实施。
  其‘后退配备’,也因兵力少,江防宽,与南岸交通困难而不能做。如此,他就不能不着重于‘直接配备’,但还是因兵力少而不容易做了,汉口以下长达2000余里的江防线及其必要的纵深配备太费兵力了,在长江向北岸鼓出的突出部如汉口、浦口等地点,也各只有两个基于军的机动兵力,遂使这样漫长的江防线成为一条不能动弹的‘死蛇阵’,任人横斩。如其一处被斩断,则全线震撼。江防舰队在北岸没有掩护,航线极受限制的条件之下,到处易遭短兵炮兵的袭击,也不易起撞沉木船的作用。特别是蒋介石发动卖国独裁的反人民内战到了现在阶段,土气越发不振,守备越发困难了。”
  尽管渡江战役的胜利己完全在预计之中,而且不会遇到敌人顽强的抵抗,但刘伯承一如往昔,认真地领导部队进行一系列的准备,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障碍,降低兵员伤亡和物资损耗,求得任务的圆满完成。这不仅体现了他一贯的缜密仔细的作风;而且反映出向党向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
  3月初,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部署,刘伯承指挥第二野战军3个兵团分由阜阳、沈丘、漂河地区,向湖口至贵池间的长江北岸挺进。以第三兵团为左路军,从阜阳直趋安庆;第四兵团为右路军,从沈丘移向望江;第五兵团为中路军,从漯河开赴桐城,尾第三兵团之后集结待机。并令第十一、十五两军为先遣军,先期到达预定地域,为主力开辟渡江前进阵地。为牵制迷惑华中白崇禧,又令桐柏、江汉军区部队向安陆、应城、天门之线宽大机动作战,威胁武汉侧背,吸引白崇禧部分兵力西顾。
  当第十一、十五军冒雨疾进,跋山涉水,穿过了大别山区,将达江边时,刘伯承于3月24日下达了《关于渡江战术注意事项的指示》,对实施渡江作战规定了十项重要的战术原则。其中要求先遣部队“首先要把敌人在江北的掩护阵地扫除,直达江边,才能进一步作切实的准备”。“在扫除敌江北桥头堡、支撑点时,特别对防碍我主要渡江点之敌,力求截断其退路,割裂其部署,予以速歼,不使其退守江南,增加以后的抵抗力”。为了保证先遣部队动作的突然性,他还布下了一系列的疑兵计:在桐柏、江汉军区部队佯攻的同时,电令刚刚配属第二野战军的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直出信阳,威逼平汉路南段,加大白崇禧集团的压力;令行经麻城、罗田的右路军第四兵团故意暴露行军企图,制造将出团风波江,抄袭武汉的假象。白崇禧果然慑于鄂东空虚、九江受威胁,急将安庆守军第四十六军主力经宿松撤往黄梅、九江,增强该地防务。仅留下第一七四师附一个团退缩安庆及其周围要点固守。
  这时,第十一军就势进逼安庆及其东西沿江一线,控制渡口,征集船只,并作攻击安庆的准备。第三兵团率第十、十二两军即迅速跟进至桐城以南地区。
  第十五军也进展顺利,连克英山、罗田、太湖、望江诸城,先头第四十五师以迅速勇猛的动作,一举攻占华阳镇及其附近的敌桥头阵地,全歼敌第六十八军留守部队。于是,第二野战军完全占领了长江北岸的预定地域,开始转入直接渡江的准备工作。
  为了集中力量进行渡江作战,刘伯承适时改变了攻取安庆的部署。安庆这个突出于长江北岸的历史名城,是著名的军事重镇,它曾经有过多次阻碍或牵制北方军队南渡长江的记录。刘伯承审时度势,认为当前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陈兵千里江岸,国民党军防不胜防,个别孤立据点已起不到障碍作用了。但是安庆擅城坚濠深之利,攻击起来必然增加伤亡。因此,他命令第三兵团不加攻击,只作监视、封锁。
  在这前后,刘伯承的精力转入以战役、战术的组织领导为中心的准备工作。部队开进时,他发现部分指挥员只注意行军进度和歼敌数字,忽略了及早着手进行各项实际的渡江准备。立即发出指示:“关于侦察,渡江器材,渡江部署战术、技术诸问题,力求精确周密准备,尤应在行军中至渡江前着重对部队切实训练渡江战术、技术,万勿骄惰疏忽,误此大事。”在另外的一个电令中,他再三强调,“这是目前的重点工作,不可放松。”当两个先遣军兼程前进,第三、五兵团跟进到淮河一线时,他要求各部队就河川湖沼地形开展渡江军事训练。虽然这种训练的时间是短暂的,加上受地形条件和器材的限制,不可能收到很大的效果,但使广大指战员从思想上、行动上产生了一种紧迫感。通过训练,为全军江岸大练兵打下了基矗第二野战军在长江北岸的待机出发地域,湖泊沼泽连绵,是理想的水战练兵场所。4月初,各兵团主力相继抵达渡江出发地。刘伯承及时发出指令,要求“各部队战斗准备工作必须善于搜集船只;善于组织部队作战斗渡江的演习;善于侦察南岸敌人的防御配备进行周密的研究,力求在宽正面同时渡江的情况下,针对敌人的弱点作出重点突击的部署;善于组织集中的炮火以支援渡江的步兵,使其不遭到敌人船队、炮兵和坦克的阻碍。”各部队遵照刘伯承的指示,立即展开了全面的准备工作和热火朝天的练兵活动。
  水战,舟楫是基本的条件。尤其在长江这样宽阔的水面上进行大兵团作战,没有足够的船只和相应的器材,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国民党军鉴于湖口至贵池一带,长江向南岸凸出的地形特点,着意在这里实行严密的军事控制,平毁村寨,驱逐居民,尤其将船只劫掠一空,企图增加人民解放军渡江的困难。第二野战军先遣部队横扫江北守敌,攻取江岸敌军桥头堡后,即依照刘伯承关于“抓紧船筏及其他渡江器材的搜集”的指示,全力投入筹集船只的工作。他们面对村寨残破、人烟萧条的困难状况,发扬人民军队人民子弟兵的优良传统,访贫问苦,救灾济困,宣传大军渡江对夺取全国胜利的巨大作用,很快取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沿江居民在短短的几天内,就贡献出一批预先藏匿的船只,并提供了许多找船的线索。野战军主力全部到达后,根据先遣部队的经验,刘伯承指示各部队普遍与中共地方组织、政权机关组成船只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筹集船只的工作。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共搜集、打捞、修补船只1478艘,动员船工2000余名,加紧训练其成为渡江驾船的水手。结合水上训练,战士们制作出以稻草救生圈为主的救生器材,用15斤稻草,即可保证一人全负荷飘福舟楫之难,终于得到基本解决。
  随着舟楫的解决,部队在内湖、夹江日夜展开了紧张的水上练兵。由于部队中北方籍战士居多,不谙水性,对滚滚长江,更有一种恐惧心理。虽经反复政治动员,思想认识、战斗意志有所提高,但克服天堑的信心仍然不足。
  刘伯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指示部队:组织水上训练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开头着重消除大家的畏水心理,尔后再进入战术、技术综合演练。各部队通过“谈水”、“看水”、“试水”等方法,请南方籍战士和当地居民讲解长江水性,组织北方籍战士座谈和轮流观察长江水流和敌岸情况,组织练习游泳、用船和试制救生圈等活动,使战士们逐渐摸熟了长江的特性,久扰于心头的畏水情绪逐渐消失。在此基础上,刘伯承要求部队加快训练进度和加大训练强度。各部队从上下船、船只操纵、救生器材试验和各类兵器的水上射击等一般性课目,转入到航渡队形、指挥联络、步炮胁同及登陆突破等战术动作。水手的训练也在加紧进行中。要把数千名船工训练成勇敢、熟练的渡江水手,确实是一项艰巨的组织、教育工作。通过形势教育,使船工们认清了个人翻身与革命前途的关系。通过诉苦运动,启发了船工们的阶级觉悟,激发了他们在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任务中贡献力量的光荣感。到4月中旬,各部队进一步举行了综合演习,在江沿湖沼找出相似地形,作出想定,反复演练。一时间,江汉湖面船行如梭,人涌如潮,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水上练兵场景,显示出人民解放军旺盛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在诸多的准备工作中,部队组织指挥又是刘伯承最为关心的。3月份以来,他发出一系列渡江战术指示。当年开始战略进攻突破敌黄河防线时制订的《关于敌前渡河的指导》,及在开展军事民主基础上汇编而成的《渡江作战之研究》,都作为教材印发全野战军干部学习参考。尤其是他精心撰写的《关于渡江战术注意事项的指示》,全面地科学地规定了渡江作战的战术原则,从扫除敌人江北桥头堡到建立渡江前进阵地,从思想的、物质的准备到战术、技术的演练,从突破江防到纵深追击,都一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措施。当这个指示传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