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含糊其辞为主。

如此呆了几天,专家都换了好几茬,新鲜出炉的计划书也堆积如山。

要用短短的一两日的时间写计划书,非得累死好几个研究生。看人家写的这么认真,苏城读的也相对认真。

渐渐的,苏城也看出了眉目,这些家伙们几乎都是在搞建筑、家居方面的应用。

这个发现让苏城哭笑不得,他也知道人家不可能真的为自己的宅子做设计,不过,真要是能实现一两个,也不是完全没有搞头的。

“去把小胖喊来吧。”苏城迅速做出决定,将杨明叫来吩咐道:“让他做什刹海宅子的包工头,新技术也交给他来审核,胖子最适合做的就是监工了。”

第四百九十六章 设备

苏城再次乘坐石油总公司的包机,前往阿拉木图,留下小胖,流着口水盯着什刹海的地块。

他如今也是小有身价的人了,跟着苏城投资的几个项目,让他的资金规模翻了几个滚儿,现下算来,也是亿万富翁一只。

尽管如此,像是北京什刹海这样的地块,也不是想买就能买的。所谓的有价无市正是如此,除非碰上了,或者人家上赶着给你送礼,否则拿着钱也只能干瞪眼。

小胖端起一杯速溶咖啡,忧郁的叹一口气,将满满的咖啡一饮而尽,然后站在遮阳伞下,吆喝道:“动作轻点,别摔地上了。”

在旁人看来,这样的监工自然是如老虎一般凶狠,鹰一般敏锐。

实际上,小胖只是瞎吼一句罢了。就苏城建的这房子,十样材料里有八样是研究室送来的,不用他管,那些研究员的研究就盯的紧紧的。这些东西,差不多全是要小心轻放的,怎么喊都合适。

就算是钢筋,动作轻点也是应该的吧。

小胖很自豪自己的发明创造,理所当然的缩在遮阳伞下歇着。好在苏城也没指望他能做一个合格的包工头,建筑方面自然有石油总公司下属的监理公司帮忙——陈立正同志是一个好同志,送礼向来是送到手软,妥妥的饱和公关系人才,别说苏城现在还在阿拉木图帮他忙呢,就是相隔千里,他也要想尽办法把京城的琐事给苏城安排好。

有了副手帮忙,小胖的工作就只剩下核定新技术一项了。

对此,小胖做的倒是挺上心的,不管大华实验室的研究员拿来的是多奇怪的技术产品,他都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再决定用不用。

这也是他唯一的动力了,什刹海的土地是难找了,苏城这样的宅子,其实还是能复制的。别人也许弄不到大华实验室的各项新科技,小胖自认是师父唯一的弟子,再复制一套房子,总归不是太难。

因此,名以上是给苏城建房子,小胖也就当是给自己建房了。

大华实业的各项技术至少是国内领先的水平,一个不小心就有国际专利的存在,这里面的许多技术,估计多年都不会量产,但若是做一套宅子或者两套宅子,那还是没有问题的。

小胖最欣赏的就是智能玻璃,听说里面放了什么化合物,受到阳光的刺激以后,能自动调节光暗,从而调节房间里光线的强弱。这样的玻璃要是放在海边的大宅里,气派就不用说了,实用性也显了出来。

不过,智能玻璃的说道也很不少,小胖至今都没弄明白。这样的问题最不经思考,一思考就让人纠结。

落在工人们的眼里,这监工的表情就像是农忙时间心疼钱的老地主……

这时候,两个工程队的小包工头,推推搡搡的来到了小胖面前,被推在前面的,硬着头皮道:“那个……材料不够了。”

包工头签的合约,绝对是他这辈子见过最苛刻的,但给钱也是最多的。为了能把这个工程顺顺当当的做下来,在场的就没有一个轻松的。

小胖手里握着最后的审核权,要是得罪了他,包工头们就要面临返工、扣钱的窘境。前几天时间,就有被监理们审核出错的包工头,在返工的情况下还被扣了钱。

虽然赚的仍旧比在外面多的多,但大家面对黄平先生的时候,不自觉的会低点头。

小胖早就进入了工地状态,立刻警醒的问:“什么不够了?”

“那特殊的板材,电线、管道都不太够了,研究所的人从中午,就没送东西过来了。”包工头竭力说明:“我们催过好几次了,他们推说有事,也说不清什么时候能来,再不送来的话,进度落后,不能算我们的。”

进度落后就会扣钱,只要在这里做几天时间,大家就熟悉了严苛的程序。当然,做的快有奖励也是令人心情愉快的事,若不是如此,他们也不会着急材料不足的事。

小胖眉头一皱,资料也不看了,自言自语道:“不可能啊,那群家伙恨不得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掏出来,今个怎么转性了。你们俩个,真没送过来?”

“没有。”两个两个穿工装,剪小平头的壮硕包工头一起摇头,绝对是卖萌失败的典范。

小胖拍拍脑门,别过头去,说:“我去问问吧,你们继续做别的。”

这个时节,就算是大北京城也没有堵车的,想找一个长时间迟到的理由也不容易。

小胖用自己的大哥大打了一通电话,那门房也说不清楚,只道大家都忙着呢。

他本想再找人询问,转念一想,干脆电话到大华实业总部,请总部办公室的人派员去查看。

总部值班的办公室副主任方通对小胖黄平也挺熟悉,收到消息,犹豫片刻就决定自己去看。

办公室的副主任,向来就是大干事,若是不能事必躬亲,总归是做不长的。

他稍拾掇了一下,穿上大衣就下了楼,然后坐电瓶车往大华实验室的方向开,没到地方,就见一群白大褂围着。

“莫非出事了!”方通顿时心中一紧。他不像是杨明那么老的资格,相反,他是办公室里是少数派,乃是90年在深圳被人事部挖角而来。这份资历不说苏城的老班底,就是新招聘的大学生都不如。越是如此,方通做事就越谨慎。

他没有报名,先是隔着老远下车,然后混进白大褂中间,问一个面向和蔼的女性,道:“这是怎么了?”

“碳纤维实验所的高温裂解炉到了,真是好东西啊。”

“高温裂解炉?”

“新崭崭的合金炉,从外国进口的,直接补给了碳纤维研究所……”女人一脸的羡慕,就好像别人买到了便宜货似的。

方通才不管这些,摇头问:“你们就看了一天这个?”

“不是这一个,那些全是。”

方通顺着他的指点,才赫然发现,背阴的空地上,竟然有不少木箱子的仪器放在那里。

从木箱外的外国字来看,价格怕是没有便宜的。

王赟和他的助手们,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不让人帮,自己就将东西搬上了楼。

方通亲眼看着一个瘦瘦小小的学生,一把扛起半个人大小的木箱子,目瞪口呆的想:“这是要拼命啊。”

他却没有估量到研究员们的火热之心。对碳纤维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来说,有了全套的仪器,不拼命才是非正常的。

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日千里

大华研究室由一组小型楼宇构成,它与总部相连的马路绿树成荫,被研究员们戏称为胡志明小道。

每天,小道上都有研究员兴冲冲的抱着文件资料,到总部那边申请项目和经费,然后再抱着文件资料,或者垂头丧气,或者兴高采烈的回来。

大华实验室的项目申请通过率大约在8%到12%之间浮动,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研究院里,都不能算是低的了。而大华实验室,也是依靠着这些项目经费维持发展,因此,胡志明小道就是大华实验室的后勤通道,来来往往的研究员,都有顺利申请经费和申请失败的经历,通过这条小道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加快脚步。

可是今天,胡志明小道是完全拥堵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一台硕大的高温裂解炉。

年轻的助理们负责搬箱子、仪器,年纪大些的研究员大都是围着高温裂解炉啧啧赞叹。

一个留着胡子的男人,忍不住敲敲合金外壁,说:“这不像是800合金吧。”

王赟急吼吼的打掉他的手,傲然道:“你还以为是水平管式炉啊,这是HK40的特种合金,里面加了Gr的。”

“你个老小子,用我们实验室的离心机的时候怎么不这么独。苏董还没说把炉子给你们吧。”留胡子的男人不乐意了,围着高温裂解炉边绕圈边摸,醋味十足的道:“你们一个实验室才几个人,我看也不可能24小时工作吧,不如一家一天……”

“想都甭想,这就是说好给碳纤维研究所的东西。以后,碳纤维测试,高温裂解炉是要全天运转的,一个工时都不会空出来的。人不够我招就行了。离心机我也不用你们的了,研究所配了。”王赟一副用不上你了的模样,看的周围人牙痒痒。

三次采油研究所的姚泽凡却是瞪大了眼睛,问:“离心机也配了……没见到啊,什么型号的?”

他当年就是设备组的组长,如今接任三次采油研究所,对设备可是熟悉的很。离心机在各种研究室里面,差不多都是标配,从机械到化学再到生物,离心机的用途是越来越多,姚泽凡想要一台新的离心机有段日子了。三次采油所当年配的那台,在几年不间断的使用当中,不仅破旧了,而且也落后了。

王赟的性格本来有点木纳的,但在一群同样木纳的研究员中间,倒是显的正常许多。他呶呶嘴,装作浑不在意的样子,说道:“那边堆着呢,我们做的是沥青基的碳纤维,离心机也是关键设备,你别打主意了。”

姚泽凡一言不发,顺着王赟指的方向就去找。

木箱的外壳都标明了厂家和型号,具体的参数也有部分注明。当然,对精研设备的姚泽凡来说,只要有了型号,参数什么的都不用标了,他几乎是了然于胸的,就像是狂热的电脑宅对新出的硬件数据如数家珍一样,姚泽凡没少花时间捧着期刊和厂商们的说明资料流口水。

姚泽凡让出来的位置,迅速被人填补了起来,追着王赟刚才的话问:“那你哪个是非关键的设备?”

一圈书生气十足的研究员,如同读夜校的狼似的,眼睛或者眯着或者瞪着,精光四射。

研究室就是研究员的丛林,找不到设备的研究员就像是捕不到猎物的狼,不被饿死也会被拖的瘦弱。一个好的设备,能让复杂的研究简化许多,省时省力,还能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历史上,自豪的中国人发明了很多精彩绝伦的试验方法,就是为了绕过设备缺乏的窘境,尤其是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的过程中,中国研究员的很大一部分经历,就耗费在如何重复对方的实验的问题上。

国外的实验方式不一定是秘密,但设备却是秘密。缺乏设备的中国研究员,为了验证或重现对方的实验结论,往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才能用落后的设备完成和大量的时间,完成对方的简单工作。这里面的许多方式方法都堪称经典,但是,由于作用单一,那些闪光的智慧,只能无奈的归于故纸堆,再没有利用的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90年代,这种尾行战略甚至都难以奏效了。越来越精密的仪器和越来越高的实验要求,令许久没有更新实验设备的研究员无所适从……

如果能有一台先进的设备,对一个实验室来说,不啻于节省一年半载的时间,解放三五名优秀的研究人员。

这样的设备,大家怎么可能不去抢。

研究员也许可以暂时忽视金钱的回报,将目标放在建功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