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方有严寒,南方有酷暑。夏天你去武汉体会一下酷热的感觉,最高气温能达到40多度,闷热的气候,让你一晚上都睡不着觉。”肖吉林也羽毛球怕冷的人群。
“刚才是和你们开玩笑呢,大家千万不要当真!”没想到自己无意中打击面太大,几乎引起公愤,胡小舟赶紧转移话题,对肖吉林说:“你说武汉夏天那么高的气温,你们就不怕热,就不出汗吗?”
“要是不出汗,那就成狗了。你这是暗着骂我们武汉人吧?”肖吉林立即抗议道。
“没有,没有,我还真不知道狗夏天不会出汗。”胡小舟辩解说。
“是啊,我也不知道,要不你就给我们解释一下原因吧。”卫学兵也跟着说。
“要是这样说的话,我就给你们普及一下生理常识。出汗本身是人体调节体温、散热的一种方式,在炎热的夏天,大量出汗可以降低体温,防止中暑;而冬天出汗较少,挥发的热量也就少,这样就可以防止因体温降低而感到寒冷;狗和人就完全不一样了:大热天狗是不会出汗的,也不会因为热而停止活动,狗的身体不能自我调节温度,它的汗腺全在舌头上,所以看到狗吐出舌头喘气说明狗很热,需要喝水降温或静下来停止活动。
说到武汉人不怕热,是说我们能适应这种高温天气,再热也能睡得着觉;而一些北方人出差到了武汉睡不着,就是整晚扇扇子也没用。”
“嗯,有道理。你这一解释,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夏天我经常看见狗伸出舌头喘气,原来这是在散热呀。”余平若有所思地说。
“我们村里大人与小孩开玩笑,有时说,嫌天热,把舌头伸出来就不热了,我当时还不明白什么意思,原来这是在骂人呀。” 李汉成说。
“肖吉林,你高中还没毕业,懂的可真不少呢?”朱小木羡慕地说。
“懂的不算多,只是知道一点皮毛罢了。”肖吉林故作谦虚地回答。
“胡小舟,今晚的肉包子味道不错吧?”刘华突然问道。
“那还用说,白面包子,要是肉再多点就更好了。”胡小舟喜欢面食,平时在家很少吃到肉包子,更别说可以敞开吃。
“1个包子至少有2两,我一口气吃了5个,现在还觉得撑地难受;可你比我个子小,连吃8个,还象没事人一样,要是再多加点肉,我看你吃10个都停不住。”刘华故意逗他。
“咋?你还数着了?”胡小舟不高兴地说。
“也没刻意去数,吃饭正好坐你旁边,不留意就记住了,实在对不起,真不是有意地哟。”刘华诙谐地说。
“连队的伙食真不赖呀。几乎每天都能吃到荤菜,中午的大白菜里总能见着几块不大不小的猪肉,还有用肉皮做的肉冻,那个口感真爽,可惜1个班只有1小盘,1人夹2块就没有了,还不够塞牙缝的。”朱小木谈起吃来,也特别有劲。
“这么大一块肉冻还塞不满你的牙缝,你这牙缝得趁早去治一下了。”胡小舟总算逮着打击他人的机会了。
“我这是稍微夸张一点,你较什么真呀。其实,我还是挺满意连队的伙食,到底是正规编制的连队,比新兵连的伙食要好无数倍。”朱小木说。
“你以为所有连队的伙食都这样好?错!我们连队的伙食不仅比新兵连强,而且比一般连队也要强。”肖吉林解释说。
“咋,为啥呢?不都是在野战军吗,难道同一个军种伙食还分个一、二、三等不成?”胡小舟不解地问。
“同在一个军里不假,但我们是防化兵!连长上课时不是说了吗,防化兵是特种兵。特种兵训练强度大、体力消耗也比一般连队士兵要大得多。尤其是夏天训练,穿着防毒衣十几分钟,里面的衣服全湿透,有时甚至可以倒出汗水来,所以我们每天的伙食标准要比一般连队稍微高出几分钱。”
“几分钱的差别就这样大,真不错咧。”胡小舟很知足地说。
“你以为连队伙食好,就是靠加的这几分钱呀?这只是一个伙食标准,真要吃好,里面的学问大着呢。简单地说,一个是发动全连同志业余时间搞好副业生产,多种菜,种好菜;再一个是想方设法办好连队的养猪场,多养几头大肥猪,逢年过节宰一头,用生产副业弥补,那才能实实在在地改善伙食;
当然啦,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会做,要把粗粮做得像细粮一样好吃,把青菜做得花样不断翻新,让你天天吃都有吃不厌的感觉,这可是一门技术活;比如说炊事班中午做的蛋汤吧,那么大的一桶汤,只放少许青菜叶,外加几个鸡蛋,可全连吃饭有百十来号人,怎样增加食欲,让大家看着就想吃,这些你们就不知道了吧。”肖吉林绘声绘色地说。
“你也才来连队几天时间,怎么知道得这么多?”朱小木真有点不明白了。
“不知道还不兴问呀,多和老兵接触,找机会和他们聊天。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们当兵时间长,比我们懂的多,虚心请教一下,这不丢人。”肖吉林性格直爽,有啥说啥。
“这话我相信。说到炊事班做的鸡蛋汤确实叫绝:一大桶汤抬上来,上下全是一片一片的大蛋花,看了就想吃。可是用瓢打上来的,却基本上是清汤。人不多的时候我尝试了几次,有意捞都捞不着,人多时就更不好意思慢慢捞了;这蛋汤就好似墙上画的烧饼,中看不中用。也不知炊事班是怎么做的。” 说到高兴处,胡小舟也想起了每天中餐都有的大桶菜汤。
“那是你打汤的水平太差,你看人家肖吉林,碗里总是有很多蛋花,这就是差别,不服不行吧。”刘华故意逗他玩。
“咋,这你也看见了?我可没坐你旁边呢。”肖吉林学着胡小舟的语调,故作生气地说。
“是啊,你这一说提醒我了,我前两天就发现你碗里的蛋花真的比我的要多,我一直想找你讨教,但班长坐在旁边,实在没好意思开口,快说说,你有什么绝招?”胡小舟好奇地问。
“你都说了,这是绝招,绝招怎么能随便外传呢?”肖吉林故意卖起了关子。
“这可不是外传,我们都是一个班的战友,应该算是自己人。对了,好象明天轮到你打扫食堂卫生吧,要不这个差事我来帮你做?”
“此话当真,不会反悔吧?”肖吉林就怕打扫卫生,尤其是冬天,现在有人主动提出代劳,这种机会当然不能放过。
“男子汉大丈夫,一话即出,驷马难追!明天打扫食堂卫生的事,我包了!”本是随意说着玩的,胡小舟果然经不起肖吉林这一激,当众作出承诺。
“是个好汉样。不错,我可以告诉你们,但有一条,千万别在外面说是我教的,否则坏了我的名声我就亏大了!”肖吉林故作正经地说。
“行,我们肯定不外传。再则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秘密,我们也就没有优势了,对吧?”胡小舟赶紧补充道。
肖吉林想了一下,然后故意压低声音:“打汤的动作是有讲究的,具体要领我概括成四句话,二十个字,只要你们掌握了这个要领,我敢打包票:你看见大桶里的蛋汤是什么样,打到碗里的汤也会是什么样,绝不走样。”
“你说的方法真有这么神奇?”胡小舟有点不相信。
“那当然,我用人格担保,如有差错,愿接受任何处罚。”肖吉林拍了拍胸脯说。
“那你快说,哪四句话?”
“记好了,这四句话是:‘勺子沉到底,慢慢向前移,遇有小阻力,轻轻往上提’,你们仔细琢磨一下,我总结的这套经验是不是很有道理?”肖吉林边说边做着动作。
“从理论上说,好象还真有点道理,就不知是不是真管用?”胡小舟仍就半信半疑。
“明天一试不就行了!”刘华说。
“别听他吓掰,也根本不需要去试,你们动脑筋想想,一个大铁勺在装满了汤的大桶里移动,哪里会有什么阻力,哪里又有什么感觉,就算理论上有那么一丁点小阻力,你能感觉得出来吗?”前面的话题一直都是围绕肖吉林在谈,呆在人群中的刘兴国一时也插不上几句,现在终于抓住了说话的机会。
“肖吉林说敢打包票,还以人格担保:‘看见大桶里的汤是什么样,打到碗里的汤也是什么样,绝不走样?’,说得这么肯定,这话能有假吗?”胡小舟不解地说。
“这话当然不假,你想,本来是一桶蛋汤,不管你打上来的蛋花是多还是少,它都是蛋汤,绝对不会变成排骨汤或者是土鸡汤、野鸭汤什么的,这个包票他敢打,我也敢打,而且是谁打包票都没问题;但怎样保证蛋花的浓度这个重要数据他却没有提及,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刘兴国继续分析道。
“说的也是啊。”胡小舟若有所思地说。
“刘兴国,你这不是在抬杠吗?你说桶里鸡蛋花的浓度是多少?你平时打到碗里的蛋花浓度又是多少?再说你试过没有?”肖吉林见刘兴国故意拆自己的台,非常不满。
“我试过无数回了,根本不管用。”刘兴国这话说得不假,他确实试过多回,但效果不佳。
“那是你水平太差,提勺的时机掌握得不好。”
“肖吉林,你不会骗我们吧?”胡小舟有点后悔自己的承诺。
“你别听刘兴国瞎说,他那是要领没掌握好。有些事情不是简单说说就会的,更不是随意试一、二次就能掌握。这是一个技术活,心态要好,动作要稳,速度要匀,提勺的时机还要把握得好,总之,这个方法灵不灵呢只有体验后才知道。我去上趟厕所,你们继续聊吧。”肖吉林说完,转身离开了宿舍。
“听他说的好象有点道理,明天还是试试吧。”胡小舟将信将疑地说。
“你只管试好了,百分之百会让你失望的。肖吉林就是一个骗子,你主动提出明天帮他打扫食堂的卫生,算是冤枉替他出了趟公差。说过的话你也不能反悔,就自认倒霉吧!”刘兴国幸灾乐祸地说。
“刘兴国,你这话说的可有点过分了,肖吉林现在不在场,我也犯不着讨他的好。但说实话,他说的还真是有那么一点道理,我注意观察过他打汤的动作,照着做汤里还真的能多出一点蛋花,当然,只是多了那么一点点,不会太多,但他绝不是骗子。”朱小木和刘兴国平时关系很好,说话也很投缘,但在是非原则面前还是有啥说啥,绝不含糊。
“先不管这话是真是假,有一点我们还不得不佩服:这家伙还挺能琢磨,打个汤都能总结出一套一套的,让你真假难辩,我学一辈子也达不到这个水平。”对于肖吉林的口才,刘华算是佩服到家了。
☆、3、 谁在捉弄憨老张 妙招逼出损友
08:00,一队战士统一用左手拿着木制小方凳,万着整齐的步伐,列队走进教室。
“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随着值星班长一连串的口令,队伍迅速调整到位:“连长同志,新兵排集合完毕,应到人数33人,实到人数33人,请指示!新兵排1班长:王文胜!”
“坐下!”连长回了一个军礼。
“是!”值星班长转过身对着队伍下达口令:“准备放凳子,坐下!”
只听“啪”的一声凳子落地声,30多人的队伍,就好似1个人似的,迅速坐下,挺胸、抬头,双目注视着讲台。
所谓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