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行,全然忘了她还是侍女这件事。
两人身后不远处,就是徐王世子与世子妃,徐王世子对身边的世子妃道:“真是没有想到子陵竟也有如此一面。”他与世子妃的感情在皇室中,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不过比起显王与显王妃蜜里调油的相处模式,他们就差远了。
世子妃对华夕菀的印象颇好,闻言便道:“我若是男子,能娶到如此佳人,定也是十分爱护的。”
徐王世子不置可否,显王妃虽美貌,不过在他眼里,还是身边的这个女人最好,“佳人再美,不及一个知心人好。”
世子妃脸颊微红,垂头道:“那对显王来说,显王妃就是他的知心人。”手被一只温热的手掌握住,她脸颊更红,但却没有挣开。
宁王身为支持太子一脉领军人物,因为太子最近半年越来越不靠谱的行事,急得是连嘴角都起了泡,他看了眼前方的徐王世子与显王,又想到自家懦弱的长子,纨绔的世子,顿时觉得有些心塞,都是年轻人,这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还有太子一脉现在的行事越来越没有章法,当今若是能多有个儿子,他一定迫不及待的从太子这条船上跳下来,哪至于像现在这样,弄得尴尬不说,还有可能连现在的风光也保不住。
现如今太子因为中毒身体虚弱,太子妃腹中的胎儿是男是女还不知道,盛郡王在京城中拥护者不少,徐王府看似冷眼旁观,只忠于皇上,但也只是看似而已。显王倒是不见有什么越矩的行为,不过京城里的女眷对他极为推崇,在读书人中名声也不错,又有一个比其他几位年轻世子王爷强一些的岳家。他若是没有贰心还好,若是有贰心,也将是一个劲敌。
好在当朝不像前朝有那么多番外,诸王无诏不能进京,光有爵位没有封地,这样也就杜绝了这些皇子皇孙们在当地拥兵自重,但是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不了这些皇子皇孙们在京城结党,所以这天下间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但凡太子争气一些,也不会把这么好的局面弄得这么被动。历朝历代,不是没有皇帝膝下只有一子的情况,这些太子们有的争气,有的日日流连后宫,一年半载也不会上朝,但是这些太子能把龙椅坐稳,那是因为周围没有盯着龙椅的劲敌。
可是当下情况不同,盛郡王是个有野心的,可是偏偏先帝怕当今登基后残害兄弟,给盛王与显王两个比较中意的儿子赐了金书铁卷,又当着不少官员的面让当今起誓,会善待自己的兄弟以及兄弟的后代,所以现如今盛郡王与显王是当今心头的两根刺,偏偏轻易还动不得。
真不知道先帝爷当时是怎么想得,难道就不担心盛王与显王造反么?不过幸好盛王与显王都去世得早,不然现如今的局势如何,还难说呢。
至于这两位王爷为什么都短命,也许只是巧合?
“深宫内院,拉拉扯扯成何体统,”宁王妃皱着眉道,“这显王与徐王世子也太不注意了。”她虽是宁王的继室,但是与宁王感情很好,儿子又是世子,所以一直以来,腰板挺得很直。自从知道外面的人经常拿盛郡王、显王、徐王世子这些人与自家儿子比较后,她见到这些人就老大不高兴。
“年轻人感情好,亲近些又有什么关系。”宁王倒是有些惋惜,他的儿子如果能比得上这两人其中一个,他也就不用整日费这么多心思给儿子铺路了。反正不管他幼时多不受先帝宠爱,但是自从皇上登基后他却因为不受宠,成了皇上最不猜忌的王爷,一直安稳的活到现在。只可惜他的儿子不争气,累得他只得帮衬着太子,以期太子登基后能看在他拥立之功上,多善待自己的后辈。
宁王妃闻言,顿时笑着道:“王爷说得是。”她能挤掉原配的儿子,让自己儿子坐上世子之位,凭借的就是能把宁王哄高兴,自然不会逆着他的心意说话。
宁王很满意她的识趣,脸上神情好看不少,把手背在身后继续往前走。
华夕菀走进内殿,就觉得里面暖和了不少,她取□上的狐毛披风递给身后的白夏,与晏晋丘携手在两人桌案前坐下。桌案上摆着茶点干果之物,殿中心的舞坛里几个乐师正演奏着带着欢乐意味的曲子,所以尽管人还没来齐,但是整个大殿上都透着一股欢乐的味道。
两人的下首桌案坐着盛郡王夫妇,上首桌案是宁王夫妇,两边都不是什么省油灯,所以华夕菀说话时也格外注意,担心莫名其妙就掉进别人的语言陷阱中。
所以说她当初不愿意嫁进皇家,这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就连说话都是斟酌又斟酌,这多费神?华夕菀单手托腮,把玩着两颗金桔,听着晏晋丘与晏伯益两人你来我往的说这话,一言不发。
“本王跟郡王你不能比,在家里作作画,看看书倒行,让我到六部领差事,那就太为难本王了,”晏晋丘端着酒杯,对着晏伯益抬了抬,“这还是免了吧。”
华夕菀偏头朝盛郡王的方向了看了看,她记得几个月前晏晋丘还称盛郡王为堂兄,现在已经变成干巴巴的郡王了,看来这两人之间的矛盾已经渐渐的走向明面上了。
当初启隆帝提升晏晋丘的爵位,不就是想看到这一幕么?晏晋丘这话听起来客气,但是却隐隐有种自己是亲王,对方只是郡王的意味,以晏晋丘平日的心计,怎么可能说出这么浅显直白的话?
与其说他在故意刁难晏伯益,不如说他在做让启隆帝满意的举动。
“显王客气,你才华横溢,又有什么不能胜任的,不过是谦虚罢了,”盛郡王仍旧是那副端正的模样,“我这点微末本事,不过是班门弄斧,怎比得上显王您的能耐。”
他说完这句话,突然就见晏晋丘的桌案上滚出一个金红色的金桔,一路滚到他的脚边才停下,两人的谈话顿时停了下来。
“调皮,”晏晋丘对华夕菀笑了笑,然后亲手替华夕菀剥了一只橘子,然后接过木通递过来的手帕擦着手道,“知道你不喜欢吃金桔,尝尝这个。”
晏伯益看了眼脚边的金桔,微微垂下眼眸道:“王爷待王妃真好。”
“她是要陪伴本王一生的人,本王不对她好,对谁好?”晏晋丘把擦过的手帕递给木通,木通躬身接过,又弯着腰趴在地上,捡起掉在晏伯益脚边的金桔,无声的退到一边。
华夕菀掰了一瓣橘子到嘴里,晏晋丘这是在挑拨盛郡王与侯氏的感情?她偷眼看去,只看到侯氏端庄的微笑,猜不透她的想法。
就在她准备收回视线时,盛郡王突然偏头,两人四目相对,华夕菀极其自然的对他客套一笑,然后继续埋头吃橘子。
在进宫前,她与晏晋丘已经吃了一碗面,反正这种宫宴热闹是热闹,但要吃好就很难,这么冷的天,能吃到什么热菜热饭?
不过是一堆上层人物戴着面具热闹给那些不知情的人看而已。
盛郡王没有接下这句话,只是笑了笑,便端着酒杯慢慢饮着,不论谁来看,都是一副端方君子的模样。可是在华夕菀眼里,这个人表现得不管有多正人君子,也就不过那样。
身在皇室,确实不能太过讲感情,但是晏伯益的行事,也太过冷酷了些。侯氏即便不能再有身孕,可是她为他付出了那么多,不求他真的不再拥有别的女人,至少也该等她养好身子后再谈这些事。
帝王可以无情,但是却不能没有半点仁义,不然对天下百姓来说,就是一场灾难。所以,在她看来,晏伯益并不是帝王的最好人选。这样的人如果能登基,他能为了利益,随时牺牲身边的人。
不到两柱香时间,人几乎已经来齐,就在大家等待帝后以及太后登场时,太监总管马公公板着脸出现在大殿上,宣着启隆帝的口谕。
“皇上口谕,太子病危,国宴取消。”
太子病危?!
顿时满殿哗然,不是说已经渐渐好转了么?
鬼使神差的,华夕菀的视线再度落到盛郡王身上,只看到盛郡王满脸惊诧,可是手里的酒杯却稳稳当当,半点没洒。
她又回头看晏晋丘,露出与他同样的惊惶之色来。
☆、第68章 品行与容貌
听到车驾内传来王爷与王妃的说笑声,坐在赶车位的木通整了整衣袖;眯眼看着前方缓缓行来的马车;好像是郡主仪仗?
不多时;前方的马车停下;一位穿着体面的老嬷嬷上前行礼道:“老奴代郡主给王爷王妃见礼。”
华夕菀与晏晋丘正说到兴起之处,察觉到马车前行慢了下来,正有些好奇;突然听到外面传来的老妇人声音,微微皱眉;这哪家郡主的行事如此,就好像是故意撞上来似的。
“王爷;王妃;前方是敏惠郡主的车驾。”木通在外面轻声提醒。
“敏惠郡主?”华夕菀似笑非笑的瞥了眼晏晋丘;不就是那位在新婚夜来“闹洞房”的那位才德兼备的郡主么?她伸出食指轻轻刮了一下晏晋丘的喉结;“王爷与敏惠郡主真有缘分。”
晏晋丘笑着一把拽住她的手;低头在她手背亲了一下:“街边卖茶叶蛋的老太太每天早晨都在转角处摆摊;我的车驾天天都要从她身边经过,我与她岂不是更有缘?”
“油嘴滑舌,”华夕菀在他手腕上轻咬一口,然后掀起车帘一角轻声道,“敏惠郡主不必如此客气,都是自家兄妹,何需这些虚礼。”
老嬷嬷不敢抬头,规规矩矩的行了礼,与郡主的仪仗队退到旁边,等显王府的车驾行过后,才暗暗松了口气。刚才显王妃虽然满脸带笑,但她偏偏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威仪,大概这就是上位者的气势吧。
等老嬷嬷回来后,敏惠郡主把她叫到马车内,轻声问道:“近来事务繁多,显王的气色可好?”
老嬷嬷身子微僵,随即跪在敏惠郡主面前道:“请郡主恕罪,老奴去见礼时,并未能见到显王爷。”
敏惠郡主眉头微皱,嬷嬷是自己身边的奶娘,以往给比显王见礼,显王向来十分客气,这次怎么会连面都没露。
察觉到敏惠郡主想得太远,嬷嬷忙解释道:“郡主,老奴只见到显王妃,她还说自家姐妹,不必多礼。”
“显王妃?”敏惠郡主暗叹一声,“我知道了。”显王妃如今已经能代替显王发话,可见对方在显王心中的地位,她还能有什么非分之想呢?
君已有妻,而她也注定要嫁给别人,再想也没用,她现在这样,不过是心里那点断不了的念想而已。
“郡主,您不要再为这事费神了,”嬷嬷看着她长大,自己又没孩子,总忍不住多为敏惠郡主想一些,“皇后娘娘的话,您可不能忘啊。”
“嬷嬷,我知道,”敏惠郡主勉强笑了笑,想到显王待显王妃的深情,想到病重得母亲,终于是下定了决心。
“好冷,”华夕菀踏出马车时,打了个寒噤,幸好晏晋丘眼疾手快的给她披了一件厚实的披风,才让她觉得好过一点,“谢谢。”
晏晋丘伸手撩开她脸颊旁的一缕碎发,笑着把人拥进怀中,大跨步走进王府大门。四周伺候的下人纷纷埋首,匆匆跟了上去。
寒冬对于贵族世家来说,不过是风雪大了点,时令蔬菜少了点,出门的时间不够多而已,可是对于寒门百姓来讲,那就大大的不同。好在大昭朝的前两代皇帝都不是昏庸的,当今虽然现在有些刚愎自用,但是初登基的十年还是很勤政英明的,所以大昭朝的百姓到了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