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诗酒趁年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循序渐进,应该容易一些了。”

  常清笑逐颜开,也觉得非常满意,道:“好啊,这才叫水滴石穿,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每次只长这么一点点,一定可以坚持的。”觉得萧悠这个主意实在高明,不由得笑出声来。

  天生在一旁看着,见最长的一支也还不到半柱香,不由得撇了撇嘴,却没敢出声。

  接着二人又聊起剑道的起源,萧悠给常清请解历代文人爱剑的故事,自汉唐以来,不仅武人练剑,文人也以佩剑、舞剑为荣。唐朝诗人李白、杜甫青年时皆学过剑术。将军斐旻的剑术、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更被誉为唐代的三绝。有人赞美斐旻的剑是“剑舞若游龙,随风萦且回”,难怪画家吴道子曾经请求斐旻舞剑,以激发他作画的豪情。

  说起学剑,萧悠道:“剑术看起来似乎浅显而容易,但是其中的道理却深邃而精妙,有门户的开合,阴阳的变化。用剑进行搏击时,精神要充足,外表要沉稳,看上去安祥平和,像一个文静的少女,一经交手,才知道凶狠如同恶虎,这便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了。而且习武之人,内力犹为重要,招式为表,内劲为里,表里相合,方为上品,否则,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罢了。”

  常清似懂非懂,好生佩服,当下又缠着萧悠教他内功,萧悠的内功源自道家一派,与儒学倒是颇有互通之处,所以讲解起来常清容易接受,只是口决听得明白,做起来却像扎马步似的,需要坚持才行。

  一想到将来自己也可以身佩宝剑,潇洒招摇,常清不免兴奋得两眼放光,心痒难搔。

  萧悠笑道:“其实文人佩剑也不是奇事,虽然从汉代起,朝野间已经形成重文轻武的风气,但是,当时的读书人却并非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大家都以能文善武而自豪,许多文人墨客都与剑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司马迁的祖上在赵地就是以传授剑术而驰名;东方朔15岁就学习击剑;司马相如年轻时不仅喜欢读书,而且喜欢击剑。汉武帝时,渤海郡博学多文的儒士隽不疑,应邀去见一个大官,看门人要他解下佩剑,隽不疑十分坚决地回答道,剑是君子用以自卫的武备,不能解。陈寿也曾写到,他在‘安平之世而刀剑不离于身’,可见文人习武,早有先例。学习剑术,不仅可以强身,而且可以培养君子昂扬的气度。”

  常清点头称是,心想等我学会了剑术,佩上宝剑,骑上高头大马,回去见二哥,一定可以惊得他目瞪口呆,再也说不出半个字来。哼,想想二哥长年唠叨他文弱无用,现在终于可以出这一口气了,不由得斗志昂扬,好生快活。

  

  常清拿出自己白天写的一篇字来,笑道:“长日无事,我倒写了几篇字,因见这里幽雅,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来,故写了这篇,请萧兄指正。”

  萧悠接了过来,朗声声吟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念罢笑道:“好,写得很好,而且贴切,真是跟咱们这山间陋居相得益彰了。”

  两人相视而笑,话题又转到历代隐士上来,从传说中的商周隐士直说到晋代的陶渊明,这位隐士诗人名垂千古,历来是文人墨客称诵的对象。

  萧悠笑道:“说起五柳先生,与我还颇有渊源呢。”

  常清大奇,忙问端详。

  萧悠道:“我姓萧名悠,这个‘悠’字,便是从陶潜先生的诗中所出。”

  “哦?却是那一首诗呢?”

  “你且猜上一猜,陶诗中有悠字而且著名的可也不多。”萧悠微笑道。

  “嗯……”常清眼珠一转,心道:嘿嘿,想考我一考么?这却是我的拿手好戏了。思索片刻,笑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萧悠抚掌而笑,道:“贤弟果然聪敏,正是这句。”

  “哈哈,令尊好眼力,竟能未卜先知萧兄日后行事优雅,故尔取了这么个好名字。”

  “呵呵,这你可猜错了,我的名字,却不是家父所取,而是一个五岁的小孩子给起的。”萧悠微笑道。

  “咦?”常清惊讶得瞪圆了眼睛,忙问究竟,萧悠也不隐瞒,将自己的身世讲述一遍,常清听到萧同将字贴撕碎了,从中随便拣一个字给萧悠起名,甚觉好笑,听说原来拣出的是一个“气”字,便叫萧气,不由得大笑出来,道:“萧气,哈哈,这可不是‘小气’么,萧家小公子果然是妙人,知道你小气,日后会为了区区几两银子将我扣下来做工抵债!呵呵,日后有机会,一定要谢谢他!”

  萧悠也笑,想起萧同行事,果然是处处出人意表,笑话不知闹了多少。

  萧同当时给萧悠起名叫“小气”,萧悠本人倒没什么意见,却是萧家老爷和夫人不答应,于是萧同只好另抽一字,这回抽中了“悠”字,才有了萧悠今天的名字。

  说到现在身居高位,在行香阁主事,萧悠又道:“其实人的出身,并不决定一切,际遇固然重要,但本身的积极努力才是决定人生成就的关键。你我际遇都算不错,特别是你,出生于官宦世家,家道兴旺,人品相貌、聪明才智,皆是超凡脱俗,日后如果善加运用,一定会有大成。而像天生这样的人,只因相貌丑陋,从小被父母抛弃,孤苦无依,在人世间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但他性情宽厚,没有因此而愤世嫉俗,反而越加勤奋好学,这样的品格,也是值得敬重的啊。”

  天生在一旁听着,想起萧悠的再造之恩,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

  常清听了萧悠的讲述,对他更是佩服,觉得萧悠行事果然颇具君子风度,光明磊落,不拘一格,不枉了平先生对他那样敬重,自己也对他越来越是敬服了呢。

  想了一想,干脆提议两人今后兄弟相称,也不必萧兄、贤弟的了,他称萧悠为“悠哥”,萧悠便叫他“清弟”。

  当下两人又说起各自的“字”来,除了名,文人还喜欢给自己起“字”和“号”。

  常清道:“家父给我起了一个字,叫做‘晓山’,只是不常用,我看诗仙李白的字就很好,李白,字太白,于是便想给自己起个表字叫做‘太清’。”21EDD84手外:)授权转载 惘然【ann77。bbs】


  萧悠念道:“常清,字太清,嗯,不错。不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个字,似乎有点太过清奇。”

  常清想想也对,便道:“李杜齐名,杜工部先生的字叫子美,那我便称做‘继美’,可好?”

  萧悠见他总拿前贤名人来自比,知他自视甚高,微微一笑,却未开言。

  天生却道:“人家大诗人叫子美,我丑,便叫‘子丑’好了。”

  常清听了抚掌大笑,连萧悠也不禁莞尔。

  常清笑道:“果然还是天生有魄力,十二天干之中,‘子、丑’居首,你起一个表字,便占全了,也算是拔了个头筹!”

  天生听得不甚了了,却也知是在夸他,不禁非常得意,裂开了嘴,笑得一张丑脸越加扭歪了。

  萧悠待大家笑过一回,又道:“‘太清’和‘继美’,都有拾人牙惠之嫌,倒是令尊给起的这个‘晓山’,与你的名字相合,还是用这个就好。”说罢提起笔来,在桌上的白云笺上写下一首词,却是苏东坡的一阙《行香子》。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常清看罢,大惊道:“悠哥,你怎么这样聪明!先父的确是非常喜欢这首词,我们兄弟三人,表字均出于此,大哥是‘远山’,二哥是‘云山’,我便是‘晓山’。”

  萧悠没想到这件事会如此巧合,也是讶然而笑,天生兴致勃勃地道:“看来公子果然跟我们行香阁是有缘的,我听平先生说过,行香阁这个名字,也是出于这首词呢,嘿嘿,这可不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么?”

  萧悠微笑叱道:“什么‘有缘千里来相会’,可别乱用典故。”

  天生不服,道:“这世间这样大,酒楼这样多,怎么公子偏偏就跑到我们行香阁来吃饭不给钱呢?这还不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吗?”

  常清脸一红,好不尴尬,又想到这句话的意思,不由得心中一动,也笑道:“相逢即是有缘,看来我和悠哥缘份不浅,不如结拜为兄弟如何?”

  萧悠正欲欣然同意,天生却忙道:“不妥不妥。”

  “咦,有什么不妥?”常清问道。

  “你们两位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人物,怎能学那等俗人所为,结什么异性兄弟!况且虚名不足道,真心相待才是最重要的。”

  萧、常二人没想到天生居然说出这么一番颇有见地的话来,都是一怔,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于是结拜之事便做罢论了,不过两个人的心中,却从此都把对方当做了平生知已,相知相敬。

  

  13

  次日一早,常清又早早被天生拉了起来练功,好在这次目标明确,倒也心平气静地坚持完了那一小截香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天生跑去上了趟茅厕,回来之后香便点完了,常清正在装模做样地收功。

  看着天生那不敢置信的样子,常清吐了吐舌头,冲他做个鬼脸儿,心想,不管怎么样,悠哥给定的标准,总是不会错的,我这可不是做到了吗?

  于是悠哉游哉地站在一边看萧悠练剑,只见满场寒光闪烁,萧悠越舞越快,几乎都看不清人影了。

  常清越看越是佩服,心想我可不知到什么时候才能练到像悠哥这样啊!

  待萧悠练完,便耐心地教常清几下入门的招式——当然不是用真剑,而是用天生拿来的木剑,一下子给常清用真刀真剑,只怕他伤不了别人,倒会伤着自己哩。

  萧悠教人很有一套,不急不燥,平心静气,言语温和,讲解清楚,令人很容易接受,加上常清的伶俐,两人一教一学,进展顺利。

  常清极为聪明,一看就会,一点便透,很快就做得像模像样的,只不过毫无内力,却是只能唬人的空架子。

  眼看常清又出了一身汗,萧悠收了式,唤天生收拾了木剑,带常清回去洗漱换衣,两人同吃了早饭,萧悠便又去行香阁理事,常清仍留在山中行馆。

  日长无事,常清便在山间游玩,观赏风景,然而心中却总浮现出萧悠舞剑的风姿,神往不已,又想起他的名字由来,一时兴起,回到屋中,要天生侍候笔墨,动手画了一幅画。

  这画便取此处山间的景致,配上萧悠正在练剑的样子,画完之后仔细欣赏一下,颇觉满意,想了一想,又在旁边题上陶渊明那首著名的《饮酒》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