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露阴癖”与“裸国”“男女混浴”风俗的诱惑…
从现在依然保留或残余的许多风俗来看,日本人具有纵容*癖的倾向,如男女混浴便是。WWw。hAOShUDu。cOm
男女混浴在日本发端于何时,这里不去深究。大约一千多年前,到日本贸易的宋朝商人就见到了其男女混浴的场面:“倭人体绝臭,乃以香膏之,每聚浴于水,*无所避,只以草系其势,以为礼。”这里的“聚浴”显然就是指男女混浴,不过如何“以草系其势”没有说清楚,颇费猜测。那时的日本人还知道用草来系*,表示文明,显然已经意识到*的不当之处。到了江户幕府时期,由于中国的朱子学、阳明学等宋明理学的不断引进,政府对于风俗的引导严谨起来,宽政改革(1787—1793年)、天宝改革(1830—1844年)期间两次发出混浴严禁令,以后又多次发出禁止令,但由于该风俗醇厚,都未能完全禁止。
也正因为如此,明治维新之后,晚清*才子王韬东游扶桑的时候还能体验到日本的男女混浴。光绪五年(1879年)闰三月十六日,那天正是立夏,午后王韬偕“季方、友琴往浴温泉”,只见一室中,“方池如鉴,纵横约二丈许,男女并*而入,真如入无遮大会中”。季方、友琴即朱季方、许友琴二人,乃旅日华侨。以上是在澡堂室内的混浴,在露天的混浴风景后来也让王才子看到了。那是在阴历七月八日那天,王韬等所乘之舟抵达神户,朱季方、吴瀚涛二君在凑川酒楼为他设宴饯别。“时天气炎熇,殊不可耐,剖瓜食之,凉沁肺腑,移坐与瀑布相对,静坐小憩,胸膈殊爽”,但见“瀑布处男女裸体往浴”,王韬不由感慨:“是亦此辈避暑快事,然未免为山灵所笑亦。”王韬哪里知道,日本的山灵是不会笑的,洗浴的男女就是在模仿山灵水鬼,也是奉献于山灵地神。
侨居日本的中国人桃子女士回忆说,在东京都一个叫大岛的活火山风景区,她进过一次可以观望辽阔海景的公共男女混合温泉浴池。据她介绍,现在的混浴,进去之前,服务人员会发给每个客人一条两尺长的“松紧带半截裙”。进去的时候,男的把“裙子”挂在腰际,女的则提到腋下。男女彼此心知肚明,那条“裙子”下面啥也没有穿。不过,这样毕竟眼不见心不烦。
不可否认,日本的“原始”风俗刺激了日本人(主要是男人)性骚扰的冲动。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人之一涩泽荣一(1840—1931年)在他的名著《论语加算盘》这本书中记录了自己在美国的一次亲身经历,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1902年,涩泽荣一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美国,在旧金山登陆之后兴致勃勃地走到金门公园的海水浴场,却看到门口一个告示牌上赫然写着:“禁止日本人在此游泳。”这使对美国满怀好感的涩泽荣一大感屈辱,于是他询问当时在旧金山的日本领事上野季三郎,美国人为何要立这样的告示牌?领事告诉他:“移民到美国来的日本青年到这里来游泳时,看到有美国妇女也在其间,就潜入水中去扯人家的腿。由于这类的恶作剧不少,所以就挂上了这个告示牌。”
看来日本人把美国的海滨浴场当成日本男女混浴的澡堂或温泉了。我们可以推测日本青年在水中的行为绝不仅仅是扯女人的腿那样简单,他们显然控制不住冲动克制不了欲望,因而像在国内一样放纵自己,而涩泽荣一或者上野季三郎为了情面隐藏了更多的内容。 好书读小说网提供下载 免费的阅读 VIP般的服务!!!
《中国与日本的性文化比较:浮世与春梦》
正文 前言(1)
我的性学研究有个发展过程,这种发展,不是人为地设计好的,而是有一个自然的发展规律:从20世纪80年代前期开始,我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性问题,开始时是研究当代社会的性,后来是进行了那全国两万例性调查;以后,我通过这个调查发现**人的性观念、性习俗和性行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所以又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中国古代——研究中国的性文化史,这个工作持续了十几年,它的最终成果是出版了不少关于性文化的著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性文化博物馆。wwW。haOsHUdU。com再下去该怎么发展呢?就要在基本了解中国5000年的性文化史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性文化对比研究了。
进行这种对比研究,实在是非常重要。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性文化发展的共同规律,这些规律是怎样通过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表现出来的;它可以使人们了解不同的性观念、性现象产生的根源,从历史发展来看,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则应该防止和摈弃。有比较才能鉴别,进行不同民族之间的对比研究,才能更好地找出自己前进的方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想,首先应该将中国和日本的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对我来说当然主要是进行性文化的对比研究。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距离很近,也不仅是因为两个国家、两个民族文化交流频繁,历史悠久,而且因为日本在近代和现代居然会那么强大,那么繁荣。有些中国人过去是不太看得起日本人的,叫他们“小日本”,的确,日本版图小,资源贫乏,但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居然能把中国一时打得节节败退,而在最终失败、无条件投降以后,又能迅速地恢复起来,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里有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许多原因,也有文化上的许多原因。日本这个民族在文化上是有很多特点的,它非常善于向先进的民族学习,吸取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又很注意保存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很善于把文化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融合起来,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它是世界上最重视国民教育的国家之一,而且特别重视国民素质的教育。
对于这一切,中国人都是应该借鉴的。中国总以为自己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这当然是好事,可是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反而变成坏事了。长期以来,中国的统治者沉浸在“天朝大国”的美梦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等到发现自己大大落后于“列强”,已经来不及了。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像唐代那样的辉煌时期,也有文化交流,可是总是“输出”多,“输入”少,做“老师”多,做“学生”少。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国门还是只对苏联开放,以后又发现苏联的那一套也不行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拨乱反正,当然极大地扭转了这种局面,但是也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例如有些人一学西方,就把中国的老祖宗全忘了;有些人还很热衷于挖掘在什么什么问题上,古代中国是世界第一,这种挖掘当然也有一定的意义,可是如果仅止于“怀古”而不看现在,就错了,这叫“倚老卖老”,它睁眼不看繁荣强盛的美国才建国200多年;在改革、开放,向先进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有些人总是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这句话是对的,但是也要防止它变成拒绝引进先进文化的一种借口。
性是人类两大基本生活需要之一,也是人类文化的两大起源之一。在**,对性文化的重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但是形势在迅速发展,在不远的将来,人们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性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先进的性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在中国,多数人对性文化还有许多模糊的认识,譬如说,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究竟要发扬什么?要向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学习,究竟要学习什么,难道仅仅是引进一些科学技术?进行一些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性文化对比研究,也许可以使人们对某些问题看得清楚些。
我多次访问过日本,都是开会、讲课这一类的事情。1995年8月在横滨办过一次性文化展览。我每次访日,都是在日本的现代化大城市,实际上是走马看花,对日本的民风、民俗和文化的原始面目了解很不够。2001年3月,我应日本金泽星麦大学秦莉方(波多野雅子)女士的邀请,再次访问日本,停留了较长时间。在秦女士的策划、引导和陪同下,访问了日本的不少中小城市,如京都、金泽、犬山、小牧、松本、宇和岛等,这些中、小城市的味道完全和大城市不同,民风淳朴,文化古迹保存较多。我们的目的主要是考察性文化,在犬山、小牧参加了“丰田祭”活动,在松本探访“道祖神”,在宇和岛参观了性博物馆。我们收集了大量资料,为这本书的写作提供了一部分基础。这本书的资料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代性文化部分的资料来自我的中国古代性文化研究和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日本性文化的资料一部分来自这十几年我对日本的了解和资料的积累,一部分来自这次秦莉方女士和我的考察。
秦女士这些年来对日本性文化有许多研究,她积累了不少资料和照片,可惜因为她的工作太忙等原因,未能在这本书里反映出来。我一方面要对她陪同我在2001年所进行的日本考察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如果将来这本书能在日本出版时,争取把她个人收集的资料补充进去,使这本书更加丰满起来。
正文 前言(2)
刘达临于同里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
正文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从总体上看,中日文化交流的特点首先是历史悠久。wwW。HaOShUDu。Com在远古时代,日本列岛曾与亚洲大陆相连。在日本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与旧石器文化与中国华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有许多共同性,这说明原始先民们早有来往。直到距今一万年左右。由于冰川期的结束,海面回升和地壳变动,日本列岛终于完全和大陆脱离,但是以后仍然不断有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移民利用海流和季风渡海来到日本,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从两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看来,这种文化交流十分密切,而且绵延不断。
其次是范围广泛。中日文化交流极其丰富多彩,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从狭义文化概念所包含的哲学、文学、史学、科学、宗教、教育、美术、音乐、舞蹈、书法、体育、建筑、工艺、园林、民俗等领域,或者按广义文化概念所述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诸层面,无处不有中日文化交流的表现。性文化作为人类文化两个最基本的起源之一,当然也在交流之列,不过长期以来这方面的文化被掩盖、被尘封了,现在则要把它重新揭开。
第三是影响深远。中日文化的交流对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学的发展进步,以至于国家关系、民族感情、革命运动、人民友谊、日常习俗等等,无不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日本著名学者内藤湖南曾把中国文化在日本文化形成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比喻为做豆腐时加卤水。【转引出处同上书,第4页。】至今在日本的文化和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中还处处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化影响的烙印。
正文 中日文化交流的四个时期和代表人物(1)
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包括从上古一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