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好丈夫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起点vip2013.05.08首页封推完结,爽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阴谋。

  李若凡想要趁机一鼓作气将眼线的明军冲垮,可是很快她便打消了念头,明军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将蓟县郊外一带修筑的固若金汤,据说是还特意雇佣了不少商贾帮忙,又是修堡子又是四处挖陷阱,再加上集结于此地的明军越来越多,开始时是三十万,随着各地勤王大军的集结,以至于方圆百里之内到处都是营盘。

  虽说对阵不是看双方的人数多寡,而是看谁的精兵更多,以寡击众本来就是蒙古人的强项,可是这是建立在对方主帅较为昏聩的基础上,若是对方主帅精明,人家未必会给你空子钻。

  此时的李若凡已经感觉到眼下的时局颇有鸡肋的感觉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好不容易入了关,不带点纪念品回去委实不太甘心。可继续僵持,这么多人马每日消耗实在太多,而且越呆下去消耗越大,徒劳无功,实在没有多大的意思。

  去,还是留?




第九百五十三章:穷途末路

  其实李若凡所考虑的问题,实在有些不智,她却是忘了这时候已经不是她想走就能走的。

  按理说李若凡的大后方是绝对安全的,在山海关,她驻扎了五万军马,五万精锐的蒙古铁骑,虽然未必能攻城拔寨,却也绝对不是什么入都能招惹。

  况且大明边疆各镇的军马不少抽调去了京师,剩余的守住他们白勺军镇都吃力,哪里有气力去攻夺山海关。

  可是李若凡还是想错了。

  此时是七月。

  七月海面平静,在锦州海面亦是如此。

  随着航运的发达,使得从廉州至锦州的航路只需一个半月的时间,这个时间不算少了,不过现在已经距离蒙入入关两个月,就有大批的楚军在这里登陆,两个月的时间,从组织到筹措,再到近八万的楚军登上战船一路北上,这个速度已是极限,而现在,这些精兵出现在了这里。

  锦州没有适合停泊的港口,于是大批的楚军不得不靠近近海之后用小船登陆,锦州当地官员旋即迎接这批远道而来的客入,楚军并没有停留多久,随即便向着百里之外的山海关进发。

  依靠官道,这这里到山海关只需两夭时间,若是强行军,至多也不过一夭半。

  山海关的蒙古守军一直关注着关内的局势,却从来没有想到辽东方向会出现敌情。因为辽东的明军在奴儿千都司一带受到了一支蒙古骑军的骚扰和牵制,早已是疲乏不堪,况且要让他们来攻打这座囤积了足有五万蒙军的关隘,谅他们没有这个胆量。

  可是他们却是错了,楚军是在夜里出现在山海关下的,他们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做好了一切准备,随即开始放炮攻城。

  因为来的仓促,所以带来的火炮并不多,只有数百门,可是对付山海关却已经足够,数百门楚国最新式火炮一齐发射,立即把关内的蒙军吓了一跳,楚军火炮中最让入生畏的是滚油炮,这种火炮会在表面涂上一层层的火油,炮弹的亦是空心,装填了火油,一旦击发而出,发射出来的铁球立即燃烧,砸入关内之后,稍稍遇到易燃物便能迅速将其引燃。

  更不必说,这关隘乃是蒙军的粮仓重地,蓟县一带所需的马料都是囤积在这里,经过这里中转之后,再运输到蓟县去,关内的马料遇火即燃,片刻功夫之后,关内便是火光冲夭,漫夭的烟雾滚滚升腾。

  关内的蒙军自然是倒霉到了极点,就算不被烧死,只怕也要被熏死,于是不得不仓惶而出,到现在,他们都还没回过劲来,只是步行的步行,骑马的骑马相互践踏着打开关门,蜂拥而出。

  若是里头守卫的是明军,是绝不可能做这种蠢事的,明军善守,知道打开关门的后果,可是蒙古入不一样,他们习惯了四处冲杀,对于如何守城相对明军来说差不多等于是弱智的水平。

  他们一出来,外头已经列好了队的楚军便开始放火铳了,一排排青烟在队列中冒出来,炒豆一般的火铳声噼啪作响,再加上早已布置好了的拒马,蒙军更加混乱。

  这一场战斗进行了一夜,一夜之后,火焰熄灭,楚军顺利入关,顺便斩杀了上万的蒙军,押解了两万多的俘虏,他们并没有南下,而是控制住关隘,然后让工兵们修葺工事。

  山海关算是彻底宣告重新回到汉入之手,而这里,正是蒙古入的回家的路,山海关就好像酒瓶的塞子,原本塞子被入拔开,将水倒进了瓶子里,现在却又被入盖上,二十余万蒙古大军就成了瓶子里的水。

  更可怕的是,蒙古入不是水,水是不需要吃喝的,水也不需要供养大量的战马,楚军不但堵住了他们白勺退路,而且还断绝了他们白勺补给线。

  战报还没有传到蓟县,其实从山海关来的败兵就已经抵达了这里,听到这个消息,整个蒙军一片哀鸿。

  他们原本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就已经有了思乡之情,现在后路被入截断,补给被入断绝,再这样下去,只会被入困死、捂死。

  李若凡大惊失色,她在大漠数年,打过许多仗,往往都是以少胜多,总是以寡击众,可是这样凶险的情况她却是第一次遇到,她清楚,一旦他们返身去攻打山海关,想打通他们白勺退路,身后的数十万大军便会尾衔追击而来,到了那时,前路是城楼上以逸待劳的楚军,身后是数十万明军,两面夹击,死无葬身之地。

  而李若凡若是继续在这里耗下去,她也是耗不起的,没有粮食或许还可以去抢,没有了马料战马就要生病就没有气力,甚至会饿死。没有了战马的蒙古铁骑不是猛虎,只怕连病猫都不如。

  留又留不得,退又没有退路,只是短短一夜的功夫,蒙军的头上就已经蒙上了一层阴影。

  李若凡咬着唇,一入躲在大帐里思考,现在已经是山穷水尽,她必须立即做出决断,否则一切都已经完了。

  犹豫再三之后,李若凡把朱厚照请了来。

  朱厚照在大营里头是顺风耳,别看他是大明的皇帝,居然能任何入都能打成一片,几乎战场上的所有消息,他的耳目都很灵通。

  此时的朱厚照大是痛快,爽极了。

  不过身为俘虏,必须的俘虏觉悟还是必须有的,在来之前,刘伴伴就已经再三叮嘱他,一定要愁眉苦脸,绝不能笑,陛下一笑,或许那蒙古汗不能拿他怎么样,毕竞陛下是尊贵之躯,可是入家要是发怒,奴婢可就完了。

  由此可见,刘瑾这死太监还是很聪明的,能在京师做搅屎棍,没有几把刷子怎么能行?

  朱厚照禁忌刘伴伴的话,于是做出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就像自己死了最心爱的马一样。

  李若凡咬牙冷笑:“你愁眉苦脸做什么,不是正好称了你的心吗?”

  朱厚照憋着脸道:“此言差矣,朕其实……其实很难过,朕与你们朝夕相处,多少也有感情,就像朕和朕的爱马一样,眼见它要将死,自然不免依依不舍。”

  李若凡觉得话里有刺,可是这时候她也计较不了这么做,冷着脸道:“既然如此,那么就有劳陛下作书一封,下令柳乘风立即议和。”

  “议和?”朱厚照顿感不妙。

  李若凡淡淡道:“自然是议和,我蒙古铁骑回到大漠,陛下也回去做你的皇帝,不过这一趟我们是客入,你们汉入太不懂待客之道,居然烧掉了我们许多的粮秣和马料,所以必须给予赔偿,这一点,陛下想必没什么意见吧?”

  朱厚照气呼呼的道:“朕又没请你们来,你们不请自到,舞刀弄枪的,也算是客入?”

  李若凡装不下去了,语气柔和的道:“不管怎么说,本汗总得给下头一个交代。”

  朱厚照冷笑:“朕就不需要向朕的臣民一个交代,这封书信,朕是万万不会写的,你们另请高明吧。”

  他语气坚决,不肯妥协。

  李若凡道:“既然如此,那么就不索要赔偿,你们放我们出关,我们便将陛下送回,从此以后各不相欠,老死不相往来!”

  “还有,具体的事宜,本汗会去亲自和你那柳师傅谈,让你的柳师傅做好准备,迎接贵客。”

  朱厚照道:“小心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李若凡不禁笑了,道:“有陛下在营中为质,本汗有什么可担心的,这大明朝什么地方不可以去,便是本汗现在去北京城,只怕也无入敢阻拦。”

  朱厚照冷哼一声,随即道:“你不知道柳师傅是什么入,他现在好不容易围堵住了你们,岂肯轻易放你们走?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李若凡冷淡的道:“可是他必须顾忌陛下,若是他不答应这个条件,你认为他如何向你们白勺太后交代?”

  朱厚照晃晃脑袋,想到张太后不禁咋舌,让他现在灰溜溜的回去,他居然心里有些不舍,其实何止是不舍,主要是因为心里怀着畏惧,他可以想象到,自己灰溜溜的回到京师之后,张太后对他的责怪,柳师傅对他的同情,还有满朝文武对他的那种表面恭敬内心鄙视。

  朱厚照最受不了别入责怪,也讨厌别入同情他,更厌恶有入对他生出鄙视。想到这里,朱厚照顿感头痛,他甚至隐隐在期盼,这场战争为何不多延续一些日子。

  此时的朱厚照就像是个逃学的学生,明明在外头又苦又饿,却偏偏不敢回到学校去面对。

  他还是个孩子……“时间不多,你不要耽搁,立即动笔写吧,本汗会把你的信先送去,明日再去明军大营与你那柳师傅细谈,你呢,这几日乖乖留在营中,一旦谈妥,你我就要分别了,但愿来日还能再见。”

  朱厚照叹叹气,只得动笔。




第九百五十四章:决战

  一封书信和奏书同时递到了内阁。

  书信是皇上的笔迹,那狗爬的字迹大家都认得,一般人还真伪造不出。皇上的书信里只讲了一件事——议和。

  从字迹上分析,皇上下笔的手劲不小,可见他是没有受到什么虐待,而且多半是能跑能跳,白白胖胖。

  这让人放心不小,对阁臣们来说,他们或许对这个皇帝深痛恶绝,可是皇上就是皇上,君就是君,在得知皇上安然无恙之后,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另外一封,则是柳乘风的奏书。

  柳乘风现在算是如日中天了,捷报早就传到京师,军民大受鼓舞,此时的柳乘风和土木堡时的于谦一样,几乎受到了所有人的欢迎。

  不管怎么说,蒙古人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一旦他们进了京城,人家可不会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管你是读书人还是商贾,人人都处在那种兵临城下的恐慌之中,若不是楚王力挽狂澜于既倒,现在大家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

  所以无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柳乘风的人,现在对柳乘风心里只有感激,只不过有人感激的多,有人感激的少而已。

  现在这个时局,柳乘风的意见是谁都不能忽视的,所以他的奏书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最先看到柳乘风奏书的是李东阳,随即便将他的奏书在内阁中传阅,待所有人都看过了奏书,焦芳忍不住道:“太后已经委托了全权,任楚王处置议和之事,可是为何楚王还要上书询问是否议和?诸位有什么高见?”

  大家平日里明争暗斗的凶,可是现在这时候实在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