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商,他们这么做也是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增强核心竞争力。”
听到如此官方的回答,胡延德眉头皱得老紧,开口道,“高总,我不是问您卖股权,明来电子会得到什么好处,我是问咱们东光高电会得到什么好处,您会得到什么好处!您想想,这家公司是您一手创办的,做了八年终于做到如今这个规模,控制权却拱手让人,这原因总得跟我们好好说说。”
“卖的时候是三年前了,当时我也就做了五年。”高源更正道。
“就算是三年前,就算不在报告期内,我们招股说明书还是要披露历次股权变动情况的,尤其是涉及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变动,是要有合理原因的。”
高源闻言双手的大拇指不停互相揉搓着,顿了顿才道,“您也知道这个行业如今是稳步发展期,这个时期竞争比较激烈,三年前我们的体量比现在小得多,所以选择并购。”
柴胡听到这里算是听明白了,其实就是水塘里鱼多了,生存环境恶化,成了大鱼吃小鱼的竞争格局,不赶紧与大鱼联盟就会被彻底吃掉。
此时蒋一帆的电脑中呈现的是近几年电力行业并购案例,从成功案例个数来看,确实出现了明显上升的趋势,刚才高源的话有了数据支撑。
“那么从明来电子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到现在,公司经营的改善有多少是直接来源于这个大股东?”胡延德继续道。
“这个……”高源思考了一会儿,才道:“他们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重点企业,在输配电领域很有影响力,我们这个行业要做得好,那在联合电网的招投标中就要尽可能中标,有一个实力强大的股东,对我们的招投标有很大的帮助。”
高源提及的联合电网,是国家最大的电网公司,业务规模遍布全国,实力业内第一。
蒋一帆听到这里,立刻拉出了东光高电2011年至2014年全年客户明细表,放眼各年期客户前十名,果然,三年前的客户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明来电子进来后,客户的规模越来越大,向联合电网直接销售的比例也从5%直接上升为35%。
蒋一帆摸了摸下巴,这个高源说话目前还是靠谱的,连续两个问题的答案都能找到数据支撑。
“你们和明来,有对赌么?”胡延德问道。
“没有。”高源这次想也没想就答道。
“他们正好在报告期前进来,你们规范了三年就上市了,确定没有对赌?”胡延德有些不相信。
高源闻言笑了,“他们并购我们是为了产业整合,当初进来的时候,也没有想到我们公司可以上市。”
“那后来公司发展好了,他们也没有签署任何对赌协议么?他们难道对你们上市之后的业绩没有要求么?”胡延德目光犀利。
“没有。”高源语气依旧平稳。
胡延德收回了目光,看向手里握着的黑色水性笔,郁闷得仿若一个撬不开犯人嘴的审判官。
看到始终不敢吱声的律师和会计师,柴胡好似明白关于对赌这个话题应该是很敏感的。
法律规定企业上市前,股权必须清晰,如果存在对赌,必须要全部解除,否则如果企业今后业绩达不到对赌条件,那么投资方可以收回股权,这会造成上市公司股权不稳定,给今后的估值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高总,我们上市前主要股东需要签署一些承诺,这些承诺中会涉及各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对赌情形,如果不存在,到时您和明来电子都如实承诺,如实签署就可以。”蒋一帆道。
蒋一帆的确认方式让高源面色舒缓了许多,他道:“没问题的,都可以签。”
“你跟员工之间,之前应该有股份代持吧?”胡延德突然道。
第77章 谈股份代持
胡延德提及的股份代持,是指实际出资人与他人约定,以他人名义代实际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义务的一种股权或股份处置方式。
大家可以将股份代持理解为委托持股、隐名投资或假名出资,总之就是明面上的股份持有者与实际的股份持有者不是同一个人。
你一定会问,好好的干嘛要别人代持股份?
自己直接持有不是更安心么?
钱横竖都是自己出的,为啥工商登记材料中要写上别人名字?
人类都是高智商灵长类动物,甘愿隐姓埋名者,定有利可图。
现实生活中股份代持无处不在,这些身居幕后者让他人代持股份,有的是为了规避法律限制,有的是为了取得税收优惠。
比如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如果起初公司设立时就有一堆员工或者七大姑八大姨的要持股,一个不小心就超两百了怎么办?那就代持,比如十个人的股份都由一个人作为代表做登记。
再比如咱们国家有些地区,对于外资公司有优惠政策,那么这些地方的人就找个外国人或者是外资公司充当明面上的股东,把政策好处都拿走,自己再私底下与外国人分钱。
总之各种公司背后的股份代持情形屡见不鲜,非常难查,几乎不可能杜绝。
一个公司若不上市,私底下其实想怎么玩都行,但如果想来资本市场融广大投资者的钱,想IPO,那必须遵守规则,必须将过往以及现在的所有股份代持全部解除掉,如若不从,那就别上!
为何上市公司不允许股份代持?
其一,股份代持就是个骗人的把戏,连光都见不得,监管层会允许作为表率的上市公司带头骗人么?当然不会。
其二,股份代持玩得小仅限两者之间,玩得大绝对超乎你想象。
比如A公司八个股东都是不同的人,很可能这些股东都是为B公司代持,所以A公司股权结构中的股东都是假的,你所看到的A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其实对公司一点影响力都没有,不过是个替名傀儡;那个真正决定A公司重大策略,生死走向的幕后控制人谁都想不到。搞不好中国最赚钱的公司,那家我们最引以为傲的公司,经过层层代持之后,最终都是外国人控制的。
“我与员工之间没有股份代持。”高源回答胡延德的问题道。
胡延德苦笑了下,双手立在桌上十指交叉,“高总,您要知道我们是您的主办券商,在座的律师、会计师以及我们都是跟您站同条船上的,我们是要一起去西天取经的,我们都是自己人,要一条心!有什么您不要觉得不好说,不方便说,对我们没有什么不方便说的,问题从来都是说出来,大家讨论,最后才能解决……”
高源做了一个打住的手势,微微点了两下头:“胡保代,我知道您的意思,我充分信任你们,但是我确实没有帮任何员工代持股份。”
“但是高总,我们从机场来的路上,接我们的陈师傅就说他有股份在您这儿,比例是2。4579%,人家可都能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啊。”
胡延德此话一出,现场气氛的温度骤降,那个总经理高源几乎冻成了一块冰,一直边做记录边看着好戏的柴胡此时面前真的就差一个勺子与半个冰西瓜了,心想这个高源说谎也不知道先串通队友,结果被猪队友给卖了。
“确实没有股份代持。”高源破冰开了口,但是脸色很黑,“去年我们为了维护团队稳定,确实许诺过给员工一些股份,但是这也只是口头说,并没有签什么协议,他们也没有给我钱,我的股份都是我自己出钱买的。”
“总共多少人?”胡延德问道。
“十五个。”
“你们为什么不单独成立一家合伙企业,弄个持股平台,把这些员工都装进去?”
“三个月前已经成立了,这也是之前的券商建议我们这么做的,只不过现在那家合伙企业中的合伙人还是我跟夏总,股份没有转给员工。”
“那你们准备什么时候转?”
“等员工筹齐了钱就转。”
蒋一帆见胡延德朝会计师示意了一下,一直傻楞在一旁听着的会计师赶忙在电脑里记录着什么,蒋一帆推断其一定是在做股权激励涉及的股份支付了。
所谓股权激励,是指企业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其主要是通过给予员工股权,从而使员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帮助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长期目标。
股权激励如果做得到位,会让员工从奴隶意识迅速转变为奴隶主意识,觉得公司是我家,致富靠大家。
“高总,你们工厂员工有五百多人,技术人员八十多人,办公室管理岗也有三十多人,您这次股权激励,怎么名单只有十五个?”
“胡保代,激励不在多,抓重点而已。”
“不是高总,您这重点没抓对,十五个宝贵名额,不应该重点给那些核心技术人员么?比如你们工厂里那些工程师,还有研发部那些骨干,怎么反而给了司机?就是那个接我们的陈师傅,他不是也有股份么?”
听到这里有些会计师妹子开始藏不住脸上的笑意,说真的,一场中介协调会,被胡延德开得像军事法庭一样,法庭中的头号被告,就是东光高电董事长兼总经理,高源。
“胡保代,不是我不想激励,您可以看看我们公司的花名册和工资表,那些做到核心骨干的员工年纪都不小了,都有老婆孩子要养,身上都背着房贷车贷,现在让人家一下子拿出几十万买股份,很多人拿不出这个钱。”高源的语气满是无奈,这种无奈深深地感染了柴胡,原来做企业跟做投行,完全是两回事,很多看上去很自然,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实践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那就说明你们工资奖金给低了啊!”胡延德放大了音量,随即转向身旁的蒋一帆命令道,“算算他们核心技术人员的平均年薪,抓职位高的那几个。”
“好。”蒋一帆的键盘声和鼠标声接连响起,片刻后,蒋一帆道:“平均年薪是三十二万五千一百四十六。”
这个数字让胡延德很满意,仿佛逮到了一个极为有利的证据一般直面高源道:“高总这就是你不对了,技术骨干,那可是制造业企业的顶梁柱啊,这些都是人才,在青阳的平均年薪可都是百万起的,到你这儿怎么就打了个三折……”
高源一脸汗颜,“那是青阳,胡保代,我们小地方哪有这么高的工资……”
“你们地方可不小吧?比青阳大多了,你们可是魔都啊!”
高源又无奈又好气但嘴角也带着笑道:“你们从魔都机场来,不代表这里就是魔都,我们就是地方太小,连自己的机场都没有,所以才借用了魔都机场……”
听到这里众人都笑了,刚入行半年左右的一些年轻人都觉得胡延德没事找事,觉得高源说的很有道理,比如柴胡。
但是蒋一帆此时已经打开了网页搜索社保、公积金的相关网站,并开始研究附近片区公司的平均工资了。经过仔细对比后他发现,这家公司的薪酬不仅是青阳同类公司的三折,社保和公基金缴纳基数也比周边一些较大的公司低一些。
第78章 工资不能低
“一帆哥,他们家平均工资较低,对上市有什么影响么?”
在前往东光高电食堂的路上,柴胡小声朝蒋一帆问道。
柴胡的这个问题让蒋一帆想到这个小伙子并非会计专业出身,对于基本的成本利润问题都没形成条件反射,内心叹了一口气道:“你想想,员工的工资对于企业是不是一种开销,是不是属于企业的成本?”蒋一帆启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