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侍候在一旁的武若曦和宋氏以及正在侍候权珮的李氏和纳兰明月,该做什么依旧做着什么,几乎没有抬头特意看她,或者像往常一样说上几句,如意便不自觉的将一半的话咽了回去。
换了一身云霏妆花缎织彩百花飞蝶旗袍的权珮更多了几分妩媚和雍容,头上手腕上的鸽血红宝石璀璨夺目富贵逼人,仿若没有听到如意说的话,径直走到了榻边,坐在了胤禛的另一侧,胤禛便朝着一旁侍候的人摆手:“都下去吧,叫福晋歇歇。”
纳兰明月带头行礼退了下去,如意僵硬的站在原地并没有人理会,连困倦的小格格和大阿哥也都被带了下去,她似乎已经被人遗忘,于是退下去的时候恰巧看见胤禛脸上她从来不曾见过的带着几分依赖的笑意,叫她的心一阵狂跳。
屋外的廊下站着还没有走的纳兰明月,笑着转头看她:“瞧见了么?是不是并不知道是这样的情形?”
如意便抿紧了嘴。
“你以为自己能代替了福晋么?”纳兰明月笑的嘲讽:“那完全是痴心妄想。”
渐起的秋风卷着树叶飘落,秋意浓重,还未进十月如意却已经感觉到了刺骨的寒冷,姐姐回来了,管家的权利也该交出来了,那时候她这个侧福晋到底又该怎么立足?
外屋的丫头还在收拾带回来的行礼分装礼物,屋子里已经没有侍候的下人,胤禛便挨着权珮坐下,握住了那温热细腻的手,舒畅的叹息:“你可算愿意回来了,你一回来这个家都清净了。”
“爷是舍不得开口说,要是愿意管教,自然也能如愿。”
胤禛便笑着揽住权珮的柔软的腰肢:“怎么是舍不得,只是想着你快要回来了,总没有精力管,哪想到你这样狠心。”
权珮的眼里便有了粼粼的波光荡漾着春日的温暖,连那声音都仿佛鸟儿身上最柔软的羽毛般,骚扰着他的心:“是么?我狠心么?”
那红唇仿若五月的樱桃,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却偏偏离的胤禛极近,好似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于是胤禛的心便又躁动起来,揽着权珮靠近,叫两人都贴在一起,温热的气息互相交融,只要微微一动,柔软的唇瓣就碰触到一起,叫人的心猛的跳动起来,又觉得又痒又舒服。
融融的秋光从窗外进来,镀满了全身,安静的秋日叫人心底最原始的情感也渐渐的从眼里迸射而出,是那样的浓烈那样的强烈,权珮从胤禛眼里清晰的看到自己,明艳美丽又带着几丝若有似无的慵懒,眉眼间的笑意真实又惬意,于是她便微仰着头,亲了亲胤禛的唇,叫胤禛一怔,片刻眼里就好似绽放了五彩的烟花绚丽斑斓,美不胜收。
屋外的丫头说话声都有些战战兢兢:“三福晋送了帖子过来。”
胤禛眼里的懊恼叫权珮轻笑起来,扬声道:“拿进来。”听得胤禛惋惜的叹了一声,权珮的嘴角便又有了笑意。
丫头进来只瞧见胤禛在榻的一侧坐着,权珮在另一侧,忙上前将帖子捧给权珮,等权珮挥手叫她下去,她才脚步有些慌乱的退了下去,这屋子里她明明就觉得有一股冰冷的气息向着她,叫她觉得莫名的不安,果真这会送帖子不是什么好差事。
三福晋知道权珮回来,后日要给权珮接风洗尘,叫权珮务必到场。
权珮便又把帖子给胤禛,胤禛接到手里看着:“三嫂叫你去你便去吧,你不在的这两年,她看见我可没有过什么好脸色,连老九那几个小的也总是对我冷言冷语的。”
“老九几个也不小了,都娶媳妇了。”
“刚好这次你也去见见几个弟妹,认识认识,以后也好行事。”
松软的满地牡丹靠枕叫权珮舒畅的出了一口气,半闭着眼:“还是回了家里舒服。”
胤禛的面庞一亮,半躺着凑近权珮问:“说的是真话?”
权珮睁开眼一笑,伸手搂住胤禛:“陪我躺一会,我困了。”
这撒娇一般的语气,叫胤禛软成了一滩水,躺在权珮身边,替她将身上的毯子向上拉了拉:“好,陪你睡一会。”
夜里准备了专门的宴席为权珮母子三人接风洗尘。
多了三个姐姐叫久儿异常高兴,吃饭的时候怎么都要跟几个姐姐坐在一起,且要坐在大格格身边,三格格跟惯了姐姐,久儿要抢她的位置,她忽的就哭了起来。
宋氏真在给权珮斟酒,听见女儿哭了,到有些尴尬。
如意道:“三格格不愿意跟四格格换位置,哭起来了。”
久儿有些不知所措,回头张望,弘谦站了起来,牵着久儿的手:“跟哥哥坐吧。”
久儿有些委屈的点了点头,久儿一走,三格格没了威胁便又不哭了,大格格轻哄着给她擦着眼泪,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四妹妹也没做什么,是三妹妹胆子小了些。”
其实都是小孩子之间的小事,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只是如意那一句解释好似显得是三格格故意为难久儿一般。
权珮不说话,宋氏连解释都不好开口,丫头唱诺着上了新菜,这事情一打岔也就过去了,并没有人在提。
如意便又有些怔怔的出神,怎么就到了这样的地步,所有的人好似对姐姐都有一种绝对的信任,姐姐在场没人敢随便上前献媚邀宠,于是这场家宴又难得的透出了和睦,就连胤禛也多了几分享受。
等到宴席散了也没人多说话,看着胤禛跟着姐姐回了染香院是那么的理所当然,李氏上来招呼她:“侧福晋一起走么?”
如意顿了顿点了点头。她选择了住在锦绣园的正屋里,虽说人多一些,但毕竟地方不偏僻,锦绣园因为她的入住显的有些拥挤,私底下自然也有人说话,但她顾不上这么多了。
姐姐已经回来,交出管家的权利似乎迫在眉睫,但她实在不知该怎么下定决心来做,是不是依旧等着姐姐来要?天仙一般的姐姐总瞧着不惹尘埃的样子,如果为了管家的权利主动开口又会是什么样子?
玉珍的话又在她心头盘旋,对于觉罗氏的恨意叫她对权珮也多了几分敌意,她就是故意要等,等到权珮开口,瞧瞧爷又会怎么看待这位看起来似乎并不在乎管家权利的福晋。
李氏的话打断了如意的思绪:“。。。。。。侧福晋跟福晋是姊妹,想来关系应该极好,有福晋在,侧福晋也可以高枕无忧了。”
关系极好么?又怎么会高枕无忧?李氏的话叫如意有些不自然,只是夜色里大抵李氏也并不看的清楚;“嗯,也是。。。。。。”
也只有抵死的缠绵好似才能化解相思的苦痛,深夜呢喃才能说出那些不曾言明的情感。。。。。。。
第二日就当进宫请安了。
穿着绛紫色团花旗袍的太后好似还跟先前一样,显老但却并没有更老,慈眉善目,笑拉着久儿的手:“怎的有这样乖巧的孩子?”
权珮便淡淡的笑:“那时候九死一生,哪里想过还能生下她,没想到老天庇佑竟叫我活了下来,还得了这么个可爱的孩子,所以可见,善有善报,我这辈子没做过恶事,所以连菩萨都保佑我。”
太后的笑意似乎更深了:“是啊,你说的对,谁能料到那样重的伤你竟还能活下来,确实是意料之外。”
权珮弹了弹衣裳上并不存在的褶皱:“不知道是谁下的狠手,不过要是查出来,自然也要叫害我的人知道皇家的儿媳妇不是那么容易伤的,既敢动手又没叫我死绝,就要准备好付出代价。”
这雍容妩媚的女子说话的声音也带着慵懒,但却叫人觉得有千斤重一般,好似即使面对威严的帝王也不能叫她的气势减弱分毫。
太后的笑意终于淡下来了:“那,查到了么?”
权珮朝着久儿招手,将孩子揽在怀里:“这个暂时并不好说。。。。。”
乾清宫的李德全亲自过来传旨:“皇上叫弘谦阿哥去乾清宫。”
“不知道谁都在?”
“太子和几位阿哥都在跟前侍候着。”
弘谦在外养了两年,虽说有些好名声,但应该还有不少人等着看弘谦的笑话,苏州的老师再好,又怎么比的过上书房的先生,有太子在考校学问是必不可少的了,权珮朝着弘谦笑着点了点头:“不必怕,去吧。”
弘谦走了,权珮又坐了一会便也起身了:“还要去看看其他娘娘们。”
这浅淡的身影直到出了宫门,太后脸上的表情才换掉:“哈,她到是大口气,大能耐呀!什么付出代价?!在哀家面前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威胁哀家?!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杨清垂着头不大开口,只怕太后这次遇上了对手,这位四福晋瞧着确实不简单,不知道又要搅和出什么事来。。。。。。
☆、第六十八章
乾清宫的书房里康熙身边不但侍候着太子、大阿哥、三阿哥、胤禛、五阿哥和八阿哥、九阿哥几个还有索额图等几位内大臣;太监报说弘谦到了;于是众人都不免向门口看去。
七岁的孩子长的瞧着是□□岁孩子身高;显得颀长却并不消瘦,身上穿着件简单的蓝色暗纹袍子,外头罩着件银白色的褂子;相貌上到越发跟幼年时的胤禛像起来;只一双眼沉稳淡然,对着突然出现的这么多人并没有显出慌乱或者紧张,礼仪上也没有丝毫差错;甚至因为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到更加出彩。
难怪远在苏州,也会有孝顺懂事的消息传到京城,想来也有一定的原因。
规矩的行礼,并不比养在京城的皇孙们差了什么,叫那些想要挑错的人失望起来。
康熙的面上已经露出了满意,叫了弘谦起:“你远在苏州,朕也有两年没见你,今日叫你过来一是叫你跟众人都见个礼,在一个也是瞧瞧你的学问,过几日也好到宫里来念书。”
弘谦恭敬的答应了一声,淡然的垂着一双眼,无波无澜。康熙便不自主的想起了那时候的权珮,好似也是这样,恭敬却并不畏惧。
胤禛赞赏的看着儿子,余光瞧见一旁略握着手的太子,便又垂下眼,弘皙也算不错,只是太子未免也逼人太甚了。
太监领着弘谦跟众人一一见礼,太子笑着扶住弘谦:“两年不见都长这样大了,听说你在苏州的时候常帮着你额娘做事,就是不知道学问有没有落下。”
弘谦便抬眸看了一眼太子,回答的干脆利落:“那就请太子考校。”
谁能想到七岁的孩子将太子话中的意思听的明白,即不露怯也不骄傲,说出了这样一句平常却叫人称赞的话。
太子的笑意便有些僵了,只是却并没有放弃考校弘谦:“‘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出自哪个词人的那首词?”
这个问题听着不算难,但词的出处还是偏了些,作者刘过算不上多出名,孩童读的不多。
“出自宋代刘过的《唐多令》。”几乎没有思索就回答了出来,语调平直丝毫不显慌乱和急切。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这一句又出自哪?”
才上学两年的孩子怎么可能叫读《史记》,就算读也不可能精通,太子这便是故意为难弘谦了。
太子用意显而易见,但还是急躁了些,跟七岁的弘谦相比甚至落了下乘,因为此刻的弘谦脸上的神情没有丝毫的变化,还是沉稳淡然,还像上一次一样并没有思索就回答了出来:“出自《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是文帝陈赞李广的话。”
不但回答出来了太子的问题,比太子问的回答的更细致到位,可见不但读了《史记》也确实记在了心中。
太子面上的笑意便在也维持不住,还想开口,他不愿意叫自己这几个刁难的问题成了成就弘谦名声的垫脚石,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