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二无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胸口起伏酝酿半晌,终究没敢动余之遇一指头,又实在气不过,便抄起扫把赶人,同时胡搅蛮缠道:“我是她老子,她上不上学我说了算。你们想让她上学,行啊,你们出钱,再找人照顾她妈,否则想都别想。”
  余之遇也不知哪来的力气,差点把扫把抢下来,要不是肖子校拦着,她怕是要反打杜青山一顿了。
  肖子校到底对村里的人和事有所了解,比较沉得住气,为了给她消气,还给她讲了个故事。
  他曾去过一个比临水更穷的村子,村长好不容易搞了个项目,给每家每户发了两头小毛驴,本意是让村民把毛驴养大,通过繁殖或是育肥出售来获得收益。结果没两天,就有村民把毛驴杀了吃肉。他们有的说,人都饿着,哪儿还有东西喂驴?有的说,反正国家在搞扶贫,用得着自己辛苦养驴?
  余之遇听得火起:“国家花那么大力气扶贫,到头来扶出些懒汉啊?”
  肖子校示意她稍安勿躁:“没有帮扶之前,贫困户们为了生存还自己干点农活,有了扶贫政策和扶贫款后,有些人因没受过教育,思想出现偏差,居然只想等救济。要扭转他们这一思想,就得教育先行。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
  他意在告诉她,和杜青山难以沟通,是文化素质差异导致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唯有教育。
  肖子校屈指敲她额头一下:“要知道你会真动气,绝不带你来。”
  “谁让我是汽水做的,易怒呢。”余之遇被敲疼了,边揉边嘀咕:“职业病,随时随地都能给人上一课。”
  她没说和杜青山吵架也有他的因素在。杜青山应该是知道肖子校资助了苗苗,话里话外都透露出嫉妒,余之遇其实担心肖子校会把杜家姑娘上学的事也揽上身。资助贫困学生是善事,可做善事的人不该被道德绑架,况且肖子校一个人也不可能把全国贫困的学生都资助了。尤其杜家的情况也与苗家有所不同……
  思及引,余之遇恍然大悟:“对于选择资助谁,你肯定是有考量的,对吧?”
  肖子校笑:“我又不是傻大款。”
  余之遇被他的用词逗笑,她说:“你说扶贫先扶智我认同,但要是二者同步进行不是更好?懒汉毕竟是少数人,只要有人先富起来,自然会有人跟。”可想到苗奶奶的话,她又犯难:“政·府对临水有帮扶政策吗?
  “一直有。否则就靠那么点农用耕地,村民们怎么生活?”听到身后有拖拉机的声音,肖子校不动声色地走到外侧,把她护在里面:“可解决不了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找不到地域性的潜在资源优势,也是年年扶贫年年贫。”
  这个道理余之遇懂。扶贫并非只是给钱给物,而是以贫困地区自力更生为主,外部力量帮扶为辅。否则那不是扶贫,而是“我养你”。那些个别没志气的人,也是因此成为懒汉的。
  帮扶不难,自力更生却要有产业,这个产业就是肖子校说的地域性的资源优势。
  余之遇看看被山峦包围的小村落,一时间找不到产业的方向。
  她的沮丧那么明显,肖子校想忽略都难,他沉默了几秒,说,“除了山上那些药用植物,这里确实什么都没有。但药用植物能否成为这里的特色生态资源,还需要验证。”
  余之遇一点就通,她眼睛倏地一亮,抓住他的手,声音是压不住的激动:“你的意思是要做一个中医药扶贫项目?”
  肖子校注视她隐隐发光的眼睛,眉梢微扬:“我的兴趣和本职工作只在于道地药材研究,能否成为扶贫项目,不是我能决定的。”在没有绝对的把握前,他从不会把话说满。
  余之遇晃了他手腕一下,微微嗔道:“过份谦虚等于骄傲,小肖教授你能真诚点吗?”
  肖子校发现她心情好,或是有求于他时,便喜欢称呼他“小肖教授”。他笑得无声,稍一垂眸,目光落在她手上:“我真诚地提醒余记者,村民思想保守,我们这样拉拉扯扯,放在从前是要结婚的。”
  他说这话的时候唇边的笑意还没散,余之遇甩开他手时回敬道:“放在从前,三十岁还没结婚,你就是重点扶贫对象。”
  肖子校有点好笑地看着她炸毛的样子,感慨了一句:“也不知道国家分配的,什么时候到位。”
  作者有话要说:  余之遇:“我怎么觉得进山像是羊入虎口?”
  肖子校:“……我还什么都没做。”
  作者:“人家的小手你摸了,你的小腰也让人家搂了,你还想做什么?”
  肖子校:“你天天在哪琢磨给我使绊子,我还能做什么?”
  ……………………
  我以前一直不懂为什么扶贫先扶智。直到去年《渔火已归》完结后去内蒙采风,到了兴安盟科右中旗的一个扶贫村,听村书记讲了那个关于毛驴的故事,我才知道有人因生于贫困,因没有受过教育,而甘于贫困,且不愿自力更生,只等着国家救济。
  而在那个贫困村,也有一个养老院,因为有一些政策上的扶持,能够给予村里的老年人集中的照顾,为年轻人解决了一部分后顾之忧。当时我就在想,也许有一天,我在《渔火已归》中设想的康养小镇,真的会有。
  ……………………
  大家别错过上章的双倍红包哈,金额不大,留着看文呗。
  这章依然2分留言送红包,明天十点继续。


第十八章 
  扶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余之遇也清楚不能操之过急,尤其对于这件事; 连有了方向的肖子校都不敢把话说太满; 她能做的更有限了。不过; 去了趟平山村,听了他“扶贫先扶智”的理念,她对于支教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鉴于李校长是支教老师出身; 余之遇特意去找李校长聊了聊。
  此前肖子校来; 促成了临水小学与中医大的合作,为学校解决了经费问题。这次他带来了记者,李校长是欣喜的。他虽留在农村多年; 却也时刻关注国家和城市的发展; 深知媒体的力量。他比任何人都期待通过余之遇媒体人的身份与报道,为偏远贫困的临水带来新的机遇; 确切地说,是给临水的孩子,带来走出大山的希望。
  李校长有问必答,且毫无保留地说:“不止是临水,现在不少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个别地方,一个村子可能就一两个学生。以至于学校不得不定期进行合并。学校留不住学生,更留不住老师,是很普遍的问题。”
  说到这些,他心酸不已:“对于乡村教师来说; 很多村子地处偏远,教学和生活条件都差,再加上长期在基层工作,自身的婚姻也会成问题,渐渐地,就会觉得这里并非久留之地。曾经的理想很丰满,后来发现现实很骨感,就是这样吧。”
  学生少,教师也越来越少,终于造成了现下的教育凋敝现象。
  余之遇不解的是:“除了您之外,没有别的支教老师来过吗?”
  李校长叹气:“陆续来过不少。但有些人拿支教当跳板,纯是为了评先晋级,形式主义。而那些有责任心的支教老师也终究是要走的,往往是学生们刚和老师熟悉了,适应了新的教学方式,也到了老师该走的时候。越是受欢迎的老师,走了之后对学生造成的影响越大。”
  想起上一位支教老师走时,孩子们追着车跑的情景,他又说:“人相处久了,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孩子,他们的感情是最真挚,也最容易受创伤。”
  这和除非有特殊的原因,没有家长愿意学校总给孩子换班主任,或是给孩子转学是同样的道理。余之遇理解,后又经李校长介绍,她与一位刘姓的乡村教师又聊了聊。
  刘雨涵和余之遇年纪相仿,却已经是位母亲了。她说:“我们这有个说法叫‘十户六空,剩下的是不会走的和走不动的’。基本上每个村子的情况都差不多,很多村民外出打工,家里留着老人和小孩。老人要做农活,照顾不到,也照顾不了小孩学习,再加上村小软硬件设施都跟不上去,吸引不了小孩上学的兴趣,渐渐的,他们也不爱学了。”
  话至此,刘老师笑得苦涩:“每年开学登记本上的人总是在减少,我们就要和李校长一起,各家各户去劝,去找学生回来上课,因此挨了不少骂。”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农村学生的主力军,放任自流则是农村学生的常态。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他们不以身作则,不加以引导,小孩潜意识里根本认识不到上学的重要性,失去学习兴趣也不奇怪。
  当然,也不能以偏概全,像苗苗那种爱读书,渴望课堂,但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在农村其实占多数。而杜青山那种觉得读书无用,不让女童读书的无知父母只是一小部分。
  当晚,余之遇又敲开了肖子校的门。
  肖子校看了下时间,临近九点,他视线落在她脸上:“这是来对我进行情感扶贫的?”
  余之遇白他一眼:“来和你聊点正经事。”他受过高等教育,又在从事教育事业,有些问题,她想听听他的看法。
  “我们什么时候聊过不正经的事?”肖子校侧身让她进来,顺手带上门。
  余之遇扫了房间一眼,除了一张一米五的双人床,再加一个简易衣柜,其它陈设和她那间一样,也是没有独立卫浴。
  他是自己单独住,而不是和喜树一起。这个认知让余之遇有些后悔过来了,可人都进屋了,马上走的话,好像她不坦荡似的。
  只是,脑海里却不受控制地跳出来他骑摩托车时又帅又野的模样,让人忍不住对这孤男寡女同处一室的后果加以联想。
  ……余之遇,你居然是这样的女人?!都说了是聊正经事。
  瞬间脑补出一些有色情节之后,余记者故作镇定,表面不露异样地在椅子上坐下,问:“你说现在真的寒门难出贵子吗?”
  肖子校似是没发现有人在偷偷馋他,也不意外她会抛出这样一个疑难教育问题,他没有急于回答,而是靠在桌案前,给她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山东吴乔县庞庄村的庞众望,父亲精神分裂症患,母亲瘫痪在床,他过着捡废品,捡烂菜叶的生活,依然以684分的成绩,通过了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名副其实的众望所归。
  一个是家在河北巨鹿旧城村的肖澳彬,巨鹿县高考文科第一名。两个破旧的沙发,一张大床,一张单人小床,一张老式桌子,和一盏小台灯,是这个家庭的所有。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那个女孩考出了634分的成绩。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小肖教授的答案是:“好的家庭必然可以享受或是争取到一些有利资源,但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一颗上进的心。家境贫寒的学子要成功确实更难,但只要个人足够努力,是能够缩短寒门贵门差距,把自己的人生奋斗成一个绝地反击的励志故事。况且,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难道你不是靠自己吗?”
  凭他的学识和胸怀,分明是站在了金字塔顶端的人。至此,你不必出身豪门,已是豪门。
  余之遇显然不认同他那句“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话,觉得小肖教授过谦了。至于她……
  余之遇眼睛一转:“我还真不是靠自己。”难得见肖子校露出微愕的神情,她眉眼一弯:“我是纯粹靠抗打。
  余之遇小时候属于不爱学习,且调皮捣蛋型的,余校长为了纠正她一身的“恶习”,提前将她打包送进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