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手?”乔峰看着乔三槐终究一时间说不出‘爹爹’两个字。
李志常道:“他自然是来杀乔老丈夫妇的,若非在下,乔峰今晚就要和两位老人家生死相隔了。”
李志常目光悠远,定定望着少室山,叹息道:“乔兄,他现在只怕是去少林寺杀你师父玄苦去了,不过他尽管武功了得,让在下不太好过,但他也非全然毫发无伤。因此乔兄你现在上山。或许不仅能救你师父一命。也能护住他安然离开。”
乔兄此次回来。本就是向二老和师父证实身世,既然乔三槐已经亲口承认他并非二人亲生骨肉,自然还要去向恩师问明当年缘由究竟是不是如杏子林所说那般。
乔峰跪下来对着乔三槐道:“爹爹,无论孩儿是不是你们亲生骨肉,孩儿都将你们二老当亲生父母看待,待孩儿此间事了。若你们不嫌弃,孩儿愿便侍奉你们身边,再不过问江湖中事。”
乔峰又起身对李志常拱了拱手。往少林寺去。
李志常功行一夜,内伤已然不药而愈。萧远山功力之高可以说冠绝当世,出招时自然而然便带上自身真力,威力莫大。可是李志常身子骨之强健亦非寻常,很快就将经脉中萧远山留下的气劲化解,补益了北冥真气。
从这萧远山残留的气劲,李志常已经可以知晓,对方戾气深重,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边缘。若非萧远山天资盖世,功力高绝。强行压制住戾气带来的暗伤,早就经脉寸断。
东方既白。忽听得屋外有人说道:“慧静师叔,应该是这里了。”李志常推开房门,见是四个中年僧人,服饰打扮是少林寺中的。
乔三槐夫妇也出了房门,其中一个浓眉大眼的丑陋和尚道:“乔老施主,因为最近前丐帮帮主那个事情,方丈叫我们带你去寺中暂避一下。”
乔三槐见来得是因为送柴火跟他有几番交集的一个少林僧人,因此并不怀疑对方身份。他看着李志常问道:“李道长,我们该怎么办。”
李志常说道:“无妨,随他们去吧。”
少林僧人此番是来保护乔三槐夫妇的,昨夜寺中发生不少事情,他们还急着回去,因此并没有多过问李志常的事。
李志常来到荣阳一带,买了一处小院,独居而处。他和萧远山相斗一番后,对这世界最高层的武力有了一番自己的见解。以目前所见,天下最顶尖的高手除去那藏经阁中不知深浅的老和尚外,首推‘天山童姥’,稍稍次一点的应该是‘李秋水’。不过李秋水既然能和天山童姥相斗这么多年,即使有些差距也不会太大。
比之逍遥二老还差一层次的应该是慕容博、萧远山、鸠摩智、乔峰等四人。李志常自忖如今斗上四个人任何一位都应该不落下风,但也没有击杀四人的实力。同时他也深深体会到之前世界和现在世界武学道路的根本不同。
无论是上官金虹、还是郭嵩阳,所走的道路都是追求最大的杀伤力,可以说把武技中的‘技’发扬的淋漓尽致,因此和这等人一旦生死相搏,那就真的是不死不休。除非你高出对方两三个层次,方能游刃有余,不然若不能将生死置之度外,一不小心便会被对方重伤,或者击杀。而如今世界的武技的‘技’固然不差,但练到深处却是讲究固本培元,反哺自身,争斗中也没有那种一击必杀不死不休的气概。
真要认真而论,两个世界的武道当真不好说谁高谁低,毕竟上官金虹已经足够厉害,还没到‘技进乎道’的层次。当然李志常如今介于两个世界的武学道路之间,这并不是说他身兼两大武学体系之长,其实这反而让他的武道不精纯。武道不精纯不是说他功力不精纯,而是他没有完完全全走出自己的道路。固然他如今见识越高,对武学体会越深,但要走出前人未走的道路还为时尚早。所谓武无止境,道无止尽。
武学虽然是李志常的兴趣,不过李志常并没有那种‘舍武之外,再无其他’的天性。因此也不特意强行去想走出什么道路,每日在这小院中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安然练功,如此过了半年。
这半年江湖中发生许多大事,乔峰契丹人身份早就轰传江湖,他生父萧远山没有死的事情也传散开来。乔峰恩师当日被萧远山击杀在少林寺中,大概是因为受了伤的缘故,萧远山并没有做到一击必杀,反而多费了点功夫,被少林僧发现。
萧远山即使有点小伤,也不是少林寺说拿下就拿下的。玄字辈高手尽出,才把萧远山围住,不过后来萧峰赶到,几番争斗下,还是就救出了萧远山。
其后少林寺发出公告,邀请天下人士共同擒拿萧氏父子,江湖中有小道消息传出,萧远山从少林寺藏经阁偷出不少武功,因此少林寺才这么激烈。但是奇怪的是少林寺同时慕容家也交恶了,外面的俗家弟子几番和慕容家四大家将发生了冲突。
至于李志常怎么知道这些事的,只因为他闲来无事,机缘巧合下认识了附近聚贤庄少庄主游坦之。(未完待续……)
ps:感谢lkklk、潜水第一、成果成功的打赏
。。。
………………………………
第三十九章高人(求推荐票)
离李志常居处西南方向十余里地,便是聚贤庄,庄主为“游氏双雄”游骥和游驹两兄弟。兄弟二人各使一面百炼钢盾,攻守兼备,二人联手威力更是大增。游氏兄弟为人好客大方,过往的江湖中人无不倾力结交,凡有所求皆尽心尽力,极有孟尝之风,所以二人虽不算武艺绝顶,但聚贤庄在武林之中却是极有声望。
庄内游坦之伯父游骥正和游坦之拆招,游骥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相反游坦之体格相对瘦小,这自是他年岁较轻还未成长发育完全的缘故。
不过两人在院中交起手来,却是你来我往。庄中下人均在想:往前少爷和大庄主过招往往支撑不了片刻,这半年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居然武功突飞猛进,这下子跟大庄主打得有来有往平分秋色。
游骥不想侄儿进步这么快,他练了几十年武功,在江湖上虽称不了罕逢敌手,但和十六七岁的侄儿居然还纠缠这么久,脸上有些挂不住。
因此心急之下,不及思索,一招‘奔雷转身’用出来。一出手他便心道:“哎哟,我怎么犯糊涂了,跟小孩子斗什么气。”
便想勉力收住力道,哪里知道马上他这一掌就遇上侄儿的拳头。游骥知道自己力气大,心里一突。哪知道拳掌相接,游坦之手臂没事,游骥却被震退了三步。这的确是他没用尽全力的缘故,但也有八成力气在里面,居然被游坦之击退。
游坦之也十分诧异。这半年他认识一个年轻道士。对方几乎无所不知。他见这道士亲切。便和他聊得十分开心,把自己在庄中听到的趣事都将给对方听,对方对这些事似乎也颇有兴趣。半年前他随口说道自己练武天赋太差,十分懊恼。那人就传了他一套呼吸口诀,让他睡觉的时候按照口诀的呼吸节奏入睡。还讲了四句话:思定则情忘,体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消。
游坦之读书不多。但也听得明白这话的意思。他倒也老实,对这新交朋友的话听了进去。照着练了半年,说也奇怪,那道士并未教他一手半脚武功,然而他日间练武之时,竟尔渐渐身轻足健。半年之后,本来劲力使不到的地方,现下一伸手就自然而然的用上了巧劲:原来拚了命也来不及做的招术,忽然做得又快又准。
游家这一代就他一个独子,他伯父游骥膝下也没子嗣。见侄儿仿佛开了窍一般,喜不自禁。这几月来隔不了多久就陪他练武。对他十分督促。
游骥和游坦之对招,自然不会用上内功。他所学内功十分粗浅,当年恩师传他两兄弟时他们也只能听个稀里糊涂,人到中年也没练出多少内力。加上游坦之天资愚钝,因此他们也不敢轻易交给游坦之,怕他连练错。
游坦之刚才和游骥拳掌相交,丹田里自然而然冒出一口热气出来,这口热气游走极快,转瞬间就来到他手部,一时间他力道大增,进而击退了游骥。
游坦之惊慌道:“大伯我不是有意的。”
游骥仔细回味,刚才游坦之那一下分明是含有上乘内功。游骥神色奇异道:“坦儿你这是跟谁学的上乘内功?“
游坦之惊讶道:“啊,什么内功?我不会。”
游骥忽地伸手往游坦之肩头拍去,游坦之以为刚才惹恼了伯父,不敢闪避。可是这半年来他已经学到了天下间最正宗的道门心法,虽然不会使用,可是周身百骸已经初步具备了内劲。游骥这一拍,也不是全力施为,拍到他肩膀上,他肌肉自然而然的生出化劲,收紧反弹,将来掌卸在一边。
游骥心道:果然。沉声问道:“坦儿你这不正是内功么,老实交代最近是不是新拜了师父?”他游家在武林中声名不小,游氏兄弟又为人慷慨,若是对方有意收游坦之为徒,自不会这般偷偷摸摸。何况从刚才看来游坦之所学内功非同小可,远比他自身所学要厉害许多,他怕对方另有所图,因此须得问个明白。
游坦之回道:“这就是内功么,半年前我认识了个新朋友,他教了我一套睡觉时呼吸的口诀,第二天起来精神比往常好了许多,孩儿便一直依着做。”
游骥自小看着游坦之长大,自不信他敢欺瞒自己,却也还是问道:“你真的不知道这是内功?”
游坦之道:“孩儿确实不清楚这就内功,最先孩儿只是肚子里有一口热气,但是老也指挥不动。这几天的时候,这股热气突然就能动了,在我身子里钻来钻去,十分舒服。”
游骥惊喜道:“当真。”他没想到游坦之只练了半年内功,内气已经可以行走诸脉。即使他认识那些少林高僧,也是在进寺二十年后,才有此修为的。当然少林寺学武较慢,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僧众入寺七八年才得到真传,那也是算快的了。
游坦之正值青春年少,气血旺盛,加上他心思沉静没那么多杂念,练这玄门内功自然比寻常人快了许多。李志常自己练武时比游坦之还要快,倒也没觉得游坦之进境有多厉害。他传游坦之内功也是看他顺眼,随手为之。
游坦之自己也是稀里糊涂,真要他讲出练这内功的心得,更是无从说起。游骥心知:练内功十分凶险,好在游坦之现在入门未久,即使练错了也不打紧。
游骥道:“不知道你那位朋友在那里,他可愿意见外人的面?”他这次一是要见见那人,二是若是对方并无歹意,也好顺手想让游坦之拜在对方门下。
游坦之道:“他好像不忌讳见外人,只是之前伯父没问,我也就没说。”
游坦之带着游骥来到李志常居住的庄园前,游骥没想到离聚贤庄不过十几里地居然住着一位高人而不知,心中暗道惭愧。
走到小院外,游坦之还没敲门,里面就传来一道声音:“是游兄弟么,你旁边这位是游氏双雄的哪一位?”
游骥听到这声音居然这么年轻,大为吃惊。他拱手道:“鄙人游骥见过了。”
里面的声音又道:“你是为游兄弟的内功而来吧,我并无恶意,只是瞧他顺眼,传了些粗浅的打坐练气功夫,至于能到什么地步就看他造化了。”
游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