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曹清泰问起,再加上联想到蒙湖水质在未来十多二十年里急剧恶化的情形,沙正阳也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来出一份力。
“哦?”曹清泰耐着性子问道:“怎么个不简单法?”
“主任,新湖和蒙县历来是咱们汉川的茶叶主产区,但是虽然是主产区,但是产值却不高,而且品牌度很低,没有真正形成具有强大知名度的品牌,简而言之,附加值很低,一方面茶农收入不高,另一方面,没有通过企业打造品牌和营销来实现增值,这是最为可惜的。”
沙正阳的话音刚落,曹清泰笑了起来,“正阳,现在你是言必称品牌了啊,看来在东方红品牌的打造上,你收获不小啊。”
“主任,你还别说,搞企业这一年,我收益太大了,最真实的接触到了一家企业从购进原材料到生产制作、储存运输、销售回款等等一系列整个流程,酸甜苦麻辣都尝过了,深刻感受到了搞企业的艰难,但是也带给我很多启迪,起码以后我知道人家搞企业会遇到哪些门槛和问题,我们能为人家搞企业解决哪些问题,能为他们提供哪些帮助,能提醒他们注意哪些问题,……”
曹清泰目放奇光,不断点头,显然是很认可沙正阳的这个观点。
只有你自己亲自去搞过企业,你才明白搞企业会遭遇哪些困难瓶颈,知晓这些,你才能有针对性的去帮助这些企业解决问题,让它们能在这里迅速成长发展。
“嗯,那你说说,新湖的茶产业有哪些可以突破的方面?”曹清泰重新把身体靠在沙发里,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意态闲适的道。
“第一是塑造品牌,可以考虑以原产地域标识的形式来培育和打造新湖的特色茶产业,这一点至关重要,不过我们国内在这方面还很欠缺,甚至在法规制度上都还没有形成,而像欧洲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早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这方面制度体系,这是打造精品品牌的基础”
沙正阳话出口才想起这个时代好像国内还没有原产地域标识这个东西,他也记不清楚中国究竟是哪一年才开始有意识的开始建立这方面的制度体系和认证体系的了,但这时候绝对没有是肯定的。
沙正阳的话又让曹清泰皱起了眉头,这家伙嘴里冒出来的新鲜东西实在太多了,这原产地域标识又是啥玩意儿?国内都还没有,那你说啥?怎么来弄?
“虽然国内没有,但是还是有不少行业,尤其是农副产品行业已经有这方面的意识了,新湖未尝不能去开这个先河,喝一回头汤,没准儿还能让新湖的茶产业能大出一回风头,形成一个效应呢?”沙正阳又补充道。
曹清泰虽然对沙正阳提到的这个原产地域标识不太清楚,但是他也能意识到如果新湖的茶产业能在这上面当一回吃螃蟹者,肯定能够博得更多的关注,对于提升新湖茶的总体品牌效应大有裨益,只不过这恐怕是短时间内能实现的。
“这算一个吧,还有么?”曹清泰显然还不满意。
“第二就是延伸产业链,也就是把茶叶这一产业链向下延伸,比如可以考虑做茶饮料产业,茶食品产业。”
沙正阳绞尽脑汁的搜索者脑瓜子里关于茶饮料的巨头康师傅系列茶饮料是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但想不起来了,不过最早不会晚于1997年,他有印象,香港回归时,康师傅的茶饮料已经有了,而2000年后已经很火爆了。
茶饮料的主要配料就是茶粉,这恰恰是茶的产业链延伸项目。
“茶饮料?茶食品?”曹清泰眉头皱得更紧,“举个例子,国内有这方面的企业和产品么?”
“好像还没有。”沙正阳巨汗,这好像有些出格了,有点儿圆不回来了。
“我原来曾经考虑过,东方红如果下一步考虑多元化,那么主要就是向饮料酒水和食品产业扩张,自然堂水业是第一步,再下一步就可以考虑向饮料进军,也就考虑过茶饮料,但这还需要时间,……”
“哦?那就太好了。”曹清泰兴奋起来。
东方红酒业今年的大火,加上兼并县酒厂之后,明年肯定会迎来一个高速增长,这也意味着东方红会迅速成长成为一个酒企巨头,其带来的丰厚利润势必向其他行业发展。
多元化正是现在最时兴的,如果东方红能在新湖来投资建厂,那无疑会成为他曹清泰日后入主新湖之后的一大政绩,如果再能有所成就,那就更圆满了。
………………………………
第二卷 第六十八节 远谋
沙正阳这番话倒也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想法。
当初他就考虑过如果按照原有历史规律曹清泰没有去经开区而是去了新湖县,自己该怎么办?
知遇之恩,擢拔之恩,乃至点拨之恩,自己不能不报,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哪怕自己真的无法追随其脚步,但起码也要尽自己所能为其提供一些帮助。
出谋划策自然不必说,但是在其他方面呢?
能发挥上力量的大概也就只有依靠东方红酒业的力量了,这是自己能运用的最大资源,依托自己对未来的规划,的确可以做到这一点。
新湖和蒙县的有机茶在十多二十年后一直是汉川茶品牌中的强势品牌,但那都是在2000年以后才逐渐打造出来的。
而且虽然算得上是汉川强势品牌,但是要和浙、皖、闽、川等省的大品牌相比,依然略显不足。
更为让人扼腕的,虽然生态茶和有机茶的品牌逐渐树立起来了,新湖和蒙县两县的茶产业也的确有了长足发展,但却走了另一条路。
因为缺乏诸如龙井、铁观音、普洱、竹叶青、甘露、大红袍、银针、猴魁、瓜片这一类顶尖品牌的领军,这两县的茶叶更多的沦为价廉物美的代名词,其附加值更是与这些大品牌无法相提并论。
至于说产业链的延伸就更谈不上了。
九十年代正是食品巨头们跑马圈地的时候,诸如娃哈哈、康师傅、伊利、养生堂、达利园等几乎都是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才开始确立他们的霸主或者一代强者地位。
而外资食品巨头们却因为水土不服,还在中国市场上一直艰难的苦苦挣扎,他们会采取入股、合资、收购等手段来实现曲线登陆的目的,但效果未必好,比如百事可乐对天府可乐,又比如达能对娃哈哈。
对于沙正阳来说,这就是机会。
蛮荒时代的生存发展才是最带感的,和尚未成长起来的巨头们同场竞技,尤其是能和外国巨头交锋,并战而胜之,那份快感不比和心仪的女人**差多少。
“正阳,你这个茶饮料项目构想,估计多久能付诸实施?”明知道自己这有些强人所难,但是曹清泰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不是他太心急,而是他这几天了解了一下新湖的情况之后,深刻感受到了黄绍棠为什么会把自己安排到新湖担任书记而非让自己到经开区的意图。
新湖经济基础太差了,和银台相比,新湖不但基础设施极其落后,而且工业基础几乎就是零起步,除了寥寥几家产值不过百万的县属企业外,乡镇企业一样冷锅冷灶,私营经济更是无从谈起。
或许唯一看点就是如沙正阳所说的几家国营和集体的茶场林场了。
可以说自己这一去,几乎就是从头起步,要培育起一批像样的工业企业,哪有那么简单?
这样的环境和基础之下,那个企业投资者会轻易把钱砸进来打水漂?
搞企业的不是傻子,无论是国营企业负责人还是外资和私人企业,都是要有利可图才来。
新湖能提供的条件,恐怕其他县区一样能提供,而新湖提供不了的,人家也能提供,这种情形下,怎么竞争?
正如沙正阳所说,可能吸引投资的就是新湖本身具备的其他地方不能提供或者难以满足需要的资源了,茶资源算是新湖的最大优势。
可谁会来走这第一步?
要等到真的能吸引外来投资者进来时,只怕黄花菜都凉了。
更何况沙正阳自己都说国内对茶饮料和茶食品都还处于一个尝试阶段,现在唯一可能来做项目的大概就只有东方红这个正在四面出击迅猛扩张的新锐巨头了。
但曹清泰也知道虽然东方红扩张势头迅猛,但是这边在虎门山区中的矿泉水项目还处于筹备阶段,等到这个项目彻底建成并投产运营,起码也要明年去了,而要见到效果,在怎么也得要明年下半年了。
如果东方红真的有意启动这个茶饮料项目,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真正推进?
“主任,现在我无法给你一个准确时间表。”沙正阳有些抱歉的看着曹清泰。
他能理解曹清泰的心情,但是搞企业不能一时兴起。
东方红是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企业帝国的第一块基石,而且这块基石关乎未来的其他产业的发展,东方红酒业厚实的红利将支撑起未来自己对其他产业的布局,这也是他一直迟迟不愿意离开东方红的原因。
他也有考虑过支持一两家私营企业发展,但是综合评估了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气候后,他认为行不通。
哪怕是在浙省粤省这些政策环境最宽松的沿海省份,像鲁冠球、蒋锡培、何享健这些企业家都还需要多年以后才能慢慢脱掉披在身上的集体企业皮,通过多种方式来回归本源,而现在他们都还只有乖乖靠着集体企业这层皮来为企业保驾护航。
乡镇企业哪怕名声再不好,也比你私营企业要强得多,在当下的政府机关和人们眼中,也要比私营企业更可靠,尤其是来自政治气候的变化更容易对这些私人企业造成冲击。
这种气候氛围的变化要逐渐到98年以后才会慢慢淡化,进而使得一大批私营企业的迅猛崛起。
可是自己不可能等到98年以后再来考虑这些问题,而且沙正阳同样也很清楚私营经济始终在国内存在着某种制约因素,那么选择一种混合制的发展体系或许更合适。
在一些特定领域,有国有或者集体资本的介入,更能获得来自政府层面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觉察到曹清泰有些失望,沙正阳赶紧补充道:“主任,我的意思是要看矿泉水项目的进度和效果来定,现在这个项目县里很重视,推进速度很快,估计年底就能完成基建和厂房建设以及设备安装调试,最初预计是明年五月能投入生产,但现在看来,估计三月份就能生产出产品来。”
“哦?这么快?”曹清泰也有些吃惊,银台有这么高的效率么?
“这里边有原因。”沙正阳把银台开发区的想法和盘托出,曹清泰大笑之余却更感觉到了压力,连银台都能开始加速动作了,新湖怎么办?
“你预估这个项目的前景如何?”曹清泰好奇的问道:“能赶上东方红么?”
“恐怕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但矿泉水项目成本低廉,可以把更多的毛收入投入到宣传营销上去,这是一把双刃剑,就看能达到什么程度的效果了。”沙正阳也不敢把话说满了,“但我觉得喝头汤只要不走错路,都能取得不差的成绩。”
“如果这个自然堂矿泉水项目成绩不错,也就意味着你们下一步可以进入茶饮料?”曹清泰更关心这个。
“还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