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不得不说德国人此时还算是比较有良心的,在90年代中后期投入1。5亿美元就能够拿到一个重点大飞机项目40%的股份,你除了这次的新中运项目绝对找不到第二家。
但说实话,中航西南或者杨辉真正关心的还真不是这能够占据多少项目股份的问题,反而最关键的是:“40%也可以接受,反正到时候我们不也还要承担一些生产任务嘛!靠这个也能赚几个小钱。现在中航西南这边的要求,整个项目的技术我们要全部打包拥有一份,包括设计、试飞、生产等所有的资料。当然,发动机这东西你们拿不出来,这个我们也不会强人所难。”
德国人当然清楚中航西南这边在担心什么,但说实在的,他们这次杨辉所提出的要求也有自己的担心,想了很久之后还是觉得应该充分保障自己的利益。
“我这里也知道是在担心些什么,你们要的全套资料没有问题,但必须要保证这些资料不能转移给第三方,以后你们自己生产的飞机只能自己使用而不能出口,只要能够答应这一点,现在你们甚至可以不用支付项目的开发资金,所有的投资全都由我们公司承担。”
其实这时候的杨辉心里面是不争气的在砰砰跳啊,这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得到一款新一代中型战术运输机的技术、试验、生产资料,同时还占有项目40%的股份,而需要的则仅仅是在技术上全力支持项目开发工作。
“可以,我们接受这样的合作方案。”(。)
………………………………
第八百四十三章:展示实力
既然是双方要进行合作,而且中航西南还是以项目技术投入方的身份参与到合作当中,那当然就必须要向德国公司的来访队伍展示一下中航西南的强大技术力量,距离中航西南总部贵羊市最近一处能够展示力量的地方,那自然是同样位于航空工业园区的钛合金加工基地。
这时候的钛合金加工基地已经是多次扩大规模,七年前从苏联时期搞来的钛合金压气机叶片整套生产技术,在当时那就已经是牛逼到爆了,不过随着中航西南或者说是整个共和国对钛合金加工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中间又经历了一次大的技术升级和若干次的技术改进。
而这技术升级当然也就和苏联的解体有了很大的关系,至少整个钛合金加工基地靠着苏联解体之前的四年时间,大量承接了国内外的钛合金加工项目,又加上当时的西南科工时代一起受到良好的国家政策优惠,倒是让这钛合金加工基地积累了不少的原始资本,如此就趁着苏联解体的时候,还硬是从苏联的各地搞来了大量的加工技术和设备、人才等。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我们中航西南乃至整个共和国最大的钛合金加工基地,这里承接了现目前共和国几乎80%的钛合金加工制造任务,这边钛合金制造的压气机叶片没什么好说的,这东西你们公司也能够制造。不过,你们大家谁又见过这东西,这绝对是现目前最能够证明我们中航西南在钛合金加工领域技术水平的零件。”
紧随着杨辉的介绍,在加工基地的工艺、产品陈列室里面已经围上了一整圈的人,而房间四周的落地玻璃展柜里面的压气机叶片、以及常规的小型零部件已经吸引不到几个人了,此时的所有人都被杨辉的介绍所吸引,目光落到房屋正中间一处拉上了隔离带的地方。
而红色的隔离则带告诉所有人,这中间摆放的东西绝对不是什么一般货色,光看着那泛着冷光的金属表面,还有那巨大地工件尺寸,当然更少不了的金属表面已经完全看不清的走刀路线,这也说明零件的加工要不是一次性无余量镜锻到位,要不就是进行了超精铣削加工。
说到底在场这都是些在航空工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公司方面虽然没有制造大型飞机的经验,但没吃过猪肉总还是见过猪跑的,因而也就是在稍微有一段时间的停顿之后,马上就有人看了出来。
“没错,这是大型运输类飞机的钛合金结构件,看着尺寸就知道它绝对是宽体客机才有可能用上,那么现在贵公司的加工制造能力确实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中航西南能够做出这样的结构件,我们这次算是找对了合作方。”
说话的这位德国老工程师头发已经有些发白,倒是让杨辉有些不明白,这年头一向注重人权的欧洲国家,那也需要压榨老年人的剩余价值?
当然,以上仅仅只是一句笑话而已,真要说起来,老人返聘这种情况不管在哪里都是很常见的,一些经验丰富且身体健康允许的老工程师,在航空工业这种精密加工制造业是50%的几率要返聘,除非是公司的确实都已经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又另当别论。
“这就正是我们公司专门为…11客机制造的钛合金承力构件,不仅是这种钛合金材料制造的承力构件的制造,其它的种类同样也有。我们共和国中航东北公司旗下魔都飞机厂和麦道公司合作生产…11客机,所以这次…11客机直径5。8米的机身隔框同样也是由我们中航西南新建成的8万吨模锻水压机锻造,所以我们中航西南的技术力量是完全可以信任。”
杨辉这话倒是说的一diǎn儿也不假,现在魔都飞机厂那边已经开始总装…11客机,据说国内都已经交付使用了八架飞机,单就现在看来,魔都飞机厂那边确实是一片欣欣向荣地景象,甚至就连麦道公司也乐观地将原来预计的…11客机销售300架改为销售450架,可以说双方现在是王八绿豆,还真是对眼了。
这种情况杨辉其实也觉得若是可以继续下去的话,说不定也能够算是一种不一样的航空工业振兴发展之路,但可惜现在的杨辉依旧非常清楚地发现历史还是依旧一路浩浩荡荡地碾压而去。
首先是麦道公司的公司业绩依旧是一年不如一年,一季度更不如一季度,而且美国国内现在已经出现了要整合国内民航飞机制造业,从而同日渐发展壮大起来的空客公司对抗。
但也还好,现在的中航西南确实也开始渐渐地曲线接触到了麦道公司转交到魔都飞机厂的一些…11的设计、生产资料,特别像是大型机身隔框这东西,都已经是在中航西南的大型压机的锻造下批量交付总装使用,而这些自然也是在中航西南万吨大压机的压力之下,管它有什么高端技术含量在里面,全都要被拔掉底裤给看光。
“早就听说了中航西南建造了世界一流的大型压力设备中心,水压模锻、油压自由锻、甚至听说还有4万吨垂直挤压机这等好东西。我这现在一看,果然是不同凡响,能够为…11这种最大起飞重量200吨以上的飞机提供大型结构件的制造,我们现在这120吨的中型运输机结构件制造肯定不成问题,这下大家也都能够放心地开发项目了。”
笑话,现在情况都这样了,那肯定是一百个放心啊,这次的新中运总共也就这些技术难diǎn,制造方面的飞机承力结构件由中航西南制造,而需要大量技术攻关、气动测试的机翼、中央翼盒同样也是由中航西南一手包,留给德国那边还真就没有多少重diǎn技术需要进行攻关。
整个项目在杨辉仔细地算了算之后,就发现也只有新中运的起落架设计还有很大的难diǎn,毕竟这飞机需要在前线野战泥土机场短距离降落,因而对起落架的要求确实也是不低,但这东西明显也不可能是公司自己设计制造,肯定是委托给了国际起落架巨头德国利勃海尔公司,这家公司倒还算是德国存留下来的为数不多航空工业精华。
其它的,航电设计就属于现在中德双方谁都能够完成的设计,没有太大异议地直接交给公司做,如此,唯一还剩下需要公司花费心思的,大概也就是各种拉订单,这或许也能够算是项目的一个重难diǎn,甚至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最终成败、盈利。(。)
………………………………
第八百四十四章:你们要的来了
杨辉这也是连续带着德国来访队伍参观了各种可以对外开放的设计、生产部门,算是让德国佬领略到了中航西南强大科研制造能力的冰山一角,而仅仅是走了这么一遭之后,就算之前心里还有的一些担心,现在也全都没了。
特别是在来到了贵羊航空工业园区的试飞交付中心时,看到那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战斗机,更甚者还有闪电的舰载型在进行陆上拦阻降落测试,只看到那高速飞行中的喷气式飞机如同是重重地撞击到地面一般,之后再有拦阻索勾住飞机的着舰尾钩,就这样在不到100米的距离完成了降落。
这种近距离看到喷气式战斗机拦阻着舰,给人内心所带来的巨大冲击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缓解的,而飞机在地面的工作人员帮助下收回尾钩,这才能够由牵引车带着往一边的停机坪去。
中航西南的工作人员对这些都是早就见惯不怪,这闪电舰载机的陆地模仿拦阻着舰测试工作是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展开了,刚开始大家还来看看新鲜,时间一长之后其实也就没什么好惊讶的了,倒是这次又把德国人给唬住了,大概这也能算是一个意外吧!
站在一旁也挥手示意着德国佬可以回过神来:“飞机都已经被拖走了,那就介绍一下,这是我们中航西南专门在闪电战斗机基础上为巴西、泰国、埃及三国打造的轻型多用途舰载固定翼战斗机,现在这已经是最后几次按照使用方的要求进行的补充测试,飞机在结构上已经定型,前几天就直接在巴西翻修之后的航母上实现了舰载拦阻降落。”
闪电舰载型的进度有必要保密吗?完全没有嘛!反正共和**队是不会采购这种舰载型的闪电,那也就无所谓什么保密问题,直接大方的宣传出去也可以展示一下中航西南的强大实力。
得知这是为巴西海军设计的多用途舰载机,德国人倒是想起了之前确实有消息说巴西在重新构建海军作战力量,而且确实也听说了巴西计划的双航母编队,现在一看果然是付诸了实际的行动。
“还真是一款好飞机啊!我听说你们还拿下了希腊的超级大单,看来闪电也注定要成为一代名机了,要不是我们德国已经参与了欧洲战斗机计划,说不定也会考虑这款飞机的订购。”
要这话就说得有些违心了,杨辉也仅仅是左耳进右耳出罢了,难道德国不参与台风战斗机项目就可以自主选择采用闪电战斗机?
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杨辉是一点儿也不信,这就好像未来若是德国需要采购四代机的时候,面对35和中航西南的轻四之间做选择,那杨辉敢保证德国是要选择35的。
这年头,军用的一线主力战斗机采购,像德国这种国内还有美国驻军看守的国家,那绝对是不敢和共和国直接扯上一丝关系。
“采购军用战斗机肯定是要考虑到各种方面,德国参与到了台风战斗机项目当中,这自然是不需要再考虑其它的三代战斗机。我们话又说回到正题,这次我之所以把你们带来这里,主要还是等待一个人,一位在新中运项目中至关重要的总设计师。”
这次中航西南要派出中方设计队伍到德国驻扎,那自然也是需要一位中方的总设计师坐镇,这一点也是必须要有的,而杨辉思来想去之后也就发现只有一人可以在这个时候抽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