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中央点名的那三位大蒙奸,可没有那个勇气自杀。见到自己的靠山倒了,直接带着护兵投降了。这几位老兄一到手,就被塞进了一架特地从林西调来的运输机内送往延安。中央急需从他们的口中,查明一些重要的情报。
  尤其是涉及到蒙古族内部的某些事情,是中央最急需知道的。否则,要这三个中国人中的败类做什么?早在西线集群夺取归绥飞机场之后,一架飞机就已经飞抵在机场待命,准备随时将这几位以及中央点名的其他蒙奸送往延安。
  这边归绥作战,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收官阶段。那边于归绥战役打响的同时,越过归绥一路向西疾进,以配合晋绥军区主力部队夺取包头行动的由该集群组建的快速支队,则在大青山游击支队一个骑兵营的引导之下正在兼程西进。
  这支部队的真实意图,并不是真的要参与到夺取包头的战役中去。此次作战晋绥军区加上中央从陕甘宁边区调集的部队,总共编成了九个旅、三个骑兵旅、三个独立步兵团,以及四个炮兵团参战。
  此战晋绥军区可谓是全军出动,除了新动员的几个团之外,所有的老部队全部编入此次北上行动。面对着包头的两个师的伪蒙军,一个骑兵大队,两个步兵中队,有晋绥军区已经足够了,还用不到抗联在去参合一脚进去。
  他们的真正任务,在晋绥军区主力还在向包头方向疾进。而在抵达包头之后又要全力夺取包头,暂时无暇西顾的这段时间之内。配合晋绥军区部分先遣兵力,抢占乌梁素海至乌加河一线,切断某些方向插手的意图。
  在西线部队抵达归绥的同时,晋绥军区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包头外围,并已经开始争夺包头外围的部分据点。包头境内的日伪军,在受到攻击的时候,势必要收缩本就有些不足的兵力。在这种情况之下,以河套方面那位指挥官的能力,这个机会如果抓不住就怪了。
  尽管知道河套方面插手的情况,几乎会百分之百的出现,但是无论是从军事,还是经济多重角度考虑。除了绥西的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之外,绥远这份独食,杨震是吃定了。因为抢占绥远可以直接保护陕甘宁边区,打通与关内的联系之外。这里丰富的矿产,是杨震建立自己现代化的国防工业所必须的。
  包头北面的达尔罕、茂明安两旗境内有丰富的铁矿、稀有金属以及稀土资源之外,包头本地就有冶金行业需要的上好炼焦煤、动力煤。而且包头紧邻黄河,水资源并不缺乏。在南边的陕北,还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陕北地区有石油,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尤其是后世的人,对坐落在陕甘宁盆地内的大名鼎鼎延长油田,都是很了解的。但是在抗战期间,中央依靠手头有限的机械,采取了种种的办法,甚至土法上马保证石油生产进行,并进行部分冶炼,恐怕就几乎没有人知道了。
  陕甘宁地区中国人最早发现石油的地区,在近代更是曾经打出过中国第一口油井。虽然因为设备和技术的限制,产量一直不高。到了抗战期间,因为缺乏采油设备和技术,每年的产量更是维持在几百吨。从中提炼的煤油,更是中央主要财政来源之一。
  后世很多人断章取义,仅凭一些乱码七糟、不知所谓的东西,就指责陕北时期中央是贩卖鸦片一类的所谓特货维持资金来源。而眼下的杨震在抵达延安之后,才清楚的知道,这些特货除了陕北的池盐和煤炭之外,基本就是原油和部分的制品。
  中央提炼的煤油虽说因为工艺不高,而导致杂质高,使得价格上有些偏低。但是也正是因为价格的优势,在整个大西北地区都很受欢迎。美孚的煤油是好,可这价格也高。延安出产的煤油,虽说质量有些差,但是价格却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所以销路一直都很不错。
  陕甘宁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缺乏的是设备和技术,使得产量以及炼油能力始终不高。甚至因为炼油能力过于低下,无专用储备设施,而刻意的降低石油产量。如果抗联能够打通与陕北的直接联系,将设备运到陕北,可以极大的减轻抗联对华北根据地支援的负担。
  最起码为华北部队提供的汽车以及机械化装备,所需的油料不用千里迢迢的从东北转运。延安地区的石油储量,如果真的进行开发,完全可以超额的满足所有的需要。而且这里的油井的地质条件虽说有些复杂,但是钻探的深度远远低于东北。
  除了陕北与本地的丰富资源之外,在包头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更是有着丰富的煤炭、石油、铀矿、芒硝、盐、碱等资源。除了眼下因为某些原因地广人稀,以及交通不是太便利之外,可以说包头地区几乎就是一个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特种钢材冶炼基地,以及化工原料基地。
  后世的这里是整个西北最大的钢铁产地,也是最中国主要装甲钢、特种钢材的产地,稀有金属的产地。甚至可以说没有包钢的建设成功,就没有后世中国人完全独立自主的军事工业。而在眼下,这里不能稳稳的控制住对杨震的整个发展计划几乎是至关重要。
  正是因为包头地区,在杨震的整个工业发展计划之中,处于一个极端重要的位置。所以杨震才再三叮嘱陈翰章,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抢先占领包头周边地区。哪怕就是与河套地区的八战区部队翻脸,也要将乌加河以东,乌梁素海东岸直至色尔腾山一线,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其实要不是担心引发全面内战,杨震甚至想连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地区一并的吃下。因为在鄂尔多斯高原,有他眼下最急需的铀矿,还有大量的极易开采的煤矿。不仅储量足够满足需要,而且开采难度也远比东北小的多。
  抛开眼下的全民族危机,以及曾经与这位名将,因为隔着时空留下的惺惺相惜那种感觉之外。其实杨震在心里面,都有些期待河套的方面为了某些原因能够首先动手。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一举拿下鄂尔多斯高原。


第1617章 乱战的开局
  但杨震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这种想法也就是想想而已。别说现在国内与国际的形势,都不可能允许自己这么做。一直在强调对河套方面做工作的中央,更不会在这个时候,批准自己真的与那位老兄拉开架势大打一场。
  而且别说中央不会允许,就是允许了,眼下的自己也很难支撑起这么漫长的补给线。包头,已经是此战补给线可能延伸的极致了。再向西一些,此次会战西线的补给线就真的要崩断了。但鄂尔多斯高原虽说是野望,包头他却势在必得。
  也正在杨震的再三叮嘱之下,在考虑到战役打响之后,包头周边可能面临的形势。陈翰章才特地抽出这个小集群利用机械化的优势,配属向这个方向作战的晋绥军区一个骑兵旅,抢在河套方面有所动作之前,进抵乌梁素海一线,以封闭河套方面将手伸进包头地区的通道。
  尽管陈翰章始终不明白,一号为何要必须抢占包头这个贫瘠地区,而不集中兵力在晋绥和太岳军区的配合之下夺取晋北,为下一步作战拓展空间。包头周边无论是粮食产量,还是资源都不足以独立支撑一支部队的生存。
  没有后方的大量补给,那里的粮食都维持不了部队的生存。夺取包头,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有这些力量放在晋北,会获取更多的战果。但按照抗联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的严格规定,陈翰章还是不折不扣的执行了命令。
  在他的部署之下,在进入归绥外围之后,西集群第一时间立即将配合晋绥军区部队行动的兵力抽调出来。沿着大黑河北岸狭长的土默特平原地区,向西追赶晋绥军区主力。力争能够抢在河套方面动手之前,抢占乌梁素海东岸地区。
  而就在西线集群快速通过乌兰花至归绥的公路,并于三线之中率先在归绥一线打响同一时间。中路陈翰章亲自指挥兵力,在已经摸清楚了整个大青山中段地形的军区直属侦察旅一个中队的引导之下。
  采取步兵放弃汽车搭乘坦克,而必要的补给汽车则采取坦克硬牵引的办法。一路向东南方向翻山越岭,连续抢占土城子、米粮局,快速的通过陶林县城西南方向。避开陶林一线的日伪军,直插卓资山一线。
  这一路是此次整个翻越阴山,直插绥南的作战计划之中,最为困难,也是最为恶劣的一段路。相对于有公路可以依靠的西线,以及地势相对平缓的东线来说,这一路基本都位于山区的地形也最为复杂,进展速度最慢的。
  但陈翰章指挥部队一路翻山越岭,依靠军区直属侦察部队的配合与引导,以及BT快速坦克和T三四坦克优良的越野性能,发动机强劲的马力,硬生生的从大青山的崇山峻岭之中钻出一条路来。
  等出大青山之后,陈翰章看着身后的莽莽群山,即便是一向无所畏惧的他,也不禁的冒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不是自己战前用机动能力极强的BT坦克,换下T二六坦克。单凭T二六坦克那九十一马力的小发动机,很多地段恐怕真的都过不来。
  那些坦克一旦进山,只能要么用发动机马力大一些的T三四坦克硬给拽过来。要么因为越野能力差一些,无法通过复杂的,几乎可以说除了羊肠小道之外,没有道路的地形,只能放弃。
  尽管一路上只是损失了两部卡车,所有的坦克都冲了过来。但是这一路上,也让陈翰章捏足了一把汗。有的地方是靠着T三四坦克坚实的装甲,和相对庞大的车体,硬生生的撞出一条路来的。有的地方甚至需要将两辆坦克相互牵引,一点点的噌着过来的。
  不过好在虽说凶险万分,路上的时间也耽搁的多了一些,但是好在到底是冲了过来。尽管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是这种代价却还是可以承受的。至少所有的物资和坦克,尤其是弹药和备用油料都运了过来。
  只是眼下的陈翰章还没有想到,因为地形复杂,最晚越过大青山的中路集群,却是在此战之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压根没有想到抗联的坦克集群会从大青山冲出来的日军,在中线部队杀出山之后,一下子被打的措手不及。
  而翻山越岭在时间上的耽搁,让中线集群的主力,虽然没有吃上第一口肉。但是抵达卓资山之后的时间里,却是正好赶上一道丰盛的宴席。也正是从背后杀出来的中线集群,与东线集群配和,一举奠定了绥南战场的战局。
  至于东线,在抵达集宁之前倒也进展顺利。虽说地形也不是一马平川,但是东线绕路陶林的路线,要比中线平缓很多。又是按照陈翰章的命令,一路不与小股日伪军纠缠,直接杀奔集宁,使得行进速度相当的快。
  甚至还早于距离远远近于他们的中线部队,冲出大青山。但是在杀出大青山之后,却是在集宁一线与正在按照华北方面军的命令,从晋北出发沿着平绥铁路抵达集宁车站下车,紧急向东增援的六十九师团遭遇。
  刚一开始指挥东线集群的易良品,以为当面的日军,只是驻扎在集宁、丰镇一线的日军第三混成旅团发现了自己的行踪,调集兵力围攻自己。但随着周边的日军数量越来越多,实际兵力已经远远超过一个旅团的兵力之后,易良品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不过易良品到底是老兵出身,面对着优势敌军的围攻,非但没有就地防御,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