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世界上所有的大口径坦克炮,基本上都是地面火炮改装的,这个年代专门研制一款坦克炮的不是没有,可的确并不多见。尤其是在战时,没有那么多的充裕时间的情况之下,基本上所有的坦克炮,都是利用反坦克炮或是高射炮改装的。
但人家在塞进坦克之前,都要做一番大手术,甚至很多方面都要重新的设计。一味追求威力的华北方面军,只看中火炮的威力,其他的什么都不管。就这么草草的改装,不出事那就怪了。
日军这款坦克的炮塔,虽说在当初设计的时候,就已经留下了改造的余地。可这款一吨多重的野炮,对于炮塔来说还是有些难以承受。尽管作为坦克炮使用,可以去掉很多设置和两个轮子。但这款野炮的重量,依旧是炮塔难以承受的。
换装了九零野炮之后,因为原始设计没有做到相对应的调整,使得这款坦克的炮塔转动速度更加的缓慢。抗联的M四坦克,这边已经绕开日军坦克炮直瞄视线,日军坦克的炮塔还没有转过来。
再加上本身的射速问题,往往抗联的坦克已经开了四炮,日军坦克才能还击一炮,这一点让日军在对抗之中吃了很大的亏。坦克对决除了装甲、机动性等其他因素之外,火炮的威力和射速都相当关键。
同时因为原始设计的关系,这款坦克炮使用的护盾和固定火炮的部件,又不是专门为这款火炮准备的。只改装了火炮,护盾的强度没有相对应的增加,这对这款坦克来说也是一个致命的威胁。护盾要承担火炮的主要后坐力,远远的超过了原始设计。
结果这两个日军战车中队之中的坦克,只开了几炮就有三分之一坦克的护盾被自己坦克炮,开火时产生的强大的后坐力给撕裂。甚至有几辆坦克炮,因为连续开火带来的后坐力,将固定火炮的挂耳硬生生的给扯断,而丧失了还击能力被抗联的坦克击毁。
在加上抗联美制坦克的观瞄系统,以及装备了垂直稳定器,使得射击精度远远好于日军的坦克。同时具备部分行进间精确射击的能力,坦克手的训练水平,也已经超过了日军坦克兵的训练水平。
同时美国给抗联的这些M四中型坦克,虽说装备的都是老式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但是威力对付三式坦克的五十毫米正面装甲,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尽管刚一开始的确吃了不小的亏,主炮的威力也逊色于日军这款坦克,但是总体来说还是略占据了上风。
不过这次的坦克战,是抗联的坦克在面对日军坦克的时候,第一次在火炮威力上落了下风。同时日军依托身后的反坦克炮阵地,尽可能的避免与抗联打近战。虽说临时改装的这种坦克毛病多多,但也给抗联投入的坦克集群,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
一场规模并不算大的坦克战下来,参战的抗联一个坦克营,虽说将这两个日军坦克中队,外加一个炮战车中队的十辆一式炮战车全部击毁,但自身的损失也相当的惨重。在与日军三式改型坦克作战之中,损失了一多半的兵力。
而且自身拉开了攻击间距,将注意力主要放在了日军坦克集群身上,也给日军部署在自己坦克群侧后方的步兵和反坦克炮,制造了相当大的机会。尽管配合坦克作战的步兵,不断的以密集的火力驱逐日军反坦克手掩护坦克。
但面对日军采取照搬抗联的以坦克、反坦克炮阵地,外加步兵反坦克火力小组,组成的多层次、大纵深的防御体系,也给抗联参战各个部队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原本用于纵深突破的一个完整拥有三个中型坦克连建制营,外加一个配属的轻型坦克连基本上被打残。
三个中型坦克连损失惨重,虽说配合步兵突入日军防御纵深六、七公里,但自身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三个中型坦克连的美制M四中型坦克,只剩下五辆坦克还有战斗力。最多的一辆M四坦克,被命中了十余发铁拳反坦克火箭弹,外加两发五十毫米反坦克炮弹。
至于装甲更是薄弱的M三轻型坦克,在战斗之中全部被日军击毁。这个损失是抗联装甲部队,在此次会战之中除了通州战场的那一次失利之外,与日军坦克作战之中损失最大的一场战斗。
此战之中给抗联的坦克部队,带来如此惨重的损失,不单单是日军投入了新式坦克。日军投入的这款草草改进的坦克,的确给抗联的坦克集群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甚至是很大的损失,但是这并不是损失如此之大的关键因素。
日军在此战之中采取的战术,才是抗联投入的坦克部队损失如此大的原因。日军使用八八式高炮和五十毫米反坦克炮,组成远近结合的反坦克火力网。使用高炮射击指挥仪,引导反坦克炮兵作战。
其设置的反坦克炮阵地,与前面的坦克部队,以及大量出动的在身后炮兵和机枪掩护下的反坦克小组协同作战。在抗联坦克部队为了应对日军坦克火力,转为采取疏散攻击队形,并将主要注意力用于对付威胁相当大的日军坦克之后。
部署在日军坦克集群身后的八八式高射炮群,则立即利用其射程远的优势,在一米光学测距仪和高炮射击指挥仪的引导之下,在一千米的距离直接开火。与面前的坦克相互配合,利用这款远射程、高精度的高射炮平射,弥补日军坦克射速慢的缺点。
同时步兵的反坦克小组,则在炮兵和重机枪,以及步兵发动反突击的不惜代价的掩护之下也冲了出去。利用步兵发动的反突击和炮火的掩护,缠住随同坦克部队作战的抗联步兵,自己则利用手中的反坦克火箭筒,近距离攻击抗联的坦克。
而在日军坦克集群的身后,不仅仅有着八八式高炮和步兵组成的大量反坦克集群。还有着隐蔽良好,抗联坦克不到三百米的距离,轻易不开火的五十毫米反坦克炮阵地。日军的这个战术体系,给侯国忠的突击造成了相当致命的威胁。
M四中型坦克和M三轻型坦克过于高大的身材,在地势平坦的地形之下,给日军的反坦克炮火,树立了一个高大的靶子。日军在使用高炮射击指挥仪,一米光学测距仪,引导反坦克炮兵远距离射击,可以说命中率相当的高。
尽管抗联的炮兵,也在不断的提供火力掩护。尤其是火箭炮兵对日军纵深阵地,不断的实施火力覆盖,对日军的反坦克炮兵阵地实施压制。但该部日军整个防御体系,依旧给侯国忠的突破行动,带来了相当大的威胁。
原本按照侯国忠的计划,是投入步兵为坦克打开通道,然后以坦克采取抗联惯用的大纵深穿插战术。但面对抗联发起的穿插攻势,日军上来就投入了两个战车中队,外加一个炮战车中队,来应对抗联的步兵冲击。
只能让他将预定向纵深突击的坦克集群提前使用,直接面对日军坦克与反坦克炮阵地的火力组合。这一战下来,尽管也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但是他预定投入到纵深,对一百师团实施包抄的坦克集群也损失惨重。
这个损失让陈翰章与侯国忠,都感觉到相当的意外。这战斗刚一打响,一支利矛就被折断。这对整个战役的进度,无疑会产生不小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右翼的突破行动,以及拖延整个战役的进程。
好在负责一线指挥的侯国忠动作也相当的快,在这个坦克营基本全部损失掉后,立即调整了部分的部署。从围歼七十二师团残部的战场上,抽调出来最后的两个坦克连,加上该营剩下的五辆坦克,临时缩编成了一个营。
全速开往战场加强给迂回包抄部队,以尽快的完成对一百师团侧翼穿插的任务。并将侧翼的炮兵数量,增加了将近一倍的数量。对一百师团整个右翼的防御体系,采取了密集的炮火覆盖,全力掩护攻击集群的突破。
第2034章 教训还不够
在后续的突破作战之中,为了消灭日军反坦克步兵小组,以及反坦克炮阵地。在右翼一个方向,一次突击之中就集中了两个一零七火箭炮连、一个一二二火箭炮连,一口气打了七个齐射。
配属的两个一五零榴弹炮连,五个一零五榴弹炮连,四个七十六毫米加农炮连,三个一百二十毫米重迫击炮连,则在一线炮兵引导员的引导之下。也采取了弹幕射击,层层掩护坦克和步兵部队向敌军纵深突进。
密集的炮火将日军整个右翼防御纵深,从三公里至十余公里内炸成了一片的火海。而航空兵也从其他方向,抽调了一个轰炸机中队,对一百师团右翼阵地纵深采取地毯式轰炸,以掩护地面部队的突破行动。
在地面炮火和航空兵的全力掩护之下,侯国忠后续调集来的坦克部队,掩护抗联的一个机械化步兵团,并加强的两个七十六毫米自行火炮连,以及两个自行高射机枪连配合,重新发起攻击。
考虑到第一轮的攻击,日军步兵反坦克小组,对抗联的坦克威胁极大,专门调整了坦克的作战方案。每一个坦克连都加强了一辆四联装自行高射机枪,以及一门七十六毫米自行火炮。专门负责压制日军的反坦克火力点,以及压制日军步兵反坦克小组,并配合步兵向敌阵地攻击。
同时在后续突击之中,侯国忠调往前线的这个机械化步兵团,装备了是眼下恐怕全世界第一批轮式步兵战车。伴随坦克攻击前进,威力远远超过了原来的半履带车。基本上做到坦克打到什么位置,步兵就跟随到什么位置。同时车载机关炮,则打的又准又狠,死死的压制住日军的反坦克小组。
经过二十一小时激战,总算彻底的击溃了一百师团在右翼的防御体系。抢占了一百师团身后的腰站一线,将一百师团与德州日军二十二师团联系分割开来,并直接威胁到德州战场日军二十二师团的侧后方。
而一百师团侧翼的这个防御战术和体系设计,在此后一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都成为日军用来防御抗联坦克穿插作战的主要作战模式。甚至被其移植到了太平洋战场上,应对美军坦克攻势。
只不过相对于地势平坦的华北大平原来说,在太平洋海岛争夺战之中,日军将这种战术利用作战地域的地形,加以部分改进之后效果更加的明显。再加上日军一贯修建防御战工事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偷鸡摸狗的天分。
在四四年底的菲律宾战役,以及四五年上半年的冲绳战役之中,给美军装甲兵甚至是步兵,带来更加惨重的损失。尤其是在吕宋岛战役期间,美军投入的坦克部队,甚至损失达到了三分之二。
对于日军的这种密集的中小火力为前,远射直瞄火力部署在控制主要交通路线,纵深隐蔽半永备工事群,或是利用地形构筑的野战工事群之中。采取远近结合,多层次火力分配的大纵深防御体系。
并采取以机枪和炮火掩护反坦克小组,利用地形和野战工事群,以及地下交通壕多路出击。与部署在纵深的直瞄火力点相互配合,对美军的坦克集群实施多种打击。搞的美军面对吕宋岛茫茫的热带丛林,几乎是一筹莫展。
只是随着战争的进展,日本本土资源的枯竭,除了火箭筒之外其余的反坦克武器数量,已经是一次不如一次。再加上日军将绝大部分的坦克,都配备到了中国战场,才没有让美国人付出更多的代价。但即便这样吕宋岛一战,美国人也损失了近千辆的坦克和装甲车辆。
日军与抗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