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55美国大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中午的时候,西班牙人的军舰出现了。他们迅速的向我们靠近,并且要求我们停船接受检查。我们听说过西班牙人在海上高强买强卖的事情的故事,当时我们刚刚钓到了一条上好的金枪鱼。这条鱼可不便宜,足够我们我们担心一旦让西班牙人上了我们的船,我们的那条鱼就会被他们当成杂鱼强行买走。同时我们考虑到我们的位置距离我们的海岸非常近,于是我们就没有停船,而是收起了鱼线,向我们的海岸线方向驶去。西班牙人在后面追赶,并且向我们开炮射击。我们更害怕了,越发的不敢停下来,然后就真的有一发炮弹击中了我们的船,我们的船只是一条小渔船,立刻就被打沉了碎片。我掉进了海里,但是并没受什么伤,西班牙人有用步枪朝着我们射击。我潜入水中,才算躲过了一劫。后来西班牙军舰看到了我们的缉私船队的一条巡逻艇正在靠近,就离开了。我和沙克才算是捡了条命回来……”
    这样的报道当然让美国国内一片群情激奋,很多人甚至要求美国政府立刻向西班牙宣战。当然,对这件事情,西班牙方面的说法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先是矢口否认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报纸上的说法都是别有用心的人编造的谎言。后来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各种证据,西班牙人又改变了说法,他们承认他们的海军是击沉了一条船,但那并不是一条渔船,而是一条向古巴走私军火的走私船。他们还说,这从两个所谓的生还者都是古巴移民就可以看出来。
    这样的说法当然越发让人愤怒,美国政府也向西班牙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并立刻让美国海军进入到戒备状态,颇有大战一触即发的感觉。然而就在这个紧张的时刻,大西洋上的警察——英国人却突然跳了出来,要求美国和西班牙保持克制。
    如果英国人只是说说,那谁都不会太在乎。但是英国人可不仅仅只是说说,英国人还向百慕大派出了一支分舰队。这样一来,英国的声音自然没人能不听了。
    在英国人看来,美国现在表现出了一个很不好的倾向,那就是他们居然叫喊什么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样的野心勃勃的鬼话,而且他们的一连串的行动确实是对英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构成了威胁。所以,英国人觉得,适时的敲打一下美国,免得他们又做出像入侵加拿大这样的傻事。
    美国人没有后世的某个小岛上的井蛙的那种被美国爸爸窃听了,还感到非常光荣(你看我们多厉害,连美国爸爸都要来窃听我们耶,保洁我跟你说呀,全世界的这些高科技,没有我们4V人,他搞不出来,所以连美国爸爸都要来窃听我们的电话。你知不知道,美国的爱抚娘娘都是山寨我们的IDF的哟)的奇葩心理。被英国人用军舰威慑了之后,自然极度的不舒服,(嗯这种感觉可以参考96年美国把航母开到台湾附近的事情)于是在有心人的引导下,报纸上开始讨论起如何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了。
    纽约每日时报上面更是开了一个有关海军的专栏,专门请一些专家就美国海军的建设发表意见。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也在这段时间里,在这个专栏里,他讲述了为什么美国必须要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他告诉民众,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以及足够的商船与港口来利用此一利益。同时他也总结了自独立战争乃至第二次美英战争中,美国因为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而在战争中受到的种种不良的影响。指出如果有一只足够强大的海军,就可以遏制可能的入侵企图,并御敌于国门之外,避免本土遭到战争的破坏。
    而针对这个足够强大到底是多强的问题,他也反驳了那种认为足够强就是足以和英国抗衡的谬论,在这一些列的文章里他指出,考虑到英国独特的地缘政治局面,英国必须时刻留下相当大的一支力量来保证欧陆的军事力量的均衡,同时它还必须在遍布世界的殖民地保持军事存在。所以它真正能用于美洲的海军力量是相当有限的。“我们的海军不需要和英国一样强大,只需要能在和英国人的舰队的战斗中让英国海军付出足够大的代价。这大代价必须大到会让英国人无法在这一战之后继续压制欧洲各国的海军。只要能做到这一点,英国人就永远不会冒着失去欧洲的风险来和我们拼命……”
    在这样的局面下,国会开始了对美国的财政支出计划的审核,新的造舰计划已近呼之欲出了。
    
    第二百四十八章 美国需要什么样的军舰
    
    看上造军舰这个大蛋糕的可不只是史高治一家,铁路之王范德比尔特也一样盯上了它。范德比尔特是运输行业的霸主,在造船上面也有很强的实力。而且由于他在铁路上面多年的经营,所以他们在传统的往复式蒸汽机方面有很不错的技术。他们制造的蒸汽船在内河的航线上占了很大的份额。当然,海上航线的情况和内河不太一样,在那里,英国人因为造船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市场份额上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不过谁都知道,美国海军的造舰计划针对的假想敌就是英国人,所以,这个买卖自然轮不到英国人来分润。事实上,自从建立以来,美国海军的头号假想敌一直都是英国皇家海军。只是要对付这个可拍的对手,美国海军必须先征服一座几乎比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要难以征服的超级高山——国会山。
    一直以来,国会的家伙们总会用一切办法来克扣军费,相比每次打完仗,就被削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不到的陆军,海军的处境还算要好那么一些,不至于时不时的被国会逼着减肥,但是,他们能得到的优待也就仅此而已了。
    好在这次拜西班牙人和英国人所赐,白宫和国会山都一反常态,打算要强化海军了,这样的机会当然要抓住,但是,海军立马就面临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就连海军自己都不知道,海军应该建设成一个什么样子。
    一般来说,世界老大总是有无数的脑残粉的,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例外。比如在后世,人畜无害小白兔就是公认的白头鹰最大的脑残粉,尤其是在发展海空军的时候,做出来的新玩具基本上一件比一件更有王师范儿。
    这个原则在19世纪一样是存在的。美国海军里面这个时候,也是一水的牛牛海军的脑残粉。什么,要加强海军,不知道怎么加强?那还不简单,直接照着牛牛海军的样子来呀。对于后进者,山寨成功者从来都是最高校的办法。然而,这一次,他们却很难决定具体怎么山寨。
    因为这个时候正是海军从风帆转向蒸汽动力,有木质军舰转向钢铁军舰的时期,就连英国皇家海军自己对于今后的方向也非常的迷茫,对于新时代的军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英国人自己也争论得不可开交。比如说,舰队该如何对敌的这个问题,有人坚持应该向传统的那样靠战列线来对付敌人,也有人则依据利萨海战中的经验觉得有了难以击破的铁甲,新的军舰应该装上撞角,正面对敌,必要的时候可以冲上去用撞角解决战斗。奥地利海军就是靠着这样的正面对敌的楔形横队的冲击战术,在利萨海战中一举击败了意大利海军的。嗯,依照这一经验,就连英国皇家海军也给自己的军舰装上了古老的撞角。
    战术的变化自然也会导致军舰设计的变化,在战列线时代,军舰用舷侧对敌,所以,火炮都要安装在两舷,便于发挥火力。而利萨海战的经验则告诉大家,铁甲舰时代,如果采用横队冲锋战术,就必须要舰首对敌,因而在火炮的位置的安排上也要适应舰首对敌的时代的特点。嗯,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铁甲舰的火炮——至少是主炮,必须保证能同时向着正前方开火。所以那个时代的军舰舰炮的安设方式在现在看来,往往会显得格外的怪异,比如原来的历史上的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从德国进口的“定远”、“镇远”号一级铁甲舰的主火炮就被以一定的斜角布置在舯部,只有在正面对敌的时候才能同时发挥主炮火力。
    当然,那一战也证明了,在火炮也跟着飞速发展了的时代,铁甲舰横线战术并不靠谱,采用横线战术的北洋水师一心想复制利萨海战的胜利,却被拥有更多速射炮,采用纵队战术的日本舰队打得大败。利萨海战不是那么好复制的,尤其困难的是,即使你一切都做得很好了,你还需要一个关键性的条件,那就是对面的那支队伍是意大利人。
    如今美国海军一提出造军舰,范德比尔特的船厂立刻就拿出了一套设计方案,看得出他也是早就有所准备,拿出来的初步的方案看上去和英国人正在搞的那些东西很有些相似,嗯,都是吸收了利萨海战的经验,搞出来的适合横队作战的舯置炮塔铁甲舰。
    “看得出,范德比尔特先生是早有准备的呀。史高治,范德比尔特先生在造船方面可比你有经验,你有把握把击败他吗?”
    “摩根,你不要忘记了,海军要的不是船,而是武器。而造武器,我可比范德比尔特在行多了。而且,我准备得比他还早,样船都造出来了呢。”史高治笑了,作为一个重生者,手里还有着蒸汽轮机和管退炮这样的大杀器,再加上对后世的战术的了解,要是还比不过范德比尔特手里的事实上是走了弯路的设计方案,那还不如去买块豆腐碰死呢。不过,嗯,貌似在这个时代的美国,还真的不容易找到豆腐呢。
    “样船造出来了?”摩根吃了一惊,“你这个投入可不少,万一没选上,可就亏大了。”
    “万一没选上也能派上其他用处。”史高治笑了,“比如说,高价卖给你。”
    “你又造出了一条坑人的游艇?”摩根立刻反应了过来。
    “怎么可能坑人呢?”史高治说,“我的信誉一向非常好的,你不要污蔑我。这条船是打算做军舰的,嗯,军舰是大炮射击的平台,所以稳定性非常重要。因此你不必担心,这条船不像你现在用的这条这样容易乱摇晃。坐游艇很合适的。”
    “那它有多大,能跑多快?”摩根问道。
    “现在她还没装武器和装甲,所以排水量小一点,也能够跑得更快一点,嗯,现在的排水量大概是三千多吨,大概能跑到二十五节,等装上这些之后,依照我们的计算,排水量会上升到四千多吨,速度应该能有十九节到二十节的样子。这已经比现有的任何战斗舰只都来得快了。有空我带你去看看货?”
    “嗯,我很期待。”摩根说,过了一下,他突然又问道,“史高治,你的那个东西能不能再快点,最好能和现在的这条一样快。”
    ……
    几天之后,史高治和摩根的联合造船公司也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海军方面派来对这一方案进行审核的人员中有一个正是马汉。
    “马汉先生,欢迎您。”马汉刚刚从马车上下来,史高治就迎接了上去。
    “麦克唐纳先生,您亲自来迎接,这我可真的担当不起了。”马汉笑着说。马汉是一八四零年出生的,比史高治大不了多少,在原来的历史上,这位后来名满天下的海军战略家,《海权论》的作者,在这个时候,还只是一个中阶军官(其实马汉的最高军衔也不过只是上校而已。),虽然他在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毕业的时候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