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风吹动灵幡,脑门上缠着厚实绷带的周小全,怀抱一坛烈酒,拖着伤腿一瘸一拐行走在陵园中,最终在一块墓碑前停下来,坐到地上。
望着墓碑上“陈延世”那三个字,周小全打开酒坛,将烈酒倒在碑前,低声呢喃:“你小子素喜烈酒,在复州军营时,就没少为此受罚,彼时我与你没甚交情,也从未与你对饮过……这往后更没机会了,今日我得敬你一坛。咱俩性情虽说不对付,我却得承认你是条汉子,可惜了,你不该死这么早。”
颤颤巍巍站起身,周小全浑然不觉伤腿的疼痛,他看着墓碑继续道:“陈延世,你生有名死有姓,死后不愿做孤魂野鬼,这件事我没忘。你放心,往后我会年年来给你捎一坛酒,直到我也躺进土里。”
说到这,周小全看向左近的其他墓碑,声音放大了些,嗓子也嘶哑了些,“还有你们,王文雄、许佑、冯二、老麻子,你们都有名有姓的躺在这里,秦王有令,往后不会断了你们的纸钱,年年都会有人来看你们。你等为国而死,国家会记得你们……你们都死得值,都安息吧!”
“周小全,赶紧下来,秦王来了!”马小刀在山下扯着嗓门喊道。
周小全转身望去,不远处,一支骑队疾驰而来,当先一杆王旗,上书一个偌大秦字。王旗下,领头之人铁甲横刀,正是那个昔日指挥幽州数万大军,越过长城,北击契丹,为倒水沟军堡的周娄葑、黑牛等人,也为幽云无数边军多年屈辱奋战,报了大仇的军帅!
时隔年余,再度见到那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年轻将军,周小全仍旧抑制不住浑身因激动而发生的颤抖。
周小全回望一眼陈延世等人的墓碑,握紧了腰间横刀,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坚定呢喃:“秦王殿下,我周小全,愿为你战死沙场!”
李从璟此行石首,带来的不仅有封赏名册,更有一篇祭文和一项国策。
在两千余复州军将士面前,披挂齐整的李从璟登上高台,亲自诵读这篇祭文。
“天成二年二月,杨吴兴师犯我荆州,荆南东面招讨使马怀远领复州军三千,拒逾万之敌于石首一线,自二月二十二日起,与敌鏖战七日,历经大小战阵四十余,歼敌逾千,血战不退至援军到,终败吴军,斩首六千余。此役,复州军以寡敌众,将士无不死战,伤两千余,阵亡四百八十一人,英灵留名:陈延世、王文雄、许佑、冯二……”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军为国家之盾,将士力战于外,而百姓能安居于内,军为国家之矛,王师征伐不臣,而国家能威服诸夷。复州军者,诚我大唐之矛、盾也,今复州军血战而立功于国,他日必将内励诸军奋发之气,而外警诸国畏惧之心……”
“……天成二年三月初八,唐秦王从璟,祭复州军英灵于石首城外陵园。”
念罢文章,李从璟将之递给马怀远,而马怀远又将之递给工匠,令其复刻于陵园碑石之上。
接着,李从璟面对数千神情奋然的将士,宣读由李嗣源盖玺而定的一项国策,“凡征战将士,沙场流血,皆为国为民,彼等英杰,国当铭记,民当敬仰。自即日起,凡我大唐王师征战,每战必建陵园,刻英灵姓名,录英灵功绩,以为后世传颂!”
此言一出,复州军两千余将士,先是一阵沉默,旋即无不以拳击胸、以剑击盾,此项国策,让这些将士心绪激荡、热血澎湃!
李从璟拔出横刀,振臂高呼:“复州军威武!”
两千余复州军,皆齐声大呼:“复州军威武!”
李从璟再度振臂,“唐军威武!”
两千余唐军,无不大声齐呼:“唐军威武!”
李从璟三度振臂,“大唐威武!”
两千余唐人,慷慨激昂,“大唐威武!”
两千余儿郎声震云霄,江水为之一顿,天空为之变色。
千古江山,多少王朝兴亡事,大江东去,多少热血好儿郎。
在今日,穹顶之下,石首山前,唯余一种声音,它经久不觉,回荡不休:那是一个王朝的名字,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更是一个民族的信仰,一种精神的荣耀。
“大唐!”
“大唐!”
“大唐!”
第537章 东风过江春不迟,荆南事了当北归
今日秦王府来了一位客人,她在角门外下了马车,便直朝内宅而去,府中的仆役丫鬟,远近望见这位入秦王府跟进自家门没甚两样的贵妇,反应出奇一致,皆都躬身行礼,道一声“公主殿下”。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帝国的永宁公主。
李永宁见到任婉如的时候,后者正在院中逗孩子,三月天的阳光正舒坦,褪去锦帽貂裘,换上轻便衣衫,玩闹正当其时。见到李永宁,任婉如怀中的孩子笑嘻嘻倾过身子,就要她抱。
抱起年方一岁的政儿,素面朝天的李永宁腾出一只手,拦住要行礼的任婉如,一边逗弄怀中咿咿呀呀的孩童,一面对任婉如道:“你我之间还要这许多客套作甚么,早跟你说过了,你是样样都好,唯独太拘俗礼。”
任婉如笑容温婉,院中有藤椅,她招呼李永宁落座,后者见她眉间忧色郁积,虽强颜欢笑而不能掩盖过去,不禁微微一叹,将政儿递给丫鬟,拉着任婉如的手道:“还在担忧从璟?”
任婉如笑了笑,道:“殿下出征,向来无往不利,无需他人为之忧虑。”
“你倒是沉得住气。”李永宁嗔了任婉如一眼,随即意识到任婉如这话只怕也是言不由心,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怪罪起李从璟来,“这家伙向来只知自己逞强,从不顾虑别人感受,如今都是堂堂亲王了,仍改不了爱以身犯险的毛病,惹人担心,真让人不知该怎么说他!”
任婉如知道李永宁这是在安慰她,虽说领情,却也少不得为自家夫君辩解两句,“殿下说过,危险从来与收获对等,又说将为军之胆,当时时惕励三军锐气,还说汉唐雄风,乃国之精神……”
“行了行了,打住!”李永宁一阵头疼,举双手投降,脸上写满“我服了你”。
任婉如笑笑了之,不再跟李永宁较真,正好茶水上来,便招呼对方饮茶。
“我遣了义子在宫门,专门等候荆南消息,一旦从璟有信报传回,你我立马就能知晓。”李永宁端起茶碗。
“姐姐想得周到。”这事任婉如也有想过,但她是秦王妃,却不好这样行事,没想到李永宁却毫无顾忌,转念想到什么,任婉如询问:“是重贵在等候?”
李永宁点点头,“就是石重贵那小子。”说完又补充道:“这事儿我起初可没打算叫他,不知他从何处听到了,主动来求我要担这份差事……”
多年前,任婉如在幽州救了一对差些饿死在路边的兄妹,后来那对兄妹到了洛阳,唤作河丫的丫头被曹氏留在身边,小子则被李嗣源丢给石敬瑭当义子,石敬瑭给他取名为石重贵。
李永宁话没说完,一个年未及冠的儿郎一阵风般跑来,在月门就朝李永宁大喊:“殿下平定荆南了,秦王殿下平定荆南了!”
啪的两声,任婉如、李永宁手中的茶碗,齐齐从手中滑落,摔在了地上。
两人回过神来,都不打算去掩饰什么,李永宁更是问道:“从璟……秦王如何?是否无恙?”
“江陵献城,秦王殿下兵不血刃得荆州,现已在主持荆南诸事!”来报信的石重贵神色激动、亢奋,昂首挺胸,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继刘训领襄州军至江陵后,翌日,郭威也到了荆州。后者发兵夔、归、峡方向,在高季兴让各地放弃抵抗的命令传达到夔州前,郭威已经奇袭而夺了夔州,正在征战归州途中。
为君子都主将多年,郭威之前常率君子都长距离辗转、奔袭,遂逐渐养成了用兵迅疾如风、侵略如火的风格。这回他率领的房州军虽然不多,但一路疾行、奇袭,夔州各地驻军还未反应过来,他便已兵临城下,故而能以少数精锐,席卷夔州全境,进一步紧逼归州。
与郭威言谈时,李从璟方才得知,这厮的用兵方略,竟然是精锐在前掠地、开道,并始终保持一往无前之势,只求以快破敌,至于后方,则丢给跟进的后军消化。
至于如此作战的两个致命问题:补给、伤患,郭威的解决办法则是“因粮于敌”,伤员就地安置、等待后援。如此战法,看似伤员得不到妥善处理,实则绝对战损并不大,因为鏖战极少,前锋精锐破敌,多是出其不意一战而胜。
至于战争减员,郭威则在败军中抽调精干补充——因为绝对数不大,而战事紧迫,新补充的士卒,如同被裹挟进去势极快的洪流,除却随大流征战,根本没有作其他反应的机会。而等这些新卒缓过劲来,那时他们已然经过了数次战斗,而真正被同化,与房州军融为一体了!
在郭威的原本打算中,夜袭归州州城城后,他即打算顺流直低峡州州城夷陵,而后破夷陵城,再顺流而下,直逼江陵支援李从璟!是以,在高季兴的放弃抵抗命令下达到归州时,归州守将还在云里雾里,而等归州守军天亮后打开城门,这才发现,郭威已带着房州军精锐,早就在城外等着他开门投降了!
听完郭威的叙述,李从璟喟然而叹,除却赞其一句“天才”外,真是找不到其它词汇来形容这样的疯狂举动。
不过这也给了李从璟一些灵感,他当即拿出蜀地地图,与郭威细细研究,并让郭威详细解说,若是让他从东南面进攻蜀地,他如何运用类似战法,获取出人意料的军事成果。
两人这一谈,便是一日一夜,也亏得是这幅舆图还不甚详细,否则两人的战争推演细化下来,探讨个三日三夜还真一点问题没有。
荆州是防备和进军湖南、吴国的桥头堡,李从璟已打算建议李嗣源,让马怀远担任节度使,总理其事,而夔、忠、万等州的军事统领,则担负着往后进军蜀地的重任,经过与郭威一昼夜详谈,李从璟现在觉得这个问题似乎也迎刃而解。
与郭威商谈完诸事,李从璟准备回居处歇息,不过他刚出门,就看到林英垂首跪在门前,抬头间,可见双眼密布血丝。
这回荆南之役,西面郭威进展迅速,旬日间克夔州而战归州,东面马怀远血战石首,面对数倍吴军坚持不退,为李从璟拿下江陵争取到了宝贵时间,唯独林英奇袭长林不成,反被阻在城外数日,耽误了许多时间,最后甚至需要在襄州巡视春耕的王朴,赶来只身入城劝降长林守将,这才让他得以继续南下。
诸方皆胜,唯林英败,他负荆请罪的原因正在于此。
自襄州军抵达江陵,李从璟先是会见马怀远,紧接着会见郭威,但期间并非一步也未曾出门,不过每回都对林英视而不见罢了,这下在林英面前停下脚步,嘴上不咸不淡道:“林将军,你这是作甚?”
林英以头抢地,痛哭流涕,“末将作战不力,以至大军失期,险些误了殿下大计,罪该万死,请殿下责罚!”
李从璟冷冷道:“将领征战不利,自有军法处置,林将军只需在营中等着就是,何必到孤面前来。”
“末将自知罪在不赦,今厚颜待罪殿下驾前,别无它意,唯求殿下能恩准末将留在君子都,即便是为一马夫,末将也感激不尽!”林英咬牙道。
李从璟冷哼一声,自林英身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