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有曹操在,其他几位手里有兵的将军,如董卓的旧部属、曾经挟持过天子的李傕和郭汜等,手里还都各有上千的人马。当初他们一路从长安追杀过来,要不是遇上有曹操的万余大军迎到了洛阳,哪里会有现在的平衡局面。别看这些人现在都很乖巧地不声不哈,一旦曹操离开了……
朝堂上立即开始有人出面挽留曹操了。
杨彪当初能护着少年天子历经重重危险平安东归,现在身为太尉,他就是天下闻名的被聪明致死在曹操手里的杨修之父。
他这时候头一个站出来挽留曹操。
“曹司空,天下有多少事儿,还指着你在朝堂定乾坤呢。你怎么能离开呢。”
少府耿纪、司直韦晃、董贵妃之父车骑将军董承,还有天子的岳丈辅国将军伏完也都站出来,赞成杨彪所言非虚,温言挽留曹操。
以耿直著称的孔融也看明白:曹操不在,洛阳的官员和天子就要立即陷入、在长安被抢来抢去的危险里。
他认为曹操要走是因为豫州刺史和荆州刺史的缘故。
“曹司空要离开洛阳是因为举荐刘玄德做豫州、荆州刺史不成,现在要将天子陷入几年前的危险旧况吗?”
曹操的心里话,我只是觉得自己在洛阳白白浪费了兵力,不想担了董卓的名,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我只是想回去发展自己的兖州罢了。
曹操知道自己不如孔融能言善辩,干脆只摇头否认,不与孔融在口舌上打机锋。
“曹司空身为朝廷重臣,难道不应该把保护天子安危、稳定洛阳局势放在首位吗?”
曹操对着孔融冷笑,合着你还知道我在洛阳,是保卫了天子和朝堂你们大家的安危啊!
孔融的话音刚落,连御座上坐着的天子都知道事情要糟糕。
曹操闭闭眼,伸手指在往日里一一反对他的那些人头上点过。
“我护着天子和你们的安危了,然后你、你、还有你们就挑着机会弹劾我、与我做对吗?”
“曹司空慎言,我身为太中大夫就是要弹劾一切不以天子和朝纲为重的所有官员的行为。”
孔融还不知进退地要与曹操强辩。
天子刘协经历的事情多了,他也想明白了,汉室一定是还有忠臣的,但绝对不会是面前站着的曹司空,就连原在北方携四州之重的大将军袁绍,其忠心与江东的孙策一样,都是做了样子给他看的。
想想比较袁绍这个大将军和孙策那个吴侯,曹操付出的也蛮多、起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而他带来的军卒又不是朝廷负责供给的。
最重要的是有曹操在,自己才不至于被抢来抢去,人身安全才得到保障的。
天子出言制止孔融,“孔大夫毋须多言。曹司空,可是朕有何失当之处了?”
这话说的就有点重了,就是天子有过失了,也不是曹操现在愿意指出的了。他现在只想离开洛阳了。
于是曹操摇头否认。
“臣离开兖州的日子有些久了,得去看看了。”
曹操执意要离开,皇帝和朝臣这才发现事情麻烦了,所有朝臣不管真心假意,都把这几日看曹操推荐刘备的失败的心思放下,纷纷出声挽留。
“若是诸位同僚和天子舍不得孟德离开、或是担心孟德离开了洛阳有什么变故,不如与孟德同行了。”
跟曹操走,那是绝对不可行的。不走,好像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天子和朝臣都陷入了困难的选择中。
曹操对天子行礼,道:“臣后日离开洛阳回兖州,陛下要是与臣同行,请明日午前派人知会臣。臣要筹划陛下的安全等。若过了午时没人去知会臣,臣就当陛下不愿意与臣同行了。”
皇帝刘协看挽留曹操不成,直接向曹操请求道:“朕挽留不住曹司空要返兖州的急迫,曹司空可否留下得力部将率领军卒护卫洛阳安宁呢?”
曹操皮笑肉不笑地问:“陛下要臣留多少军卒?”
“一万可好?”
曹操跟着问:“这些军卒以后都是朝廷供给?”
董承知道汉室现在赋税有限,一万的军卒皇室根本负担不起,就忖度着说:“要不就是三千,朝廷现在收不上多少税赋,这些军卒还要司空供给的。”
曹操心里道你们倒是想的美啊
“太多了,兖州历经蝗灾旱灾,我要带着这些军卒回去兖州开垦耕种。”
讨价还价的结果是曹操留下两千的军卒,并负责这些军卒的供给。这些军卒一半由曹仁率领,交给伏完统领负责皇宫的安危。另一半曹操交给了信任的李典统领,负责洛阳的秩序。
曹操辞行之事算是在融洽的气氛里,平和地解决了。
事后曹操对曹仁、李典推心置腹说:“子孝、曼成,昔年我来洛阳迎东归的天子,乃是荀彧提议为号令天下诸侯的。如今被困在洛阳,既不得主持朝政,又不得把心力用在兖州发展。如今袁绍已经将公孙瓒逼到死角,孙策一统江东、白得了荆州和淮南、势力又到了徐州。我再在洛阳困下去已经是没有任何意义了。”
曹仁从少年就跟随曹操西伐董卓、东讨陶谦、南征张绣、北拒袁绍。在对阵张绣和夺回兖州对阵吕布的时候,都曾以一当十身先士卒、立下汗马功劳。要说曹操信任的人,那几乎是与夏侯淳一般,是曹操心目中的一等一信重者。
而李典在曹操做东郡太守齐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就一直跟随着曹操。可以说是曹家、夏侯氏之外的曹操嫡系心腹人。
他俩见曹操郁郁不得志,愤然不得已才要离开洛阳的,都想为曹操出力。
“主公,你现在还要把皇帝迎去许昌吗?”李典开口问道。
曹操犹豫了一下,“当初把皇帝迎到许昌也就算了,现在皇帝不肯迁徙,勉强他到许昌,岂不是重蹈董卓昔日挟持皇帝去长安的旧事。”
曹仁说道:“岂用把皇帝弄到许昌啊。我带着一千军卒,把皇帝困起来不久得了。曼成把住洛阳内外,敢来打乱我们计划的都斩杀,在洛阳和在许昌又有什么区别呢。”
李典拍手大赞。“子孝的主意好。主公就按照子孝的主意来。”
曹操犹豫,“这会影响到名声的。”
曹仁不在乎地说:“管他什么名声,你先回兖州,等我摸熟了皇宫就成事。你留人主持朝政就好。”
曹操想想自己如今花费颇大收获甚微的窘境,点点头赞道:“那就按你们说的做。我给李典在多留一千军卒,把荀攸留下处理朝政也就是了。”
曹操与曹仁和李典商议好了,觉得压在心头几年的势头一朝得以搬除,心情畅快莫名。
曹仁果然不出十日就摸熟了皇宫,在李典的配合下,一夜就将皇宫内外的联络切断了。所有的奏章必须经过荀攸才能够进到天子面前,没有荀攸的同意,皇宫里连一丝的消息也都递不出去。
没多久皇宫这样的变化就传到了曲阿。
吴夫人对张昭说:“曹阿瞒到底是做成了‘挟天子而令诸侯’了。”
第713章 武烈皇后59
吴国太也就和张昭等人感慨一番; 然后该做什么还得做什么去。孙策这十年发展的太快; 根据地不够稳定; 缺人、也缺百姓; 整个汉室的各地都缺人。
因为汉灵帝末年经过黄巾军的闹腾,不少土地的主人被经过的黄巾军抢空了财产、屠尽了满门,而很多没有土地的佃农就被黄巾军裹挟走了。现在到处都有荒芜的土地,各州稳定下来以后都在征召百姓去垦荒复种。
东吴算是比较好的了; 虽然各地没少了割据的大小诸侯、流匪、占山为王的贼寇,但比起中原来说还是战乱少了许多。中原不少富裕官宦人家,携家带口甚至整族地来江东躲避战乱。从得知荆州和淮南整个都被吴侯孙策纳入到江东的管辖区域,这些官宦士族出身的人物; 开始不停地往曲阿的刺史府、寿春的伪皇宫投递拜帖,意欲在东吴谋求一个职位。
不论是张纮带着的庞统和诸葛亮; 还是张昭这面带着的秦松、陈端,都陷入忙不完的人才甄选的事务里。还幸亏吴国太之前把各家十六岁以上的儿郎; 都拉出来统考了一次。十八岁以上的; 基本完成学业的就排去各地担任各种职位; 十六岁以上的开始半工半读。一些十四、五岁尚未出嫁的学识不错的女郎; 考核后开始在曲阿和寿春的刺史府里担任文书、书籍官等工作。
至于张纮的身边,直接就是把他的幼女和长孙女派给他了。
孙策接到吴国太转过来的诸葛玄的私人信件。信里谈的也是公事。荆州的黄家因为荆州刺史顾雍的四个儿子都不合适; 欲与他联姻,保媒的人是庞德公。
要说这婚事对荆州五大姓之一掌兵权的黄家好,对刚收到荆州还没来得及踏上荆州治所襄阳的孙策也是好事。
唯一的麻烦点在黄家出的人是黄承彦的女儿,承彦是黄祖的字。黄祖是黄家的领头人; 是荆州掌握了陆军兵力的主要任务。他
算是与孙策有杀父之仇。
所以诸葛玄特意派专门的信使回曲阿先与吴国太沟通。至于他与顾雍对黄祖的看法,黄家与五姓之间联络有亲有彼此争斗的关系、对荆州稳定的影响力,另写了一封信给张昭,无非就是想孙策母子能够放弃对黄祖的仇恨,从大局出发罢了。
孙策接了母亲转过来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他想着的全是之前母亲对他的开解。刘表和黄祖是杀父仇人么?
刘表是得了朝廷任命去做荆州刺史,而黄祖是奉命驻守江夏郡,难道只能任由你父亲孙坚追杀黄祖、不允许黄祖自救反抗?
如果说刘表和黄祖是杀父仇人,指派你父亲去打荆州的袁术呢?
他应该也是在你杀父仇人的行列里。
孙策把母亲的信攥成了一团,然后又一点点地摊开抹平,一颗大大的泪珠滴露到信纸上,泅开的墨迹模糊了整个字。
阿娘都是为了自己的基业才早早就给自己提醒,怕的就是自己钻进牛角尖。
黄祖与刘表是连襟,不提刘表刚死、黄祖手里还掌握荆州残存的步军,那掌管荆州水军的蔡瑁,还得管黄祖叫一声姐夫。
还有蔡瑁的亲姑姑嫁给了前太尉张温。张温曾经是司隶校尉,是董卓、孙坚、陶谦等人顶头上司,在汉灵帝的时候讨伐韩遂等人的叛乱,在朝廷和士卒中间拥有很高的声望。后来因为袁术袭击董卓不成,他被董卓迁怒致死。
随着董卓的悖乱行为,死在董卓手里的张温,在世家中的声望更高。
而黄祖黄承彦本人又与司马徽、庞德公等交好。
罢了,无论自己父亲还是黄祖,都是听命袁术和刘表的部将,始作俑的袁术和刘表都相继而亡了,自己有什么不能放过了黄祖。
留着他稳定荆州。
也留一个好名声,以招徕世家。
孙策想通以后派人去叫来诸葛亮。笑着对他说:“孔明,你叔父给你说了一门亲事,保媒的是庞德公。”
诸葛亮脸颊略红了一些,看着孙策带着促狭的笑意,稍稍别扭了一下问:“我叔父可说了是与谁家结亲?女郎品貌如何?”
诸葛亮问完孙策才后知后觉地说:“既然是我的婚事,怎么说到吴侯这里来了?”
孙策总算看到诸葛亮失态一次了,他心里好笑嘴上也没有打趣诸葛亮,他看诸葛亮与看孙权差不多。
“是黄家的女郎,你俩个姐姐都见过。庞德公也赞她才学出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