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味道,可比崔家的酒好多了。其实恒娘还存了不少茅台、五粮液之类的,但是现在这个情况,且用不上呢!
恒娘的衣服做的很快,尤其是至少缝纫,熨烫,她空间的缝纫机可是很管用的。一天缝几十件都不是问题。崔毅此时完全没有通过县试的喜悦,想的都是怎么进步,怎么破题。临走之前,崔毅先是拜托大伯一家多照顾恒娘,又回到自己父母那边,千叮咛万嘱咐,就是哟啊让媳妇能顺利的生下孩子,很是敲打了一番,也让陈氏盯着陈锦儿,如是因为陈家让恒娘出了什么意外,不仅是叶家饶不了他们,大伯一家饶不了他们,就是自己,也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恒娘的肚子已经提升到了官面上,这个层次的威慑力还是很大的。临行前,又是搂着媳妇,好好的腻歪了一宿,爽过了也不睡觉,摸着恒娘的肚子,害得恒娘也睡不好。只能陪着他一句一句的闲聊。崔毅也一再的叮嘱恒娘,千万要保重,好好的生下孩子,画画什么的也放下。
恒娘听的心里一个激灵,心里想着,是知道她画故事,还是知道她画避火图?反正知道就知道了,他能如何?再说了,这本来就是赚钱的营生,连打才子,例如唐寅,他还画避火图呢!她怎么不能画了。
看着越来越高壮的崔毅,想到必然要娶进门的另一个,恒娘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的小相公在长大,在以她能见的速度长大,不只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他在成熟,就比如这一次陈氏能这么消停,陈家能不上门找茬,这就已经说明了,在处理问题方面,崔毅不会像她一般粗暴。
等崔毅走了,恒娘现在身子沉了,新徒弟余三姐如今改名为余雅娴,每天吃过了晚饭,恒娘就领着燕燕和雅娴一起在附近溜达,这也是非了将来生产的时候有劲儿,一路上偶尔还能遇到村里的人,或者是出来闲聊,或者有事,恒娘都能说的上话。恒娘虽然长得娇艳,但人显得大气,眼神清澈,自然没有人多说什么。恒娘深居简出,但是余三姐的变化大家是看在眼里的,比如身上穿的衣服,比如性格,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懂礼貌了,每天身上都干干净净的。
雅娴和燕燕不同,燕燕是往大家闺秀的方向上培养的,而雅娴却学的是手艺,所以,在燕燕忙着背书的时候,雅娴已经画了图,让三叔做了腰机,也就是简单的织布机,适合雅娴,做出来的布料虽然宽幅小,但也是布,能做衣服的。
当恒娘织布或者画图的时候,两个小的也有课业。小半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若是恒娘有兴致,还会带着他们到厨房去,教他们怎么做菜,怎么做点心。如今两个小丫头正在学习怎么发面。
恒娘找了时间,要跟崔大河说买地的事情,此时天已经黑了,恒娘今天做了卤味,端着一壶烫好的酒,去了公婆的房间。
看到恒娘来,秋氏赶紧迎上去,说道,“你怎么过来了?还端着东西?”
“有点事情说。”恒娘笑着说道,
崔大河看到有酒,知道这肯定是恒娘自己调的酒,很是开心,酒菜放到炕桌上,秋氏坐上去,恒娘坐在她身边,侧身坐着,说道,
“爹,娘,我看相公的成绩不错,考上秀才,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就算不中,也有了名声,我想着,是不是可以买些田产了?”
崔大河说道,“你是说,咱们家买?也是可以。”家里有些钱她知道,但是如果是真的买地的话,怕是要全家出钱。可家里两个学子,就怕到时候,银子不够,也担心,陈氏那里恐怕不愿意拿钱出来。毕竟他们家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
恒娘笑着说道,“我出钱买,算是我的嫁妆,至于免税什么的,倒是不担心。即使交税,也不怕亏了。”
崔大河想了想,这个办法是最好的,恒娘出钱自己给自己买地,那将来的田产就是大房的,是他们大房子孙的。将来即使分家了,也不怕陈氏闹,黄氏那边也没话讲,这样,自己的娘那里,也多少能留下些银子养老。
崔大河说道,“我看行,这一次也幸亏了种植碧粳米的田是你的嫁妆田,不然的话,怕是很难说话。”这次恒娘说了,还是种植碧粳米,而且还是从城里买种子,而不是用家里的。至于那五亩田,全种植了高粱,崔家这里也是,全都重了高粱。现在他们村子的许多人家也都种了高粱,因为崔家收购的价格可不低。
恒娘想了想,又问道,“这马上就要春种了,买田能容易吗?”
崔大河说道,“这倒没什么,能售出的田,也不在乎是不是种了,再说,种子能多少钱,一般在收获之后买田都是这规矩,到时候给银子就行。怕就怕买不到好田。”
“这倒是没有什么,咱们家人也不多,即使买了田,也得佃出去,倒是不拘是多远的地方,田好就行。”
崔大河点头道,“也是这么个理。对了,我听你婆婆说,你打算到县里你娘家去待产?”
恒娘也不知道这件事情,公公是不是乐意,只好笑着说道,“咱们这里没有大夫,我就怕有个什么。县里方便,稳婆也也有许多,技术都不错。风评也好。再说,若是我在家里生,我真怕我生产的时候,他们做什么,就算顺利的生产了,我也怕我月子里他们闹腾,到时候影响我和孩子。要是月子里损了身子,真是有苦也没地方说去。我相公倒是跟那边打了招呼,不能在我生孩子的时候闹事,可生了之后,他们要闹腾,谁有法子?我也怕公婆跟他们生不起那个气,让婆婆跟我去,我娘家还就我娘和二哥在家,很方便的。”
崔大河和秋氏沉默不语,毕竟到娘家生孩子,还是有点打婆家脸的。这件事情不只是他们夫妻同意就好的。想了想,崔大河说道,
“我想想吧!”
恒娘点头,也就没继续这个话题。秋氏此时问道,“你打算买多少田?能拿多少银子?”
恒娘说道,“上次的绢帛卖了个好价钱,有1000两银子,我还有一些私房,也能拿出来,只要是田好,银子的事情,倒是好说,不行的话,我和娘家借一下也就有了。”
崔大河夫妇都很惊讶,1000两是什么概念,儿媳妇也觉得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买了田,听她的意思还有,怕是媳妇的底子,他们都想象不到。不过怎么说也是一家人,倒是不担心什么。
恒娘还是绝对银子不够花,想来想去,还是抓紧时间织布吧!绣图也可以开始了,八幅大图,够她绣个一年的了。不过在生孩子之前修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只能绣出一副图,还想卖的好,就不如绣那些灵动的,或者大众化的。想到这里,恒娘就打算绣一副老虎图了,学习苏绣的,就没有不知道绣虎头的,恒娘专门选了布料,一面绣虎头,一面绣猫头,这是个不错的组合,和那些如意富贵等兆头好的绣品相比,她更喜欢绣那些灵动有生命感的东西。一尺见方的插屏,绝对可以很受欢迎。
而此时的崔毅,也过的匆匆忙忙,每天不仅要做功课,写文章,还要跟岳父去拜访名家,当然,他受益匪浅,感觉自己过去的眼界是在是太狭隘了,他就好像是急于吸收的海绵,此时方才觉得,媳妇念叨的出去游历,是多么重要了。
正文 三十三 肚子疼
恒娘每天都很忙,过的很充实,两个徒弟也很听话,和村里的孩子比,两个丫头吃的好,穿的好,还读书学画,更是懂事了不少。村里的小丫头对于燕燕的变化还不怎么注意,但是看到雅娴的变化,就忍不住动了心思,有许多人来崔家,要把自己的女儿送来,甚至还有许多人认为,这就是跟学徒是一样的,甚至以为需要卖身的,但是雅娴不止自己吃喝好,而且身上的衣服也是三天两头的换,还会绣花,有时候还会给家人带吃的。这很难不让人眼红。
也多亏了崔大河早就有话,不让恒娘真的要给烦死了。再说她的小徒弟吧,恒娘发现,燕燕这个徒弟有点胆小,现在好多了,但是显然是个没注意的,恒娘少不得多唠叨两句。小徒弟也是个不省心的,本来说好送来学绣花的,但是恒娘发现,这个徒弟厨艺上更有天赋,学做好吃的更是让她开心不已。恒娘觉得,自己的这手艺,怕是指望不上这两个了。但就当解闷了。
上午学完了功课,就让两个丫头出去玩了,恒娘中午要睡午觉,等到半个多时辰之后,恒娘醒了,就会到院子里留点一圈,然后回来开始织布或者秀花,不过大多数时候,还是画图。有时候恒娘中午不睡觉,就去空间,采茶制茶。或者去给那些药材浇水。到蜂房采蜜。最近没有回家,估计家里的蜂王浆也快吃完了,现在她的空间里已经存了不少的蜂王浆和蜂蜜了,得找个机会去府城,才好有借口说弄来了蜂蜜和蜂王浆。
此时在府城的崔毅准备着四月份的考试,而恒娘的肚子也很大了,本来打算去空间弄些药材出来酿酒,却突然被人阻挠了。
“恒娘,恒娘!”是邹氏,
恒娘赶紧披上衣服迎了出去,看到邹氏一脸的急切,很是奇怪,这个时候,老太太应该在酒坊里转悠,或者去村中心的大树底下乘凉八卦啊!“怎么了,奶奶?”
“你这里可有治疗腹痛的药?”
这一下子可把恒娘弄懵了,肚子疼有无数个可能,她有的是成药,但问题是得对症啊!孕妇吃了普通的感冒药可能生下畸形儿,普通的腹痛也可能是阑尾炎,或者是胆结石之类的,吃了药若是里面有镇痛成分,那就可能要了人命,这是随便吃的吗?
此时秋氏也听到了,走过来问邹氏,“娘,怎么回事啊?谁肚子疼啊?”
邹氏急忙说道,“是锦儿,我听锦儿的娘说,她今天早上肚子疼,知道恒娘这里有现成的药丸子,这才要两粒。”说完,又看向恒娘
恒娘有些为难的看着秋氏,秋氏一听就不乐意了,恒娘的药有多好,她自然是知道的,连县里的大夫都说好,十两银子呢!有病找大夫啊!就是想省钱呗。可都求到门上了,还是这么个关系,不给似乎也不好,秋氏就说道,“你给她找找吧!”
恒娘可真是要跪了,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娘,这药是随便吃的吗?她说肚子疼,到底是咋回事,得听大夫的。我的药有金疮药,有管风寒的,也有补药和保胎药,可这肚子疼,到底是心疼,还是胃疼,咱们都不知道,哪里敢随便给她?这没事还得担着三分小心呢!这有事的话,咱们能说的轻吗?肚子疼,没有这种药。我也不敢给她。”
邹氏一听,似乎是这么个理,秋氏也明白了,说道,“娘,你可别让他们唬住了,恒娘的药可也是得听大夫的才敢吃的。再说了,恒娘的药都那么贵,他们老陈家就算是看不起病,那也不带这么凑合的。娘,您也别管了,就说没有。”
邹氏想想,也只能如此了,只是她一时好心,但小心些也是没错的。还是让他们去找大夫来看是正经。
正文 三十四 买田
恒娘第二天就要带着婆婆去娘家待产,这很快就获得了邹氏的同意,而就在当天,也传回来崔毅再一次获得案首的好消息,这下子,陈锦儿的事情,就又推到了前台。
恒娘和秋氏懒得和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