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斯塔夫真诚道。他年轻时做过外交官,所以很会说话,比年少气盛的阿尔弗雷德老辣多了。
听到司徒南和华尔街关系密切时,他的心又抽搐了一下,脸色变得严峻起来。现在德国的工商业界都要看华尔街的脸色。没有华尔街的资金,德国的工业肯定要奔溃了,到时还不了债务的德国,肯定要被法国人大肆掠夺一番。
资金也是克虏伯非常需要的,无论是开办新工厂还是到国外搞武器试验,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更多的外汇购买原料。
一个能提供大量廉价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消化德国部分工业产品的南华不仅对克虏伯,对整个处境艰难的德国工业界都是非常难得的。
或许让出部分先进技术,换来更大的市场和廉价原料供应地,也是值得的。古斯塔夫心里默默想道。
不知不觉中,他也点起了一根烟,巴塔巴塔地抽了起来。
“南华的潜力很大。他们有丰富的石油、煤、橡胶等资源,这些都是德国工业复兴需要的,相信以克虏伯先生的睿智一定能把握这个机会的。”
马克思?鲍尔道。在他看来,南华和德国具有强烈的互补性,如果双方坦诚、深入地合作,一定能带来丰厚的收益的,所以不遗余力地推动南华和德国工商业的合作。
“对了,美华公司手里还掌握大量的钨矿,他们每天从国际市场上换回大量的外汇。”马克思?鲍尔提醒道。
“什么?钨矿?”阿尔弗雷德惊讶地站起来。虽然他还在上大学,但已经开始插手家族的生意了,他自然明白钨矿这东西对克虏伯来说是多么宝贵的资源。
“没错。”马克思?鲍尔点点头,“钨矿来自中国,美华公司在中国很有影响力,他们整合日本人在激烈争夺中国的矿场资源。南方的几个大钨矿听说都在和南华关系良好的势力手里。这也会是为什么我对你们和南华合作抱有很大期望的原因。你们好好考虑吧。”
说完,马克思?鲍尔就走了,留下面面相觑的克虏伯父子。
“父亲,或许我们姿态要放低一点。如果真像鲍尔说的那样,在南华,没准真能让克虏伯获得新生呢?有了充足资金后,以我们德国人的天才,很开就会研发出更加的先进的技术。一点点损失不算什么,而且我不觉得就算把先进的技术交给南华人,他们能学会?”
阿尔弗雷德自信道。
“嗯。”古斯塔夫点点头,看着年轻英俊的阿尔弗雷德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结合马克思?鲍尔的一番话,他现在更多的是从国家战略来考虑和南华的合作。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跟司徒南料想的一样,克虏伯方面的做出的让步比较大,不仅同意了美华公司提出的降价20%的要求,还同意转让一些合金钢和大炮生产的技术。
得到司徒南指点的余明钰,见克虏伯父子服软后,其实也没有过多地要求德国人把看家本事全部都拿出来,反而要求克虏伯公司把更多基础性的技术转让给南华,并且要求派出具体数量的德国技术人员协助南华建设钢铁工业。
双方以极高的速度完成了谈判,余明钰拍了拍墨迹未干的合同,心里舒畅,除了伯利恒公司,南华又多了一个技术设备供应商,正好可以在巨港、泗水等地建设更多的钢铁厂。“克虏伯先生,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局面。”余明钰笑道。
“是的。我很期待以后双方会有更深入的合作。除了,钢铁,克虏伯公司在铁路建设方面也享有盛誉,不知道——”古斯塔夫期待地看着余明钰。
第153章和克虏伯的第一次合作(二)
克虏伯公司在铁路建设装备上确实也有很强实力,南华大修铁路,不由得古斯塔夫不把目光瞄准了南华。
刚刚他代表克虏伯公司拿下数百万美元的两大项目,一个是在巨港援建一个50万吨钢铁厂,一个在新唐山建设一个炮厂。
对于克虏伯的迫切,余明钰微微一笑:“其实我手里也有很多项目,金额高达数千万美元,一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伙伴,克虏伯公司有兴趣的话,可以详谈。”
“太好了!”古斯塔夫听到余明钰提到数千万美元建设项目后,脸色马上泛红,眼中的兴奋掩饰不住。
他心里惊叹:几千万美元啊!上帝,哪怕几分之一分给克虏伯公司,克虏伯公司马上就从目前的困窘的局面中走出来。
具体是什么项目余明钰没有明说,只说到时候会通知克虏伯公司再洽谈,给古斯塔夫心里留下一个美好的念想。
克虏伯公司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不得不使出浑身劲,争取把巨港的钢铁厂和新唐山的炮厂建起来。
为了体谅克虏伯公司目前的财政困难,南华方面爽快地预支一半款项。支付的当然不是不断贬值的马克,也不是南华宝贵的外汇,而是橡胶和石油,开创了两国贸易物物支付的先例。
这种支付方式是德国人最想看到的,他们的工业产品很好很便宜,但经常换不回足够的粮食,所以当余明钰提出用南华的物资换取克虏伯的生产设备时,古斯塔夫欣然应允。
古斯塔夫心里一直惦记着余明钰说的数千万美元的项目,又找到马克思?鲍尔打听消息。
马克思?鲍尔想了一下,道:“应该跟船有关,是造船业。”
“造船?”古斯塔夫一听心里就高兴了。大炮、钢铁是克虏伯公司的拿手本领,除此外,克虏伯还是德国造船业巨头,德国四大造船厂之一的基尔日耳曼造船厂就是克虏伯公司的产业,拥有生产各种战舰的能力,而大西洋杀手——u型潜艇就是这个造船厂的杰作。
虽然战败后,克虏伯公司遭到肢解,大量的工厂设备被拆走,像战舰、潜艇此类大杀伤性武器更受到严格禁止生产。就算有钱,也根本不可能在德国建造。
可以说德国的造船业受到了严重的阉割,而手中拥有大量资源的克虏伯公司只能对着《凡尔赛条约》掉眼泪。
马克思?鲍尔好像没看到眼前的这个曾经德国的最大军火商的兴奋,耐心解释道:“南华的工业项目中,造船是一大重点,和钢铁厂、铁路同等重要。现在独霸南华的造船业的南星轮船公司,那也是美华公司的产业之一。
南星轮船公司没有制造大型船舶的能力,只能为远洋船只提供维修和生产三千吨的商船。不过质量差强人意,大多用于爪哇海内部运输或者往返于南海,用作运货和移民。
南华虽然造船业落后,产量也不高,但作为一个海洋国家,必定要求南华具有强大的海运能力,所以南华的造船业具有巨大的潜力。
南星轮船公司跟美国伯利恒公司合资,正在在新唐山建设更大型的商船,几乎在五年内具有生产5000吨以上商船的能力,十年后具有生产万吨商船的能力。二十年后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就可以拥有生产战列舰的能力了,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不在话下。”
马克思?鲍尔一脸兴奋道。他已经爱上了这片不断创造奇迹的土地了,几乎已经融入了南华,毕竟这也是他亲手缔造的国家。
“好大的野心啊!”古斯塔夫感叹道。
世界上能制造战列舰的国家只有英美法意日这五个国家能生产战列舰,他们无一不是列强,无一不是海洋强国。德国也有能力,不过几乎不可能拥有这些奢侈的武备。
“是的。南华处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处,形势逼迫他们不得不野心勃勃,英美日法等国都不是好惹的,所以为了保住这片华人的生存空间,他们不惜砸锅卖铁。”
马克思?鲍尔点头道。
“威胁英国人,挡住日本人,把南华推到台面上,自己在背后渔利,这也是美国之所以放纵南华的原因吧?”古斯塔夫冷笑道。
此事对德国有利,克虏伯公司若是能??????那真是有利可图了。
“别高兴太早。南华政府可不简单,已经成功引进美国的造船企业,以南华的高层的决心,相信不用几年,他们就可以生产出足够多的商船,届时南海的船只更多地挂着黄蓝旗了。
克虏伯要想从南华这里获得更多好处,最好像这次一样,主动积极。要知道现在南华代表团正在柏林访问呢。他们是带着目的去欧洲的,如果你不加紧的话?”
马克思?鲍尔提醒道。他非常渴望看见克虏伯巨人重新站起来战斗的那一刻,那也意味着德意志站起来了。
“你说得没错。看来,我要找他们好好谈谈,尝试深入合作。”古斯塔夫点点头,把马克思?鲍尔的话记在心里。
据他所知,目前南华设计的钢铁规划建设完全超过了铁路和建筑消耗,超出的钢铁产量肯定有相当大部分用来造船。??????
“看来克虏伯还是挺明白事理的,痛痛快快就答应了把铁厂设备连带部分技术转让给我们。”余明钰笑着向司徒南回报道。
“他不给不行。现在克虏伯的工厂大多快被肢解了,南华是最好的转接地,不然留在国内迟早被法国人剥夺得干干净净。要不是英美组织,德国早就完蛋了。你要记得,这就是弱者的下场。”司徒南告诫道。
余明钰凝重地点点头。
年初的时候,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10万入侵德国莱茵河地区,在鲁尔工业区大肆掠夺工业资源,煤炭、铁路、铁路机车、工厂设备等被大批地运回法国国内,补充法国在战争中被破坏一空仍然没有恢复的北方工业区,也以此削弱德国。
法国人干了一件不算笨的蠢事,大肆掠夺已经持续了半年了仍然没有结束,大有不把德国人变回石器时代的势头。而很明显,克虏伯公司的老巢艾森市也遭到法国人的重点关顾,损失惨重。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克虏伯父子赶到南华来开辟新市场的。只是他们不知道,法国人掠夺的设备有部分转手卖给了南华。
南华派往欧洲的代表团,访问法国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经贸合作,用石油、橡胶等产品换取法国人从德国鲁尔区掠夺的工业设备,数额高达千万美元。
法国人很喜欢这一交易,因为德国的设备有不少不适合法国工厂使用,毕竟法国的工业标准和德国的工业标准不同,也只有南华这个“乡下小子”一点也不挑食,欣然接受法国人不要的东西。
总之,1923年的德国人是非常难过的,几乎人人可欺,除了法国比利时掠夺鲁尔的工业资源,刚刚复国没几年的波兰也落井下石,趁机抢了德国东部的一块领土。
在这种情况下,刚刚立国的南华也敢对曾经欧洲的军火巨头克虏伯脸色看,哪怕是开出稍稍严苛的条件,克虏伯公司也点头答应。
“对了,造船的事跟德国人说了没有?”司徒南关心道。
就算他是伯利恒公司的老板,也不能大量地把先进的技术设备明目张胆地转移到南华,毕竟这公司不是他一个人的。
美华公司和伯利恒公司合作的钢铁、造船等项目只是为南华打下基础,并不会涉及到先进的核心的技术,所以伯利恒公司很愉快地和南华方面合作。
至于伯利恒公司军舰制造技术,那不是轻易可以放到南华的。在司徒南的规划中,伯利恒在南华投资造船厂不会涉及到敏感的东西,要想要好东西,就去找德国人了。
余明钰微微一笑,“我探过古斯塔夫的口风,又从马克思?鲍尔那里得到消息,克虏伯似乎有把产业转移到南华的想法。
我想,只要再加把劲,肯定能走投无路的克虏伯拉到南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