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哥马利不由抬头望向艾森豪威尔,两人都意识到机会来了。
第勒尼安海虽然距离突尼斯只有一百多公里也在德第27航空联队的作战半径内,但是三点德军舰队距离突尼斯与马耳它岛的距离差不多……于是,当德军战机收到情报紧急起飞增援第勒尼安海时,只怕已经来不及了,因为等他们赶到战斗很可能都已经结束了。
“命令‘L27'!”蒙哥马利下令:“继续跟踪德军舰队并随时报告位置!”(注:“L27”指的是英军L级潜艇,是一款生产于一战时期的老式潜艇)
“是!”
“命令空军做好战斗准备!”
“是!”
“命令舰队马上出港!”
“是!”
……
显然,蒙哥马利是想大干一场了。
蒙哥马利的计划很简单,就是充分发挥英军空中力量数量上的优势将部队分为两个部份:
一部份是纯粹由空中力量组成,也就是越过西西里岛偷袭德军位于第勒尼安海的舰队。
蒙哥马利认为这会重创德军舰队,这是基于蒙哥马利对德国军舰的了解做出的判断……确切的说是对法国军舰的了解,比如“敦刻尔克”级,其主要的防空火力是数十门130MM口径副炮,但它的仰角只有75度,这使法国舰队的正上方一大片空域几乎都是防空死角。
对此,英国空军就可以做出相应的针对性战术,战机从高空接近敌舰群,进入死角时再降低高度实施低空轰炸……这时的英军战机几乎不需要考虑敌人的防空火力。
然后,蒙哥马利估计德国第27航空联队会大举出动为舰队提供空中掩护。
于是第二部 份,也就是战机掩护着舰队的混和部队乘这机会全力突破突尼斯海峡。
可以想像,德军空军主力被吸引至第勒尼安海,德海军又遭受惨重打击,在英军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德海军必定会在英军战机及舰队的打击下溃不成军。
如果一切都按蒙哥马利的计划这样发展的话,那德国海军只怕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一败涂地了,雷德尔重振海军的美梦会在第一时间破灭。
但战场总会有出人意料的事出现,蒙哥马利没想到的就是秦川正在德海军旗舰“敦刻尔克”号上。
“只怕你们已经太迟了!”达尔朗幸灾乐祸的笑了笑,说道:“我很乐意看到你们和我的军舰在英国人的战机下沉入海底!”
“只怕你要失望了,将军!”秦川回答:“我们能在英国人战机赶到前汇合!除非英国人的飞机现在就起飞……但是你知道的,它们需要做些准备,比如加油、装上炸弹,然后起飞在空中集结,这样一来,他们至少要两小时后才能实施轰炸!”
“我不否认这一点,中尉!”达尔朗回答:“但不知道你们是否认识到一点,法国海军很特殊……”
“你说的是军舰的防空能力吗?”秦川打断了达尔朗的话。
法国海军的确很特殊,其舰队的防空能力弱不是没有原因的……法国在大西洋方向自以为有英国这个海军强国为盟友,所以根本不担心海上威胁。因此,其海军主要是针对地中海建立及研发的,用来保护法国到殖民地的运输线并对地中海国家构成一种威摄。
而地中海彼此之间的距离又不远,中间还有许多可以建设机场的岛屿,于是很多人认为用军舰防空是没有必要的,法国从陆基起飞的战机就可以完成所有制空权的需要……意大利同样也是出于这一点的考虑,所以与法国一样认为航母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虽然这一点后来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但当时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想法。
这造成了法国军舰的性能偏重防护和对海、对地火力,对空火力……在英国人发起“弩炮计划”时达尔朗就意识到了,英国“鹰”号航空母舰起飞的几架老掉牙的战机和轰炸机就能重创法国号称世界最强、最先进的“黎塞留”号战列舰。
“嗯哼!”达尔朗回答:“看来你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你就该知道……就算你们两支舰能够汇合也是无济于事的,那只会增加你们的损失而已!”
“那可未必!”雷德尔和参谋们在地图上经过一番记算后,就有些放心的抬起头来。
“让我们拭目以待!”达尔朗说。
雷德尔不再理会达尔朗,转头对秦川说道:“我们全速汇合,大慨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你们有防空预演吗?”秦川问。
“当然!”雷德尔回答。
“我能知道怎么做吗?”秦川又问了声。
雷德尔一脸懵逼,他不敢相信秦川还真的要教海军打仗。
但因为秦川一眼就点出了他演习计划的破绽,于是就耐心的回答道:“130MM副炮负责远距防空,力图将敌人战机拦截在安全线外。37MM高炮和13。7MM高射机枪负责内线近距防空……”
达尔朗不由笑了起来,他之前就吃过这方面的苦头,所以知道这并不可行。
当然,达尔朗是不会说明原因的。
“这样只怕不行,元帅!”秦川说:“敌人战机会从高空接近,在进入我军130MM副炮死角时再俯冲轰炸!”
达尔朗不由惊讶的朝秦川望来,他无法想像这话是出自一个陆军中尉之口。
“哇哦!”斯莱因上校看着达尔朗的表情,就得意的说道:“达尔朗将军,中尉说中了你的想法,他说的是对的,是吗?”
“随你怎么想!”达尔朗说:“就算是吧,但你们还是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不是吗?”
雷德尔把目光转向了秦川,他突然发现自己的确需要这个陆军中尉教他怎么打仗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方法
“你有解决的方法?”达尔朗望着秦川胸有成竹的表情,带着不敢相信的表情问。
这时的达尔朗反倒还是最关心的,或许是出于一种妒忌,或是出于一种不甘,又或者,是希望纠正一种错误……在达尔朗看来,法国军舰落入德国之手绝对是一种错误,同时也是一种莫大的耻辱,他希望能借英国空军来纠正这种错误或者也可以说是抹去这个耻辱。
“其实很简单!”秦川随手从指挥台上取过一张纸,然后朝一个正在地图上画着什么的参谋动了动手指。
参谋会意,赶忙把手里的笔递了上来。
“副炮的最高仰角只有75度!”秦川说:“这意味着它们打不着自己的头顶,而且头顶上的死角空域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成级数增加!”
说着秦川就以军舰为中心,朝两边划了两条75度线……别看75度与90度只差了25度,但高度一高,那死角就是一大片面积,只要英军战机简单做个计算,就可以沿着这个死角的边缘俯冲至军舰的头顶从容不迫的轰炸扫射。
“我们都知道这些!”雷德尔说:“所以我们才想把敌人战机拦在安全线外!”
“不存在安全线!”秦川回答:“敌人战机只要保持一定高度,就会在我们舰炮的射程之外进入死角区,简单的说,我们130MM副炮基本没有开炮的机会!”
雷德尔闻言脸色不由变了变,他知道秦川的说法是对的,从达尔朗的表情也可以看得出来,法国军舰显然在这方面吃过亏……这也说明英国人知道用这方法对付法国军舰。
“这也就是说……”斯莱因上校插嘴道:“我们能发挥作用的就只有37MM高炮和13。7MM高射机枪?”
这很让人沮丧,因为正如之前所说的,法国军舰的37MM高炮甚至远弱后于“万国空防之屏”博福斯高炮,而高射机枪想要击落敌机更多的是看运气。
更重要的还是……
雷德尔想到了一点,眼里带着震惊和慌乱:“如果130MM副炮无法发挥作用,那近炸炮弹……”
说到这里雷德尔就没往下说了,原因是还有达尔朗这个外人在这里,虽然他基本不可能泄密。
秦川点了点头,如果按雷德尔的打法的话,近炸引信根本就派不上用场,所以海军还是要一败涂地。
“什么近炸炮弹?”达尔朗疑惑的问。
但没有人理会他……这也是一个将军的悲哀,一个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将军,游走于德、英、美之间试图使法国在夹缝中生存的副总理,现在却落得个被无视的尴尬境地。
秦川看了看达尔朗,暗道这或许对他还可以算是好事……现在的达尔朗无权无势,只是德军的一个俘虏或者也可以说是傀儡,那么就不会有人想刺杀他了,于是也就不会像历史那样那么早死了。
“解决方法很简单!”秦川回过头来接着说道:“就像元帅那样,把舰队一分为二!”
说着秦川就在另一个位置又画了一艘军舰……只不过由于画功问题,这军舰比渔船还丑,旁边一个参谋忍不住笑了起来。
雷德尔狠狠的瞪了那个参谋一眼,参谋马上就把把笑容收了回去。
斯莱因笑道:“这还算好的,你们没看到中尉画的坦克!”
“拜托,上校!”秦川表示抗议。
“什么?”斯莱因上校一摊手,摆出一副无辜状:“我说的是实话,有隆美尔将军作证!”
指挥室里不由发出了一片笑声,紧张的气氛霎时就缓和了许多。
达尔朗脸上露出些沉思和意外的表情,他实际上很欣赏秦川这种谈笑用兵的态度……只不过,这对他来说并不是好事。
“两支舰队!”秦川一边在纸上画着一边继续说道:“它们虽然都打不到自己的头顶,但都能打到对方的头顶!”
“是的!”雷德尔不由惊叫起来:“说得对,这就是一种协同,于是就不存在死角!”
军官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道理虽是很简单,但却没人能想到……就连建立了法国海军的达尔朗也没想到,此时的他正愣愣的看着秦川。
“我们正好已编成两支舰队!”秦川继续说道:“所以我们不需要完全汇合,而应该彼此分开一段距离互相掩护!”
“说得对!”雷德尔一转头就对参谋下令道:“马上通知亚德里恩将军这个方案!”
秦川继续说道:“所以,正确的防空应该是130MM副炮瞄准友军空中的战机,小口径防空炮和高射机枪才是防御自己的!”
军官们不由纷纷点头。
“我有个问题!”斯莱因上校说:“这些炮弹打中友军军舰怎么办?”
这的确是个问题,如果有战机在两艘军舰之间,一发炮弹过去没能打中高速飞过的战机,却命中对面的已方军舰……要知道那可是130MM口径的副炮,虽然是近炸引信无法对军舰装甲造成多大的伤害,但爆开的弹片却有可能杀伤海军士兵。
“我们可以计算下角度!”秦川说着又在纸上画了条直线:“这个角度可以从军舰的高度和彼此的距离计算出来,我相信这对海军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说着秦川就将目光转向了雷德尔。
“当然!”雷德尔回答:“我们的炮手可以在几秒钟内就计算出来!”
秦川点了点头:“只要舰炮的仰角超过这个角度,原则上无论怎么开炮都是安全的……当然,如果有些炮弹掉回海面碰巧砸中某艘军舰,那么抱歉……”
秦川一摊手,说道:“我身无分文,别指望我能赔得起!”
军官们不由哄的一声笑了起来。
“放心,我当然不会让你赔!”雷德尔回答:“我会找隆美尔赔的!”
军官们再次笑成了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