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不是闹出人命,还能继续隐瞒下去。
在她的威逼利诱之下,更多人选择的是沉默和妥协。
李老太太对付村里丫头有一套,每次让她们接客,都给十个铜板的私房。
“你们陪汉子睡,用布巾蒙着眼睛,那些人又看不见你的脸。”
首先,看不到脸,涉及不到名节问题,再者,接客之后,能得到十个铜板,这些钱财是保密的,不会让村里女子家人知道。
“你们将来出嫁,手里得有点嫁妆,这样才有底气,婆婆也不能拿你们如何。”
李老太太亲自现身说法,用自己举例,当初阮氏嫁给李大河,她曾经强烈反对,最后看在钱财的面子上答应。
阮氏有钱,所以她才忍耐,受气,十几年如一日。
接客一次有十个铜板,一天接客五次,就是五十个铜板。
每日能接客十次以上,还奖励额外的奖励。
这样一个月,都有二两银子以上的收入。
一年将近三十两呢,三十两是什么概念?村里人家娶个媳妇也就用个十两八两的。
李海棠咂舌,这怎么和营销一个套路,还带奖励的,李老太太果真是个人才。
村里女子失身,索性破罐子破摔,都已经被破身了,闹出去,能解决什么问题?
反正,又不是自己一个人入行,同村的姐妹,彼此都不会说出去。
她们都有兄弟,在家里不被重视,还不如多攒点私房,以后为自己谋个好出路。
就这样,接客几次就上手了,接受事实。
此事在暗地里,很久都没被发现,而李秋香听说出去做活的女子都赚钱了,才主动要求跟着李老太太去镇上。
结果,这一去,有去无回,魂归西天。
“昨日李秋菊投井,尸身被打捞,早上,官差到村里抓人。”
现下,李老太太中风,话都说不清楚,官差在村里转悠一圈,问那些女子的家人,众人守口如瓶。
总不能承认自家闺女去接客了吧?
当着官差面隐瞒,不代表众人要吃哑巴亏,所以天一亮,就有人陆续找上门,打砸李家。
季秋僵着半张脸,经商几年,他总结出经验。
每一个爱财如命的人最后都能发达,无商不奸,掉到钱眼,绞尽脑汁就想着这个事。
李老太太和人合伙开暗窑,姜氏大概是知情的,所以她才卷着钱财和铁匠双宿双飞。
李老太太终日打雁,却被雁啄了眼!真真活该!
村里去镇上“洗衣服”的丫头不是一两个,而是有十几个,还有村人的亲戚,涉及范围广泛。
季秋隔壁住着的人家,闺女去“洗衣服”,还有娘家的侄女,也被介绍过去了,现在闹开,在家里大哭大闹,说再也没有颜面回娘家。
全村的人,都被李老太太耍得团团转。
族长大发雷霆,看到口吐白沫认识不清的李老太太,却束手无策。
李家村的闺女集体接客,这要是传出去,怕是要丢脸丢到鹿城和蛮族去。
为了名声,也只能吃个哑巴亏,不然能如何,总不好让人集体自尽吧?
村人被李老太太这根搅屎棒坑到吐血。这不,集体到李家门前讨公道。
“其实也不是真为闺女讨公道,主要声讨李老太太心黑,女儿接客一次赚几十文,却得的那么点,还得出卖肉体,不公平……”
反正,隔壁妇人就是这么念叨的,她闺女一心求奖励,几个月赚几十两,她想把银钱要回来,给儿子说个好点的媳妇。
李海棠愕然,李家村人,一次次地刷新她的三观和底线,她发现自己接不上话。
官府禁止民间的暗窑,但是禁止不了,无数人靠着这门生意发家致富。
官差上门调查,查不到什么就回去了,最后李秋香白死,此事不了了之。
“嫂子,你惊呆了吧。”
季秋见李海棠不语,抹了一把汗,他说完就后悔了。
“我知道李老太太无耻,却没想到无耻到这个地步。”
李海棠摇摇头,她现在只有一个愿望,和小弟李金琥脱离李家,最好被除族。
对于别人来说,除族是极其不光彩的,将来还会遭人诟病,但,李家是例外。
“隔壁那妇人还说,不晓得这行这么赚钱,反正闺女被破了身子,不如送到另个一家重操旧业去。”
季秋怪自己耳力太好,听完那妇人说话,一宿没睡着。
妇人的闺女反对,反对的原因也非常奇葩。
理由是,自己进火坑,无所谓,不过呢,却得不到银钱,赚的都给她哥哥娶媳妇,凭什么啊。
她接客不是不可以,一个月只给家里二百文,若是她娘不同意,她死都不去。
李老太太给人洗脑个月余,所有人都和她一样,变得见钱眼开。
昨夜,邻居大吵大闹,爹娘要闺女的卖身钱,说得那叫一个催人泪下,把人养大不容易,打感情牌。
爹娘的意思,谈钱伤感情啊,闺女还没嫁人,赚钱都应该给家里。
那闺女不从,谈感情伤钱,她只想要钱,别的一概不管。
前半夜闹,后半夜哭,一点廉耻心都没有了。
不得不说,李老太太洗脑成功,这年头笑贫不笑娼,没钱可耻。
没钱穿得土,出门被嘲笑村里的丫头,到铺子里买东西,伙计都看你不顺眼,没个好脸色。
有钱就不同了,给自己买想要的,打扮自己,胭脂水粉,以前用不起的东西,现在都能满足自己。
而且,卖肉只需要躺床上,不费力气,不用风吹日晒,不用累成狗,还能得到银钱,过得滋润。
至于名节,值几个钱?阮氏有钱,李大河绿帽子一戴十几年,也没咋样,忍着呗!
以前,李海棠觉得,李老太太是个人才,事实证明,被打脸的是她啊,李老太太特么就是个天才!把老大劳动妇女推进火坑,顺便还能洗脑,让进火坑的夸赞她的好,试问,还有第二个人能做到?她自愧不如!
第313章 好一出大戏
村里受害的人家联合起来,去找李老太太要个说法,他们自己也明白,此事不宜传扬出去。
李秋香的家人悲痛欲绝,悲伤过后,不得不多做考虑,万一闹开,李家村臭名远扬,家里还有未成亲的闺女,若因此被退亲,以后名声就全毁了。
为此,只能找李老太太索要钱财,弥补损失,奈何李老太太中风,稀里糊涂,话都说不清楚。
村里人恨得咬牙切齿,明明受了大委屈,却不能言,这感觉憋屈死了。
李大江对此一问三不知,只道家里的钱财都被姜氏那娘们偷走,没剩下什么。
“村民打砸泄愤,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寻找姜氏上头。”
好一出大戏!
季秋走南闯北多年,奇葩事也遇见了不少,但是李家村绝对是头一份。
李老太太丧尽天良啊,肯定会遭到报应!
“说来说去,村里人不告发,默默忍,还是为名声二字。”
彼此之间都有利益捆绑,不过,纸里包不住火,早晚得泄露出去。
她要做的,就是在泄露之前,摆脱李家,省得遭人诟病。
反正自己是女子,被除族或者脱族都无所谓,自家小弟李金琥却不同,小弟该如何自处?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李海棠决定写一封书信,问问小弟的意见。
“季秋,你和蓝衣在村里还习惯吗?”
不提李家那些糟心的人,李海棠关心夫妻俩的日子。
蓝衣基本不插言,就在一旁安静地磕着瓜子,但是视线始终不离开季秋。
“习惯,毕竟我也是村里的小子。”
季秋满面笑容,他来村里住,生意都交给手下打理。
在黎城百花酒的生意做不下去,他反思过,忙来忙去,就是想给自己找点事做。
现在成亲了,有蓝衣在身边,日子特别平淡,却有一种安心的感觉。
村里水土好,他几乎不和村里人打交道。
“家里有米面菜蔬,油盐酱醋,吃食都不缺。”
季秋每日天刚亮,趁着村里人在家没出门的间隙,带着蓝衣走走,在山脚下拾柴火。
蓝衣捡柴,他挑水,夫妻俩配合默契。
等日头出来了,二人回到家里做早饭。
早饭简单,拍个黄瓜,青粥小菜,加上一个出油咸鸭蛋。
“蓝衣在喝药,有忌口,最好不要吃生冷,辛辣刺激的。”
李海棠点点头,她看季秋的院子挺大,后院还有一大片地方,建议他花钱打一口水井。
每日出门挑水不方便,要把水缸挑满,得至少走两个来回。
“对,刚搬来,家里还缺不少东西,只能拜托萧大哥去镇上采买。”
从村里到镇上,来回得一上午,蓝衣见到人多就打怵,季秋就怕她受一点刺激。
二人闲聊到午时,萧陵川这才赶着马车归来。
后面的车厢,满满的,全是吃食。
家里有米面,却是陈的,口感差,他去一趟镇上,买了不少刚收上的大米白面。
除此之外,瓜子,蜜饯,糖块还有好几种糕饼,苹果和梨子,足足装满两个大提篮。
“萧大哥,这种金丝枣糕,蓝衣最喜欢了!”
季秋打开纸包,蓝衣当即拈了一块,眼角眉梢透露着喜意。
金丝枣糕不但费油,糖,还加了百姓们舍不得吃的红枣。
一般人家只有过年才会买上几块,孝敬老人,走走亲戚。
不过,镇上的糕饼铺子为降低成本,偷工减料,那金丝枣糕,看着有些干巴巴的。
“我还买了红枣和糖,山上有铁皮的烤箱和模具,咱们自己做点。”
铺子的红枣,是去年蛮族那边运送过来的,又大又甜,价格贵,在库房堆了一整年。
边城形势吃紧,百姓们更不会糊乱花钱,掌柜的正愁卖不出去。
萧陵川见有大红枣,盘算回来给自家娘子做点糕饼,毫不犹豫地掏银子,全部买下。
李海棠很喜欢吃零嘴儿,有身孕后嘴馋,想一出是一出,整日琢磨好吃的。
山鸡肉嫩,但是野猪肉做不好却有一种臭烘烘的味道。
萧陵川晓得娘子嘴刁,特地到集市上买了五花肉和小肋排。
“萧大哥,嫂子,今儿就在家里吃晚饭再回去吧。”
这两日都是季秋和蓝衣吃饭,夫妻俩安安静静,没什么人气。
吃饭就得一大桌子的人一起吃才香甜。
“行啊,反正家里东西不多。”
李海棠当即点头,五花肉不错,做个红烧肉,她看到后院有一片小白菜地,在来个小白菜排骨汤,加点粉丝。
“嫂子,你不是喜欢吃重口味的吗?”
一路上,李海棠吃个面片汤,在里面加了很多醋,又加一勺辣椒,面片红红的,季秋看着都辣人。
蓝衣不能吃辣,但也不必为照顾一人口味,就全部做清淡的吃食。
“下山那会儿,我看到村里的水田,突然想吃黄鳝了。”
这会儿正是黄鳝最肥的时候,抓一些,加上红辣椒,花椒,过油后爆炒,椒香的滋味爆出来,能吃个过瘾。
李海棠咽咽口水,她从前对于那种像蛇一样软滑的东西没半点兴趣,也不晓得怎么突然就起了兴致。
自家娘子点菜,萧陵川必须满足,当即找了一个闭口的瓷罐,准备去抓黄鳝。
“我也想去。”
一直没开口的蓝衣放下瓜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去,咱们也去。”
季秋喜出望外,黄鳝除爆炒外还能炖着吃,他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