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喜事:夫君,来耕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把大量的硝石,倒进了水中。
  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为了显示这件事情没那么容易,李海棠神神秘秘地,念了一段咒语。
  萧陵川无奈,怎么看娘子都不像要制冰,而是个跳大神的。
  过了一阵子李海棠缓缓地打开了罐子的盖子。把罐子,捧到了自家野人夫君的面前。
  “夫君,试冰!”
  李海棠感受到了凉意,对制冰非常有信心。
  萧陵川点头,轻松把罐子里的冰砸碎,倒了出来。
  这冰冻得甚是结实,味道也比冬日里冻得要更加甘甜醇厚,加入了硝石的水,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只要水分蒸发,重新结晶成硝石,就可以再利用。
  对比去反复运输食材,还是消耗硝石制冰,更为简单,省下一笔银两不说,还能造福自家。
  萧陵川面无表情,很是麻木,心里却不小的惊讶一下。
  倒卖冰块,大齐明令禁止,但是,禁止的事儿多了,南边禁止贩卖私盐,有谁听了?不然的话,陈家如何能积累大笔的财富?
  “就是瑶华斋,可惜了,我请了个不错的大掌柜。”
  李海棠拉着野人夫君的胳膊,摇了摇,问题再次出现在眼前。
  不想做胭脂水粉的生意,做什么呢?
  那么好的地段,高大上的铺子,总不能买点上不的台面的。
  她是看出来了,那些有钱人,根本不怕贵,怕的是太便宜,掉价。
  因此,天价的酱油瓶子,针线筐子,众人明明得知不应该如此贵,却心安理得地被宰。
  “书铺。”
  萧陵川给自家娘子找到一条路子。
  松鹤一条街上,光是书铺就有十几家,卖的都是科考有关的书籍。
  东家怕名声不好,坚决不卖一些话本和杂书,否则传出去,就坏了名声,有书生进门,会被说一句,自甘堕落。
  卖书要投入不少,但是后期回报高,而且不会有人上门打砸碰瓷,价格公开透明,无形中省去很多的麻烦。
  “夫君,那个地段,一共有三层楼,开书铺合适吗?”
  李海棠想的都是如何赚女子的钱,还真没想过卖书。
  “合适。”
  萧陵川没有解释太多,而是把想像的空间,留给自家娘子。
  李海棠低下头,琢磨其中的可行性,从今日这些小姐对那个写话本书生的崇拜,可见她们在闺房中多么无聊。大齐没有电脑,没有网络,高门大户小姐们都是识文断字的,闲来无事,也就找人说说话,听听戏,对书的渴求应该不小。


第916章 年根
  卖书,涉及到印刷,还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印刷作坊。
  书本之所以造价高,不仅仅是因为纸张贵,还有一个方面,这个时代的印刷体系落后,是原始的雕版印刷。
  把字刻在雕版上,作为模板,而每一本书,都有固定的模板。
  例如《三字经》《千字文》需求量甚大,每次印刷成千上万本,这样分摊下去,造价会降低,若是晦涩难懂的偏门书籍,需求量小,只能靠人手抄了。
  但是手抄本,有时候无法保证其质量,万一其中有错别字,影响阅读体验,而且也不如印刷的美观。
  萧陵川说的这些,李海棠认同是认同,她仔细琢磨,前期消耗的银子太多了,还有关联的印刷产业。
  雕版印刷不灵活,必须做成活字印刷,只不过把整体分开,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印章,这样节约成本,人力物力。
  “夫君,开在那里,书本必然要多做精装,走高大上的路线。”
  书籍分为几个版本,精装用最好的纸张,一打开就有墨香气,方便作为礼物送人。
  自家全部采用活字印刷,不用手抄本,看着美观,制作精良,也不担心有人字写的龙飞凤舞,让对方不认识。
  “未必。”
  铺子面向群体,为未出嫁的小姐们,还有无所事事的小妾姨娘。
  高门夫人作为当家主母,管理后宅,忙的焦头烂额,根本没时间去消遣,小妾姨娘就不一样了,吃吃喝喝,闲着没事干。
  未出阁的小姐,手头的银两有限,看完一本,就会买下一本,要高大上的话本没用。
  铺子是自己的,没有房租等费用,不用请太多的伙计。
  对比其余的铺子,珠宝银楼,水粉药铺,造价是最低的。
  前期投入,打一些书架,而后专门设置雅间,可以让众位小姐们办理借阅卡,来铺子借书。
  李海棠瞠目结舌,没想到野人夫君这么有生意头脑,她一脸崇拜地看着萧陵川,雀跃道,“夫君,我都听你的……”
  萧陵川:……
  他就是随便出的主意,尽量减少娘子的负担。开个书铺,李海棠本人可以不用出现,一切都交给手下人打理,也不怕被昧了银子。
  话本子,能写的人有的是,书铺可以培养一大批,给那些穷得吃不起饱饭的文人,一条生路。
  李海棠找到了赚钱的渠道,一日解决了两件大事,心里松快不少。
  夫妻俩在铺子里坐了会,准备一起回家,刚出雅间,就见铺子里满满的都是人。
  早已经过了饭点,这么多人在,不正常啊。
  李海棠扫了一眼,发现来人都是夫人和小姐,众人的目光,围着柜台打转,而吴起,正在低头打着算盘,神色认真。
  “吴书生说话有理有据,还未我们商人鸣不平!”
  “就是,比那些迂腐的书生强多了!”
  众人窃窃私语,很看好吴起,恨不得马上上前,和吴起议定我亲事。
  家里开珠宝铺子的徐夫人,看到李海棠出门,热情地打招呼,礼貌询问她的住处,想带着女儿上门拜访。
  李海棠看了五福一眼,五福翻个白眼,巴不得吴起赶紧娶妻,别再纠缠她。
  “徐夫人,您客气了,只是我现在有身孕,精力不济。”
  李海棠拒绝的意思很明显,她不想有人上门打扰,再一个,吴起的亲事,她可做不得主。
  匆匆离开铺子,和打仗差不多,等出门到马车上,她才感觉周围的空气清新了不少。
  路上又看到卖风筝的手艺人,五福下车买了个风筝,拿回去逗弄豆包。
  在京都的日子,平淡如流水,自从李海棠拒绝了陈氏,没有把瑶华斋交回去,陈氏就再没派人上门。
  期间,她到第一楼定制衣衫,和陈氏走了个面对面,对方只是淡淡地看她一眼,带着丫鬟婆子离开,丝毫没有打招呼的打算。
  京都高门皆是如此,逢高踩低,对于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根本懒得理会。
  陈氏假装不认识她,李海棠更加无所谓,反正她的身份,一旦大白天下,只有别人来抱大腿的份儿。
  一转眼,已经到腊月里。
  来京都小半年,李海棠结实了三个关系不错的,方芍药,林菀,另一个性子爽朗的夫人,正是曾经为张如月打抱不平的甄氏。
  甄氏说话耿直,经常性头脑发热打抱不平,没什么心眼,相处起来简单。
  林菀的铺子开张,胭脂水粉细腻,不比瑶华斋的差,而且价钱便宜,开门没多久,就已经小有名气了。
  不少高门夫人,都差丫鬟婆子采买试用,体验很不错。
  李海棠有些庆幸,瑶华斋被她转行成书铺,若是继续做胭脂水粉生意,少不得和林菀竞争,铺子又被张如月带累了名声,还会遭受一波一波的冲击。
  准备两个月,全部交给大掌柜莫如海,莫如海也是个能力,人脉广的好处出来了,开了印刷的作坊,几乎没费一点力气。
  饭食铺子,减少成本,丰富菜品,二层已经开了火锅,养生锅,滋补锅,红油锅,菌汤锅,每日人满为患。
  生意蒸蒸日上,没人找茬,少了烦恼,豆包懂事,不用李海棠忧心,这两个月,她长胖了一圈,气色更好。
  转眼到年根底下,今年一家人要留在京都过年。
  庄子的一处,挖了个小的冰窖,所以,家里可以肆无忌惮地按照北地的习俗,蒸包子,蒸豆包,冻豆腐,存放在冰窖中,不担心变质。
  松鹤书院这几日就要休沐,家里饭食铺子的生意依然红火。
  银钱是赚不完的,李海棠感念伙计们辛苦,想在腊月二十以后打烊,分发福利,让众人欢欢喜喜地过个大年。
  “夫人,打烊一天,就损失很多银子。”
  翠娘那个心疼啊,这可都是银子,真金白银。
  孩子爹不晓得听谁说的,说她现在发达了,就带人到铺子里闹,说可以不休她,让她做个小妾。以后继续在这边做工,但是银钱归家里。


第917章 客来
  翠娘自从被赶出家门那一刻,就再没想着回去了。
  她为那个人渣生了四个女儿,却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连带着女儿也如草芥,在婆家伺候一大家子,洗衣做饭,劈柴烧水,那些老不死的,还想卖了她闺女。
  被赶出来,即便是日子过得艰难,翠娘挺过来了。
  都说做下人不好,干的是伺候人的活计,可是翠娘却觉得,自己用双手赚钱,吃好喝好,还能把几个女儿抚养成人,她有说不出的成就感。
  “夫人,对不住,翠娘又给您惹了麻烦。”
  曾经的夫家来人,在铺子闹,翠娘为息事宁人,只说自己已经卖身,成了死契下人,什么都是主家说的算。
  于是,那些极品也不晓得哪里来的胆子,跑到庄上大闹,要求李海棠给他们银子。
  “你一个女人家不容易,谈不上麻烦。”
  李海棠没当回事,她直接让五福到京兆伊衙门报官,并且带来官差,把一大家子极品抓到衙门。
  那些人一见来真的,吓到腿哆嗦,虽然害怕,却也不敢来闹事。
  随之而来的,是翠娘和四个闺女,全部被夫家的族谱除名。
  为此,翠娘想的开,这样也好,恩断义绝,以前的过往,就当成一场噩梦,过去就算了。
  “银子是赚不完的,该休息还要休息,尤其是一年到头,总得吃个团圆饭。”
  翠娘是家里买的死契下人,有地方去,但是别人却不同,拖家带口,有的还住在京都的周边,每个月才能回一次家。
  过年有十几天的休沐,对于他们来说,刚好可以陪陪家人。
  “翠娘,咱们发点什么福利好呢?”
  李海棠是打算,每个人都包红封,掌柜,账房,大厨,伙计,所得到的银钱不同。
  此外,分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她征询翠娘的意见。
  “夫人,还有东西吗?”
  翠娘从未听说别家店铺给伙计发东西,一般能给一条子肉,都是很良心的了。
  “对。”
  李海棠统计一下人数,发现伙计们多是成亲了的,上有老,下有小。
  过年就是过钱,年货五花八门,花生瓜子,糖块,红枣,糕饼,这是必须要准备的,有些穷苦人家自己舍不得吃,还得留一些备用,给上门的客人抓一般,充个门面。
  外面卖的不如自己做,还能自己调整口味,花生,红枣,李海棠早早地和杂货铺子那边商议,给她预留最好的。
  明日,就是打烊的日子了。
  饭食铺子只开到下晌,伙计们一起整理。
  李海棠准备了各色的布料,而后每人一个大的布袋子。
  鲜肉怕放不住,每人分发两斤腊肉,两斤腊肠,还有花生,瓜子,一些干果,糖果是王婆子做的,有两种,花生糖和芝麻糖,绝对比市面售卖的要好吃。
  另外的,一人一罐子王婆子腌渍的咸菜,福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