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邺都叛军合势,拥其称帝河北。
  赵在礼率将校出城迎拜,将李嗣源迎入邺都,但不许乱军入城。李嗣源借口收抚散兵,逃出邺都,抵达魏县。'24'他命牙将张虔钊前往元行钦营中,召其前来一同平乱。元行钦却疑其有诈,率一万步骑退至卫州(治今河南卫辉),诬奏李嗣源与叛军合谋叛乱。
  李嗣源初抵魏县时,部下不满百人,后召集霍彦威所部五千镇州军,才稍微恢复了些兵力。他欲返回成德藩镇,等待皇帝降罪。但霍彦威、安重诲皆反对,建议他返回朝廷,向皇帝当面自辩。李嗣源遂率军南归,并数次上表申诉,向唐庄宗表明心迹,但皆被元行钦阻遏,未能上达。
  当时,李嗣源长子李从璟正在洛阳禁军效力,奉庄宗之命去招抚李嗣源,也被元行钦扣留在卫州。李嗣源疑惧不安,乃采纳女婿石敬瑭的建议,决定攻取汴州,谋求自立。齐州防御使王晏球、贝州刺史房知温、北京右厢马军都指挥使安审通、平卢节度使符习皆拥戴李嗣源,率部前来与其会合。李嗣源兵力大增。
  唐庄宗亲自率军东征,欲坐镇汴州指挥平叛。他命龙骧指挥使姚彦温率八百马军为前锋,又命指挥使潘环率军护卫粮草。姚彦温、潘环皆投降李嗣源。这时,李嗣源已抢先占据汴州。庄宗知道局势已不可挽回,行至万胜镇(在今河南中牟西北)便下令回师,仓皇返回洛阳。士卒沿途逃散过半。
  他决定前往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西北),会合长子李继岌统率的征蜀大军,再联兵进剿李嗣源。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发动叛乱,率所部攻入兴教门。庄宗亲率宿卫出战,结果中流矢而死。当时洛阳大乱,通王李存确、雅王李存纪等宗室诸王皆逃散。朱守殷遣使到李嗣源军中,请他速入京城,安定局面。
  同年四月,李嗣源率军入洛阳,命诸将平定京中乱势。他让百官各安其职,等待李继岌回京继位,并表示自己在安葬庄宗后便会归藩成德。宰相豆卢革、韦说与枢密使李绍宏、张居翰率百官劝进,皆被拒绝,又改请李嗣源监国。李嗣源遂入居大内兴圣宫,以监国的名义接受百官朝拜。
  他任命石敬瑭为陕州留后,以防备征蜀大军,同时命各地访寻诸王。安重诲暗中派人杀死李存确、李存纪。申王李存渥、永王李存霸则被乱军所杀,薛王李存礼、皇子李继嵩、李继潼、李继蟾、李继峣皆不知所踪。不久,魏王李继岌在渭南自缢而死,征蜀大军则在任圜的率领下归附李嗣源。李嗣源称帝的障碍被全部扫清。
  天成元年(926年)四月二十日,李嗣源在西宫称帝。他身穿斩衰之服,即位于李存勖的灵枢之前,以表示自己是合法继承,而非篡夺。
  当时,李嗣源年已六十,将朝政托付给枢密使安重诲、宰相任圜。任圜还兼任三司使,主掌国家财政。他选拔贤俊,杜绝私门,忧国如家,执政一年便使得“府库充实,军民皆足,朝纲粗立”。重诲是李嗣源的佐命功臣,虽尽忠职守,但恃功矜宠,擅作威福。他和任圜政见不合,议政之时经常意气用事,甚至互相呵骂。
  长兴元年(930天成二年(927年),任圜被罢为太子少保,并请求致仕,退居磁州。同年十月,李嗣源欲巡幸汴州。当时朝野流言四起,有的称皇帝准备东征淮南,还有的称皇帝是要讨灭藩镇军阀。
  宣武军节度使朱守殷心不自安,趁机在汴州发动叛乱,结果被范延光率军平定。安重诲趁机诬陷任圜谋反,称其与朱守殷勾结,并矫诏赐死任圜。李嗣源明知任圜冤死,却未加追究。此后,安重诲更是权倾朝野,连皇子李从荣、李从厚都对他敬事不暇,唯独忌惮河中节度使李从珂。他矫造诏书,唆使河中牙将杨彦温寻机驱逐李从珂。
  长兴元年(930年),李从珂出城检阅战马。杨彦温趁机关闭城门,不许李从珂入城,逼其返回洛阳。李嗣源将李从珂召回朝中,同时命药彦稠率军讨平杨彦温。安重诲又唆使宰相论奏,追究李从珂失守之罪,想趁机除掉李从珂。李嗣源驳回了宰相的奏议,只命李从珂赋闲在家。
  后来,禁军将领李行德、张俭弹劾安重诲私募士卒,整械备装,图谋不轨。李嗣源虽以诬告之罪将李行德、张俭族诛,但也对安重诲起了猜忌之心,命范延光同任枢密使,以分散安重诲的权力。
  长兴二年(931年),安重诲被解除枢密使职务,外放为河中节度使,随即又以太子太师之职致仕。后来,李嗣源又怀疑安重诲有异志,任命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让他监督安重诲,并让步军指挥使药彦稠率军前往河中。李从璋率甲士包围安重诲的府邸,用铁挝击杀安重诲夫妇。李嗣源又下诏为安重诲定罪。
  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欲用“换镇”的方式兼并夏州定难军(治今陕西靖边),结果遭到定难留后李彝超的抵制。他调兵攻打夏州,但却久攻不下,只得妥协,授李彝超为定难节度使。当时,朝廷久不用兵,一朝出兵却又无功而返,军中流言四起。李嗣源便下令赏赐士卒,但却没有正当的理由。士卒从此更加骄纵。
  李嗣源即位时,长子李从璟已被元行钦杀害。他封次子李从荣为秦王,并任命为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李从荣当时已是事实上的嫡长子,掌管京师政务,又握有兵权,且能与宰相分庭抗礼,种种迹象皆表明李嗣源有以其为继承人的打算。
  但当太仆少卿何泽上书请立李从荣为皇太子时,李嗣源却很不高兴的道:“群臣请立太子,看来我应当回河东养老了。”最终,李从荣只被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未能成为储君。他极为不安,担心自己不能继承皇位。
  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李嗣源病重。李从荣入宫探视,见李嗣源已不能抬头,出宫时又听到宫中哭声不绝。他误以为李嗣源已经去世,次日便称病不复入朝,在府中与亲信谋议夺位。二十日,李从荣率牙兵千人列阵于天津桥,准备以武力入居兴圣宫。
  枢密使冯赟、朱弘昭与宣徽使孟汉琼禀称李从荣谋反,关闭皇城端门,命李重吉率所部控鹤禁军把守宫门。侍卫指挥使康义诚本是李从荣事先约定的内应,这时也被阻在宫中,难以接应李从荣。孟汉琼召来马军都指挥使朱洪实,让他率五百骑兵攻击李从荣。李从荣逃回府邸,被皇城使安从益追上斩杀。
  李嗣源悲骇莫名,病情加剧。他追废李从荣为庶人,并从邺都召回宋王李从厚。是月二十六日,李嗣源驾崩于大内雍和殿,终年六十七岁。李从厚赶至洛阳,为李嗣源发丧,并于柩前即位。
  清泰元年(934年)四月,李嗣源被谥为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庙号明宗,葬于徽陵。
  (本章完)


第214章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也作“李存勖“)(885年…926年),沙陀族,山西应县人,本为朱邪氏,小名亚子,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长子,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的建立者。下面是答。案。网 Z  Q 。 N 。 o m小编为你整理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人物生平,希望对你有用!
  家世出身
  晋国
  李存勖出身于 西突厥沙陀部,本姓 朱邪,世为沙陀酋长。祖父 朱邪赤心因镇压 庞勋兵变有功,被唐朝皇帝赐为李姓,编入宗室谱籍。父亲李克用,官至河东节度使,封晋王,驻节太原,建立河东割据势力(晋国),并为争夺中原霸权,与梁王朱温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梁晋争霸战争。
  李存勖是李克用与侧妃曹氏所生,自幼便擅于骑射,胆略过人,而且精通音律,深得父亲宠爱。
  早年经历
  乾宁二年(895年),邠宁节度使 王行瑜联合凤翔节度使 李茂贞、镇国节度使 韩建,攻入 长安(治今陕西 西安),谋废 唐昭宗。李克用率军勤王,讨平三镇叛乱。李存勖时年十一岁,也随军征战,并入朝 献捷,受到唐昭宗的夸奖与赏赐。不久,李存勖被授为检校 司空,遥领 隰州刺史,后改领 汾州、 晋州。
  天复二年(902年),李克用因太原两次被梁军围困,无力抗衡朱温,为此忧虑不安。李存勖劝慰道:“物不到极点不会反复,恶不到极点不会消亡。朱温威逼天子,觊觎帝位,陷害良善,可谓是自取灭亡。我家三代尽忠王室,如今虽因势穷力屈无法报效,但也无愧于心。父亲您应忍耐静观,积蓄力量,以待朱温衰弱之时再图复兴,怎能轻易就灰心丧气呢。李克用因而释然。
  天祐三年(906年),朱温遣军攻打 沧州(本属 横海镇,时为 幽州镇治下),幽州节度使 刘仁恭遣使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恼怒刘仁恭的反复无常,不愿发兵援助。李存勖却道:“如今朱温已占据天下的九分之七,连魏博、成德等藩镇也归附于他,黄河以北能与之对抗的只剩下我晋国和刘仁恭了。如果我们不救刘仁恭,形势将会对我们更加不利。而若出兵援助,可使我晋国重振雄风,万不能因嫌怨而失此良机。”李克用遂遣军攻取 潞州(治今山西 长治),迫使朱温由沧州撤兵。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改元开平,史称梁太祖。但李克用拒不承认后梁政权,仍沿用唐朝天祐年号,以复兴唐朝的名义与后梁相对抗,成为后梁北方最大的威胁。是年五月,朱温派十万兵马围攻潞州,修筑 夹寨。李克用命 周德威援救潞州。但周德威与梁军对峙年余,却始终不能解除潞州之围。
  袭任晋王
  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继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时年二十四岁。当时,李克用的养子李存颢等人自恃手握军权,又年长于李存勖,对李存勖袭位非常不满。他们有的称病不朝,有的见而不败,甚至还怂恿 李克宁(李存勖的叔父)发动叛乱,意欲谋害李存勖,投降后梁。李存勖沉着应对,首先取得监军 张承业、大将 李存璋等人的支持,而后抢先行动,在府中埋伏甲士,擒杀李克宁、李存颢等人,初步稳固了国内政局。
  是年四月,李存勖亲自率军援救潞州,于二十九日抵达潞州北面的 黄碾(在今山西长治)。梁军本以为李存勖年轻继位,必然不敢出军,对此毫无防备,也未派出斥候探查。五月初二,李存勖伏兵于 三垂冈下,趁着大雾直攻夹寨,出其不意的大破梁军,彻底解除了潞州之围。经此一战,晋国兵威大振。不久,李存勖返回太原,犒赏军士,而后开始整顿内政。他严肃军纪、抚恤孤寡,任用贤才,惩治贪腐,宽缓刑罚,打击盗贼,使得晋国民俗大变,百姓归心。
  天祐七年(910年)十一月,朱温遣军三千进驻 深州、 冀州,企图夺取成德、义武两镇。成德节度使 王镕、义武节度使 王处直先后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愿与晋国结成反梁同盟,共退李存勖为盟主。李存勖力排众议,毅然发兵相救。他亲率晋军东进,于是年十二月进至距离 柏乡五里处的 野河(今 滏阳河支流)北岸,与梁军隔河对峙。
  天祐八年(911年)正月,李存勖命周德威率三百精骑到梁军营前挑战,激怒梁将 王景仁。王景仁集结全军,列阵出击,被诱至鄗邑以南的平原旷野地带。李存勖利用地形优势,以逸待劳,趁梁军疲惫之时率骑兵突击,大破梁军,俘获梁军将校二百八十五人,斩首二万级。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