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事,可能是夜里凉到了吧。”长孙皇后不在意的笑笑。
“让孙神医来给您看看吧,别是染了风寒。”
“孙神医?”长孙皇后愣了一下,来的九成宫的确有御医随行,但是好像没有什么孙神医在啊。
“就是孙思邈孙神医啊,哥哥说太医署的那些御医都是废物,特地让孙神医随行的。”长乐解释道。
“孙思邈?那个将杜如晦救回来的孙思邈?”长孙皇后想了想,从记忆中找到了一些关于孙思邈的事迹。
第534章 布局(下)
孙思邈,当世之大能,在医学界的地位几乎等同于李靖在军事领域的地位。
如果不是因为李承乾鼎立支持的医学院的建设,而且每年还会拨款数千贯,连官都不愿做的他决不会因为某人一句话就跟着长乐来到这九成宫。
不过也正是因为老孙的随行,李二、李泰等人才有幸见识到了什么是悬丝诊脉。
六条金线一头系于长孙皇后手腕,另一头系在一个木制的架子上面,这样做可以让金线上传导的只有长孙皇后一个人脉搏的震动,不会被其他震动影响到判断。
至于为什么用六条金线……那是因为悬丝诊脉不同与正常诊脉。
大家都知道,中医诊脉一般都是用三根手指,当然不排除有些人医术高明可以用一根。而之所以用三根手指,其作用就在于能细致的感知每一次的脉动。
心脏的每一次跳动,也等于脉搏的一次跳动,三根手指按下去,可以根据变换不同手指的力度来感知血管每一次弹动的不同力度和时间,这样可以诊断出许多不同的病症。
而悬丝诊脉远不可能像正常触碰那样对动脉进行按压,所以不得以之下,只能多增加几根金线,以确保判断的正确性。
而之所以使用金线,是因为金子有很好的韧性,可以拉的极细,其它金属则不行。必竟金属虽然可以很好的传递震动,但如果太粗,重量就会增加,重量超过一定的份量之后,脉搏鼓动的那一点力量便不会传导的太远。
金线很细,恍若蚕丝,三步之外便很难再发现悬在半空,十余双眼睛的注视下,老孙的两只手分别用不同的手指轻轻搭在金线上,同时手指还在不断的变换位置。
医术在孙思邈的手中仿佛变成一种艺术,挥动的手臂,弹动的手指,看在李二等人的眼中只觉得像是一位仙人在虚空拨弄一架古琴。
时间像是过去了很久,但又像是只过了片刻,从李二到宫女所有人都忘却了时间,失迷在老孙精湛的医术之中,直到孙思邈的声音响起才让他们意识到,诊脉已经结束。
“好了,皇后娘娘可以将金丝解开了。”而此时的老孙已经解开了木架子那一头的金线,递到了一个内侍的面前。
“道长神乎其技,着实让朕大开眼界。”金线被收起之后,李二回过神来,大声赞叹道。
“雕虫小技不值得陛下如此夸赞。”老孙先是谦逊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皇后娘娘身体只是有些小恙,大体是不适应此地气候所致,一会儿老道理出一份方子,让皇后娘娘改善一下饮食,好好调理几日当无大碍。”
“孙神医,为什么要改善饮食,吃些药不好么?”长乐探头探脑的凑过来,站在李二的身边好奇的问道。
孙思邈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看着长乐说道:“那是因为公主殿下马上就要多一个妹妹了,现在服用药石怕会引起其它反应。”
“多一个妹妹?”长乐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道是一旁的李二面色一变:“孙道长,你是说观音婢有了身孕?”
“是的陛下,只是因为时日尚短,脉象并不明显,待过得几日便会逐渐显现。”孙思邈信心十足地说道。
“这帮废物!”李二小声的嘀咕了一句,不满的瞥了一眼太医署的刘御医。
两次被孙思邈的神技震惊之后,李二已经毫不怀疑他的判断是否准确,对于一个能将医术演变成艺术的人来说,任何怀疑似乎都是一种亵渎。
“母后,母后,孙神医说,您的肚子里有小宝宝了。”李二和孙思邈闲聊的空当,长乐已经开始向长孙皇后邀功。
“是么?孙道长是怎么说的?”长孙皇后轻笑着说道。
“孙神医说我要多个妹妹了,这不就是证明您肚子里有小宝宝了么?”长乐一边说,一边脱掉鞋子爬到炕上,将小脑袋伸到长孙皇后的怀里,认真的听着。
结果,头还没伸到位,就被俏脸微红的长孙皇后推到一边:“小孩子家家的,怎么总是打听大人的事,去,找你四哥他们玩去。”
面对女儿的“热心”,尽管已经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但长孙还是觉得有些发窘。
不过面对伸手过来的李二却毫无办法,听能听之任之,任由老头子的大手在自己光滑的小腹上摩挲:“二哥,您是不是喜欢男孩儿啊?”
“朕现在喜欢闺女,闺女多省心啊,你看看长乐,看看襄城,再看看豫章,个个都那么让人省心,比那个臭小子强多了。”李二的大手继续在老婆的小腹摩挲,双眼微张,有些失神的吐槽着。
“高明又哪里惹到您了,前几天不是不说他表现的不错么?”长孙皇后动了动身子,让孙二在小腹上摩挲的大手姿势可以舒服一些。
“那小子把苏定方派出来了,说是带三千的右卫率‘獠牙’去虢州拉练,结果半路上所有人全都不见了,三千多人消失无踪,连朕的‘影卫’都找不到他们一点踪迹。”李二的语气中有自嘲,有不满,也有一丝莫名的意味,让人一时琢磨不透他在想些什么。
“二哥不是怀疑乾儿想要……”长孙皇后略有一些紧张,生怕老头子有什么不好的想法,敢怕长安城的那个混小子有什么不好的作法。
“放心吧,那小子鬼精鬼精的,决不会干出你想的那种事情。”李二安尉了长孙一句,然后接着说道:“不过,这小混蛋似乎也太小看了朕,区区一次反叛而以,又岂能真的耐何得了朕,还用他来帮朕擦屁股!”
“噗嗤……”长孙皇后被李二语气中的怨念逗的一声轻笑,想到临行前李承乾的各种不放心,又忍不住叹了口气,劝说道:“二哥,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乾儿这样作也是为了您好不是,所以还是不要怪他了。”
“这小子啊,如果他这三千人能让朕不发现,而且还能完成任务,那朕就会当成不知道这件事。否则,朕会让他知道失败之后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第535章 合格继承人是什么样的
对于帝国储君,李二有他自己的教导方式,而什么样的储君才是一个合格的储君,李二也有他自己的衡量标准。
这个标准简单来说只有九个字:心狠手辣,有自知知明。
至于其它一些东西,那都是旁支末节,并不重要。
可是,九个字的标准说起来简单,但真的要做却非常的难。
心狠手辣,并不是见人就杀。
像李二本身就没有杀过多少人,但屠光了自己亲生兄弟全家的举动已经让世人明白,这个天下没什么人是他不敢杀,不能杀的,这已经足够表现出他的狠、他的辣。
这对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人来说,作为一个警告已经足够,剩下的就是表现他的仁慈,他的大度,来换取一个好名声。可是名声再好也无法掩盖事实,透过那些浮于表面的现实,我们可以看到李二的狠辣。
杀了亲兄弟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就不说了。可骗走辨才和尚手中的《兰亭集序》,让辨才一年之后枉死,算怎么回事?是一个仁慈的皇帝应该作的?
人是一种很难琢磨的生物,一个恶人,他强迫自己作了一辈子好事,那么他就是一个好人?
一颗凤梨,它的芯已经开始腐烂,但是外表还是好的,这说明凤梨是好的还是坏的?不切开谁也不知道吧?
一棵树,里面已经被蛀虫蛀空,但外表还是好的,那这棵树是好的还是坏的?不砍倒我们也不知道。
所以李二想要培养李承乾的就是这种狠辣,一种心内的狠辣,当有人威胁到大唐帝国的利益时,哪怕这个人是李承乾的亲兄弟,他也要敢于挥起屠刀。
但是当这种威胁不大的时候,李二需要李承乾有一种包容的态度,能够容忍一些挑衅,宽恕一些他并不喜欢的人和事。
这些事情说起来像是李二在培养一个精神分裂的病人,但事实就是这样,必竟他需要的是大唐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而不是一个只知道以德抱怨的老好人。
当然,这里有人会说李二如果有这样的心理,那么在李承乾谋反失改之后,就应该选择李泰当继承人。
可是就当时的情况来说,李泰的本质还是一个书生,他太直了,思想过于理想化,“杀子传弟”这种让人一听就反感的话他都能说出来,这就表明李泰在九字标准中缺少了另外五个字:有自知知明。
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都不知道,这样的人可以承继皇位么?李二并不反对继承人心狠,杀光自己兄弟这种事情他可以接受。
但是他不能接受皇位的继承人不识时务,没有自知知明。
连自己的孩子都能杀,还会在乎自己的弟弟?扯淡骗人也不是这么一个骗法。
明知道李二所表现出来的是以孝治国,但却要表现出自己的狠辣,这对李泰来说是一种不识时务的表现,也是没有自知知明的表现。
而对于一个帝国的皇帝来说,一旦没有自知知明,那么这个帝国就危险了。
杨广不顾国内的实际情况,三征高句丽,最后导致整个中原地区烽烟四起,民不聊生。追根究底隋朝的统治被推翻,还不是因为杨广没有自知知明,心高气傲。
杨广不够聪明么?杨广没有远大的志向么?杨广不够狠么?这些条件杨广都具备。
但是,杨广为什么会落的身死国灭的下场?还不是因为他没有自知知明,不顾当时国内的实际情况,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最后搞的民怨四起,推翻了大隋朝统治。
李二不想自己的继承人也这样,一个没有自知知明,只生活在自己理想中的皇帝,只会成为大唐的灾难,而不会带领大唐走向光明。
所以李二并不介意李承乾会谋反,如果李承乾真的造反成功了,李二在理智上或许会欣然接受,但感情上能不能接受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可同样,如果李承乾造反失败了,那么他就必须承担后果,作为他没有自知知明,敢于向强权挑战的惩罚,而这个惩罚的代价就是永远的失去皇位,甚至死亡。
所以“心狠手辣,有自知知明”这九个字看着似乎简单,可实际上包含了很多东西,就算是李二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作到后面那五个字。
不过这并不耽误他想要把李承乾培养成一个这样的人,所以他并不阻止李承乾的一些小动作,甚至有意无意的还在纵容。
李二想要看看,无尽权力的诱惑下,李承乾是否能够承受的住,是否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
克扣李承乾的钱财,这是李二对有了一定实力的李承乾发出一个挑衅,同样也是一个试探,想看看他会不会因为一些钱财发动反叛。
结果李二失望的发现,李承乾捞钱的本事好像大的出奇,百把十万贯的钱财在他眼中并不算什么大问题,就像一个身价万贯的财主丢了几个铜板一样,牢骚几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