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否则他们就堵在寺门前不走了。”
又是来要法海的……几个老僧无言对视良久,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该死的家伙们,没看人家小说里都说了,故事是虚构的么?怎么还跑来要法海啊!
这一波学生已经是半个月来的第六波了,难道这帮学生们就没有一点理智么?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神仙存在呢?那些佛祖,仙尊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存在,并不真实存在于世界之上,难道这些学生的老师都不教他们这些的么?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样的说法,不论僧、道全都知道,可是为什么这些学生还要相信呢?看书看的走火入魔了吧?
不过好在这段时间京兆府应该是得到了什么人的关照,跑到兴善寺来闹事的学生没多大时间就被赶来的“城管”给劝了回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只是“城管”的负责人临时走表示,佛门最好还是快点把法海交出来,否则将来事情闹大了,谁都不好收拾。
“法海,法海,老僧去哪里给他们变一个法海出来!”兴善寺主持老僧被气的眉毛胡子几乎快要抖到一起去了,心中暗暗发誓,如果找到那个写书的作者,一定把他给剃度了,赐他个法号就叫法海,然后把他交给那些学生。
不过好在大唐这个时代通讯并不发达,还处在基本靠吼的阶段,所以书籍和消息的传播并不是那么迅速,乱也只是在长安周边乱,并没有影响到其他地方。
比如说此时李承乾正在进入的山东,这里就没有被乱局影响到,一路上他们所见到的寺庙依旧是香火鼎盛,不少百姓都在进香、请愿、还愿之类。
“哥,快点走吧,这和尚庙有什么好看的,你都看了半天了。”小武轻轻推着李承乾,催促他快点离开。
小武的年纪小,三观还不正,在李承乾白蛇传的影响下,对和尚有了深深的反感。
“你有什么想去的地方么?”李承乾被小武在后面推着向前走,口中淡然问道。
“人家怎么知道,这一次可是跟着你出来的。”离开了寺庙前面,小武便不在推着李承乾,走在他身边翻着白眼说道。
李承乾也觉得有些好笑,自己竟然问一个只有八、九岁大的娃娃要去什么地方。不过无意间,却发现跟着自己出来的三人组中白月宁一直在发呆,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小白,想什么呢?”
“没,没想什么,公子,我们走吧!”白月宁有些失神的摇摇头。
“别别别,你先说说看到底有啥事儿,这几天你就一直神不守舍的,说不定我们能帮你一些呢。”李承乾左右也是无所事事,好奇的八卦之心开始膨胀。
“小白大概是想她师父了!”夜魅很早之前就和白月宁相识,而且两人的师父也互相认识,所以她能大致猜到一些小白的心事。
“想师父了?”李承乾扭头看看白月宁,眼前一亮:“反正我们也没什么事情可作,不如一起去陪小白去看她师父如何?”
白月宁微微一愣,条件反射地说道:“呃,不,不要了吧?”
“什么要不要的,既然出来的,又没什么事情可以做,索性我们就先去令师那里去看看。”好不容易找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李承乾哪里会轻易罢休,打断白月宁的扭捏,大手一挥:“走吧,我们先去吃饭,吃过东西马上出发。”
“不是,公子,去看我师父就要走回头路了,还是不要去了吧。”白月宁追在李承乾身后有些慌乱地说道。
能回去看看师父,小白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但是带着这么多人一起回去……小白又怕师父不高兴。
而且李承乾可是太子的身份,让太子陪着她一个小小的护卫回山看师父,白月宁觉得这事儿有些说不过去。
不过李承乾却扭过头,撇撇嘴说道:“回头就回头呗,你家公子我是被发配出来的,无令不得回京,现在正愁没人收留,如果能找到一个安身的地方,别说走点回头路,就是去涯州那也得去。”
“可是……可是这大队人马……”白月宁苦着脸说道。
“哪有什么大队人马?不就是你,小夜,舒天、华安四个,加上我和媚儿这六个人么。”李承乾一个个人头点过去,扳着手指数着。
“六个?”
李承乾一点头:“对,其他人路过那个州府把他们丢在那里就好,反正都是当兵了,就当他们换个地方在训练好了。”
“嗯,这个办法好,轻装从简我们的速度还能快上不少。”舒天跟在后面凑热闹地说道。
“行了行了,就这么定了,谁都别说了。”李承乾也不等白月宁再多说什么,直接拍板定案,确定了一行人的行止。
他实在很好奇,能培养出白月宁这样身手的刺客会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后世电影电视剧里演的那样,长的阴森可怖,一脸刀疤,同时还有可悲又可怜的身世。
有了目的地,众人的精神头立刻就不一样了,就连吃饭都有快了许多。
等吃完了饭,一行六人以及快的速度离开了这座小小的县城,带上跟着李承乾一起出来的两百骑兵以及小武仅剩的一个护卫,顺着官道调头开始向回走,直奔河北道的翼州而去。
而就在此时,地处大唐西北的凉州却已经进入的高度的戒备,吐谷浑伏允的军队已经离他们不远了,按照正常行军速度来算,应该用不了两天就会兵临城下。
可是长安方面支援的军队却一直没有消息,也不知道长安到底有没有收到战报。
所以无奈的凉州刺史和折冲都尉只能发动城中百姓积极备战,时刻准备面临出然出现在城外的吐谷浑伏允所率领的十万大军。
第606章 牦牛引发的战争
吐谷浑,唐时也叫吐浑,是一个主要由游牧民族构成的国家,在隋朝的时候曾经被赶出青海一段时间,后来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隋朝并未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所占领的土地,在隋末的时候又被其统治者伏允将失地收回。
同时这吐谷浑还在不断的向西、向北继续继续扩张,但隋末的时候中原乱作一团,根本就无力顾及伏允,所以屡屡让其得手,侵占了中原大片的土地。
只是这一次伏允再次率兵袭扰大唐边州,其目的却是让人十分费解,杜如晦、房玄龄还有长孙无忌等人在长安无数次试图分析这伏允到低有何目的,最后都不果而终。
贞观时期的大唐并不是隋末,在此时撩拨大唐分明就是找死的行为,这种简单的事情只要有点见识的人就应该能看出来。
可是伏允却依旧在这个时期发动了攻击,不知道他是别有用心还是有恃无恐,但不管因为什么,除了他自己应该没人知道他的目的。
“父亲,前面再有五十里就是大唐的凉州了,大军是否休息?”凉州城外五十里处,伏允的儿子伏顺,纵马从前面赶回,来到位于中军的伏允处禀报道。
“前进,再往前行军二十里。”伏允并没有因为伏顺是自己的儿子就给他什么好脸色,甚至连看都没看儿子一眼。
“是。”伏顺已经似乎已经习惯了,并没有对伏允的行为有什么抵触情绪,老老实实的答应一声之后便退了下去,很快停下来的队伍便再一次动了进来,向着远处的凉州行去。
伏允,隋末之时收复了当初在他手里丢失的四个郡,当时觉得强大的隋朝不过如此,但是等他再想打下几座城的时候,发现对手已经换人了,那个曾经的大隋朝一夜之间不见了,他的对手变成了大唐。
这种突然间的改变让他有些犹豫,琢磨着一个能打败大隋朝的新政权,到底是不是他能惹的得的。也正是这样的犹豫让他停下了进攻的脚步,开始了对大唐的观察,而这一观察就是十余年时间。
可是现在他决定不观察了,因为再观察下去,吐谷浑就离灭国不远了。
大唐松州这几年拼了命的在收购牦牛这种以前只能作为牲畜的物种,那高昂的价格就算他这个吐谷浑国主听了都有些心动。
那高昂的价格,使得不管是吐蕃也好,吐谷浑也好,所有的牧民都开始了牦牛的养殖,那些国家的贵族更是不会放过这个来钱的好机会,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疯狂开发新的牧场,以用来养殖更多的牦牛。
然而高原是贫瘠的,适合养殖的牧场一共就只有那么多,全部开发完毕之后,再想要更多的牧场就只能使用其它手段。
所以关于牧场的争夺便不可逆转的爆发了,从一次次小规模的冲突渐渐演变成大规模暴力流血事件,最后更是演变成了小规模战争。
刚刚被松赞干布整合好的吐蕃此时正需要一个对手,用来宣泄内部一些矛盾,有了小规模战争这个引子,小松赞自然不会放过。
所以几乎是一夜之间,将近十五万大军同时向吐谷浑杀了过来,明面上是进行战争报复,实际上是为了那些牧场。
于是乎,双方在边境爆发了一场大战,而结果是伏允惜败,被吐蕃军队追在屁股后面追杀了数百里才得以逃脱。
没活路了,这是真没活路了,一个游牧民族组成的国家,如果丢失了全部的草场,那还能剩下什么呢?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伏允迫于无奈只能向大唐发起攻击,他打不过吐蕃,就想着在大唐身上赌一把,如果一旦成功,这就等于是给自己的子民找了一条活路,而如果失败……那就失败了吧,左右也不过是个死而已。
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伏允带着他的十万大军扑向了凉州,开始了生命中最后一次赌博。
号角声声,战鼓轰鸣,凉州城外的空地上,密密匝匝布满了密集的人潮,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凉州守将听着,我们国主说了,尔等速速献城投降,或许将来可饶尔等一条小命,否则我大军破尔城池之后,定将尔等全城屠尽。”
一个会说汉话的小兵被派出军阵,站在凉州城下高声叫嚷着,不过从那颤抖的双腿就可以看出来,这家伙虽然嘴上喊的凶,但是心里也是怕的要命。
段志玄家的大公子段瓒一身校尉打扮,立于城头之上,冷冷的看着城外叫嚷不休的小兵辣子,对身边的一个士兵说道:“聒噪不休,杀了他!”
“喏!”一边的军士早就听够了这货那土不土,洋不洋的半吊子汉话,段瓒话音刚落,已经拉开了手中的滑轮弓,答应的同时弓弦声响起,一溜乌光直奔城下而去。
“城上的人……啊!”吐谷浑的小兵辣子第三次喊话还没有结束,他所担心的事情就已经发生了,看着穿胸而过的长箭,惨叫着想要跑回本阵,但最后却只是徒劳的挣扎几下罢了。
“大胆……”远远观察着战场情况的伏顺一声怒喝,他是真的没想到,对面的大唐守军竟然真的这么大胆子,面对十余万大军的围困,竟然还敢射出第一箭。
“王子殿下,我们怎么办?”一位吐谷浑的名王立马于伏顺身侧,看着远处的高耸的城墙,凝声问道。
“擂鼓,攻城!”伏顺咬着后槽牙吐出了四个字。
没办法了,现在的情况不管能不能攻下凉州都要攻一下试试,否则刚刚提起来的士气必将功亏一篑。
“下马,攻城!”伏顺身边的名王将他的命令执行的很彻底,没有半分犹豫。
眼下的情况谁都知道,只要拿下凉州城,那么吐谷浑被吐蕃打败并且驱逐所造成的颓废情绪立刻就会扭转,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