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谋锴灰选�
  现在总算是整明白有权有眼的老爹老娘是如何看待子女的教训问题,那么以后的日子……
  李承乾的背越挺越直,头越抬越高,直到老李一声冷哼把他的思路打断:“还不滚回你的‘兰若寺’去。”
  “喏!”老李生气了,必须远离,李承乾答应的十分顺畅。
  知道万事有老李之后,他已经膨胀到了极限,老顽固萧禹早已不放在眼中。
  李承乾离开了,李二陛下再度拿起一本奏折,想了想又放了回去,叹了口气,扭头对长孙说道:“观音婢,你何苦告诉他这些,原本就折腾的厉害,如今只怕更是要无法无天了。”
  长孙皇却是满不在乎,走过去将李二放下的奏折塞回他的手里,轻声说道:“臣妾可管不了那么多,高明是臣妾的第一个孩儿,是我大唐储君。可是您看看这段时间他过的都是什么日子,处处谨小慎微的,臣妾看着都心疼,锻炼也不是这么个锻炼法吧。”
  老李同志无语的眨眨眼睛,张了张嘴,却什么都没说,后宫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长孙的事情,他确实不好多说。
  不过自家大小子真的谨小慎微?老王头被气的到现在还在家里躺着起不来床;王通家老四牙被打掉了四颗;吃霸王餐;拆了两位重臣家的房子;带着一大帮二代啸聚长安城……哦,还有9岁睡了人家小姑娘。
  如果这样是谨小慎微,那嚣张跋扈会是什么情况?


第92章 统一一下
  “学生见过少师。”从老李那里出来,李承乾几乎是昂首阔步回到“兰若寺”,落落大方的给坐在客座的萧禹施了一礼,便坐到首座,与萧老头对视着,眼中再无一丝以往的游移之色。
  萧老头还礼之后同样不语,半晌之后,方才开口缓缓说道:“太子虽有陛下撑腰,然老夫若欲行师道,只怕陛下也无话可说。”
  “啊?”李承乾被萧禹说的一愣,有些不明所以。
  李承乾呆呆的样子让萧禹的嘴角勾起一丝弧度,不急不缓的继续说道:“陛下对太子之关爱,满朝文武尽皆看的明白,唯殿下自己蒙在鼓中,只是不知今日得了谁的提点,却是明白了!?”
  老狐狸啊这是,此时的萧禹哪里还有顽固的样子,那笑容里分明藏着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让李承乾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将话接下去。
  “莫非太子真将老夫当成那食古不化的腐儒?”见李承乾不语,老头子谈笑着问道。
  “少师,承乾不明白。”老头子和颜悦色,李承乾自然不能再保持刚刚那种老子有靠山的样子来拒人于千里之外,必竟小李在性格上是一个挺平和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为官之道,也有自己的作人准则,这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老夫真的像太子所想一般,只怕早就死的骨头渣子都不剩喽。”萧老头儿双眼盯着眼前的地面,像是在对李承乾说话,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老头子的话几乎将李承乾的三观彻底颠覆,这帮大唐精英到底都是什么变的?为什么每一个人都和书中记载的不一样?难道自己来的是假大唐?
  此时的萧禹神态变的有些萧索、落寞,似乎并不在乎李承乾有没有在听,只是自顾自的接着说:“老夫今年五十有三,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很多事情已经看的开了……”
  萧老头像是真的老了一样,絮絮叨叨说了将近一个时辰,其间李承乾有时会插上一两句,但大多数时间是在听老头子讲古。
  隋炀帝时候的事情,老李渊时候的事情,有些李承乾知道,有些不知道,不过总的说来,这是一次愉快的谈话。
  天色将黑的时候,老子头告辞而去,留下李承乾一个人默默的思考着将来自己的路。
  老头子说了很多,但中心思想就一句话:“谁都别信!”。
  这一切对于没有经历过官场的李承乾来说太难了,简直就是要亲命的事,谁都不信那不是活成独夫了么?
  想不通就不想,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懒癌发作的李承乾把所有想法都丢到一边,决定做几天吃饱就睡的猪,理由就是自己病还没好利索。
  反正三两天之内,吴辰和“光头王”怕是回不来,没有这样强力的护卫,李承乾说啥都不会出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至于纥干承基那驴日的反骨仔,李承乾是不敢再相信了,史书上记载就是这王八蛋站出来指认的他。
  不管当时具体情况如何,李承乾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虽然这辈子不准备造反,但谁知道丫会不会在别的事情上把自己给卖了。
  所以纥干承基虽然一直顶着李承乾侍卫的名头,但干的却尽是些跑脚打杂的活儿,刚刚接了老苏回来,现在又被打发到洛阳去找王玄策,直接远离权利中心,这辈子基本上已经前途“无亮”了。
  这倒霉孩子,现在绝对称的上:“不知哪辈子得罪了李承乾”,满大唐已经找不出比他还冤的“窦娥”,要命的是“这混蛋”现在还被蒙在鼓里,一直干的挺起劲。
  猪一样的生活过的也不容易,萧老头拿了鸡毛当令剑,顶着太子少师的名头,每天下午必定出现于李承乾的“兰若寺”。
  例行公事般监督其行为,言谈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搞的李承乾苦不堪言,终于明白李佑那厮为何要把权万纪干掉了。
  这帮老东西真是太烦人了,就连身上挂个玉佩中间的孔是方的还是圆都要管,这让随意惯了的李承乾如何受得了,差点没被老萧逼疯了。
  偷偷跑去问长孙,被告知老李可能六月左右才会复起这老东西。眼瞅时间还有一个多月,李承乾不由从心底发出哀嚎,苦难的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
  “太子,今日非朔、望,殿下又不视事(就是在署衙上班的意思),还请将弁服换下。”
  “太子,乘马之服岂可挂双佩,还请摘下。”
  “太子……”
  萧老头似乎有万千化身一般,不管李承乾走到哪里,只要稍有一对,立时老头子就会出现,然后就是一翻说教,搞的小李同志不胜其烦,最终定下决心,给这老头找点事儿作,否则真没活路了。
  心动不如行动,对萧老头儿忍无可忍之下,李承乾准备给老头子找麻烦:“少师,承乾有一事不明,想请少师指点。”
  “殿下请说,老夫言无不尽。”萧老头可不认为小李能有什么特别难的问题。
  “少师,一步是多少尺?一里为多少步?一斗为多少斤?”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出言问道。
  “这……”萧老头一下子被李承乾问住了,这事情一直也没有人问过,为什么要知道一步是多少尺呢?这完全就是不同的单位嘛。
  “少师,莫不是真的以为步与尺是不同的单位么?两者都是长度,为何不能互相换算呢?”李承乾继续刨根问底地说道。
  “这些已经延用数百年,殿下何必如此深究?”萧老头反问道。
  “数百年前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现在还在用,少师是否觉得有些不妥?如果一直抱着祖宗留下的东西不放手,我们现在应该还在读竹简,又或者穿兽皮?”
  李承乾的言论如果放在宋代以后,完全可以称的上大逆不道。不过放在大唐贞观却并不显的如何突兀和不可接受。
  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大融合的时候,唐人的接受能力还没有被那些该死的儒家学说所禁锢,所以萧老头对李承乾话并没什么反感,只是皱眉问道:“殿下想要如何?”
  “简单,统一一下。”


第93章 领悟
  萧老头沉默了,似乎在考虑李承乾所说的可行性。
  而李承乾并不想给老萧太多的考虑时间,继续开口说道:“车同轨、书同文、人同论,此为强国之道。我大唐度量单位纷杂不下数十种,难道老大人不认为应该统一一下?”
  “这……待老臣想想。”萧禹轻抚颌下胡须,缓缓说道。
  想想?李承乾心中暗暗发笑,这老家伙还真拿自己当9岁的娃娃看呢,竟然玩起套话的把戏。
  制定一个全国奉行的标准,多好的出名机会,只要有人问起这个标准是怎么来的,就会有人提起他的制定者。
  说起来也算是另一种青史留名,这么大的事情李承乾不信萧老头不感兴趣。
  可感兴趣是一回事,从哪里下手又是一回事,这老萧分明就是借着“想想”的名义来套李承乾的话,想让他多说一些,将来操作起来也好把握大一些。
  必竟想要制定统一的度量衡,没有李二的首肯不行,能多作些准备总是好的,至少老李问起来也能有些说词。
  奈何李承乾也不是当初刚到大唐时的李承乾,半年的朝堂生活也不是光去睡觉,这种欲擒故纵的把戏当然瞒不过他。
  几乎是萧老头话音刚落,李承乾就从椅子上跳下来,朝着老萧施了一礼之后道:“如果老大人且先想想,待承乾去禀明父皇,再请老大人过去商议。”
  言罢转身,撒腿就跑。
  “太子,太子殿下。”身后传来萧老头的叫喊声,不过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往日那般底气充足,分明就是想的不要不要的,却还要装矜持,极度鄙视之。
  人的脑洞总会在某一个时刻被打开,李承乾的脑洞现在就是开着的,和牛顿的脑洞在苹果落下的时候被凿开差不多。
  离开和老萧禹谈话的小院李承乾就已经停了下来,开始慢慢向老李的丽正殿走,老萧没追上来,分明是被他画的饼砸中,并且接受了。
  否则以刚刚那种转身就跑的失礼行为来说,老萧决对会追出18里地,把他给逮住好好说教一翻。
  此时的李承乾隐隐的有了一种明悟,一种身为上位者的明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朝堂之上衮衮诸公,那个没有私心?哪个没有欲望?只要能掌握,并且加以控制和利用,皇太子不要当的太轻松才好。
  想要名传千古的,那就给他点启发和思路,有着超前1300多年知识的李承乾不信自己满足不了他们。
  想名留清史的,那就给他谏言的机会,天天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李承乾相信,让他们天天谏,谏到死,自己这一身臭毛病只怕也改不到一半。
  想要战功的,那就让他们去打仗,大唐周围有很多敌人,足够他们杀到手软。
  想要钱的,那就给他钱,李承乾脑子里有大把大把赚钱的方法,就怕他赚不完。
  想要权利的,那就让他当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必须要听话,否则能给他们,自然也能收回来。
  至于那些没有私心、没有欲望的,杀掉好了。
  因为整个大唐只允许有一个人没私心,没欲望,这个人就是皇太子——李承乾!
  有了明悟,李承乾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松快了许多,特别熟悉他的人甚至会发现在他身上有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变化。
  “儿臣参见父皇。”经内侍通传,李承乾进了老李的办公室,老老实实的见礼。
  而此时的老李似乎奏折批累了,正坐在摇椅上休息,手里端着一碗茶汤慢慢的喝着,看的李承乾喉咙一阵抽动。
  大唐的茶那可真不是人喝的,一大堆的茶叶沫子不说,还往里面胡乱加东西,刚到大唐的时候李承乾试着喝过一次,也只有那一次。
  感觉不用说了,反正从那次之后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