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出去。
  时间一点点过去,鸭绿水的流速越来越缓,但是相对来说因为这段时间雨雪较少的关系,这样的水纹情况似乎真的没有引起邢子秋的注意。
  毕竟他邢子秋是陆军一系,与水师没有任何关系,掌握不了鸭绿水的水纹情况也是在情理之中。
  而至于说赵逸凡为什么也是陆军但却知道鸭绿水上游的情况,这是因为那姓赵的本身就是鸭绿水附近的人,自己家乡的情况自然不会不清楚。
  但是就在李承乾和邢子秋陆隔着一条大江互相较劲的时候,远在高句丽背后的新罗和百济却敏锐的发现了情况的不对头。
  这个半岛上的强大敌人边境上巡逻的士兵数量大减,而且巡逻的时间也在不断的延长,原本一天能看到好几趟巡逻的队伍,现在竟然一天只能看到一次,甚至有些时候两天才能看到一次。
  联想到大唐正在发动的东征,两个国家突然意识到,他们的机会来了,高句丽似乎是顶不住大唐的进攻,开始从边境调集兵力来保卫自己的首都了。
  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两个被高句丽欺负的就要掉进海里的国家几乎连商量都没有,在同一时间对高句丽的背后发动了攻击。
  新罗调集了近十万大军,沿着海岸线北上,百济同样不甘示弱,调集了同等数量的军队,沿着另一侧的海岸线向高句丽的腹地发动了进攻。
  乱了,彻底的乱了,三岛之上个国家几乎在短短的三天之内打的乱成一团,高句丽不满新罗和百济趁火打劫的行为,几乎是硬碰硬的和两个国家的军队大打出手,毫不顾忌自己内部空虚的事实。
  当然,新罗和百济两个国家也不是什么软柿子,面对高句丽的拼死反抗也使出了自己吃奶的力气,攻城拔寨根本不顾自己部队的伤亡情况。
  大唐打过来了,如果不趁着现在高句丽兵力空虚的时候多抢一些地盘,很可能在大唐打过来之后,连点汤都不给他们留,那些以前被高句丽占去的地盘估计也不会还给他们。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算计,两个国家不顾一切的疯狂进攻着他们能抢到的任何一寸土地,屠城之事干了也不是一件两件,一切都为了能够占领更多地盘。
  当然,两国忙着进攻高句丽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向大唐派出使者,解释自己的行为,把抢占国土的行为硬是说成了响应宗主国的号召,共同讨伐不义。
  至于说为什么现在才动手,为什么没有在李二起兵的时候同时起兵,这一切并不重要,他们只是想要找一个不被大唐责怪的借口。
  毕竟想要从大唐这只老虎的嘴里抢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一个不好谁知道唐军会不会心生不满,连他们两个小小的国家一起给灭了。
  就这样,新罗和百济两国一面不断的进攻,一面不断向大唐派出使者,甚至还派出了一支使者去了辽东,打算和正在进攻的李承乾联系一起,使自己的抢地盘行为得到李承乾的承认。
  在这两个小国看来,他们的举动等于是牵制了高句丽的兵力,为李承乾的进攻创造了机会,那位大唐太子一定会利用一些土地来换取进攻上的优势。
  太子领兵的弊端实在太过明显了,不用说吃了败仗,就算是打起仗来死的人多了,很可能回国之后李承乾都要面临被弹劾的风险。
  所以新罗和百济两国坚定的认为,他们抢地盘的行为一定会得到李承乾的理解,甚至还会帮他们向长安解释一下。
  但是只顾抢地盘的两国并没有想到,李承乾其实对高句丽已经是胜券在握,根本不需要他们的帮忙,就算是水淹援兵的计划计失败了,也还有对马岛上一支伏兵存在,到时候这支伏兵一样会起到与他们同样的作用。


第1053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
  而就在高句丽半岛上乱成一团,大家人脑袋打成狗脑袋的时候,大唐长安则在进行着一场沉痛的哀悼——挣扎了半年之久的老李渊终于还是没有坚持到春天的到来,在二月底的时候驾鹤西游了。
  整个大唐一片哀声,全国百姓一个月不准笑,同时还要举国戴孝,为大唐第一任皇帝陛下送行。
  李二在老头子去了之后因为哀思过度,数次昏厥在老头子的灵柩之前,最后被李渊的一众后妃以及手下强行劝谏着回了太极宫静养,这才让大唐没有在一天之内驾崩两位帝王。
  不得不说,老李渊驾崩的时机实在是太巧了,这段时间正好是一些世家联合起来准备弹劾李承乾裹足不前,怯敌畏战的时候。
  而老李渊一死,这帮家伙顿时没有了弹劾的机会,谁了不敢在这个时间顶着大不敬的罪名去弹劾一国太子。别到时候李承乾没事儿,他们这些弹劾的家伙被灭了满门,那可就太不值当了。
  但是,事实上老李渊虽然死了,李二陛下却真心没有表现的那么悲痛,不为别的,只因为老头子病的时间太长了,整整半年的时间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并不是无地放矢,李二有很多国家大事需要去处理,老头子快要死了他也的确痛心,但是耐不住时间太长。
  大唐皇帝总不能一天天什么事情都不做,天天围在老头子的病床前面吧?可是不围在老头子的病床前,坊间又会有不孝的名声传出来,这对李二来说简直是不能容忍的。
  所以一来二去李二也被老头子的病情折腾的够呛,现在老头子一死,对于李二来说也算是卸下了一个不小的包袱。
  “陛下,太上皇的事情您莫在太过伤心了,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态,陛下还是要以国事为重才好!”作为老李的左膀右臂,杜如晦坐在李二的卧榻之侧,温言劝说着。
  经历过生死的他对生老病死之类的事情看的很开,就眼下的情况来说,他认为李二不应该过度的沉湎于李渊的死,打起精神治理好大唐的方方面面才是李二应该做的。
  “克明啊,朕今后再也没有叫爹的机会了,你让朕怎么能够割舍得下!”躺在卧榻之上,李二头上系着一条金黄色的带子,头疼的毛病又犯了,让他有一种脑袋要炸天的感觉。
  不过,李二说的的确是实话,老李渊一死,大唐皇帝陛下确实再也没有叫爹的地方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敢来给他当爹,除非有人活够了,想要过把瘾就死,而且还是全家一起死。
  面对这样情况的杜如晦还能再说什么呢,只能陪在李二的卧榻边上一起发呆,直到长孙皇后从大安宫那边回来。
  “二哥,妾身给您揉揉吧。”看着杜如晦告辞离开,长孙皇后坐到了李二的身边,将他的头轻轻托起来,放到自己的腿上。
  “观音婢,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在长孙皇后精湛的按摩手法下,李二舒服的闭上了眼睛。
  “这都是妾身应该做的,妾身自小父母双亡,公公待我如同己出,妾身又不是不通事理之人,如何能够忘记。”长孙皇后中指按在李二的太阳穴上,大姆指则是在他的头顶之上不断的按着。
  不过这也就是长孙皇后会说话,并没有像普通老百姓那么直白。
  实际上她话里的意思是,作为李家嫡子的原配夫人,给老李养老送终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事情是绝不可能让给别人去做的。
  虽然李渊的儿子不少,可是若说嫡子,也就只有李二一个人,作为李二的正宫娘娘,长孙皇后身上有无数人的目光盯着,等着她出状况。
  万一在这件事情上她稍微偷一些懒,将原本属于她的事情推给别人,那么很快就要面临无数的弹劾,就算是没有人敢出来弹劾她,后宫里面也会生出无数的事端。
  这些才是长孙皇后口中“妾身应该做的”几个字蕴含的真正意思。
  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其他人算什么东西,他们也配给老李渊送终的意思在里面,只不过这种东西以长孙皇后的身份根本没有办法明说,只能简简单单的用几个字一带而过。
  “唉……”李二自然能够能听长孙皇后话里的意思,不过他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叹了口气。
  身在皇家,这种勾心斗角的事情是免不了的,给老头子送终本来是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但是一旦涉及到皇家,这里面的味道就全都变了。
  “二郎好好休息一下吧,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安排呢。”长孙皇后见李二不说话了,低声在他耳边劝了一句,便不再说话,只是默默的继续自己手头的工作。
  身为大唐皇后,她不光要承担相夫教子的责任,还要负担起署理后宫的任务,上上下下几千上万人,都被她调度的井井有条,若说不累还才是骗人的。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为了她的爱人,为了她的孩子,就算是累也要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否则等着她的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不过好在自从前些年九成宫一行之后,她的身份比以前要好了许多,这半年时间尽管操心劳力,身体却并没有出现什么毛病,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疲惫的李二在长孙皇后轻揉的按摩手法下缓缓陷入沉睡,长孙皇后到了后来也忍不住坐在卧榻之上打起了瞌睡,房间中只剩下蜡烛燃烧时发出的轻微声响。
  随着外面更鼓敲击,一夜时间就这样缓缓过去,辉煌的太极宫再次迎来了一个新的清晨,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偌大的宫殿中全都被白色覆盖,显得一片肃穆。
  无数的朝臣不管是李渊的老臣子,还是李二手下的新臣子,全都在官服的外面披上了麻衣,早早的等候在大安宫的宫门之外,庞大的祭奠活动即将开始!


第1054章 各方反应(上)
  老李渊没了,丧事明发天下,不但大唐各地要祭奠,就连周边无数小国也要致哀,虽然大唐并不需要他们拿出来的那一点点贡品,但是这总是一份心意。
  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去致哀了或许没有什么好处,但是不去一定会有坏处,尤其是在大唐强势崛起的情况下,坏处更是大大的有。
  于是乎大唐周边数十小国纷纷派出使者上路,赶去长安吊唁,甚至就连正在被大唐进攻的高句丽也不能例外。
  “陛下,臣认为此为与大唐交战的关键时期,吊唁的事情就可以免了吧?”乙支文德,高句丽的老将军,以曾经击败过杨广东征而闻名于世,属于高句丽的著名大将。
  这老家伙现在已经有六十多了,但是奈何国内年轻一代后继乏人,面对咄咄逼人的李承乾,只能让这个老家伙出山,负担起这次的支援任务。
  “文德老将军,朕也不想派人,但这是礼数,万万缺不得,否则岂不是让人以为朕小气!”高藏武叹了口气,他当然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派人去大唐,作为一个失败者,在这个时候派人去大唐怎么样都有一种摇尾乞怜的意思在里面。
  但是现在已经不是他派不派人去的问题,面对正面进攻的李承乾,以及正在从另一个方向攻入高句丽腹地的新罗和百济,高藏武除了低头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虽然他对乙支文德说的硬气,可依旧改变不了他这次需要派人去向大唐称臣的中心思想。
  大唐太子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高藏武虽然没有深入了解过李承乾,但是凭直觉他认为这一次出征似乎并不会取得理想中的战果,甚至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他不知道泉盖苏文和乙支文德等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信心,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