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李同志也被程妖精一句话噎的直翻白眼,虽然李承乾却实有股子鬼头蛤蟆眼的机灵劲,可这话能不能不当着娃他爹说?这是在给娃他爹上眼药么?
老杜更不用说,此时被程妖精气的一个劲的哆嗦,半句话也说不出来,眼瞅着再不叫御医,老头子非挂了不可。
朝会开不下去了,有程妖精这个祸害在,再开怕是真能出人命。
农场的差事被李承乾接手,不是李二认为程妖精的主意好,实在是老杜受不了程妖精那嘴脸,被气的回家养病去了。
现在满长安就没有一个比李承乾还了解农场规划的人,不让他接手也没办法,不过好在这一次有些手人帮他,不用亲力亲为。
散了朝,眼瞅着老杜被人抬着出了大殿,直奔太医署,李承乾长长的呼了口气,正琢磨着一会儿是不是也要跟着老爹去看看杜老头的时候,一只蒲扇样的大手搭到了肩膀上。
扭头一看,程妖精毛绒绒一张黑脸,刚想开口,感觉身后还有其他人。
把头再扭一些,老尉迟在后面,还想再扭,老程说道:“再扭头就掉了小子。”
看看老程搭在自己肩膀上的大手,虽然知道老程没使力气,但依旧觉得很重,为搞清楚老程的目的,只好努力在脸上挤出一丝难看的笑容:“程伯伯有事?”
“行了,别笑了,比哭还难看呢。”老尉迟把老程拖到一边,瞅着李承乾挤出来的笑脸说道。
李承乾瞅瞅眼前两个堵在大殿门口,犹如二鬼把门一样的老货,把心一横,心说:不笑就不笑,二杆子谁不会啊,老子就不信你们在这大殿里敢动手。
“小子,这农场的事情你打算怎么个运作法。”老尉迟性子急,不等李承乾问,就首先说道。
“两位伯伯不去看望杜尚书么?”李承乾不答尉迟的问题,转而问起两人动向。
到目前为止,农场的事情李承乾自己心里都没个全谱,想说都不知道怎么说,招多少人,种什么,养什么全是未知,虽然作过一个可研报告,但那都是猜测之言,过于理想话。
所以老尉迟突然问起,李承乾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而且老尉迟问的太笼统,想要回答也不是一句半句能说的清的。
“傻老杜一会儿再去看也不迟,你先说说农场的事情。”程妖精打算把老杜读书读傻一事给坐实喽。
“两位伯伯若是不急待小侄去看了杜伯伯之后,回来再与两位分说如何?”李承乾现在只想离老程远远的,这老货太不要脸,和他在一起呆的时间长了,怕是有被其传染上“无耻症”的嫌疑。
谁知让李承乾意外的是,老程竟然嘿嘿的笑了几声,随后向李承乾身后努努嘴说道:“小子,你且回身看看再说。”
看看?李承乾有些疑惑的扭过头,向身后看去,霎时间就吓了一跳。
左卫大将军柴绍;右卫大将军侯君集;左武候卫大将军长孙无忌;左武卫大将军秦琼一众十六卫大将军共计十四人,算上殿门口的右武卫大将军程妖精、右武候卫大将军尉迟恭……大唐十六卫大将军齐集一堂。
这是要闹哪样啊?李承乾仰着脖子看着一个个膀大腰圆的壮汉,心里的无以计数的草泥马在疾驰,一张小脸皱的跟包子一样。
看自己人小好欺负么,难怪刚刚老程会在大殿上举荐自己,这特么就是个坑啊。这帮老货们应该是早在朝堂上串通好了的,就是程妖精不出来挺自己,只怕也会有别人出来。
十六卫大将军既然留在这里,想必和尉迟老货一样,都是想要知道农场的具体操作。今日如果不和他们分说清楚,只怕这一群老货还真不那么容易放自己离开。
几乎是在一瞬间,如许多的念头一一从李承乾脑中闪过,虽然没想到打发这群老货的办法,但却并不影响应有的礼节。
一个圈礼之后,李承乾开口说道:“见过舅舅,见过各位叔伯。”
如众生相一般,十六人各有表示,有的点头颔首,有的不动如山,最亲切的莫过去舅舅长孙无忌。
“太子可是奇怪我等为何留下来?”此时的长孙无忌身份是左武候卫大将军,并不是李承乾的舅舅,不过暗中打几个眼色还是可以的。
“舅舅和例位叔伯可是要问刚刚尉迟伯伯所提的农场之事?”李承乾回了一个了然的眼神,随后反问道。
“正是,不是殿下可否直言相告?”左饶卫大将军段志玄的声音依旧是冷飕飕的。
“段伯伯,非是小侄不言,实在是事关体大,不敢轻言,还望伯伯莫怪才是。”得了长孙无忌“小心说话”暗示的李承乾虽不自然明白其中到底有什么关窍,但这并不影响他对长孙无忌的信任。
所以对段志玄的问题,直接打官腔搪塞了过去。
“小子,有什么不敢轻言的?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就说,在场这么多叔伯,总会给你一个答复。”程妖精满不在乎地说道。
“程伯伯此言当真?”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怀念之色,随后问道。
“这是自然,便是老程不知道,不是还有你舅舅在嘛。”隐隐一种上当的感觉让老程把话头引到了长孙无忌身上。
李承乾没在乎老程的心计,因为他想问的问题,连自己都不知道答案。
第109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上)
在心底重度的鄙视老程这个装疯卖傻的心机婊一番,李承乾才转对其他众人说道:“各位叔伯,不知哪位可以说清楚所辖军中有多少伤残军卒,原籍何处,现在何方?”
“这……”十六位大将军面面相觑,却无一人回答。
不单单是他们答不出,这种问题哪怕是问军中长史,怕是也要查证好久才能有个大概的数字,至于原籍何处,所在何方更是查无可查。
“叔伯们都是军伍之人,当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行军打仗如果不清楚敌军虚实如何能战?”众人不答,李承乾便继续往下说。
“政事也是如此,小侄连伤残军卒数量都不清楚,怎么可能会有章程拿出来,所以叔伯们强人所难了。”言罢,再次行了一个圈礼,道了声告辞,转身便走。
一群老东西,真当小爷好欺负呢,大字不识一筐还要来挑战,自取其辱罢了。背对众人缓缓而行,李承乾心中忿忿的念叨,一个破锣一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怎么样,我就说这小子鬼头蛤蟆眼的一肚子坏水儿,说的没错吧?十六个大将军,被他一个娃娃堵的哑口无言,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啪”左脚绊右脚,正在吐槽老程全家鬼头蛤蟆眼的李承乾,一个狗啃泥摔在上。因为没有心里准备,摔又的突然,着地的时候不小心……用了仅有的一颗门牙。
或许是身体年龄太小,满怀悲愤的李承乾不知是因为疼还是憋屈,眼泪不争气的顺着眼角流下来,心理年龄二十好几的汉子竟然可耻的哭了。
听着身后一众不怀好意的嘿嘿笑声,揣着满肚子的悲愤,李承乾步了老杜的后尘。被磕掉了门牙后流血不止,所以“光头王”紧张的直接把他扛进了太医署。
等从太医署出来,嘴巴里就充满了一种怪怪的味道,闻上去臭臭的,不过好在血止住了,李承乾也就尽量不去想那些恶心的东西。
顺路去老杜那边看看,进屋表示一下自己的存在,随后被老李撵回去养伤。反正老杜已经醒了,看上去没什么大问题,所以李承乾也就从善如流回了自己的“兰若寺”。
打发“光头王”去典仓署看看新鲜的茶树叶买回来没有,自己一个人回了书房,刚刚门口的侍卫说了,长孙无忌正在里面等着他呢。
“承乾,今日之事,你办的可是差了。”刚刚一进门,长孙无忌就皱着眉头,打哑谜般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
李承乾知道,长孙无忌的意思,无非是怕他主抓农场,手中有粮,加上又和十六卫大将军们接触过多,担心他引起李二的不满。
而当初李承乾也正是有这样的考虑,才将农场一事交给兵部去处理的,只是没想到,事情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舅舅,当时情况你也看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假假给长孙无忌见了一礼,坐到他帝边的椅子上,李承乾瘪着嘴说道。
不瘪也不行,门牙一个都没了,嘴唇有点塌。
“话是这么说,但李父皇那里……”长孙无忌怕李承乾不知厉害,极隐晦的说了一句。
目前来说这老货可是将宝全都压在李承乾身上,倘若这小子有什么一星半点的差池,先前的一切白费不说,怕是还要跟着吃瓜落儿。
“舅舅,某终归是大唐皇子,国之储君,有些事……避不开的。”
李承乾缓缓摇头,他知道长孙无忌的心思,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该发生的事情迟早还是要发生,该有的怀疑还是会有,与其躲躲闪闪,不如直接面对,至少也能给老头子留下一个有担当的印像。
将来老头子出巡的时候甚至还会留下李承乾来监国,难道为了躲避猜忌监国的事情也不接了?
一丝精光在长孙无忌眼中闪过,似乎没想到李承乾会有这样的想法,心中感慨这小子成长之快的同时,也在为长孙家的未来生出一丝担忧。
为家族考虑,一个能对长孙无忌言听计从的李承乾才是他需要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那就需要让李承乾感受到来自他的善意。
至少将来有一天,小李真的当了皇帝,会念及旧情,对长孙家照拂一些。
这些念头只是眨眼之间就在老长孙的头脑中闪过,看着似乎主意已定的李承乾,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就依你的意思办吧,有什么为难的事情来找舅舅。”
老长孙这一说,还真让李承乾想起崔冉的事情,当下就道:“舅舅,那万年县令现在还能调动不?”
“万年县令?崔冉?那个崔家庶子?”到底是吏部尚书,百官姓名如数家珍,李承乾刚刚提起万年县,长孙无忌便直接把姓名和出身都说了出来。
“对,就是崔冉,不过是不是崔家庶子就不知道了。”李承乾眼睛一亮,没想到长孙无忌竟然知道这小子。
“调他去哪里?”虽然长孙无忌已经升迁到尚书右仆射,但对吏部的掌控力还是有的,对李承乾的要求,几乎没有任何犹豫。
“石炭司!”只要能把人调来,李承乾才不管长孙无忌是怎么调的。
“没问题,人很快就会给你调过去。不过,你要那个墙头草干什么?”长孙无忌知道李承乾跑去圈地时和崔冉打过交道,长孙冲回家以后也和他说过这事儿。
但老长孙很好奇李承乾为什么会要一个喜欢两面三刀的墙头草到石炭司,如果是因为那家伙会吹捧的话,这事儿就要向老李反应反应了,必竟太子喜欢接触这种人并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墙头草识时务,会办事儿,如果石炭司的人都像段大将军那么倔,将来只怕要靠拳头打进山西了。”李承乾有些好笑的撇撇嘴,敢情老崔墙头草的名声还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竟然连长孙无忌都知道。
“你打算让崔冉进山西?想挑起世家争斗?”长孙无忌脸色变了变,沉声问道。
让崔家的人负责石炭司的事情,进入山西,这分明就是在让崔家去和王家撕逼大战的节奏嘛,谁不知道现在王家已经把山西所有的石炭看成禁腐。
第110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