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老魏还不是一般的老师,而是太子三师的太子太师,这已经是东宫官员的极限——从一品。
  要知道大唐一般来说可是没有一品和二品的,就连大将军都是三品上,由此可见从一品的太子太师到底有多牛逼。
  而且太子三师的待遇还远不止于此。
  依大唐的规矩,太子三师如果要见太子的话,只要派人通知一声就好。也就是说,如果魏征要找李承乾,可以提前派人通知,李承乾如果在丽正殿,那就必须到丽正殿最外面的一道宫门那里去等。
  等到老魏到了,李承乾还要先给老魏见礼,然后等老魏回礼,进到丽政殿内部遇到任何一道门,都要请老魏先走。
  而太子三师牛逼的地方还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三师坐,太子才能坐;想给太子三师写封信也不是在抬头简简单单写句:“老师好”就能完事儿的。
  必须在前面写“弟子惶恐拜见”,最后也要写“惶恐再拜”。
  想想这些就知道,老魏有了太子太师之职后会有多牛逼,李承乾将来的日子会有多悲惨。以老魏能把老头子鸟给憋死的能力来说,分分钟都能把李承乾给玩残喽。
  李承乾愁啊,愁的一绺一绺薅头发啊。
  可是没办法,老头子的诏书并不是征求他的意见,而是命令,他就是再不喜欢,再不愿意也必须忍着,手捧诏书对老魏再次施礼:“弟子高明,见过魏师!”
  “老臣魏征,见过太子殿下。”魏征很满意李承乾的表现,嗯了一声报拳答理。
  “魏师,请!”李承乾等到老魏答礼了,又再次弯腰一礼请老魏进屋。
  “太子请!”老魏继续还礼。
  到了书房,李承乾再拜:“魏师请坐。”
  “太子殿下,今日你我还未正式拜师,所以不必如此多礼,一切等到上元大朝会行完拜师礼再说吧。”被李承乾拜来拜去之后,老魏终于是受不了了,摆手制止了他。
  说到底三师虽然牛逼,但是太子也是不是充话费送的,人家李承乾施礼,老魏终归是要还。一来二去礼数不断,李承乾年轻受得了,可是老魏却受不了了,腰筋骨抻的“咔咔”直响,感觉再被这小子拜下去,这条老命非交待在他手里不可。
  而李承乾呢,这货却一点没有刚刚坑过人的觉悟,依旧是施礼不断,虽然没有行过拜师礼,但却要把折腾老魏的工作进行到底。
  这也是李承乾在为今后作打算。
  如果不趁着眼下这个机会把老魏给“拜”服了,万一这老家伙天天跑到东宫来管教自己,这特么日子怕是真的过不下去了。
  而且小李同志现在也想明白了,估计这老魏就是老头子故意派来折腾自己的,省得他整天在身边挑毛病。
  可是老头子不喜欢这老货,他李承乾难道就喜欢了?谁有毛病才喜欢在身边摆上这么一个没事挑毛病的家伙吧。
  虽然老头子说过魏征是“人镜”,但那是因为老头子好名声啊,想要得那个千古明君的称号,所以才会这样说。
  否则以老李的暴脾气,怎么可能受得了这老头儿的折腾。
  后世史书上老魏死了以后李二连赐婚都给否了,甚至连给老魏立的碑都给刨了,这并不是没有道理,任谁被手下“欺负”十多年,有了借口整人估计都不会有放过吧。
  而魏征呢,活了一辈子,混了一辈子朝堂,先是跟着李密,然后跟着窦建德,接着是李建成,最后又跟了李二,若说他没有眼色估计他也活不到现在。
  可是有眼色又能怎么样?李二的手下能臣猛将无数,如何能够显出老魏的能力?跟了这么多人之后如果能够让李二对他信任有加?
  军方一系老魏因为本身是文臣,所以根本就靠不上去,而文臣一系又有房、杜在上面压着,想要出头的话无疑是难上加难。
  所以无奈的老魏只能靠着一张铁嘴来说事儿,在李二那里搏个冒死犯颜直谏的名声,同时将这个名声传遍天下。
  当然,这并不是说魏征就不是一个好人,这只是在说老魏在朝堂上的生存方式,毕竟身在朝堂免不了勾心斗角,如果不多长些心眼,不往上爬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别人的垫脚石,这并不是老魏想要的结果。


第1325章 拉老魏入伙儿(上)
  李承乾并不清楚魏征的朝堂生存法则,自身优越的条件让他根本没有必要去想这些东西。
  反正根据后世的历史记载,李承乾就算是造反之后老头子也没有真的杀了他,只是贬为庶民流放出去而已。
  作为一个穿越众的李承乾会害怕流放?答案当然是不会,所以他才会无所畏惧的瞎折腾,换句话说就是欺负老头子喜好名声,不会真的把他怎么样。
  “太子殿下在想什么?为何这般出神?”自以为得计的李承乾正在瞎琢磨,魏老头的一张老脸突兀的出现在面前。
  “哦,没,没什么,弟子就是在想如何让我大唐百姓都富裕起来,让这天下再无饥馑之忧!”在李承乾看来魏征是个君子,想要忽悠他随随便便就可以找出无数理由。
  然而百试百灵的忽悠打法这次却出了意外,老魏征并没有被他给唬住,只是皱起眉头质问道:“太子殿下难道一直是这样好高骛远么?”
  “呃……”李承乾被老魏突如其来的质问弄的哑口无言,尴尬的看着这位新晋太子太师,不知应该如何接口。
  “殿下天下再无饥馑之忧的想法可以说是志向远大,但若不去执行,只是坐在这里空想又有何用?这不是好高骛远又是什么?”老魏头儿刚刚得到的太子太师名头立刻有了用武之地,把李承乾训的跟三孙子一样。
  “魏师,你看弟子这不是正在努力么,现在大唐粮仓都满到没有地方装了,难道……”李承乾顶着满头满脸的口水,终于体会到了老头子的无奈,想解释却被老魏打断:“满的只是大唐的粮仓,并不是百姓的粮仓。”
  “殿下的努力老臣都看在眼里,但是殿下可知,你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折腾到底都折腾出了些什么?”
  “‘医改’改了很久,可是连天子脚下的长安城都没有实现所谓的免费医疗。”
  “‘教育改革’同样如此,殿下将消息放出去之后再也没了消息,您可知道天下有多少寒门子弟再在等着接下来的动作?”
  “殿下行事总是流于表面,可知所有事情都要脚踏实地,将一切落到实处之后百姓才能受益,若都是像您这样空想,怕是到老都是一事无成。”
  不得不说,老魏这家伙嘴是够狠的,还没怎么样呢,就把李承乾给骂了个狗血淋头,很难想象上元拜师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不过好在李承乾这货属于没脸没皮的那种人,后世的二十多年经历让他早就练就一身“铜皮铁骨、刀枪不入”的本事。
  毕竟后世的老师骂起人来可比老魏狠多了,想练不出来“真本事”都不可能,所以魏老头儿认为自己足够严厉的批评教育在李承乾看来连毛毛雨都算不上。
  但虽然如此,李承乾认为还是有必要给老魏留点面子,免得真把这老头儿给气坏了,是以在老头子闭上嘴巴之后,小李同志从椅子上站起来,恭恭敬敬行了一礼说道:“弟子谢过魏师指点,今后一定踏踏实实,脚踏实力,身体力行。”
  “唔!”魏老头很满意李承乾的表现,捻须颔首说道:“不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孺子可教也!”敢情这老头儿还不知道李承乾这货的“知错就改,改了再犯,千锤百炼”的恶习,否则决不会这么轻易的就赞扬他。
  “那个,魏师,您看啊,其实弟子也是想做些实事的,但是您也知道现在想要为百姓做实事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一旦涉及到某些人的利益,这种阻力就会成倍增加,弟子有时候也是很无奈。”
  李承乾被程老货说成一肚子坏水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单就眼下来说,他已经决定要拉老魏下水,把魏老头推向与世家和勋贵们对立的前沿。
  不过老魏也不是傻子,这种事情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的,在他看来与世家硬撼实为不智之举,如果让他从旁策应还成,若是冲到第一线那是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答应的。
  所以在略一犹豫之后,老魏头儿岔开了话题:“殿下,老臣今日过来就要是想了解一下昨日下午您在太极宫提到的‘银行’,殿下能否细说一下?”
  老狐狸,果然是老狐狸!看来能在朝堂上混出名堂的个个都不能小觑啊!李承乾暗中感叹,口中应道:“魏师想要了解‘银行’的情况,弟子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如此,老臣谢过!”魏老头草草一点头,就算是感谢李承乾了。
  这在李承乾看来就是极大的不公平,为毛老子见到他就要行大礼,可是他魏老头向老子请教学问却只是点点头就算了事?难道老子的学问就不值钱了?好歹也是当年从网上百度出来的,就算再不济也花了不少的电费和网费吧。
  带着一肚子的郁闷,李承乾对身边仅有的两个宫女招了招手,示意他们去弄些茶水来,然后又看看站在一边的方老太监:“老方……”。
  “老臣站着就好,殿下不必理会。”方老太监很清楚李承乾想要说什么,连忙插言,没让他把话说完。
  魏黑子给人的印象是古板、严苛,方老太监可不想处他的霉头,毕竟老方怎么说也是个内侍,就算是再得老李信任也改变不了这个身份,与当朝从一品的太子太师同堂而坐的事情,不管怎么说也论不到他。
  “罢了,你随意吧。”李承乾从老方的眼神中看到一抹感激和一抹犹豫,笑了笑便不再强求,转向魏老头儿说道:“魏师,其实现在说一些关于‘银行’的概念都是言之过早,想要成立‘银行’,最基础的一点还在于如何防伪。”
  “防伪?”魏征皱了下眉头,有些不解的嘀咕道。
  “不错,就是防伪,大量的‘代金券’投入到市场当中,如果出现假的怎么办?就像现在的铜币需要按照比例添加其他金属用来防伪一样,‘代金券’也同样需要防伪,否则只要一发行,必然天下大乱。”


第1326章 拉老魏入伙儿(中)
  “天下大乱?”魏征并不认为李承乾在危言耸听,在这种事情上老魏相信他应该不会信口开河。
  “不错,试想一下,如果魏师您存的钱被别人冒领,您会作何反应?如果全天下的百姓知道自己的钱很可能被人冒领,又会作何反应?”李承乾手指轻叩桌面,神情严肃的说着。
  “既然如此,为何殿下有一定要发展这个‘银行’呢?如果不搞这个不就没有这些问题了?我堂堂华夏千余年没有‘银行’,不是也过来了?”魏征皱眉说道。
  “不一样,‘银行’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李承乾摇摇头,搓着略带胡茬毛绒绒的下巴说道:“其一,铜钱的成本太高,换成纸币的话一枚铜钱的成本可以印刷无数张。”
  “其二,铜钱携带不便,金银又太过贵重,价格也会经常变换,作为货币并不适用。”
  “其三,价格浮动,金银这两种东西与铜钱的兑换比例经常会变,时而铜贵银贱,时而铜贱银贵,市面上大量流通铜币会让铜银的兑换比例掌握在私人手中,最终吃亏的只有朝廷和百姓。”
  “以上这三点就是本宫极力想要推行‘银行’的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