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辣椒仍生长在美洲大陆,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还有近千年的光阴。想要吃上辣椒,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茱萸也很辣,可毕竟不是一个滋味。
也不知道,这唐代的航海技术如何?
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派人前往美洲大陆。此时的美洲大陆,应该还是一片蛮荒吧。杨守文甚至开始想象,如果唐人先发现了美洲,不晓得还会不会有那个流氓的汤姆大叔出现。
要知道,唐人的探险精神,可是比之欧美人更加强大。
这时候,杨从义和乌尤等人进来,杨守文便收回了思绪。
他把汤饼吃完,便递给了杨氏。
有娜塔把湿巾送来,杨守文接过,擦去因为吃汤饼而出的一头汗水。
这一身汗出来,宿醉的感觉完全消失,整个人就好像又活过来一样,顿时精神抖擞。
“乌尤,扎布苏是你的手下,他外面可有得罪什么人吗?”
乌尤闻听,连忙摇头道:“回禀阿郎,扎布苏平日里也不出去,怎会得罪人呢?他这个人性子爽直,不管是谁都能说得来,关系也很好,却没想到被人给杀了。”
说着,他脸上还露出了一丝悲伤之色。
杨守文闻听笑了,“照你说来,他如果是这样子,怎可能被人杀害?”
说着话,他便把目光挪到了杨从义身上。
杨从义摇头道:“阿郎,我与扎布苏不熟悉。
他是乌尤的人,我很少与他接触。加之大家的习惯不一样,所以更很少一起交谈。”
杨从义是瓜州人,说起来对吐蕃人也不陌生。
只是似他们这种人,怎可能和乌尤他们走的很近?对此,杨守文没有半点的怀疑。
“那你们可知道,他最近和谁走的近?”
乌尤愣了一下,轻声道:“他和谁都能说上话,小人对此也不太清楚。”
没有得罪人,又没人知道他和谁走得近?
杨守文的眼睛顿时眯缝起来,看着乌尤,只看得他似乎有些慌乱。
“那你可知道,扎布苏最近在忙什么?”
“哦,前几日他收拾小楼,听杨娘子说,阿郎想要把那小楼推倒,所以经常叫他过去帮忙。”
杨守文便扭头,向杨氏看去。
得到了杨氏肯定的回答之后,杨守文便没有再继续追问,而是挥手让乌尤下去了。
“这人好端端的,怎就死了呢?”
杨氏坐在门廊的一角,一边缝补衣服,一边嘀咕起来。
在她身旁,小金静悄悄坐着,瞪大一双眼睛,好奇看着杨氏手中的针线活。
“对了宝珠,你和扎布苏不是挺熟悉的吗?”
“啊?”
从小楼里走出来的宝珠脸色一变,“杨娘子,奴怎么会和那吐蕃獠子熟悉?”
“可是我昨天看到你和他在伙房那边有说有笑。”
宝珠顿时露出恍然之色,“哦,扎布苏昨天不是说去南市嘛,奴就托付他顺便买点碎布头回来。”
那丝帛店里,常会有一些零碎的布头。
普通人家会把那些布头买回来,做缝补之用。
杨氏听罢之后,立刻露出了了然之色。
而杨守文也只是看了宝珠一眼,便坐在门廊上发呆。
良久之后,他突然站起身,“大兄,从义,陪我去一趟小楼。”
阿布思吉达从一旁的厢房内走出,和杨守文点点头,便径自走出了庭院。杨守文则带着杨从义,跟在吉达身后直奔院落中的另一幢小楼走去。那小楼,坐落在庭院的西南角,周围显得有些荒凉。小楼看上去非常破旧,不晓得有多久没人住过,以至于那墙壁上透着一股子斑驳之色,给人一种苍凉和荒冷的奇妙感受。
杨守文站在这小楼门前,面带沉思之色。
他想了想,迈步走上了门廊,伸手把房门打开。
这小楼约七八米高,分为两层。
楼下是一个客厅,楼上则是两间卧室。
客厅的斜面墙上,供奉着一个神龛,不过里面空荡荡的,已经没有了佛像的踪影。
杨守文先是在客厅里转了一圈,然后便上了二楼。
站在窗前,他举目向外眺望,就见那漕渠从窗下流过,远处那铜马雕像更是格外清晰。
站在这里,可以眺望铜驼暮雨。
站在这里,可以聆听到太平禅寺的晨钟暮鼓。
“这里的视野倒是极美,比之我那住所的视野还要好几分。”
“是啊,可惜当年霍献可就是死在这幢楼里,以至于鬼气森森。我听说,这宅子的最后一任主人搬进来之后,就建造了阿郎现在居住的楼阁。只可惜楼阁尚未建好,就死了……这楼,邪性的很。阿郎想要拆除,最好还是快一点拆除为妙。”
“你是说,咱们住的那幢楼阁,是后来建造的?”
杨守文扭头向杨从义看去,就见杨从义点了点头。
“是啊,霍献可死后,这宅子先后换了三个主人。
先是一个西域来的胡商,大约三个月就死在床上,据说死时的模样与霍献可极为相似。后来又有一个关中过来的豪商盘下了宅子,可惜住了半年,便突然间遇害。
第三个主人,是从江左而来。
那人盘下宅子之后,请高人为他化解煞气,而后开工建造了阿郎现在所住的楼阁。
只是在楼阁建好前的一个月,他从江左返回洛阳,在途中被盗贼所害。
在那之后,这宅子就没了主人,洛阳人更称这里是凶宅,只要住进来就会有危险。”
杨从义说完,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连忙道:“当然了,阿郎有神人护佑,那妖魔鬼怪定难靠近。”
杨守文哈哈大笑,摆手示意杨从义,他不在意这些。
不过,杨从义说的这件事情,倒是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凶宅?
怪不得他总觉得这两座楼阁不太般配,他住的那座楼阁,高出这楼阁近五米,几乎遮掩了大半的阳光。若是住在这里,定然会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想必这就是那所谓高人讲述的化煞之法。也就是说,在这楼阁里,死了三个这宅子的主人?
“大兄,你怎么看?”
杨守文突然扭头,向阿布思吉达看去。
吉达微微一笑,指了指杨守文,那意思是说:你已经有了看法,何必来拷问我呢?
“从义,从今天开始,你带人住进来。”
“啊?”
“你找六个人过来,三人一班,轮流守在这楼阁之中。
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可是日夜值守?”
杨守文点点头,“没错,就是日夜值守。”
“喏!”
杨从义躬身领命,杨守文便转身走下了楼阁。
“另外,你下午去一趟北市,找沈庆之,为我打听一些事情。”
“什么事?”
“你附耳过来。”
杨守文摆手,示意杨从义靠近,而后在他耳边低声细语了几句,杨从义连连点头。
……
总仙诗会的消息,愈演愈烈。
一日光景,洛阳城大街小巷中,都流传着杨守文斗酒诗百篇的故事。
与此同时,《西游》的故事伴随着杨守文的声名鹊起,在百姓之中也渐渐流传开来。
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那《西游》是讲述的什么。
可听说是杨守文的作品之后,就立刻打听起来。只是,当初《西游》只刊印了一千套,洛阳城中不过有三百套左右,大都是在世族勋贵手中,民间并未有流传。
一时间,寻找《西游》的声音越来越多,想要了解《西游》内容的人,也越来越多。
杨守文对此,并没有在意。
总仙会之后,他反而变得低调很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父亲,看起来已不用孩儿去推波助澜,这杨青之已经是声名鹊起。”
狄府花园中,狄光远恭敬站在狄仁杰的面前。
狄仁杰的气色,看上去比前些时候更差了。虽然已经是初夏,他仍穿着厚厚的衣服,脸色苍白如纸,整个人更显得骨立形销。他手里,是一册诗选,里面是杨守文在总仙会上所做的八十一首诗词。听了狄光远的话,他把诗选轻轻放在桌上。
他看上去很疲惫,整个人似乎都垮了一样。
而事实上,他的确是快要垮了!
事情要从十天前说起,狄仁杰接到了李元芳送来的一封密信。
按道理说,李元芳和狄仁杰没有任何从属的关系。他是左奉宸卫大将军,而狄仁杰虽是宰相,但却无法节制李元芳。可是,李元芳还是给他写了这封秘密书信。
李元芳此去魏州,是奉旨调查一桩案子。
可是到了魏州,他却发现了一件和狄仁杰有密切关联的事情。
狄仁杰的幼子狄光昭,是魏州司功参军。狄仁杰曾是魏州刺史,并且在任上为魏州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使得魏州百姓为狄仁杰建立了一座生祠。可是,狄光昭到了魏州之后,一开始还好,传来的口碑也非常出众。可随时间推演,狄光昭在魏州根基日渐牢固之后,心态也在悄然之中,发生了变化,整个人更发生了转变。
李元芳的信中写道:狄光昭贪婪暴虐,百姓苦不堪言,更一怒砸了狄仁杰的生祠。
在这个时代,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华夏百姓的忍耐性极强,如果不是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他们是不会奋起反抗。更不要说,狄仁杰曾经有恩于魏州百姓。这种情况下,他们依旧砸了狄仁杰的生祠,也可以想象得出来,狄光昭在魏州所做的事情,真已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狄仁杰一辈子爱惜名声,没想到……
李元芳肯定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欺骗他,所以狄仁杰在接到了书信之后,就病倒了。
也正是这原因,他没有出现在总仙诗会。
听到狄光远的话,狄仁杰总算是回过神来。
刚才,他拿着杨守文的诗选,可事实上心思却飞到了千里之外的魏州,思考着该如何解决狄光昭的事情。
“二郎,从现在开始,你不妨与杨青之多走动,不要有任何想法和念头,只尽量与之交好即可。总仙诗会,成就了杨青之谪仙人的名号,也算是让他站稳了脚跟。
听说,公主和他已经有所走动,咱们就不必再去多此一举。
终究是圣人家事,我们现在不管做什么,都可能是两边不落好,倒不如袖手旁观。
不过,杨青之既然有如此才学,你和他多走动一下,对你必有好处。
左右当初是你把他请来洛阳,现在探望一下,也在情理之中,此事你自己把握。”
“孩儿明白!”
狄光远看着老父那苍白的面容,也不禁有些心疼。
他知道,三郎的事情,恐怕是真的伤了老父的心……狄仁杰的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再经此事刺激,变得更加羸弱。
“父亲,那三郎的事情……”
“三郎的事情若属实,自有律法处置。”
狄仁杰深吸一口气,沉吟半晌后,突然道:“二郎,扶我回房更衣,我要入宫面圣。”
“现在吗?”
狄仁杰苦笑着点点头,“是啊,早一些向圣人请罪,三郎便多一分生机。
李元芳绝不可能就此事欺骗我,而且他既然写了书信给我,也必定写了书信给圣人。与其圣人到时候找我责问,倒不如我去主动请罪。顺便,有些事要与圣人商议。”
第三百零三章吕八
清晨,一场小雨忽至。
雨过之后,天气却变得有些闷热。
小满将至,正是播种水稻的季节。在华夏,有南方稻,北方麦的说法。可实际上,这麦子属于舶来品,稻谷才是真正的华夏主食。即便是在北方,依旧有很多地方栽种水稻。每年在小满前后,雨水最为频繁和密集,也是茶中秧苗的好时节。
今年的小满,看起来雨水似乎非常充沛。
杨守文一袭白裳,头戴纶巾,腰系锦带,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