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也剃光了一头青丝,换上了一件白色的僧袍。
少年名叫杨十六,而在此之前,他是叫做郭十六来着。
没错,就是那个郭四郎身前的捧剑仆,那个为了救郭四郎,冒死独自闯入观国公府的少年。
后来,因为杨守文出面求情,杨睿交饶过了郭十六。
但郭十六毕竟杀了人,于是被关进了洛阳狱,判了三年的刑期。
杨守文离开洛阳之前,想到了此人。
一打听,他还被关在牢里。于是,杨守文拜托杨睿交出面,把郭十六从牢里救了出来。
之所以救他,是因为他听吕程志说过:咸阳郭家通商西域。
郭十六从小在郭家长大,曾多次跟随前往,对西域的情况也非常熟悉。最重要的是,郭十六精通突厥语、吐蕃语以及吐火罗语。有这样一个人跟随,会方便许多。
但如今的洛阳县,已经不是当初沈佺期执掌的洛阳县。
张昌仪是张易之兄弟的人,未必肯卖这个面子给杨守文。
好在杨守文还认识一个名叫庄毕凡的洛阳尉,并且在他的帮助下,偷梁换柱把郭十六从牢中换出来,并随同杨守文前往荥阳。之后,郭十六又在荥阳换了身份,改名叫做杨十六。同时,又有郑家人出面,为杨十六在洞林寺讨要了一个出家人的身份。
那洞林寺,据说历史和洛阳的白马寺相仿。
不过,它的名气远不如白马寺响亮,可在佛门之中,却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
由郑家出面,上官婉儿的小鸾台在背后周旋,一切都不是问题。于是,杨存忠和杨十六同时在洞林寺出家,杨存忠法号度贤,而杨十六则得了一个悟净的法名。
杨十六,沉默寡言,不喜言语。
当杨守文知道了杨十六的法号之后,也不禁愣了。
这好端端的,怎么跑出来了一个沙和尚呢?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插曲。甚至杨十六根本就不知道悟净这个法名的来历,所以也没有反对。
这一次西行,杨守文并没有带杨茉莉。
因为,杨茉莉的形象太明显了,若带在身边,难免会暴露行藏。
他在杨守文抵达洛阳之后,一直跟随在杨守文的左右。后来又跟着杨守文南下,以至于很多人都知道他,认识他。相比之下,杨存忠的存在感则小很多,根本无人知晓。
上次南下,杨茉莉跟随。
这次西行,杨存忠主动请缨,要求跟随杨守文一同前往。
他的理由很充分:我会说突厥话。
杨存忠当初跟着杨从义在天津桥做苦力的时候,认识了不少的胡商,所以突厥话说的非常流利。
杨守文想了想,觉得带杨存忠会更好一些。
茉莉的勇武,少有人可以比拟,但脑子却不够灵光。
上次去长洲还好说,毕竟是大唐治下,就算有麻烦,也容易解决。但这次是去西域!杨守文很清楚,自己此行的危险系数,比之去年南下长洲,要高出数倍之多。
杨存忠头脑灵活,相比之下,有他跟随倒是更安全些。
就这样,一行四人,骑着六匹马,跃过了黄河之后,沿河东道一路北上,而后自河曲出长城,再次渡河,便进入了胜州。他们转道西进,在长城外行走,一路上过骆驼堰,穿突纥利泊(今毛乌素沙漠),在宥州归仁县休整了一天,再次启程。
不过,离开归仁县的时候,四人的队伍中少了两匹马,多了两头骆驼。
按照归仁当地人的说法,你们在怀远渡河之后,最好还是走长城外。若是走长城内,沿途关卡多不说,还时常会遇到一些无法预知的变数。比如,陇右兵马调动,官道就会封锁。到时候别说你们,就算是商队也无法通行,只能在那里等待。
相反,从长城外沿贺兰山一路西进,道路宽阔空旷,越过张掖河之后,便可直接抵达肃州。而后出玉门关,就差不多算是进入到安西都护府的治下。这条路,会有危险,但相比之下,至少能节省十天左右。最重要的是,可以免去许多不必要的花费……
那归仁本地人非常热情的向杨守文他们推荐了他手里的骆驼。
按照他的说法,杨守文等人虽然有两匹驮马,但是到了西域,骆驼才是最好的伙伴。
明秀是个好奇心很重的孩子!
被那归仁本地人戳哄了几句之后,就忍不住买下了那两头骆驼。
不过这样一来,驮马似乎就不再需要。杨守文干脆又把驮马卖掉,带着骆驼离开归仁。
……
唐时的塞上,并非后世那一望无际的漫漫黄沙。
此时,这里还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至于是什么时候变成了荒漠,却不得而知。
天苍苍,野茫茫。
整个世界都好像变得寂寥而空旷。
夕阳,正慢慢落山。
天地,仿佛在刹那间,变得浑沦起来。
杨守文看着眼前这美景,整个人都好像变得升华许多。
当然了,若是没有某个人在身边呱噪,破坏了他内心中深藏的文青情怀,感觉可能会更好。
“召机长老,召机长老。”
那呱噪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顿时破坏了杨守文满满的情怀。
他阴沉着脸,转身向山坡下看去,就见明秀朝他招手,示意他准备开饭。
再往前,就是玉门关了。
现在就算赶过去,也无法通行。
所以他们决定在冥水河畔过夜,等天亮之后,便可以直奔玉门关。
从冥水到玉门关,之间是一片空旷的荒野。相比之下,倒是这冥水河畔安全一些。
杨守文手持九环锡杖,缓缓走下山坡。
那九环锡杖,是上官婉儿送给杨守文。重三十六斤,用玄铁打造,坚硬无比。这锡杖长约两米,拿在手中倒是颇为趁手。行走时,锡杖上的铁环会发出声响,以驱逐野兽害虫。
这也是僧人远游,常用的器具。
杨守文此行,无法携带长枪,所以只好用锡杖代替。
除此之外,上官婉儿还赠给杨守文一口戒刀,锋利无比,可以削铁如泥。
只是如此一来,杨守文还真就相视一个走方僧人。
“青之,这风景已经看了一路,难道就不烦吗?”
明秀已经升起了篝火,看杨守文过来,忍不住开口取笑。
“徒儿,叫我师父。”
杨守文把帷帽取下,递给了杨十六。
杨十六闻听,顿时笑了。
他对杨守文怀有感恩之心,故而听说这次陪杨守文前往西域,虽然危险,却毫不犹豫的答应。
只是这一路上,他可是听够了两人之间的斗嘴。
杨守文身为此行的头领,自然而然就担当起了师父的责任。
明秀、杨存忠还有杨十六,则变成了杨守文的徒弟。以至于明秀赶路的时候,就曾抱怨:这哪里是去西域找人,分明就是唐三藏带着他的三个徒弟准备西天取经。
“是啊,我们就是去取经。
所以明老四,从现在开始,你就是贫僧座下大弟子,贫僧赐你法名行者,你看如何?”
“老子姓明,另外老子奉道。”
明秀咬牙切齿,但是对杨守文的取笑,却无言以对。
因为,不知是不是巧合,上官婉儿送给明秀的武器,恰好就是一根行者棒。虽然明秀善于用剑,可是在表面上,还是要提着一根行者棒。这样子,才符合他的身份。
倒是杨存忠,依旧使用的是那口祖传的斩马刀。
而杨十六是一对短刀,外加一根铁棍。
这还真就变成了西游取经的队伍,杨守文这一路上,自然也少不了拿明秀来取笑。
另一边,杨存忠猎来了一头黄羊,在火上烧烤。
夜幕,渐渐将临。
一轮皎月升起,高悬于夜空中。
杨守文坐在河堤上,看着那皎洁的明月,思绪却飞回了洛阳。
小过现在,会做些什么?是不是又没有完成功课,被那位桓道彦真人罚抄经文呢?
父亲,应该已经返回洛阳了吧。
一月这会儿说不定已经睡了,悟空它们估计是守在八角楼外……还有,婶娘,宋氏和青奴……也不知道她们这会儿在做什么,真的是有些想念。还有幼娘!原本以为会离她越来越近,可是现在,却似乎离她越来越远,不知道她过得还好吗?
一个个身影,在他脑海中闪现。
杨守文突然发现,和之前几次的分别相比,这次的分别,他一下子多出许多牵挂……
第五百零六章春风不度玉门关
银河,横跨苍穹。
星光璀璨,汇聚成绝美图案。
射洪陈府,幼娘坐在屋檐上,抱着膝盖,看着那夜空中的繁星呆呆发愣。
兕子哥哥究竟是什么样子?
他,到底是谁?
幼娘只有非常模糊的记忆,很多事已经想不起来。
清风徐徐,吹在身上,让人感觉很舒服。
她仰头,看着繁星点点:那一颗星,才是兕子哥哥的呢?
……
北邙,翠云峰。
李裹儿漫步走出太微宫的后门,站在那平台之上。
从这里,可以眺望黄河夜景。
星辰闪闪,她在一块巨石旁坐下。
背靠着奇石,思绪却已不知飘去了何方……恍惚间,她好像看到了一片瀚海,杨守文便站在那里。
此时此刻,我与杨大哥,是在同一片星空下吗?
……
“青之,青之?”
明秀的声音,打乱了杨守文的思绪。
他回过神,扭头看去,就见明秀已经坐起来。
而杨存忠和杨十六,也都抄起了兵器,露出警惕之色。
“你可真行,让你守夜,你却在这里发呆。”
“怎么了?”
“有情况!”
杨守文站起身,抬手把九环锡杖抄在手中。
他侧耳倾听,伴随着夜风,只听一阵若隐若现的驼铃声响,由远而近,越来越清晰。
有人!
他刚才神游天外,所以并未留意身外的动静。
这会儿回过神来,却发现对方已经到了近前……想要躲避,来不及了!杨守文脸色微微一变,扭头看了明秀三人几眼,旋即又把九环锡杖放下,轻声道:“不要理睬。”
“嗯?”
“我们现在的身份,是西行求法的僧人。”
明秀深吸一口气,把行者棒放下。
他倒是忘了这一点……事实上,杨守文四人一路西行,在有外人的时候还好,可是内心里,始终还是无法真正融入僧人的身份。不过被杨守文这一提醒,三人旋即冷静下来。他们退回篝火旁,一副轻松的模样,可实际上,却一直保持警惕。
杨守文则在一旁盘膝坐下,九环锡杖倒插在身边。
那驼铃声越来越近,从冥水上游,也就是大泽风向走来一行商队。
商队显然也看到了这边的篝火,立刻停下来。
紧跟着,一个护卫模样的人纵马而来,在距离篝火还有二十步左右时,便勒住了缰绳。
“你们是什么人?”
杨守文睁开眼,沉声道:“贫僧师徒自东土而来,准备前往天竺求法。
你们又是什么人?为何在深夜行路,还手持兵器?莫非,你们是那劫道的匪人吗?”
那人忙道:“原来是四位长老……长老切莫误会,我等是从狼山而来的商人,准备明日出关,故而才在深夜行路。既然是四位长老在此休息,那我等便不再打搅。”
说完,那人便纵马往回走。
他似乎和商队的人解释了一下,那商队便继续行进。
不过,从篝火旁经过的时候,那护卫又跑了过来,不过这一次,他还带了一些酒水和食物。
“刚才惊扰了长老的休息,我家主人感到很不好意思,所以奉来食物,还请长老笑纳。”
说着,他把食物放下,又朝杨守文四人躬身一揖,这才上马离去。
驼铃声再次响起,在夜空中回荡,渐渐远去。
杨守文长出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