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乎想起了当年的风光,杨承烈有些意气风发。
杨守文笑了,在杨承烈身边坐下之后,拿起那腰牌把弄了一会儿。
“父亲,李元芳说,居庸关很可能守不住。”
“我知道……他上次出现,我一开始的确很生气,不过后来倒是隐隐约约猜出了些许端倪。”
“什么端倪?”
“居庸关如何被破。”
“啊?”
杨承烈微微一笑,从杨守文手里拿过腰牌,放在了随身的挎包里。
“兕子还记得,咱们上次从孤竹回来的时候,遭遇粟末靺鞨人的追杀吗?”
“当然记得。”
“祚荣自乞乞仲象死后,接掌了部落。
此人狼子野心,从他那贼老子开始,对朝廷就颇为不满,更屡次兴兵作乱。两年前李尽忠造反,乞乞仲象和祚荣父子就是契丹人的先锋。后来乞乞仲象死了,祚荣率余部迁至天门岭,更重创朝廷大军。当时都督王孝杰,也死在那一战中。
祚荣这个人很有手段,这两年我听说他召集了高句丽移民,东守桂娄故地,据东牟山修建城池,颇有自立的嫌疑。而且,他在去年与东突厥结盟,又怎会坐视东突厥出兵而置之不理?据我所知,今年东牟山遭遇水灾,所以物资极为短缺。
若我是祚荣,一定会趁着东突厥出兵的机会,狠狠捞上一笔。”
杨守文闻听大吃一惊,“父亲,你的意思是……”
“前年开设孤竹的时候,我曾建议王贺,让他呈报都督府,尽量不要接纳粟末靺鞨人。可惜后来,却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当时从营州迁徙的胡人中,参杂了大批粟末靺鞨人。所以这次东突厥出兵之后,我就一直担心粟末靺鞨人会有动作。”
祚荣,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大祚荣。
此人对大唐素有敌意,多次反唐,后来还自立震国,号震国王,史称旧国,也就是后来的渤海国。
大祚荣建国之后,占居了东北地区的东部和南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和俄罗斯沿海州一带地区,多次寇边,给大唐制造了许多麻烦。一直到后来,唐中宗亲政,派使者前往招抚,大祚荣这才接受了招安,并且派次子大武艺入侍唐廷……
第一百零九章水很深
祚荣打算寇边,抢掠粮草物资和人口,于是就派人去孤竹和那里的族人进行联络。
绿珠呢?
生活艰难,还要养一个傻乎乎,特别能吃的儿子。单凭客栈的收入恐怕不够,杨茉莉……那时候还叫乌力吉,一顿饭两三斤,别说绿珠,普通一点的人家都受不了。
所以,绿珠估计还有其他的生计,比如说……
于是在偶然中,绿珠得到了那张地图。
慢着慢着,好像说不过去啊!
杨守文挠挠头,如果祚荣只是为了寇边,何必拿那张地图过去?而且,地图上的行军路线是突厥人的行军路线,祚荣拿了又有什么用处?除非,祚荣已经和突厥人勾结。这倒是有可能!粟末靺鞨人与突厥人之间一向是狼狈为奸,勾结一起的。
也不对,绿珠死的时候,淮阳王武延秀似乎还没有到黑沙城吧。
突厥人不是说,他们是因为受了武周的羞辱,只认可李唐宗室,所以才起兵造反吗?
也就是说,祚荣和突厥人早就计划起兵?
也不对,那时候慕容玄崱还没有造反,静难军也没有一点反叛的迹象……
杨守文闭上了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有一个线索。一开始,那些线索非常凌乱,几乎相互间没有任何关联。可渐渐的,似乎有一条线,在无声无息把那些线索串起来。
他突然睁开眼睛,脸上露出了骇然之色。
而杨承烈则轻柔太阳穴,苦笑看着他,轻声道:“兕子,别想了,这件事水太深。”
嗯,还想真的很深啊!
杨守文也有些心悸……如果这一切,都是有人在幕后策划,那所有的事情也就变得合情合理。
好吧,让我们在重新串一次。
有人联系默啜,希望默啜起兵反唐。
默啜同意了,并且和祚荣取得了联系,双方决定联手。那个幕后主使者,能量很大,还说服了慕容玄崱配合默啜的行动,于是就有了后来静难军起兵造反的局面。
幕后黑手和默啜约定了进军路线,默啜为了让祚荣配合,把进攻计划交给了祚荣。祚荣得知,到时候静难军会和他配合,于是就联络了在孤竹的粟末靺鞨人。结果,地图被绿珠发现。不管绿珠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她最终偷走了那张地图,并且也因策惹来杀身之祸。由于地图的丢失,祚荣不得不暂停了他的计划。
可是默啜起兵,却如同箭在弦上,于是按时发兵,并且扣押了武延秀。
之后,慕容玄崱归降,静难军造反。
只不过由于祚荣的不配合,慕容玄崱无法立刻出兵,所以就一直屯兵在居庸关外。而这时候,杨守文把地图呈交了张仁亶。张仁亶决意出兵五回岭,默啜担心归途被断,于是让慕容玄崱攻打居庸关,为的是想要把张仁亶的兵马再调回来。
如果祚荣知道居庸关一线兵力空虚,一定会再次启动寇边的计划,到时候孤竹的粟末靺鞨人也会予以配合。那时候,粟末靺鞨人会和慕容玄崱里应外合,则居庸关必然会被攻破。
慢着慢着,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
杨守文忍不住吞了口唾沫,那个幕后黑手究竟是什么人,竟然能有如此巨大能量?
他可以说动默啜,可以说服慕容玄崱,这都算不得什么。
最可怕的是,他能够让突厥人兵锋所向之处,河北道的城关全都放弃抵抗?
我的天,这要何等的能量才能做到这一点!
杨守文想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
“父亲!”
“嗯?”
他轻轻咳嗽一声,从挎包里取出了那个油纸包,然后放在案上,慢慢推到了杨承烈面前。
“这是什么?”
杨承烈露出诧异之色,不解看着杨守文。
“父亲还记得那个无名男尸吗?”
“记得。”
杨守文的声音有些发颤,轻声道:“今天李元芳对我说,那个人名叫田雨生,是梁王武三思派往黑沙城的细作。他在黑沙城拿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准备交给武三思,结果却死在了虎谷山下。李元芳还说,陈子昂是受武三思所托,前来接应田雨生。可是没想到,他还没有到,田雨生就被人发现,并死在虎谷山下。
不过,他偷来的那样东西,后来被我找到了。
陈子昂曾提醒我说,这东西谁看过谁就会倒霉……所以我也一直担心,没有打开来过。”
这一次,轮到杨承烈傻了。
眼前的油纸包,似乎一下子变成了烫手的山芋,让他也感到了一阵阵发自内心的恐惧。
“父亲,卢永成也在找它。”
“你是说……”杨承烈结结巴巴道:“这东西和范阳卢家有关?”
杨守文想了想,点点头又摇了摇头道:“和范阳卢家有关,但估计他们也是受人所托。”
能够指使动范阳卢家的人吗?
杨承烈突然站起来,在屋中徘徊。
他的脸,因为激动而涨的通红……不过不要以为他是高兴,而是因为感到了恐惧。
那幕后之人,隐隐约约已有了头绪。
良久,杨承烈又坐下来。
他低头看着案子上的油纸包,片刻后又抬头向杨守文看来。
“兕子,你怎么看?”
杨守文这时候已经彻底冷静下来,他用力甩了甩头,而后道:“李元芳说,如果居庸关有失,让咱们务必死守昌平三日。我想,他很可能是想要讨回天门岭的公道。
亦或者说,圣人已经觉察到了卢家的不妥……”
“你别废话。”杨承烈打断了杨守文的话语,“你知道我在问你什么!”
“让我想想啊,卢家受人所托,想要确保突厥人能够顺利撤离。所以,他必须要想办法让都督府的兵马留在昌平,而慕容玄崱的静难军屯兵居庸关外,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兕子,你正经一点!”
杨承烈真急了,大声道:“我是在问你,要不要打开来看?”
杨守文深吸一口气,目光炯炯,凝视杨承烈许久,轻声道:“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杨承烈道:“不管这里面有什么,只能你我知道。而且看过之后,就必须要把它销毁,绝不能再让第三个人知道。否则的话,咱们就要有杀身之祸。”
杨守文笑了!
他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我们还等什么?”
第一百一十章居庸关破(上)
油纸包里,是一封封书信,以及一份名单。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从笔迹上可以辨认出,应该是出自不同的人。但核心内容却几乎相同,就是表示已经得到了命令,愿意配合突厥人的行动。落款都是空白。
名单上则是一个个人名,对杨守文而言,这些名字大都显得很陌生。
所以,他并没有在意,顺手又拿起最后一封书信。
信是用突厥文书写,杨守文眉头一蹙,“父亲,你认得突厥文吗?”
“父亲?”
杨守文连叫了两声,都没有得到杨承烈的回应,于是扭过头看去,只见杨承烈拿着那份名单,脸色非常难看,两手更轻轻颤抖,显示出他此刻内心里非常激动。
“父亲,你怎么了?”
杨承烈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深吸一口气,把名单又递给了杨守文。
“兕子,这份名单,还有这些书信,都销毁吧。”
“我知道。”
杨承烈惨然一笑,“没想到这么多人都参与其中。”
“父亲认得这名单上的人?”
杨承烈点点头,又摇了摇头,“看了这份名单,让我想起了一些事情。
两年前,乞乞仲象死后,祚荣在东牟山建城,召集了很多高句丽的余孽。当时王都督得知消息,秘密出兵。可是在天门岭却遭遇祚荣伏击,几乎全军覆没,他自己也战死在那边。我一直很奇怪,祚荣怎么可能那么准确的把握住王都督的行踪?
此后,狄国老暂领幽州都督,短短数月间就杀了许多人。
我和狄国老没什么交集,但是我却知道,他不是个杀性很重的人。可是那段时间,幽州、檀州、营州几乎死了上百人,让我感到非常吃惊。现在想来,呵呵……”
杨承烈说到这里,轻轻叹了口气。
而杨守文则拿着名单,扫了两眼道:“这上面的人,父亲都知道?”
“嗯,知道一些。”
他说着,把名单又拿了过来,“慕容玄崱我不用介绍了,静难军使,如今正攻打居庸关;喏,这个王思道,飞狐守将,定州折冲府折冲校尉,出身太原王氏。
还有这个卢怀义,你应该也听说过吧……范阳卢家的族长,也是帝师房子弟。”
在这里,需要对范阳卢家做一个介绍。
高门贵胄,世家门阀不是单独的家族,而是一个庞大的族群,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分支。
说起范阳卢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
据说卢氏出于姜姓,是齐国后裔,因封地名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汉之后,卢氏迁居涿水一带地区,定居在涿县。到东汉末年,卢植平定了黄巾之乱,卢氏从此起家。
南北朝,范阳卢氏进一步崛起,在李冲的策划之下,与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以及荥阳郑氏得以和北魏皇室缔结婚姻,因而被魏孝文帝定为四姓大家,从此成为豪门。
时光荏苒,进入隋唐之后,卢氏已经发展成为顶级豪门。
其族群大体分为南北两支,共十房子弟。
两支由卢谌而分,当时西晋南下,长子卢勗前往南方,成为南祖;四子卢偃留在北方,成为北祖。只是后来南支比不得北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