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血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这些屁股坐歪的大佬们忘记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是谁在前面抵抗,是中华儿女,不是黑鬼,不是白佬,而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民。
  现在大唐虽然一时镇住了周边异族,然而,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的陈应看得非常清楚,大唐自开唐之初就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安史之乱,有人把罪责按在杨国忠身上,认为是杨国忠阻止了安禄山的晋升之路,将相不和。
  其实,抱着这种观点的人,脑子里都是大便。安禄山要德无德,要才无才,当上宰相才是真正的祸国殃民。不是民族歧视,中国周围的胡人,哪个擅长治理?他们都是一群野蛮人,身体强健,而头脑简单,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
  大唐天宝之乱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使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隋唐以来,河北北部幽州一带杂居着许多契丹人、奚人,唐太宗打败突厥人以后,又迁徙许多突厥人在这一带居住。他们的习尚与汉人不同,互相歧视,胡人安禄山正是利用这点拉拢当时的少数民族上层,作为反唐的亲信。史称安禄山于天宝十三载754年乱前,一次提升奚族和契丹族二千五百人任将军和中郎将。在他的收买下,当地少数民族竟把安禄山和史思明视为“二圣”。
  尽管阿史那思摩在陈应麾下忠心耿耿,可是陈应从来只是让阿史那思摩当他的亲军统领,给他爵位,给他财富,唯独不给他真正的权力。
  事实上,陈应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对郁射设难道不好吗?将他从一个落魄的部落首领提拔到了灵州无冕之王,部落从区区数千之众,成长为十数万之众,他们获得了与唐人一般无二的地位,而且获得的财富比唐人更多。
  可是结果呢?李道贞还没有生下李嗣业的时候,他居然想着当陈应儿子的便宜爹,接受陈应在灵州的所有财产。
  这是什么?
  这是典型的白眼狼。
  陈应返回龟兹安西大都护府临时行辕的时候,张士贵闻讯而来,背着荆条,在外面跪着负荆请罪。
  陈应走到张士贵面前,朝着张士贵重重的踢了一脚。
  以张士贵的身手,陈应的这一脚虽然重,可惜,仍旧伤不了什么。然而,张士贵却假装扑倒在地上,疼得打滚。
  “行了!别他娘的演戏了!”陈应摆摆手道:“太假!”
  张士贵被陈应看穿了,也不尴尬,起身恭维道:“大都护功力深厚,末将已经受了内伤!”
  陈应与张士贵联袂走进行辕,陈应指着张士贵道:“把你那东西扔了!”
  张士贵老脸一红。
  陈应这才道:“我知道你心里不舒服,不过,你那个儿子确实欠揍!”
  张士贵道:“大都护,没说的,回去之后,末将继续揍,吊起来揍!”
  “士贵!”陈应语重心长的道:“你能走到今天,不容易,慈母多败儿,你这个儿子可废了啊!”
  张士贵自从投入大唐,基本上夫妻聚少离多,对于儿子也没有怎么管教过。迂腐,不是张士贵的错,可是张士贵知道,如果不扭转陈应对张志龙的看法,张志龙这辈子可真完了!
  张士贵道:“末将的这个儿子,明日就让他跟着老张张怀威发配的康居。”
  陈应道:“儿子是你的,怎么教训儿子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我希望,虎父莫要有犬子!”
  张士贵沉默了,看来陈应对张志龙还真不是一般的失望啊!!


第一三零章 大唐通利钱庄的房贷业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世界,则国胜于世界,少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
  陈应思来想去,还是静下心给李建成上了一道奏折。
  大唐一定要重视二代们的培养,也要重视对少年的教育。
  其实,任何时代,功高盖主都是一种不可说的罪过。虽然李建成宽厚,可是一些大臣则刻意培养一个纨绔子弟出来,也算是自污其名。
  不过,陈应知道,国运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陈应将这篇非常有名的少年中国说掐头去尾,简单修改以后,作为奏折送往长安。
  李建成看着陈应熟悉的署名,还有这篇让人激动万分的奏折,久久不平平静。
  李建成将这道奏折转给房玄龄和魏征。
  君臣三人,看完后皆沉默不语。
  良久,李建成打破了沉默,望着二人问道:“如何?”
  “不愧为大唐骠骑大将军,真知灼见,明鉴万里!”房玄龄感叹道:“陈大将军心忧社稷,朝廷之福,社稷之福!”
  魏征则继续沉默着。
  李建成望着魏征,连续示意,可是魏征如同神游体外,如果是其他大臣,魏征这么做非常失礼,肯定会引起不快,然而李建成却不以为然,耐心的等待着。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魏征这才回过神来。
  房玄龄埋怨的盯着魏征。
  魏征尴尬的笑了笑:“陛下,臣失礼,请罚!”
  李建成摆摆手道:“玄成无妨,无妨!”
  魏征叹了口气道:“臣刚刚在想,陈大将军为何要在这个时候上这道奏折?”
  李建成一想也是。
  如今朝廷最重要的是,打着备战高句丽的旗号,行备战李世民之实。
  当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聪明人,他们隐隐猜测到了事情的真相。
  毕竟,这个时空,大唐与原来的大唐并不一样。
  历史上,直到高宗李治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大唐才开始组建安东都护府,可是在这个时空,李建成早提前了足足四十年组建了安东都护府。特别是首任安东大都护李世绩,这可不是一个好相与的角色。
  有陈应在安西不断开疆裂土,斩获军功无数,这让安东军上下异常眼红,为此,安东军同样也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短短六年时候,高句丽已经被李世绩逼出了辽东,退守鸭绿江河畔。
  可以说,此时的高句丽连历史上三分之一强都没有了,根本就不用朝廷调配军需和粮秣,李世绩以及安东军就可以把高句丽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基于这种情况,大唐上下都非常清楚,朝廷完全没有备战的必要性,一旦备战,就意味着大量的粮草损失,难道说大唐已经粮食多得吃不完?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孽,有不少人已经想到了一种可能。
  李建成道:“玄成的意思是”
  魏征凝重的道:“陈大将军的意思是,请陛下兴建教育,培养人才!”
  李建成转念一想,确实是有这个可能。
  世族门阀与朝廷的关系越来越僵持,天下三百六十七州,超过三分之二的官员递交了辞职,采取集体逼宫。
  李建成并没有妥协,采取之前,门下省政事堂商议的结果,以小吏简单考核之后,委任为官吏,总算没有让各地官衙陷入无政府状态。
  现在双方依旧僵持着,谁也不肯服软。
  李建成表面上柔弱,事实上他却是一个外柔内刚的人,被世族门阀欺负到现在这个份上,他更加没有退路。
  魏征道:“陛下,咱们朝廷现在有钱。预计明年之内,大约可以开采六千万金铜,铸造一千八百万贯。朝廷正常支出八百万贯军饷,尚余一千万贯,可以从中拿出六百万贯,每个县设立一座县学,一个州之地设立一座州学。东都与长安可以扩大国子监、四门学以及太学。”
  李建成想了想道:“建造一座能容纳五百学子,占地百亩的校舍,需要花多少钱?”
  魏征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建造校舍花不了多少钱,以如今现在物价,三千五百贯足可。”
  李建成沉吟片刻,抬头望着房玄龄道:“那就在关内道,山东道河南道,河北道拿四道做试点。”
  李建成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他非常清楚大唐如今各地人口、经济都各不相同。最直观的就是万年县,万年县明明是一个县,却有一十八万户,人口比一个上州还要多。赋税甚至快赶上剑南道了。
  然而,它只是一个县。
  因地适宜,这是李建成执政以来的习惯。
  大唐开始全方位大开发。各地修建的驰道,学校,让大唐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工地。
  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农民多余的粮食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而参加工作的百姓也拿到了足够的工钱。
  手中有了闲钱,自然是给老婆孩子添加几件衣服,纺织的农民也可以赚到钱。
  钱极少成多,在吃饱喝足的时候,又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盖房子,买宅子
  大唐无论是民间,还是官府,都有着层出不穷的工程,每天都有海量的金钱流通。
  陈应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数钱可以数到手抽筋。
  没有办法,大唐所有的钱都从大唐通利钱庄里流通。等于是给陈应打工。
  哪怕陈应没有过问钱庄的发展,可是大唐通利钱庄还是推出了房贷业务。
  想盖房子吗?没有钱不用担心。大唐通利钱庄可以给你分忧解难。
  以违建房子的地皮做抵押,可以获得大唐通利钱庄的房贷。
  贷款还是分为三十年,五十年期。绝对人性化。
  服务贴心。
  当陈应接到大唐通利钱庄的财务报表的时候,捂着脸仰天长叹:“我是放出了一个什么妖孽!”
  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发展。
  这是没有办法干涉的。


第一三一章 纵有百万何惧之有
  货币与经济两者是正相关关系。当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使用的价格利率就会降低,货币供给增加会引起物价上涨,促进消费。投资与消费的增长加速经济增长。
  现在大唐大规模开采铜矿,就是在增加货币流通量。
  陈应就算再不是金融专家,也知道一旦货币投放量增加,物价必然升高,这也是市场规律,没有办法逆转。
  大唐如今的钱币处于严重不足状态,以大唐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约合三百四十八亿美元,属于论坛数据,并不一定准确占世界的百分之五十八,然而大唐每年铸造的铜钱,约合三十八万贯,市场货币总量,大约在四百一十八万贯左右约一百八十亿人民币左右。
  货币不足,致命物价极贱,钱价极高。而且铜制品又明显高出铜钱本身,这让铜钱会被私人融化,铸造成铜器售卖。
  而且能存钱的人,基本上除了贵族,就是世族门阀,这些世族门阀喜欢把钱存起来,放在地下。虽然中国早在夏朝已经出现青铜器,而且在商朝已经把铜当作货币,自从两千多年以来,历朝历代,都对铜矿进行不遗余力的开采,然而,铜却依旧不够用。
  这跟中国人有危机意识有关,他们总是防备灾难来临,自己可以承受灾难。结果造成的问题是非常尴尬,开采铜矿的速度,始终跟不上消耗的速度。而且古代中国又是世界性的大国,中国的铜钱,不仅仅在国内广泛使用,而且周边的藩属国都使用铜钱,特别是越南和朝鲜,历代的铜钱都可以不时的出土,而且数量不小。
  大唐现在不仅国内缺钱,剑南道、安南包括新罗、百济甚至倭国都在使用大唐的开元通宝,更是加俱了大唐铜钱缺口。
  正所谓谷贱伤农,大唐的农民实在是太苦了,一年辛辛苦苦劳作,收益只有五贯左右,当然,他们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