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归金陵
叙州所行还是前朝律令,大楚开国后,也未大改,像黔阳这种设有市令的“大邑”,等同畜产、地位比家兵部曲等私贱户更低一等的奴婢,就可以公开牵到街市叫买叫卖。
土籍番户受大姓世袭统治,也在一定程度上被默认是大姓的私产。因此冯昌裕灭奚氏之后,公然将奚氏子弟贩卖出去,大楚名义上获得叙州的统治权之后,也没有办法追究。
又由于奚氏残族都被贩卖出去,沿着沅水,最远甚至到黔中旧郡的腹地,只能暗中赎买,一一聚拢回来,即便老弱病残都不甚值钱,但青壮男女在黔阳城内的奴婢市场上,标价都要上万钱左右。
事实上,韩谦即便掏得出上千饼金使冯宣暗中寻访奚氏族人,但前期赎买一二百奚氏族人,四姓不会觉察,一旦赎买的奚氏族人有三五百,冯昌裕、冯瑾父子得多迟钝,才会被继续蒙在鼓里?
那时候他们就有资格跟四姓撕破脸吗?
太多的环节,都注定需要潭州这头狼直接扑入叙州来,将叙州的死水搅得更浑浊、更汹涌,才有他们周旋、腾挪的空间。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韩谦此时甚至都没有办法跟他父亲解释。
山越族人在叙州看似不够强大,但湘西、黔中旧郡乃至更往南的桂林旧郡、南海旧郡皆是百越之地。
这些地方的州县,更只是名义上归附大楚,州县官员皆是土官世袭,每年仅仅是送少量的贡赋进金陵,军政事务完全不受金陵的干涉。
这些地方此时看上去颇为平静,似乎从前朝以来二三百年都没有发生大的乱事,但在天佑帝驾崩、金陵发生大乱时,潭州并不能真正有效控制辰、叙、邵、衡诸州,黔中蛮越则会趁势而起,沿沅水西进,将湘西、湘南的州县完全占据过去。
韩谦目前对沅水上游的势力了解甚少,但他仅仅将冯洗杨向四姓以及潭州作为他父亲立足叙州的威胁,就大错特错了。
只是黔中旧郡此时安分守己得很,而他对黔中旧郡了解也不多,他也没有办法跟他父亲说提前预防的事情,但引潭州势力介入叙州,却也有防备之意。
……
……
潭州经黔江客栈送来的五百饼金子,这意味着他与父亲在叙州所做布局的主要障碍已经不再存在,接下来叙州的局势,到底会发展到哪一步,还要看后续的角力,韩谦他也总算是可以放心离开叙州了,也开始着手张罗返程了。
过了中秋,到八月下旬,随着上游山地的雨水减少,沅水的水势也渐渐消退下去,江心的五峰山也更加显露出来。
虽说是五峰山,其实就是五座在江水漫涨时,稍稍高过江面三四丈高的矮丘。
五峰山即便是秋冬枯水季完全露出江水面的部分,也就不过一二百步纵深,却是重建杨潭水寨、造船场乃至船帮在叙州的良地。
韩谦说服他父亲放开地禁,纵容他人围垦淤地,他要不带头做出违法乱禁的表率,别人都未必会信他,所以他毫不掩饰的直接指使杨钦、季希尧将五峰山圈占下来;在那些只知道刺史大人放开地禁敛财的人眼里,也实属正常。
实际上除了潭州送来这笔金子外,放开地禁收敛的钱财也极为有限。
毕竟意动者前期也不敢对放开地禁寄以太多的期待,同时这些意动者的力量也是分散的,并没有大规模围堰垦淤的想法,都只想着能圈百余亩或三五百亩地扩大田宅,总计也就凑出百余万钱作为贿赂,也是陆陆续续被韩谦耗用一空。
五峰山距离黔阳城仅六七里,除了与黔阳城互为奥援外,待两边接岸的江堤筑成,会将西面沅水行到黔阳城段的江面缩窄到三百丈范围内,到时候五峰山也将成控制沅水的一处要冲之地。
而利用五峰山相对有利的地形,韩谦计划在东侧保留一座内湖,然后从两座矮丘之间留出水道与沅水主河道相接。无论是船帮的驻泊基地,还是造船场,都将设于内湖之中。
这是需要至少两到三年才能完成的计划,八月上旬趁着杨钦带人在江里操练,韩谦前期收刮的钱财有限,也只能先雇少量的匠工,乘船上五峰山先着手建造宅院。
有了潭州送上门的这笔金饼,无论是杨潭水寨也好、造船场也好,以及货栈码头等等,才真正可以展开手脚去做,至少韩谦给他们留足年底之前所需要的钱粮。
四姓所承诺的船队也于八月下旬集结完毕,共凑出八艘千石船。
冯宣跟冯昌裕、洗真等人所提的条件,也都大体得到满足,但四姓为了在船队占据相对主导,最后的人手安排是冯宣出二十名手下,四姓共出六十人,额外将四十名寨奴赊卖给冯宣,凑足艄工水手(纤夫)以及少量护卫总计一百二十人的队伍。
与韩谦所料想的差不多,靖云寨所派出的二十名人手里,乃是以高宝以及冯昌裕一个叫冯璋的侄子为首。
高宝走南闯北、会说官话及江鄂多种方言,对冯宣及其村寨也熟悉,他们之前打过好几次的交道,冯昌裕以为用高宝配合冯璋盯住及拉拢住冯宣,正是合适。
这些东西都准备好,更关键的是从当地凑出足够的物产运往金陵。
八艘千石船,加上船帮旗下一艘两千石帆船,总运力加起来一万石,不能空跑,就需要凑出一万石的物产出来。
船帮还有两艘战帆船,但运载量都太小,船帮同时也需要有两艘能在江河间快速转进迎敌的真正战船,所以这两艘战帆船是不会装货的。
八艘千石船集结到黔阳城,进行简单的改造,侧舷加装披水板、席帆更换为加宽的布帆,也甚是顺利。
虽然韩谦想直接扩大叙州当地的贸易规模,这样才能真正刺激叙州当地的经济、军事潜力快速上升,但仓促间四姓能拿到金陵进行交易的存货,也是极有限。
另一方面,四姓较为保守,第一批出叙州的货物,也仅打算凑三百万钱左右,甚至还是粮食为主。
三百万钱的货物,四姓所出的五千石粳米、麦子就占到三分之二;毕竟叙州与金陵的粮价相差一倍,韩谦承诺船抵达金陵后,左司货栈至少加价三成收购;所有的账目也能计算得非常的清晰,没有什么好混淆的。
而粮食还能够充足的利用船舱空间,便于运输。
当然了,四姓所出的货物并不能将运力用足,那就需要韩谦在黔阳城额外收储客籍民众以及沅水上游村寨贩卖过来的物产,以运往金陵。
叙州乃至沅水更上游,绝大多数能出山的商旅乃至货物,都要在黔阳城外周转。韩谦从潭州得到这笔金子,便在五峰山收储药材、金银器、铜铁器、茶叶、丹砂、腊禽、土布、桐油、猪鬃、毛皮以及象牙犀角等等,于九月初正式启程,沿沅水而下往金陵而去。
从叙州出发,沅水水势犹急,即便是昼行夜息,平均下来也能日行二百里。
当世的洞庭湖,跟后世水天连为一片的洞庭湖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北岸的江汉平原还没有成形,长江上游来水对北岸滩淤的冲击明显,长江与南岸洞庭湖之间,还没有因为泥沙沉积形成岸地,使得洞庭湖与长江主干道交错一片。
这同时也使得整个湖域,沙岛圩地众多,实际是由大大小小小的湖荡组成,水情也较为复杂。
因而在洞庭湖内,除了星月满空的晴夜外,正常情况下船队也是昼行夜息。
入洞庭湖,改造后横截面宽出一倍的风帆张开,又有披水板削弱船体的侧移,速度提升极为明显,从朗州到岳州,也只是用了三天时间则已。
过岳州便进入长江主干道,这时候秋高气爽,天气也是晴朗。
而长江主干道上,以侧风为主,昼夜不休,船队东进的速度,更是达到每天三百四五十里的高速,七天之后,便进入秋浦河口。
从沅水到洞庭湖,与潭州形成心照不宣的默契,而入长江主干道之后,船队东进的极快,即便有小股江匪窥到船队的行踪,但不知虚实,也没敢轻易妄动,船队一路是顺利抵达金陵。
而此时距离五月中旬韩道勋父子从金陵出发的日子,则已经整整过去四个月。
李知诰提前知道消息,也是船队抵达金陵的当天,早早与冯翊、孔熙荣等人驰马到秋浦河口,迎接韩谦他们。
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
随父亲前往叙州赴任,离开金陵时才是初夏,此时再入金陵,已是深秋了。
再有三个月,便是天佑帝十四年,韩谦也深感岁月如梭,留给他的时间实在不足。要是两年之内都看不到有什么转机,他或许就得考虑赖在叙州不再回金陵了。
相别四月,李知诰依旧英武逼人,唇上留有两撇黑须,精瘦的脸庞轮廓分明,身穿便服,也是流露出锋芒凌厉的气度,看到韩谦站在甲板上迎风而立,虽然不像冯翊、孔熙荣那般欢欣雀跃,却也真心流露出宽慰的笑容。
此时已经是午后,船队从水关进城要交验、缴纳过税,手续繁复。
李知诰也不叫韩谦下来,他与冯翊、孔熙荣等人直接弃马登船,与韩谦相会,马匹交扈卫直接带回城去。
在叙州发生的种种事,除了特别机密,只能口口相授之事,比如收附冯宣、高宝为己用,与潭州的私下交易不能写入信中之外,其他的事情,只要是职方司派人再入叙州能调查到的,韩谦都是每隔半个月,会写一封信派人送回金陵,递交到三皇子案前,保持联络之余,也通报叙州的最新进展。
韩谦将杨钦、冯宣、冯璋、高宝以及其他四姓派出的押船代表,介绍给李知诰、冯翊、孔熙荣认识,李知诰也在信里早就知道杨钦、冯璋等人的来历、身份,皆是十分客气的招呼。
大楚拥有好几个丁户逾十万的大州,叙州作为下州,三县、土客籍加起来仅一万两千户,这些年全国割据、战乱不休,冯璋、高宝等人在叙州算是见多识广的人物,但也没有进入金陵如此繁荣的城市。
李知诰乃信昌侯长子,冯翊乃户部侍郎冯文澜之子,孔熙荣乃右神武军副指挥使孔周之子,都是正而八经的权宦子弟,论及地位都要比韩谦这个下州刺史之子高;而李知诰身为龙雀军都虞候,与下州司马或上州的兵曹参军或州营都尉、兵马军使相当。
他们登船皆无半点踞傲,这也令冯璋等人感观大好,稍稍减去些担心会受欺凌的戒心。
船队有一部分货物押运的是叙州交付户部的贡赋,需交往户部有司验收,而在水关设卡征纳过税,又是盐铁使司衙门的事务,进城手续繁杂。
好在冯翊身为户部侍郎冯文澜之子,户部诸司、盐铁使司衙门的中级低官吏都要给卖他一个面子,更不要说韩谦他们还有李知诰陪同。
船队过水关,没有受到刁难,如数审验后,照价交纳过税以及到户部指定的货仓卸下贡赋,差不多已经是将晚时分了,然后船队驶入石塘河,在铁梨巷尾的货栈码头前停靠下来。
过去四个月,韩谦将范大黑、林海峥留在金陵,与春十三娘一起,负责秘曹左司的基础建设。
铁梨巷货栈码头已经建成,范大黑照韩谦所拟定的计划,将铁梨巷、兰亭巷、靠山巷六套临石塘河的院子,加筑一道厚墙都围成一体,仿佛一座独立的坊院,不仅作为货栈,也是要使之成为秘曹左司在城内的核心基地使用。
目前来说,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