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马,对他的忠诚不会轻易被他人所动摇。
郑通等领头工师没敢吭声,毕竟他们自己也受惠不少,便领命先退下去。
第一百四十一章 潜忍
“你不过日子了,一下子扩大这么大的开销,怎么支撑得住?”
看到领头工师离开,赵庭儿都忍不住伸手去摸韩谦的额头,看他是不是头脑发热说胡话。
赵庭儿现在可以说是左司总账房,匠坊、货栈的收支以及察子房、兵房等开销,她心里最有数。
目前屯营军府每月拨给匠坊一千二百石粳米,虽然能够覆盖匠坊雇佣劳工的薪酬,但军府每个月却要拿走四万块城砖、十六万块小青砖、两千担石灰、六百车石炭,这差不多占到匠坊每月所出的八成,而匠坊每月能额外运出去对外销售的,石灰仅一千六百担、石炭仅四百车,大约能节余十五万余钱。
叙州与金陵之间的商道也打通了,只要不遭受大的损失,每月也应能节余不少。
此外最大的一项收入,便是军府允许每年拨给的三百万钱公用。
然而这些未必就能覆盖左司日益增加的开销。
除开维持左司现在的斥候体系外,维持船帮及重建杨潭水寨要钱粮,暗中扶持冯宣以及赎买奚氏族人要钱。
实际上,赵庭儿不仅不主张扩大匠坊用工,还想着这次回来能缩减匠坊用工。
匠坊用工规模如此巨大,主要还是匠坊一年多以来,都处于不断的建设扩张之中。
不要说石灰窑、砖窑、货栈了,包括山庄内部也都在不断的建造房舍、道路,甚至考虑到入住人员增加,还开挖排污渠及渗井。
煤洞的开挖,沿溪修筑通往煤场及采石场的便道等等,都耗用大量的人手。
目前无论是山庄还是匠坊、货栈,都已经建成规模,接下来更多是维持正常的运转,那之前因大规模建设而额外雇佣的人手,自然就应该裁减掉。
赵庭儿估算要是能将匠坊的用工缩减到六百人左右,匠坊的盈余就会颇为可观,而左司就能很好的运转下去了。
现在一去一增,相当于多招募近三百人,再加上所有的匠工还要额外补贴一餐午食,还要额外承担逾三百名左司子弟集中食宿的花销。
这里里外外相差多少?
韩谦抓住赵庭儿的小手,说道:“现在不是考虑钱粮的事情,我不能等他们将左司的架子都拆散了,再给他们颜色看!”又跟赵无忌说道,“你跟随我身边最久,也该给你派件事做。”
“……”赵无忌永远都是沉默的点头应是。
“你挑选五六名身手敏捷且又可靠之人由你统领,专修潜忍之法!”韩谦说道,“而这五六人所谓的可靠,便是要只能为我所用,在屯营也不得有丝毫的牵绊!”
“是!”赵无忌毫无犹豫地说道,说罢也就起身退出去,着手去做韩谦安排的事情。
奚荏内心的震惊却没有平息下来,她不知道韩谦这是要赵无忌负责统领一组刺客呢,还是统领一组死士,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奚荏同时也好奇,不知道韩谦所讲的潜忍之法,到底是什么。
韩谦似能看出奚荏的疑惑,从案前一叠书稿里,翻出十几页纸递给她,说道:“你是不是好奇何为潜忍之术,你可以看看这个,或许你很快就能用得上。”
奚荏疑惑的接过十几页纸,但细看下来便想将十几页纸扔掉,仿佛这十数页纸是一团烈焰,烧灼她的手,盯住韩谦,厉色说道:“我奚氏子弟,不会沦为你手里的血腥刀刃。”
“你会接受的,”韩谦说道,“任何人之所以能存在,必然是要有价值——你奚氏子弟即便收拢过来,男女老少加起来,可能都不足两千人。看似是冯昌裕直接肢解了奚氏,但真让奚氏重新聚拢成族,向洗杨三姓能心安吗?你奚氏这点人,又都是被折磨、被榨干得筋疲力尽的老弱病残,在巫山巫水之间,何以立族?我这是传授你奚氏得以立族的根本啊,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跟奚氏讨要一点小报酬,你这么紧张做什么?难不成你以为天大的好事,不以血肉祭之,便能成吗?”
编完《用间篇注疏》之后,韩谦并没有觉得这样就可以了。
数百年后,隔海相望的岛国,一度也陷入军阀割据混乱的乱世,因为情报搜集的需求,在格斗术的基础之上,结合孙子兵法所涵含的战术兵法思想,发展出忍术。
韩谦当然不知道忍术具体包含哪些内容,但他有编写《用间篇注疏》的基础,又将当世潜伏、斥候、侦察以及刺杀的手段以及前期对家兵子弟的训练之法进行总结,这几个月才又在《用间篇注疏》之外新写出这十几页纸的内容来。
韩谦称之为潜忍之法。
韩谦当然没有时间将一群有潜力的儿童集结起来进行严格的培养,而十四五岁的少年合乎条件又极少,让赵无忌去挑选五六人,只能是应急,但奚氏子弟经历灭族之祸,之后又被贩卖湘南、黔中为奴,其少年心性实际是最契合潜忍之法,又能进行速成训练的。
奚荏此时性格要张扬得多,但她少女时期伺俸冯昌裕,用心是何其隐忍?
而她在幼年所修的格斗剑击之术基础上,这些年瞒过冯氏族人苦修不辍,更是往奇诡方向发展,以致她脚戴银环铃铛,却也能走路无声。
也因此她细看这十数页纸,便立时猜到韩谦的居心,直觉这十数页纸仿佛烈焰烧灼着她的手。
韩谦却不担心奚荏会拒绝他的安排。
“你就是一头恶魔。”奚荏即便猜到韩谦极可能会让冯宣先挑选适合专修潜忍之法的奚氏少年赎买,但最后还是忍住没有将手里的十几页纸扔韩谦脸上。
“庭儿,我有说过我是好人吗?”韩谦笑着问赵庭儿。
……
……
次日,三皇子杨元溥也是照着隔天出城的频率,再次到屯营军府来。
不过,这次杨元溥起了大早,没有在军府公所逗留多久,就在侍卫营的簇拥下,直接进入秋湖山别院,来见韩谦。
大家手里都有一摊事在忙,因此始终能陪同在杨元溥身边的,还是陈德、柴建、李冲三人——这也是他们三人的职责。
郭荣即便是监军使,但也不轻易过来,以免两者受堵。
韩谦还刚起床练过两趟拳,在院子里就着咸鸭蛋用早餐,瞥了柴建、李冲一眼,起身招呼杨元溥道:“殿下用过早餐没有,来尝尝山庄秘制的咸鸭蛋……”
翟辛平是一个吃货,绝大多数的数理公式忘了一干二净,却偏记得《调鼎集》写腌鸭蛋的文字:“蛋每百只称盐二斤,略加水,先用井水浸蛋一宿,盐草灰内用酒糟或腌肉卤更肥,绊匀石臼捣熟,复用酒及卤汁调如糊腌之,蛋宜竖、大头朝上……”
看似一枚简单的咸鸭蛋,山庄所出,则是壳青、黄油,还散发出淡淡的酒香。
杨元溥坐下来,便一骨脑将八瓣咸淡合宜的鸭蛋都吃下去,直叫道:“韩师,你真该好好帮我调教、调教我府上的厨子。”
“殿下要是喜欢,我这就让赵庭儿将方子抄给殿下带回去。”韩谦笑道。
“我到山庄来,看到很多少年也往这边走,韩师意欲何为?”杨元溥问道。
“周大人从匠坊调走二百人,山庄现在急缺人手。而我又想着左司二百人马为殿下效忠,他们的子弟却是寒苦无依、衣食无着,我能力有限,不能助军府所有人都衣食无忧,只能先将左司适龄的子弟都召集起来,由左司供给食宿,再叫他们在匠坊学着做工,”韩谦看了柴建、李冲一眼,说道,“我还以为柴大人已经知道这事,解释给殿下听了呢。”
柴建微微一怔,他当然昨夜已经知道这事,但大家笃定认为韩谦维持不了这么大的局面,决定静观其变。
“好啊!”不管别人心里如何想,对韩谦的决定,杨元溥自然皆是支持。
杨元溥支持韩谦筹建秘曹左司,本身就是不愿意龙雀军的大小权柄,都掌控在信昌侯府一系的人手里,甚至答应每年额外拨给左司开销的三百万钱,都是杨元溥从临江侯府的私库里,从逢年过节他从宫里得到的赏赐里额外拨付。
韩谦这些举措,明眼人都能看出是要加强左司内部的凝聚力及控制力,杨元溥现在也有这样的眼力,又怎么会不支持?
当然,杨元溥这些天无论是跟随沈漾听授课业,还是韩谦所灌输给他的思想,核心就在“钱粮”二字上,他这时候只是担心左司能否支撑越来越庞大、繁多的花销。
韩谦却似乎完全没有什么担忧,也不管陪同的陈德、柴建、李冲等人怎么想,便邀杨元溥参观匠坊的运作……
第一百四十二章 石坝
匠坊目前规模最大的就是石灰窑、砖窑以及后山十三四里外、宝华山深处所开发的石炭(煤)场,目前烧制石灰、制砖,已经基本上都用相对廉价的石炭(煤),顶替早前将左右山岭砍伐一空的薪柴以及更为昂贵的木炭。
也是如此,屯营军府仅需要每月拿出一千二百石粳米,就能从匠坊换走二三十万块大小青砖、两千担石灰以及六百车石炭。
不过,匠坊方面,还存在很多能改进的地方。
韩谦之前没有做,主要还是他没有那么多的精力顾及这边,特别是他离开金陵四个月期间,他只能要求范大黑先率领诸场工师,先将规模做起来。
今天三皇子杨元溥过来,韩谦一边带他参观匠坊,一边传授他格物之学,一路侃侃而谈,似乎完全不受昨日之事的影响。
格物一词,出自儒学四书之首的《大学》,其篇开宗明义就写道:“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在格物……”
就儒学而言,开宗明义就点出“格物”乃是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最基础的先决条件。
然而千百年来,诸儒学者解读“格物”一词,将重点放在穷究其理,加上先秦以来对匠术以及从业者的打击跟社会性的蔑视,导致格物之学演变为玄学、心学,而没有真正立足于“辩别物性”、“认知客观规律”这一根本性的解读之上,以致千年之后都没有真正发展出来成体系的科学来。
这也是韩谦一年多来融合翟辛平及梦境知识,所得到的最大感悟。
更想要辩别物性、认知客观规律,更为重要的一个前提,还是凡事都要实践。
处理匠坊繁重冗杂的事务,对韩谦而言,其实也是梳理、融合梦境知识的一个过程。
这些知识,甚至哪怕韩谦仅仅只传授他最基础的格物之学,以及匠坊里的一切,对杨元溥照样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柴建、李冲等陪同人员,则是听得面面相觑,也不知道韩谦哪来的闲情逸致,又或者说这些话别有用心。
虽然自前朝晚期以来,藩镇割据、武夫当道,科举实际上形如废止,儒士地位也不彰显,之前的封疆大史、割据一方的节度使,乃至此时的梁、晋、楚三国君主,都更崇尚实用主义,但在法理之上,还没有颠覆自千余年前董仲舒所推行的“独尊儒术”那一套。
柴建、李冲等虽是武夫,但自幼也勤苦读书,也可以说深受传统儒学的影响,而即便陈德是纯粹的武夫,也觉得韩谦所讲,与他平时所听的迥然不同。
当然,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