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荣、奚荏、冯缭等人,借一叶扁舟横穿太湖,往北面的扬州驶去……
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梁县
在进扬州之前,韩谦随第一批以逃荒名义渡江北迁的人手一起,先赶去位于滁州、扬州之间的石梁县实地走了一圈。
石梁县位于滁、扬之间,乌杏山以东的平原地区,大部分区域地势低陷。
石梁县又位于洪泽浦以南,位于樊梁湖主湖域以西,诸多发源于巢州东部丘山的溪河,有多条经石梁县境内流入洪泽浦、樊梁湖。
这种地理上的先决条件,导致不论巢州东部以及滁州西部下暴雨,还是北面的洪泽浦或东面的樊梁湖水位高涨,石梁都会洪水滔天。
另一方面,石梁县虽然说位于淮南腹地,但大楚开国以来,梁军曾两次大举攻入这个腹地,以致朝廷也完全没有心思在这些地方(淮西、淮东)投入大笔的钱粮屯田垦荒、兴修水利。
淮东、淮西两地十数州,平均人口密度都不及江南东道一半。
而具体到石梁县,更是人丁稀寥。
韩谦踏进石梁县时,安宁宫叛军都已经撤到洪泽浦内(水师)或洪泽浦以西(马步军),而禁军马步军及五牙军水师也已经在石梁县的南部建立营寨,监视北面洪泽浦内的叛军楼船军水营残部以及以西叛军马步兵的动静。
当然,石梁县以东的樊梁等湖则在信王淮东军的控制之下。
恰如韩谦所预料的那样,地形低陷的石梁县区域,此时就已经成为楚军、叛军以及淮东军的缓冲区。
这时候已经是五月下旬,天气炎热起来,连日的暴雨,年久失修的河堤,已经叫石梁县境内变成一片泽国,但还有大量逃避战乱的难民滞留其地。
流民在逃难过程中,也天然以邻近的乡里凝聚起来,抱团成一串串流民势力,在这水泽滔天的缓冲区域内艰难的挣扎生存着。
这时候也有一批江南的宗阀或者朝中的官员,先期派人手渡江来圈占土地。
他们就等着朝廷在稳定对这一带的统治之后,重启经济民生之事,他们就能顺势免费获得大量的田地——朝廷需要有人去开发、耕种这些土地,对此也是鼓励跟纵容的。
这使得此时地广人稀的滁州境内,形势要比想象中鱼目混杂。
当然了,宗阀以及朝中官员先遣派出去渡江的人手,主要还是集中在驻军或已经有卫甄等朝廷官员接管的滁州城附近圈占土地。
赤山会组织第一批人手不多,就三四百人以逃荒的名义渡江后,沿滁州、扬州交界处的小塔河,携老扶幼、拖家带口,直接插入石梁县,驻守石梁县南境的禁军非但不会阻挡,甚至还是欢迎的。
首先赤山会组织的第一批人手,是从江南逃荒过来,心理上会被禁军将卒视为自己人。
其次石梁县大大小小的流民势力,鱼龙混杂,又都是来自叛军控制地域,不知道有多少安宁宫的耳目混迹其中,致使禁军不敢直接挺进到洪泽浦南岸。
现在有一股能信任的逃荒流民势力,想插入缓冲地带立足,驻军为何要阻止?不要说不阻止,甚至会默许其携带一部分刀盾自保。
流民势力说得好听是难民,但食物来源紧缺到一定程度时,流民就会很自然的转变成劫掠乡野的“乱匪”,相互之间更是少不了争斗、残杀。
当然,这一批三百余人北迁时,特别是经过禁军所设的关卡时,也是尽可能的打点各方,后续还要确保这条通道的顺畅,能源源不断的将更多的失地之人迁转过来。
第一批人手最终选择在樊梁湖西岸的一座主峰才三四十米高、南北绵延两里许、名为白蹄冈、形如马蹄、山岩发白的矮山立足。
白蹄冈距离长津河入樊梁湖的河口约有七八里,不会给人有威胁、窥探津河口这个战略要点的感觉,但从小塔河、长津河进入长江水道,以及走横溪进入石梁河,再进洪泽浦,或者横跨樊梁湖,进入洪泽浦,或进入湖东岸的淮东腹地,都极为顺利。
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淮东军不会容忍五牙军水师战船进入樊梁湖,但同时不想被朝廷捉住把柄,淮东的水师战船也不会轻易到樊梁湖西侧沿岸来。
同时当世的樊梁湖,还不是一座连接在一起的超级大湖,而是由三十余座大大小小水口相接的湖荡群,组成的水泽世界。
这些特殊性,都决定会为赤山会在此扎根立足留出相应的生存空间来。
当然要在此立足,还是需要就近从淮东购入大量的物资才行,——真要像其他流民那般,仅采摘野菜以及生食鱼蟹为生,面黄肌瘦不说,也难以控制疫病的横行。
特别是赤山会的存在,引起朝廷足够警惕之后,大量物资的获取,只能从淮东采购或经淮东控制的区域转运。
因为滁州的特殊性,注定其地方前期也是宗阀世家势力为主,而且组织性会更强。
……
……
船舶想要从樊梁湖南下,不走长津河或小塔河回长江,可以从东南侧的口子进入扬州腹地另一座大湖邵伯湖。
茱萸湾位于邵伯湖的南端。
修建于春秋时期,作为沟通江淮核心水道的邗沟(京杭大运河),北接邵伯湖的河口,就位于茱萸湾的西侧;而风景秀美的蜀冈,又在茱萸湾南部连绵起伏。
将来真要强攻扬州,茱萸湾则是用兵的要点之一。
作为扬州北门户的茱萸湾,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扬州北部最繁荣的水陆码头。
镇埠之中店铺宅院也是绵延不断,还有合计逾两千人规模的步营、水师驻扎地镇埠的南侧水寨兵营之中。
船舶从邵伯湖进入邗沟,也有水关会严格盘查。
韩谦与郭荣、奚荏等人分散乘渔船或小舢船、乌篷船,在茱萸湾靠岸。
时值正午太阳炽烈之时,韩谦抬头看蜀冈的北峰,就见苍郁山林里,随着山势分布诸多楼舍亭台,范围颇广,山上古树蔽日,曲折逶迤,这便是赫赫有名的鉴园,也是扬州刺史王文谦在城外的别苑。
要与王文谦见面,同时还不能给王文谦反应的机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何柳锋率一部分人手先潜伏过来,对鉴园附近的地形、守卫以及茱萸镇、扬州北城驻军等情形,先进行充分的侦察、刺探,制定见面及撤退的方案。
韩谦进入茱萸镇后,何柳锋便带着前期侦察、刺探的情报赶过来相见。
“王文谦在扬州城也用密间监视内外,对面的王二茶肆,常年有扬州府堂派出的两名探子,盯着茱萸湾的动静——茱萸湾的衙役及驻军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何柳锋轻轻揭开雅舍木窗的一角,指着长街对面的茶肆,说给韩谦他们知道。
“王文谦是谨小慎微之人,他派密间盯着自己的地盘,也不叫人奇怪啊,你们制定出方案来没有?”韩谦微微一笑。
“鉴园外围有三层明暗哨,从杂木林里渗入还有一线可能,但距离茱萸湾的驻军太近,一旦发生变故想要从鉴园撤出,却不是容易之事,更不要说安全抵达我们在蜀冈西坡仙岩埠所设的据点快速渡过邗沟往西隐蔽了。”何柳锋将蜀冈北峰及鉴园附近的地形图铺陈开来。
他显然反对韩谦从守卫空隙里找机会潜入鉴园与王文谦,一旦出现意外,他们附近只有百余扈卫,很难护卫韩谦从容离开。
“王家小姐这一个月来,行止有什么章法可循?”奚荏问道。
直接进入鉴园太过冒险,而王文谦身为扬州军政主官,即使会不时住到鉴园来,出城时也是前拥后护,扈兵规模就要超过叙州潜入扬州附近的人手。
奚荏想着从王珺这边入手,寻找与王文谦安全见面的机会。
当然了,奚荏问这话的时候,手在桌子下掐了韩谦一把。
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见(一)
禁军及诸州州兵十数万马步兵及水军,在李知诰、高承源等人的统领下,兵围巢州城;枢密副使、信昌侯李普率卫甄等官员亲抵滁州城,督促粮秣、军械等物资运输,王文谦远在二三百里之外的扬州城里,心头感觉却也不轻松。
探马已经侦察到梁军已往淮河北岸聚集的迹象,但暂时还看不出有要越过淮河南下的意图。
这样的形势下,只要梁军不渡过淮河干涉,意味着禁军可以放手进攻巢州。
而安宁宫叛军虽然无意放弃巢州,但从霍州、寿州调更多精锐兵马增援巢州,与禁军主力在巢湖附近决一死战的意图,似乎也不明显。
禁军要是在巢州城下遭受重创,又或者仅仅是惨胜收复巢州,淮东所面临的形势都不会急迫,但倘若禁军成功以大胜收复巢州,甚至巢州守军直接献城投降,淮东所面临的形势就完全不一样了。
由于牵涉到兵力更强大、更精锐的梁军随时有可能渡过淮河南下,朝廷在收复巢州后,多半不会在短期间急迫出兵进攻霍州、寿州,但接下来则必然会千方百计的压制淮东的生存空间。
即便朝廷不会急于第一时间撤藩,也会控制淮东兵马的规模,迫使淮东兵马的防御方向集中在西北部及北部,集中跟安宁宫叛军与梁军的对峙上。
即便金陵战事期间,从常润等地强制迁徙一大批奴婢及世阀子弟渡江,但淮东五州总人口规模还是不到一百万。
事实上,都不需要朝廷施加压力,王文谦都已经深深感受到,淮东目前要养十二万兵马,已经是相当不堪重负了。
淮东最终将总兵马规模削弱下去,最终保持五万人左右规模的精锐战力,才算是合理,更多的青壮劳力,还是要用在农耕生产上。
只是这里面,诸多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牵涉极多。
倘若淮东主动裁撤兵马,或许在朝中引起淮东虚弱不堪的错觉,以及朝中出现不适宜的撤藩声音?
又或许杨致堂、李知诰这些人足够阴险,他们在收复巢州后,将大军驻于滁州的东部,迫使淮东不得不维持庞大的现役兵备,迫使淮东不得不在内部进行加倍的盘剥、压榨,从而致使淮东内部先混乱起来。
不管怎么说,王文谦都能料定,在禁军收复巢州之后,淮东便是杨元溥与朝堂诸公重点谋略的目的地。
王文谦上午心烦意乱的在州衙处理公务,中午过后城里变得闷热不堪,看着天色稍阴,便在扈随的簇拥下出城来,想着这个酷夏都躲到凉爽的鉴园处置公务拉倒。
王珺的娘亲很早便已病逝,王文谦早年在楚州任职,身边有两个信王所赐的美姬为妾。这些年,这两名美姬也都徐娘半老,平时也都住在鉴园,平时也不留在王文谦贴身伺候。
王文谦回到鉴园没多久,州司马殷鹏便从城里追过来,聊的也是禁军在巢州的用兵,等到黄昏时都没有看到王珺的踪影,王文谦才好奇的喊来鉴园里的管事,问王珺今天跑哪里去了?
“有几个卖解的艺人,听说是从广德府逃荒过来的,这几天在下面的茱萸湾卖艺,小姐这两天没事就到朱萸湾去闲逛,这时候也应该是在山下。”管事说道。
“广德府终究是没有搅出什么乱子来。”王文谦颇为可惜的叹了一口气。
形势最紧张的时候,他可是满心期待广德府会掀起大规模的民乱,也指使殷鹏派了一些人手过去煽风点火。
那样的话,他们不仅能出被逼回江北的那一口恶气,更为关键的,即便当时的禁军实力不弱,能够镇压广德府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