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楚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心虚地说道:
  “为父这次去楚州,主要也是谈与棠邑协防、抵挡滁州敌军之事,却是宴席间听到有人说起,恍然才省得韩道勋受刑而死都过去这么久了。韩道勋遗骸延佑十七年四月运回叙州下葬,这个月,黔阳侯韩谦孝期便算是满了——你小娘刚刚说及起你的婚事,我想到当初殷鹏陪阮延到繁昌找陛下谈封藩之事,说及你与韩谦的婚约,韩谦当时以守孝不议婚娶为名,退去叙州,却也没有说不允,这事始终还是悬着,怎么也得先问过那边,才能再议许别家……”
  “什么,王家的脸面还没有丢尽,王珺要嫁别家还得那竖子同意?”许氏诧异万分的问道,声音都禁不住尖锐起来。
  “这是殿下的意思?”王珺问道。
  王文谦知道有些话不需要说透,珺儿便能想明白一切,有些难堪的点点头。
  “殿下那边什么意思,这次又要再拿王珺当筹码不成?”
  许氏这些年跟着王文谦,眼界、见识也非寻常女子能比,听王珺点破这点,自然能随即想到很多事情,更是讶异的盯住王文谦那张老脸,问道。
  “韩道勋当年之死,与你也并非绝无干系,这是很多人心里也都清楚的事情,韩谦更不可能不知。韩谦口口声声喊着孝道,你怎么可能指望他会娶王珺,你真就不怕这次再将热脸贴到冷屁股上?就算你不管王家脸面丢尽了,也得替王珺想想啊。不管殿下什么意思,你怎么都得替王珺回绝了啊。你这些年在殿下跟前也是劳苦功高,我就不信殿下能将你绑起来,逼着你再卖一回女儿……”
  “这事也不是立刻就要摊开了去谈,”王文谦有些羞恼成怒的训斥小妾,气急败坏地说道,“现在扬州与棠邑接触也多,找个人无意间提一下这事,也不会多显眼,而要是黔阳侯绝然没有这个意思,这事也不会再有人提起,掀不起半点风浪,你跟着胡扯什么?”
  “谁去谈?你能保证别人嘴巴有多严,怎么可能掀不起半点风浪,你不是口口声声说阮延等着看你的好戏,他们真就不会放出风声丢你的脸?”许氏问道。
  许氏仗着得宠,也是牙尖嘴利,王文谦气得脑门青筋直跳,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小妾说的话在理,心里没有底气拿她撒泼也没辙。
  “爹爹似乎没有想过要问女儿什么想法?”王珺站在案前看了一眼窗外的浓荫,幽幽问道。
  “就是,你怎么就没想到过王珺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事要是没成,再宣扬出去,还得了了!跟徐家这桩婚事,也要彻底黄了。”许氏以为王珺问这话是满心怨气,便自以为是的赶架子帮腔地说道。
  王文谦忍着将小妾驱赶出去的冲动,看向女儿,心虚地说道:“你要是真不愿,我这就写信给殿下回绝了这事。”
  “女儿得爹爹生养,也不能像男儿般帮爹爹上战场冲锋陷阵,或许仅有眼下这点作用,”王珺幽幽地说道,“但爹爹想要女儿答应这事,便要答应女儿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你且说来。”王文谦说道。
  “试探黔阳侯心意这事,女儿想亲自去一趟棠邑见黔阳侯……”王珺说道。
  “啊……”王文谦微微一怔,没想到王珺提这个条件。
  站在一旁都没有吭声的殷鹏,多少有些坐不住;许氏则先冲着王珺大惊小怪的叫嚷起来道:“这算什么回事,王家的脸面还真是一点都不要了,哪有自己跑上门说亲的道理?这事要是不成,你回来下半辈子除了独守庵堂,还能做什么?”
  “这事不成,王珺回来独守庵堂能图此生清静,也不是什么苦事,”王珺说道,“爹爹要是不答应女儿这个条件,那便给殿下写信,说女儿死活都不愿意,请他另选贤女去跟黔阳侯媾和吧……”


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
  七月底,一支由数艘乌篷船首尾相系的船队,从浑浊浩荡的江水,经裕溪河逆流而上,远远看到濡须山、七宝山仿佛苍龙静伏浑浊河水的两侧。
  居于两山之间的河谷,虽然也有逾十里宽,但远远看来,却被两边的山形挤压显得狭仄。
  虽然棠邑兵依赖坚固快速的列桨战帆船,在深阔的巢湖取得绝对优势,但在山北水军大营建成之前,西翼的水军战船没有巡防任务,则主要驻泊在东关寨南的简营里。
  这也是防范楼船军从巢湖北侧的河道发动突袭时,这边不至于因为疏忽被杀个措手不及。
  而对正常的货船来说,却不用怎么担心在巢湖的东南侧湖域航行,会遇到敌军的袭击,故而还直接通过濡须口,直奔此行的目的地而去。
  照前人所述的地理志记录,以往船舶通过濡须口的西崖,便应该是巢湖东南角水势辽阔的湖湾,特别是七月底是巢湖水泽最为丰沛的时节,濡须口西北麓山脚以外的淤滩低洼地,应该都会随着巢湖的水位上涨而都被淹没掉,连成更广阔的湖域。
  不过,船队通过西崖,王珺女扮男装,身穿一袭青色布衫,锦帕包发,却是风度翩翩的站在船首,看着右侧六七里外已有的一座新堤近乎直线往北延伸。
  这座长堤往北延伸十五六里,再往北便接上青苍山西南麓的坡地,将大堤东侧南北十数里纵深的低洼地封挡在湖水之外。
  “公子,你看那道泛潾潾波光之处,棠邑兵上个月底之前在濡须山北坡开挖了一条陂渠,水口便是在新堤往南稍上些的那个位置。”一个对襟短褂的中年人站在船首,指着新堤南侧某处,给王珺说道。
  为获得叙州所产的精铁、药材、兵甲战械以及战船,扬州也是尽可能收刮棠邑紧缺的物资,运往棠邑、东湖或武寿等地进行交易。
  一来扬州方面缺乏大规模运输的大船,二来王文谦也有意将与棠邑的交易拆散得零碎,以便能及时掌握棠邑诸县的动态。
  中年人唐时余乃是扬州兵马使司所属的一名斥候头领,以往半年时间,他负责率领一支船队往返棠邑诸县有十多数次,对棠邑兵的驻防情况以及大的工造事务,比谁都熟悉。
  唐时余也是这支船队里,除王珺身边近侍、侍女之外,唯一知道她身份的人。
  不过,他跟其他人一样,都以为王珺闲来无趣,才女扮男装跑到棠邑来游历,心里多少有些嫌弃这位大小姐太耍性子了,完全不知道王珺是替自己说亲来了。
  韩谦上个月开始着手征募劳力,在新堤南北侧濡须山及青苍山的山坡,沿山势修造分水陂渠,已经极大引起扬州的注意。
  分水陂渠并非什么新鲜事,韩谦早年在叙州整治五柳溪,便是类似的水利工程。
  分水陂渠除了能在雨季及时将濡须山间的雨水直接排到新堤外,进入巢湖,能减轻新堤内侧的积涝外,同时也能保证秋冬季新堤内侧有足够的灌溉用水,可以说是新堤内侧围垦田地的配套工程。
  这样的水利工程,对一个地方来说,通常都需要积攒好些年,才有余力开展一次。
  此时的棠邑仅有十余万附民,就算是人口再多一倍,在滁河北岸也有足够的田地用于耕种,不要说没有迫切到需要建造如此复杂、耗资甚大的水利工程,甚至沿巢湖东岸修造新堤,也不是不能缓几年的。
  不过,要是从维持稳定落差水流以利水力器械运转的角度而言,沿濡须山、青苍山的南北坡修造蓄水库、分水堰、陂渠,就变得极为重要。
  因此扬州注意到这个迹象后,也倾向认为韩谦有弃棠邑而重点经营东湖大营的心思。
  而利用乡民逃离家园遗弃的村寨修建屯寨、安置将卒家小,也是历阳城附近,特别是邻近东湖大营的西侧,要比其他地方密集得多。
  王珺很想使船直接往新堤靠过去,登岸看一看那边新造的陂渠,但想到她真提出来,身边人必会大惊小怪的劝阻,只得先耐着性子好奇的打量着沿岸的一切,没有吭声说什么。
  船队继续与新堤平齐着往北航行。
  新堤外侧有大片被湖水淹没的滩地洼地,高低不平,贸然进去,船队里有几艘吃水较深的乌篷船极有可能会搁浅,还得循着枯水季的湖湾继续北行,到一个此时被湖水淹没的溪口处,折向沿着较深的溪道往东,往新堤外侧修建的码头靠过去。
  几个关键位置,在湖水漫涨上来之前都用圆木搭建了哨楼,夜里点燃油膏,倘若有船只天黑后进入巢州,还可以照着哨楼巨型油灯的指导,夜航驶往目的地,而不用担心在更有可能会被敌军战船趁夜袭击的滩岸停泊。
  一个多时辰,船队停泊到新堤外指定的码头卸货,王珺带着同样女扮男装的丫鬟香云,以及两名扮成船夫的扈卫与船队主事登上岸。
  这时候能完整看到新堤的情形。
  新堤距离内侧的地面高约六尺,顶部却宽达一丈,看坡度底部也足有两丈宽。
  虽说河堤不需要像城墙那般夯实,但南北通长十六七里,也叫人很难想象三月战事结束之后,在附民安置之事都没有耽搁下来的情况下,这边仅用三四个月的时间赶在湖水漫涨上来之前筑成此堤。
  新堤内侧有大片的棉花田。
  赶巧在他们过来之前有两艘帆船刚停靠到码头。
  这时候这两艘帆船正将一批看似纺车的械具构件搬下来,但王珺看这些械具构件都不像新造的,似乎是从哪里拆卸下来,然后用船装运到棠邑兵的东湖大营来的。
  “这两个月,叙州那边集中运了不少用旧了的纺车部件过来,听说叙州早就在去年就造了水力纺纱车,用人甚省,纺纱却多,或许是如此才能淘汰一些用旧的纺车过来备这边使用。”
  见王珺盯着那两艘船露出疑惑的眼神,唐时余解释说道。
  “但可惜叙州工造局所辖的几家新造织造工场募工审查极严,里面到底什么样子,还无所得知。我想着要是黔阳侯也在棠邑造水力纺车,刺探起来却方便些……”
  此时棠邑所聚集的军民,成分比较复杂,除了左广德军旧部占一小部分外,主要还是寿州军于钟离围歼右神武军时,从洪泽浦沿岸南逃的流民。
  这些流民不仅有淮东渗进去的探子,也必然有寿州军渗进去的眼线,短时间内是很难肃清的。
  不过,王珺却也很好奇叙州新造的水力纺车是什么模样。
  她心里当然也清楚,韩谦不可能因为要防范可能渗透进来的奸细,就放弃在棠邑建造这种能大规模使用水力的新式纺纱车,心想着或许堂邑哪个地方已经正在建相关的工场,只是淮东的眼线还没有察觉到罢了。
  看新堤内侧成片的棉田,就很清楚韩谦对种植棉田是何等的热衷跟热爱。
  浦阳河谷一战刚刚结束,都没有打下亭子山,更不要说打下历阳城了,韩谦当时就迫不及待的着手组织妇女、少年,甚至儿童,在滁河南岸开垦棉田。
  等到三月中旬,棠邑新开垦的棉田便高达三十万亩。
  当然,这与叙州已经有成规模的棉花种植业有直接关系。
  要不然的话,一次性种植这么大规模的棉花田,种苗从哪里来?
  虽然俗称“白叠子”的棉花从秦汉时就有传入中原,种植规模却是极有限,到现在很多中原地区都将其当成观赏花木。
  即便辰叙诸州很早就有种棉织布乃至向中原王朝进贡棉布的传统,但实际上在韩谦之前,叙州种植的棉田也仅有零散的三四千亩而已,占叙州的总耕地面积仅有千分之二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