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楚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九月之前,韩谦意识到江淮即将生变,却敢简简单单在淮西东线仅部署两万兵力,显然已有足够的自信预料到这样的结局。
  想到这里,沈漾也满心的无力、无奈,坐在大殿之中,也不知道该张嘴说什么。
  至于梁军为何突然从东阳城下撤走,这对殿中所坐之人而言,没有什么费解的。
  说白了梁军在淮西的驻军真的就只有这么一点,还不足以在淮东大肆攻城夺寨,在达成重创楚州军、震慑江淮的目的之后,梁军还不如干脆利落的撤走。
  不过,梁军撤走,并不意味着整件事就已经结束了。
  和议毕竟是这边撕毁的,毕竟是他们这边出兵进犯在先。
  韩谦现在注意力还在北线,但等梁军夺下晋南之后,腾出来手能将五六万精锐调到淮西呢?
  昨日上午,沈漾派薛若谷渡江去棠邑,希望能当面见到高绍、杨钦接触一下,但舟船刚过来江心,就遭受到梁军水师战船数十张强弩的攒射,数名船工水手被射杀落江身亡。
  要不是身边人庇护及时,薛若谷都未必捡得性命逃回来。
  这一切说白了,梁军就算是撤回樊川河以西了,但掀起的战争并没有结束,梁军也拒绝一切形式的谈判……
  明成太后嚷嚷着心狡痛,有两天没有参加廷议了,清阳坐在御案一侧,努力端直背脊,看着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大臣们,胸臆间窝着一团火,却也不知道要怎么发泄出来。
  在座一个个,不要说顾芝龙、张潮、杜崇韬、周炳武等人了,乃至沈漾在楚州军进犯淮西之时,心里就没有一丝期待,就没有纵容杨致堂、杨元演他们行险的心思?
  现在搞成这样的局面,一个个却又哑口无言?
  见东阳县令李朝庆述说过樊川河一役的详情后,一干大臣都干在那里一言不发,清阳意兴阑珊的挥了挥手,示意诸臣都可以告退了:
  “既然都无话可说,那就都退下去了。”
  “微臣遇钝,不能替太后、陛下分忧……”张潮、杜崇韬、周炳武、顾芝龙等人对望了一眼,上前请罪道。
  “走吧,走吧,都走吧!哀家与陛下是孤儿寡母,之前被别人骑到头上欺付,也不见人说句公道话,现在也没指望你们能效什么力了!”清阳说道。
  僵持了片晌,又连连告罪,张潮等人才先退出去,沈漾、杨恩二人还继续坐在那里。
  那个身形削瘦的少年,脸色有些苍白,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终究是没有张开口,像霜打的茄子一般,坐在御案之后。
  “诸王公大臣,这时候竟然连抓几个替死鬼谢罪的诚意都没有,沈相你与杨侯爷留下来,还有什么话要奏禀?”清阳神色不善的问道。
  “照理来说,信王殿下擅自发兵进犯淮西,应该将他缚来金陵治罪,给梁国一个交待,但问题是梁军现在完全不再给我们接触的机会。目前我们做再多,都很难缓解当前的局势,那再遣使去将信王殿下缚来,只会叫大楚的局势变得更为混乱,而叫梁军隔岸观火……”沈漾硬着头皮站起来,声音沙哑地说道。
  沈漾昨日遣薛若谷去北岸,就是做好梁国狮子大开口的准备,甚至想着只要梁国那边提出条件,不管梁国提的条件多苛刻,他都会尽可能说服杜崇韬、顾芝龙、周炳武以及张蟓、郑氏应下来。
  只要有可能,哪怕是出兵“镇乱”,他也会想办法将信王杨元演捉来金陵治罪,以便梁楚重新回到和谈的节奏上来。
  问题是梁国杜绝谈判,他们这时候派兵马去楚州“镇乱”,只会自乱阵脚,将大楚搅得更虚弱不堪。
  “那这些天一直躲在幕后煽风点火的杨致堂呢,你们还叫他继续逍遥快活下去?”清阳怒力平息胸臆间的怒气,压着声音厉色问道。
  “寿王主战然而其部将却未出兵,”沈漾说道,“就当下而言,太后与陛下应当以最坏的情形考量未来,而非追究谁的罪责!”
  “你们一个个就知道搞制衡、和稀泥,当初不是你们的纵容,明成宫那贱婢、躲在后面的黄家能跟杨致堂、杨元演勾结起来搞出这么多事情来?”
  清阳压抑不住心里的怒气,霍然站起来,怒气冲冲的沈漾质问道。
  “难不成将杨致堂、杨元演、黄家拿下治罪、整肃朝纲,大楚就一定会四分五裂了,就一定会彻底的不堪一击了?”
  “倘若有两到三年的缓冲时间,微臣会支持太后整肃朝纲,”杨恩站起来,憔悴地说道,“然而照当前的局势,梁主韩谦极可能在收复晋南之后,就将挥师南下。也就是说,很可能最快到明年年中,大楚将要面临梁军全面渡江南侵的危局,恐怕是已经没有整肃朝纲的缓冲时间了。”
  “那照你们说,要怎么办才是好?都过去这些天了,你们私底下也应该商议出一个办法了吧?总不会想着叫哀家渡江去跟梁军请罪吧?”清阳厉色盯住沈漾、杨恩,问道。
  “微臣昨夜去寿王府,见过寿王爷,寿王爷答应退去洪州养老,世子杨帆也将上书辞去润州刺史及右龙武军都指挥使等职,太后可以随便打发他到哪个州县任职,”杨恩说道,“楚州军此仗损失惨重,应缩编为一军,信王擅自用兵,亦当治罪,贬为郡王,令其在楚州城反省己过……”
  很显然信王杨元演不可能跑到金陵来缚荆请罪,即便楚州军所剩只是残兵败将,但朝廷想要将杨元演捉来,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面临生存危机的大楚,此时不彼此妥协,难道有打内战的资本?
  就算没有梁军虎视眈眈的窥于一侧,难道逼得信王杨元演、寿王杨致堂与黄家联手起来反噬,他们就一定能控制住局面,不会让宫变再次发生?
  就当下而言,杨致堂、杨帆父子愿意接受贬谪,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
  “就这样完了?”清阳问道。
  “明成太后圣体欠安,理当静养,不应再以国事劳烦她,而近日在陛下身边逢迎谄媚的宵小,也理当流放,”杨恩说道,“当然,这些都还是与寿王府、杜侯、周大人、张相、顾侯他们初步商议出来的,到底可不可行,还要尽快遣使去楚州、岳阳……”
  听到董娥那贱婢答应不再跳出来干预朝政,清阳才算是勉强缓下脸色,说道:
  “你们既然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那就去办吧,陛下身边的那些宵小,也不要流放边陲了,一人打一百杖,赶出朝堂,不要再碍哀家的眼,不要再来诱导陛下学坏就行了。”
  杨恩迟疑的看了沈漾一眼,那些人跳得最欢的少壮派官员,要是每人挨上一百杖,不死也得残。
  少年嚅嚅欲语,但迎着清阳寒冷的眼神,又颓然坐下。
  “谨遵太后懿旨。”沈漾瓮声说道。
  他心里很清楚,大楚不乱,能稳住局势,未来或许还有一丝和谈的可能;当然,照最坏的打算,这时候应该着手考虑迁都之事了。
  当然,迁都涉及到的面更广,还不能急于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直接提出来……
  沈漾、杨恩告退离去,张平也与一干侍宦簇拥着少帝回崇文殿休憩,清阳坐在御案之后,宽大的凤袍华丽的铺于羊毛毯上,看着大殿里摇曳的烛火。
  雷成愈发老态龙钟,佝偻着身子走进大殿,说道:“天色不早了,太后也该歇息了……”
  “哀家三天前就召蔡宸重回鸿胪寺任事,但他今日还卧床不能起,是不是哀家派人渡江去棠邑传个话,也会被乱箭射杀?”清阳看向雷成问道。
  “后续之事要如何处置,君上还没有诏书过来,我们都不敢擅作主张,”雷成说道,“或许暂时还要维持一段时间的现状。”
  “这么说,等韩谦从北面腾出来手,梁楚一战终是难以避免喽?”清阳问道。
  “自前朝以降,天下四分五裂将近三十载,不知道多少生民流离失所、死于战乱,这次还差点叫胡虏再入中原,重演五胡乱事。太后当真希望这样的乱局无休止的延续下去吗?”雷成问道,“不管旁人怎么非议君上,但君上能得世祖皇帝以家国相托,太后又有什么好担忧的?”
  “哀家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有资格去考虑如此深远之事?”清阳疲倦的挥了挥手,示意雷成退下去。
  雷成行了一礼,佝偻着身子,告退离开大殿。
  虽然大殿夹墙留有通热风的孔道,即便是寒冬时节,大殿内也温暖如春,但坐在空荡荡的大殿之中,清阳莫名的觉得体内生寒,将宽大的凤袍拢得更紧,以便暖和些,只是内心的孤冷却怎么都无法排遣掉……
  顾芝龙回到府邸,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乌云密布、阴风怒号,叫人怀疑金陵城今年的第一场雪随时就会降落下来。
  这么大风,怕引发火灾,院子也不敢悬挂灯笼,到处都是黑黢黢一片,顾芝龙下车来,也是几名侍役小心翼翼的提着灯笼照路,穿过垂花厅,从夹道往后宅走去,越发觉得幽冷清寂。
  楚州军溃败,给金陵里喧嚣热闹的少壮派泼了一盆冷水,顾府这几天也陡然冷清下来,连洗家父子都不来登门拜见。
  无数人都惶惶难安,这时候谁看不清楚形势会如何发展,也不清楚何时梁国大军会渡江杀来。
  将朝服脱下来,换上轻便暖和的裘衫,顾芝龙坐到书斋里,怔然想了一会儿事情,听着叩门声,才陡然惊醒过来,见其子顾雄畅推门探头看过来。
  “父亲,富大人过来了。”
  看到楚州军被杀得大溃,顾芝龙当然不会有丝毫的幸灾乐祸,但他毕竟没有直接涉身其中,他心里还是庆幸不已。
  听到富耿文连夜登门拜访,他赶忙站起来想要去前堂,但转念又吩咐顾雄畅,说道:“请富大人到这边书斋来说话……”
  顾府在金陵虽然不算极其奢阔,但前堂内宅还是分得极清楚,此外还有专门在府中署理公务的厅院——这是身为宰臣一级人物所能专享的侍遇。
  顾芝龙想着在内宅的书斋里与富耿文谈话,显得更为亲近一些。
  不管怎么说,到底是富耿文在关键之时劝阻他参与杨致堂他们的密谋。
  要不然的话,就算是永嘉军从头到尾都没有出动的机会,但只要进行备战及异常调动,都不可能瞒过有心人的眼睛。
  此时看沈漾、杨恩他们的意思,为避免内乱,暂时无意多严厉的去追击擅自用兵、破坏和议的责任,但这事的后患绝对是无休止的。
  富耿文随顾雄畅走进书斋,也是一副关切朝堂动向地问道:“顾侯今日与诸大人进宫觐见太后,可有商议出什么对策来?”
  富耿文作为郎中一级的官员,当然没有资格参加枢密会议。
  “薛若谷昨日渡江去北岸,被一通乱箭射回,此时梁军都完全没有接触的意思,朝廷能商议出什么对策来?”顾芝龙不再将富耿文当外人,说话也没有那么小心翼翼,请他坐下来,说道,“今日进宫,我们几人都没有怎么说话,就告退离开长信宫,沈相与杨侯留下来秘奏。我想太后是经受过风浪的,应该会接纳沈相、杨侯的进谏——现在就要看到楚州与岳阳那边能不能暂时接受这样的条件了。”
  “寿王都认下了,黄大人与信王这时候应该能看得清形势了,”富耿文说道,“只不过,就算黄家、信王都能妥协,但等到梁军打下晋南,数万精锐随梁主挥师南下,那样的形势恐怕也不容易应付啊……”
  “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