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第一太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就连他的那谥号炀还是唐朝的时候给他加上去的。”

而“炀”的意思是好内远礼,逆天虐民,去礼远众的意思,是极其差的评价。可见唐朝对隋炀帝的杨广是多么的反感呀。

“可是我却认为他不是这样的人,他应该获得的是汉武帝那个武的谥号。”

威强睿德辟圡斥境是为武,这是很高的评价了,还是正面的,朱文秀为隋炀帝鸣不平,认为他应该是隋武帝,而不是隋炀帝。

当然他也有他的理由,杨广在位的时候突厥是不敢犯境,俯首称臣,不敢和大隋朝动武。

杨广开通了一条横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使得南北的交通极为的便利。

是南方的物产很容易的就运到了北方,极大的寄生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些还都不算什么,最为重要的就是他三征高丽,真正的是为了我华夏子民好,可是后来这也成了攻击他的借口。

朱文秀缓缓的说完,似乎心情沉重,这边赵旭也是在静静的听着,怎么有点像后世的史学家在为杨广正名呢?

“好好,宋公子的见解倒是与我不谋而合哈哈哈。”赵旭畅快的大笑起来。

“恩,原来太子也是这样的认为在下都是板门弄斧了。”

“唉,跟你说了这里没有什么太子,你还是叫我天麟吧,这样我听着舒服点。”

天麟是天降麟儿的意思,这是赵匡胤给他起的一个字,不过他还真的没有怎么用过。

“好吧天麟兄。”在赵旭几番催促下这才艰难的开口家了一声天麟兄。

不过似乎慢慢的就叫顺了嘴:

“天麟兄也是如此的人为的,愿闻其详。”

“开通大运河杨广难道是为了他的龙舟下扬州吗,不是他是为了整个国家的统一。”

“当时南陈统一不久自然不好管理,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所以他才开凿了一条横贯南北的大运河、至今仍然是国家的交通要道。”

“不过可惜”赵旭说道这里居然要了摇头,他是最觉得可惜的地方。

隋朝修建大运河动用了太多的人力物力,也怪杨广操之过急了,为此他采用了过激的手段。

导致这条大运河和万里长城一样下面是磊磊白骨,这也成就了杨广的千古暴君之名。

“可惜杨广太急功近利的了,还有用人不当在百姓心中成了暴君这不能不说这是他的一个悲剧。”

连旁边的宋文秀也是深以为然。

“在说说三征高丽,杨广本意是为了扬我华夏的国威,但是高丽小国屡屡挑衅我天朝,是应该教训他一下,所以杨广的做法是十分正确的。”

高丽是隋朝的附属小国,可是对自己的宗主国却不怎么尊敬,就像你们家的一个下人平时吃你的用你的,突然要打你。

你能忍受了吗,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杨广准备亲征高丽,要教训一下这个调皮的孩子。

高丽就相当于大隋朝的孩子,孩子不听话,身为老子当然要去揍你了。

好让你知道什么是长辈,让你学会敬老这是天经地义的,谁也不能说什么?

另一方面你高丽敢挑战我的权威,那下一次其他的的小国家还不纷纷效仿。

那我怎么办,只有狠狠的去教训你,让你心服口服,同时也达到震慑的效果这是没说的吧!

第170章以德服人

在赵旭的认知里面自己的孩子不听话那是绝对要去教训的,虽然不不怎么赞同棍棒下面出孝子。

却也不怎么反对,既然这句话能够流行起来,经得住了时间的考验,那说明它还是十分的有道理的。

对于当时的大隋朝来说,附属国高丽就是他的孩子,你既然不孝我就教教你让那个你知道什么孝顺。

在他们坐的小亭子里面还准备了热好的酒,在这寒冷的冬夜,喝上一杯还是不错的。

两人时不时的喝上几口,感觉到浑身都是暖洋洋的,特别是对面的宋公子已经是小脸通红了。

“我虽然赞同出兵高丽可是,从儒家的角度上我们大国不是应该要以德服人的吗?”

这句话一出来赵旭知道眼前之人也是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熏陶呀,以德服人。

这就是那些老夫子迂腐的地方,都要以德服人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估计就没有了争端。

讲究以德服人、那还要朝廷的军队干什么,都去以德服人不就好了,还节省了开支。

以德服人不是吗,你去游说周围的国家,让他们投降于宋朝,看看他们同不同意。

以德服人好呀,每当有战事的时候,你就向两军阵前一站,以德服人去吧,看看他们听不听你的。

只知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真叫他们这样去做的时候,他们绝对会百般的推辞,哪里还有什么以德服人的样子。

他们也就是过过嘴瘾,真的用到他们的时候,就没有音了,这样的人有什么用。

赵旭抿了一口酒,十分轻蔑的说道:

“什么以德服人那都是骗人的,是那些所谓的先贤们为了自己名声杜撰出来的一场莫须有的口号而已。”

“这个口号就是个银枪蜡像头,中看不中用,这些提出这个口号的人都是一些虚伪的人,还敢自称是圣人。”

赵旭又是一番吐槽,丫的这是他对古代那些虚伪的人的不满。

“天麟兄,不能以偏概全吧,毕竟他们也是圣人,提出来这样的经典名句也是有一定的水平的,你这?”

宋文秀是多天麟这个称呼习惯了,唤作其他人,让你直接称呼的那个超太子的字,你敢这样吗?

可是他就敢,因为他心里又不想做官或者在仕途上有发展,当然不必这么小心了。

所以他能和赵旭这么随意,换做其他的读书人,估计还真的没有这么大胆。

“呵呵,圣人?他们却是是被人称为圣人,但是在我眼里他们都是一群虚伪的圣人,也许他们某一方面是值得别人尊敬的,可是这一点我是不赞同的,什么以德服人?”

“碰到这种事情,就是要打的那些有异心的人不敢反抗,才能让他们害怕,让他们口服心也服。”

什么时候任何的师弟啊拳头大都是硬道理,强权就是真理,他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个贬义词。

也不要说什么人家霸道,谁让你没有这个本事呢,看看一千年后的一个国家。

人家是怎么在全球横行的,你去跟人家说以德服人去吧,人家甩都不甩你,你能把人家怎么着吧。

这一点就是赵旭当时十分的不满的,自己所属的国家,总是大局为重,什么是大局,呵呵呵。

现在他自己有能力了额,绝对是要做个老大,而不是在哪里以德服人,只有从骨子里面将他们征服,这才是正道。

他很快又回到正题上:

“我都知道杨广即位后,身为大隋朝属国的高丽想着趁新军刚即位,来点什么好处。”

“因为他们的认知里面我们中原的王朝,新君主即位总是需要稳定的,即使有罪的人在这个时候也会赦免的。”

“于是不但私自陈兵边境,威胁这新即位的杨广,更加宣布以后岁不朝贡,不再承认自己是隋朝的附属国了,也就是妄图自立了。”

真不想那什么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完全不同的兴致,我又没有强迫你,你自愿作为我的属国。

作为属国你平时的遗物就是服从宗主国,缴纳个贡品什么的,你有事的时候我帮你解决。

你被谁欺负了,打不过他,好说,我替你揍他,这就是我的义务,也显示了我大朝上邦的威严。

现在你居然陈兵我的边境,胆子肥了,你这是打我的脸,既然这样我就没有什么好说的,揍你丫的。

“并且这个高丽还妄想能够占领我朝的领土,你这就是蚂蚁想干掉大象呀。不打你打谁你太放肆了。”

大象会在意一只蚂蚁吗,不会,因为蚂蚁在他的眼里是微不足道的。

可是有一天你惹恼了大象,你也就悲剧了,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宋文秀也是被他说的没有话来回答了。

赵旭说的听起来确实很符合当时的情形,而且都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的,你让他怎么反驳。

他还没有想好说什么。这边赵旭有开始说了起来:

“要知道高丽这件事情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先很多的人都在看着隋朝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的。

西北的吐蕃、东北的粟末、北方的突厥、朝鲜半岛的新罗、百济等属国部落,都在看着这件事情的发展。”

“一旦隋朝对高丽忍让,这些属国或者是部落就会纷纷效仿高丽,个个店铺闹自立,个个都想独立,然后陈兵边境威胁隋朝廷。”“真的到这个时候我中原王朝真的是岌岌可危了,还有什么以德服人,都是胡扯,随让杨广当机立断,出兵讨伐是极为正确的,能给其他宵小之辈以震慑。”

震慑有时候是最有效的做法,不知道杨广当时是怎么想的,但是赵旭是这样想的。

想他在扬州将李重进的心腹基本上全部杀掉,就是一种震慑,让其他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当时有之情的大臣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就进言说太子杀戮过重,还说我们都是要以德服人,以礼服人,怎可如此妄动干戈?

“当时赵旭就说了一句话,就让他乖乖的闭嘴了:

“下一次再有这样的战事,你让你亲自去以德服人,以礼服人,做好了话,给你升官封爵,不行的话,诛你九族。”

跟我说以德服人,以礼服人,你怎么不说了,这样的懂得什么是德行,什么是礼节吗?

礼节是给得礼仪的人看的,并不是给这样的人当摆设的。当年匈奴侵犯大汉王朝,你们那些儒生怎么不说咱们要以德服人,讲究礼节。

人家匈奴人估计能当场将你这样的人呢给剁了喂狼去,跟他们讲礼,找死。

西晋灭亡的时候。五胡的蛮夷在北方大肆的残杀我汉族的百姓,几乎造成我汉人的香火断绝。

这时候你们这些人去说吧,你可以这样:

“你们这些人别杀我们汉人了,你们要以德服人,要以服人。”人家听吗,那时候你们不去说呀,现在在这里唧唧歪歪的。

也不看清楚是什么就说以德服人,我呸,当年要不是汉武大帝的铁血政策。

要不是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杀戮匈奴,你觉得汉人能剩下几个人,又能有几个人。

要不是名将陈汤,犯我强汉,虽远必诛,谁能震慑西域那些小国家。

再者说了五胡乱华,汉人惨死,要不是武掉天王冉闵一道杀胡令,发誓屠尽胡人,你们这些穷酸能有命在。

就这你们还给他安上一个十分不好的名声,史书上记载他的也寥寥无几。

这都是因为不符合你们的以德服人,这是什么世道,当时面对屠杀你们的以德服人呢?

没有想到这是以前的事情了,没有想到今天在这里再次想起了。因为宋文秀刚才也是说了一下关于这个礼的看法。

因为就有史书记载杨广是不顾礼仪,妄自东征高丽,这一点宋文秀也是很不赞成的。

他是这样说的:

“对对付什么样的人就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对于善战的民族我们要比他好要善战,打的你服气,然后在教你礼仪。”

这一点倒是让赵旭想起了文化的同化,以后征服那些蛮夷可以用这一招。

“宋公子说的对,即使讲礼也是要等他们归附王化以后的事情,对于那些不懂礼节的人,讲什么礼节。”

“天麟兄说的十分的对,这一点我也十分赞同,这礼节可是天下的大义有时候是不能失去的。”

这就是这个时代最为麻烦的一件事情,虽然看着这是鸡肋,可是有的时候失去它还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