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皇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江南剿匪惨烈了许多,四色棍如今只是有些极端,并不是傻子,虽说京师有五十万人马,但英法联军也是有可战沙俄二百万人的精锐之师的。

“嗯……难说!但此战必开,肃顺之事还要遮掩一段时间,正好趁此战来消弭影响。

如今的朝廷的钱粮虽多,但因为长毛贼的缘故,这民心,也散乱了许多,借此一战,不仅可以练就一支强军,也能将大清上下的民心民意聚成一团。

内外蒙的事情不就是极好的表现吗?此战之后,大清上下必然是铁板一块的!

再者说了,此战是在咱们家门口开打,朝廷背后是四万万大清百姓,英法两国的人口加在一起也不过一两千万,败咱们又能败到哪里去呢?

正巧两位王爷也在,京师城外的五十万人马,陛下领十万,两位王爷各领十万,僧格林沁领十万,臣带着十万人,与英法洋夷决战与京津一带!

咱们君臣合力,一致对外!”

杨猛的说法是极为提气的,但让端华、载垣、僧格林沁带兵,四色棍是不信任的,而端华、载垣的脸上也露出了惧色,带兵是好,但要看是什么时候。

如今这年月,皇帝不信任身边的满臣和王公,带兵就是取死之道呐!瞧皇帝那脸色,阴沉的都要滴出水来了,应了这事儿只怕死的也快啊!

再者僧格林沁、肃顺、桂良,在张家湾、八里桥一带败得惨不忍睹,十万八万的人马眨眨眼的功夫就死没了,即使皇帝允了,若是战死在沙场多冤?

“陛下,我们兄弟文不成、武不就,做些闲差还差强人意,这战时带兵,只怕误了国家大事呐!”

杨老三这货,你示忠也不能拿着咱们两位当枪使啊!瞪了杨猛一样,端华一个劲儿的摇头,坚决不接这样的差事。

“郑亲王说的不错,咱们俩兄弟,给陛下和部堂打打下手还面前,亲自操刀上阵,只怕折了我大清的威名啊!

这样吧!我们俩,就做部堂的督粮官如何?”

载垣也是出了一头的白毛汗,扯什么犊子呢?杨老三这王八犊子说啥不好,偏偏要说带兵的事儿,如今皇帝最膈应的就是这王爵带兵,不见那僧格林沁都不怎么受待见了吗?提这事儿,简直就是没眼色。

“陛下、两位王爷,杨三的如今的差事,本就扎眼,再带着京师外的大队人马,只怕惹人非议啊!

今早彭中堂提醒了杨三一声,杨三一想也是如此,如今的杨三揽的差事太多,只怕各地的督抚不忿呐!”

杨猛的意思,四色棍、端华、载垣都清楚,无非是避嫌而已,但如今这世道可不止四色棍信不过外人,端华和载垣,也是被自己的亲弟吓怕了,这是人不是人的,只要手里有了兵权,就想着谋朝篡位,自雍正帝时的年羹尧算起,到如今的桂良、官文、肃顺,只不过这汉将变成了满将,世易势移,如今这世道外人倒比自家人可信呐!

“三哥,不必多说,战事已近,临阵换将非是吉兆,杨三哥朕是信任的,除了杨三哥,朕也不信旁人。

就如杨三哥所说,剿贼灭匪已经不足以转移旗人和百姓的视线了,如今朝廷需要打这一仗!

咱们君臣合力,一致对外!”

一听杨三哥又要避嫌,四色棍也急了,从武汉三镇到九江,从九江到广州,杨三哥一直在避嫌,到了京师也是如此。

提军机首辅,找自己的对头,带兵打仗,让满人的王爷掌兵,在四色棍看来,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自己与杨三哥一体同心,有什么必要去避嫌呢?

“那咱们就君臣合力一致对外?”

“嗯!君臣合力一致对外!”

“对!让那帮蛮夷瞧瞧咱们八旗爷们的血性!”

“嗯!也让那帮蛮夷瞧瞧咱们大清百姓的心志!”

第七百八十五章军情网(上)

打内战,或许杨猛找不到合适的由头,但对外作战,由头很多,从二十年前的庚子一役两千万两的赔款说起,到如今变乱江南的太平天国,都是可以与洋鬼子挂上钩的。

两千万两的赔款,在老百姓的耳中就是一个天价,而朝廷为平定太平天国,所支出的军费,以及战乱之中损失的钱粮,也是一个巨大而恐怖的数目。

老百姓生活困苦,朝廷的税赋极重,有了这两大由头,老百姓的愤恨,也就会从大清朝廷身上,暂时转移到英法洋夷,或是其他洋鬼子身上。

百姓是精明的也是愚蠢的,当大部分人都有吃有穿的时候,这样的视线转移很有用也很有效,但这也只是暂时的。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朝廷的税赋也将变本加厉,当税赋再次变得不可承受的时候,如今发起对外战争的大清朝廷也就到了落幕的时候了!

之前彭蕴章组织了再进的翰林们,对这些进行了包装,杨猛选了几十份很能鼓舞人心,增加百姓仇恨外洋情绪的文章,连同以四色棍的名义起草的举国之力、一致对外的檄文,发到了大清所辖的所有地方。

从江南到漠北,从东南沿海到西南边疆,除了在云贵川藏,这样的檄文是以杨家的名义发出的,其他地界,都是以大清朝廷的名义发布的。

如今大清直接控制的地域,行政还算是清明的,肃贪加上杨家的地方政权。可以很好的执行军机处所发布的政令。

即使大清所属的府道州县。扭曲了这些政令。杨家所属的地方政权,也会在乡镇村寨这一层级,将变相扭曲的政令,纠正过来。

政令可以及时准确的传达并执行下去,让整个大清,成为了一部可怕的战争机器,江南、西南、西北、华中、华南、华北,这些地方聚集了大清绝大多数的百姓。数亿人为了保粮,固河修渠,这样的工程进度也是极为可怖的。

根据杨家底层政权的反馈,杨猛预计除西北之外明年大部分地区的庄稼,都不会受旱灾水灾的影响,没了大面积旱灾水灾,即使粮食略有不足,加上些别的东西,总归是饿不死人的。

若是西门子、诺贝尔等人,能顺利的带回化肥的大规模生产方法。那大清粮食的自给,一两年之内。就能勉强办到。

欧洲的种植技术,米利坚的种植庄园模式,西山和明湖也在慢慢的整理之中,云贵川藏所属的西南一带的大牲口,也在陆续的往外走,尚算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足以在三五年之内,让整个大清的牲畜数量,连年翻番,三五年之后,待这些大牲畜可以用于耕作了,那可以节省出来的人力也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量。

勉强可以连通鲁豫甘陕的黄河水道,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货物的流转,以及减少运输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若是西北、华北、华中平原一带的铁路网能建成的话,可以节省的人力数量,也是可怖的。

用水渠、化肥保粮增产,用牲畜、运河、铁路节省人力,那整个大清,可以闲置出来的壮劳力,将是以千万来计数的,矿场、工厂、军队,都不足以消耗掉这批壮劳力,那杨猛也就有了对外大举移民的基础。

但是,这些都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即将到来的京津一战的胜利,一旦京津一战败了,后果也是极为恐怖的,有了沙俄佣兵的参与,一旦此战败了,不仅京津不报,直鲁热河也难保,东三省更是沙俄的囊中之物。

这次战争,英法俄三国或许觉得自己投入了足够的筹码,杨猛这边何尝不是呢?与南方相比,北方更不容易受到攻击,杨猛选择在北方开战,一是地利、二是天时、三是人和,但有了这些,杨猛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一旦此战失败,北方不保,相对于北方,更容易被攻陷的南方也就不保了,京津一战,如果一败涂地的话,那大清就是第二个印度,属国一样的殖民地啊!

四万万百姓也是财富啊!几年十几年下来,大清还会剩下多少人?英吉利又会用大清百姓的生命,创造多少财富呢?

京津一战绝不能败,一旦败了,杨猛是没有退路可走的,死再多的人,杨猛也要保证京津一战不败!

胜利或许有难度,但用人口填出一个不败之局,杨猛还是有十足把握的。

天时地利人和,在京津一带,杨猛都是占有的,这是国战,杨猛之前的手段也用上了,人和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天时,开战之时,必将是京津一带最为寒冷的时候,即使欧洲人习惯了寒冷,但寒冷条件下作战,即使是精锐的老兵,也难以发挥出相应的战力,杨猛这边的新军和民团,虽然都是新兵,虽说也会受寒冷的影响,但寒冷可以拉低双方的兵员素质差距,在兵员素质上强过经历过战争的欧洲老兵,杨猛之前也没有这样的想法。

只要韦驼子的新军,能在初战之中,站住了脚跟,那此战即使不利,也是个烂摊子,大清与英法俄四方的烂摊子,而战争在京津一带拖延下去,最终胜利的只能是大清了。

地利,一是杨猛这边对京津一带地形的熟悉,大清的闭关锁国,也就有这一点好处了,对于大清的地形,英法俄或许有些了解,但那都是外围的,一旦深入京津之后,那里的地形就需要提前侦察了,临时侦察,细致是保证不了的,不细致就有漏洞,有漏洞就是弱点就是战机。

这第二就是交通的便利,大运河可以连通直鲁直到江南、西南,有了驳船有了大运河。江南、西南一带的兵力。之多半月时间。就能投入战斗,有了大运河,杨猛就能源源不断的从江南、西南,调集兵力、征集粮食,这大运河是京津一战绝对主力的后勤通道。

西北一带,也是连通京津的,还有蒙古、东三省,几乎全国之力。都能聚集于京津一带,就地利来说,英法打的是局部战争,而杨猛打的是国战,这对战争来说,无疑是胜利的有利保证。

天时、地利、人和,杨猛都占了,但这些对他来说,还是有些不足够的,大清。再怎么说也是落后的,虽然有了优于英法联军的德莱赛后装枪。但对于火器和枪械的应用,即便是久经磨砺的新军,也是落后于欧美各国的。

欧美的火枪、火炮已经使用了数百年,之间没有间断过,而从前明到大清,康雍乾三世,对于火器的运用却是以扼杀为主的,在欧洲,或许小孩子也知道怎么使用火枪,但在大清,在京师外面的五大营之中,许多士兵,对于火枪依旧陌生,在他们眼里,火枪还是不若大刀片的,这就是差距,运用上的差距。

一旦战争开始,许多时候,对于火器的灵活运用,将决定一场局部战争的胜败,一败再败,杨猛就要丢了北方,对于火器的熟悉程度,杨猛这一方无疑是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

大兵团作战,无论是英法联军还是峨罗斯的佣兵,经历过无数战争的他们,已经熟悉了大兵团作战,而如今的新军,大兵团作战还是在沙盘之上进行的。

将领的素质之间的差距,或许可以用沙盘推演来拉近,但兵员对于大兵团作战的不熟悉,无疑也是杨猛一方极大的弱点。

再就是海陆配合了,若是英法联军能够突入内陆,能够意识到海河的重要性,在冬季筑坝拦河虽说是个对策,但河坝还是可以被摧毁的,枯水期的海河,也很难弄一场足以毁灭战舰的大洪水,若是英法联军依凭海河,来一个水陆联合作战的话,那就是很难抵挡的了。

可以快速移动的水上炮台,可以相互配合的陆地兵团,一旦,英法联军选对了战法,战争对杨猛一方来说,就是极为艰难的。

双方各有优劣,但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还有一个,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