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日王彦正于账内处理文书,轻点之前所获得的马匹、铠甲、兵器、粮草等等物资,亲卫却进来禀报,言:“启禀国公,王夫子与顺军李过来到营外。”
王彦闻言,顿时大喜,不及整理衣冠,匆匆出迎,遥见王夫之,抚掌欢笑,待走的近前,王彦先作一礼,王夫之慌忙扶住曰:“士衡乃国之重臣,兄乃布衣,何谦恭如此?”
王彦执其手,感叹道:“彦自小随兄治学,公即为吾兄,又为吾师也!彦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
王夫之闻语甚为感动,又见他衣衫不整,知其真心,脑中不禁回想起曾经带着年少的王彦,游山访友,授其经意的日子。
而今时光荏苒,昔日跟随他身后的小小少年,已经成为国之石柱,而他也两鬓斑白,着实令人感叹。
这时王夫之微微愣神之间,王彦又看着旁边一员青年将领,喜道:“这位将军,想必就是威名播于天下的一只虎,李过将军了。”
李过乃是李自成之侄,陕西人,生得高大威猛,面如刀削,棱角分明,一看便是一员悍将。
“末将,特来谢过国公搭救之恩!”如今大顺以亡,所以李过在面对王彦时,将姿态放得很低。
王彦连连挥手,“将军不必多礼,今后你我同殿为臣,理应相互扶持,来来来~此处不是交谈之所,且随本督入帐再谈。”
当下王彦便一手执一人,将两人携入帐中。
李过见王彦如此热情,心里放心不少,至少不会像何腾蛟一样,排挤打压他们了。
帐内,几人座定之后,约微寒暄,王彦就直接进入主题,“想必李将军也知道,朝廷连顺抗清之举,乃是本督所谏。今将军以与堵抚台合营,就是愿意归于我大明麾下,本督作为陛下任命的招抚大臣,向李将军保证,堵抚台与顺军达成的招抚之议,本督一概同意,绝不会对顺军有任何压制之举。”
王彦在甲申年之后快速崛起,从一届举人,一跃成为当朝国公,位居极品,而正是因为他提升的太过迅速,所以李过对他并不是特别了解。
国人面对大事,多信奉德高望重的老者,而对于年轻人则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王彦虽然早以蓄须,但在李过眼中还是太过年轻,他听了王彦的话语,才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国公爷,竟然是招抚大事的主导者。
“国公~”李过抱了抱拳,“去岁八月间,我东路军余部,欲与何督师合作,结果屡受排挤,后东西两路军汇合于荆州,堵抚台以大义感召,我等随决意效忠大明,但具体如何招抚,却也没有定夺。本来我等想打下荆州,为朝廷立些功劳,再细谈具体策略,不想荆州一战,却全军大败。今国公主持招抚,不知欲如何安置我等耶?”
李自成身死之后,顺军已经走投无路,他们本觉得与大明同文同种,所以投靠大明,但这几个月的经历,却使他们心中存在一丝疑虑,而在荆州之败后,这份疑虑就变得更加厚重起来。
王彦闻言,微微一笑,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章,递给李过道:“此本督写予陛下的奏章,李将军且先观之。”
李过见此微微一愣,连忙起身,恭敬的接过,而后退回座位观看。
臣广东总镇王彦拜上。
自去岁八月,臣谏言招抚顺部,至今已有光阴半载。今臣奉圣命,入楚抗清,每思前言,皆感吾皇陛下中兴在此一举也。
顺将李过,高一功等原系分守西北,倾慕英主,悔罪投诚,转战千里,杀虏逾万,此真百战雄师,天留之以资陛下也。
今臣与顺部大会于荆州,恳请陛下,大破庸常之见,速下诏抚之,以列侯之爵相招,则一纸招书,收数万精锐之心也。
臣伏乞陛下,念国之艰难,良机不再,准臣之议,则臣愿自请督师,为陛下气吞荆楚,会师金陵也。
李过看完,心中不禁一动,脸上尽有一丝潮红。
大顺军逼死了崇祯皇帝,大明的朝臣多敌视顺军,朝堂上内阁大学士蒋德璟、路振飞、林增志等人,都对招抚顺军极为不满,曾言,“李贼破北京,罪在不赦,其党安得封拜耶?”
大顺军同何腾蛟合营时,田见秀、袁宗第、刘体纯这些在大顺朝爵封侯伯的大将,却只被封了个参将之衔,连个总兵都没封到。
李过没有想到王彦会给他们请封侯爵,心里顿时大动,连忙将奏章奉还,而后行大礼道,“末将谢过国公之恩!”
王彦走上前来,将他抚起,而后道:“除了爵位之外,顺部所需银饷物资,本督也一概补齐。不过,李将军也该知道眼下情况,顺军既然接受大明的招抚,接受官爵待遇,就得要接受本督的指挥和改编。”
………………………………
第216章入顺营王彦拜高氏
两路顺军,按着王彦之策,一路赶来与他会师,一路留在湘北监视常德的清兵。
这时在荆州城外,无数营帐沿着江岸而立,颇为散乱的绵延数十里。
一群群衣衫褴褛的士卒,在营中四散而坐,显得士气十分低迷。
此时在一座还算完好的大帐内,十多名顺军将领聚集在一起,而为首的则是一名美妇人。
那美妇虽然身穿普通布衣,却依然掩饰不住她的倾国倾城之颜,以及她身上的一丝贵气。
她正是顺军名义上的领袖,李自成的妻子高氏。
这时一员将领出列道:“皇后,制将军,王彦所给的条件虽然优厚,但末将以为改编之事却万万不可也。”
大顺军虽然接受招抚,但至今只是停在名义上,所以顺军内部还一直在用大顺朝的官爵相互称谓,这也是王彦必须要改编顺军的原因之一。
高皇后并不是什么有大志向的女子,她并非武则天、吕氏之辈,她只是一个普通妇人,当然她能贵为皇后,虽然秉性软弱,却也知理明义。
这时她听了将领之言,悠悠道:“刘将军今后切莫再要称谓妾身为皇后,今李将军与诸位既然都已经决定效忠明廷,就莫要在用顺制相称,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妾身有一言,诸位将军既然归顺大明,那还是按大明的规矩来行事,要好上一些。”
大将袁宗第出列言:“皇后有所不知,臣等虽愿效忠大明,但大明对臣等却未必真心。王彦其人,我等不胜了解,他欲整编吾军,其意为何?若是借机吞并,臣等岂不失去了在乱事立命的本钱,成为板上鱼肉,任人宰割!”
袁宗第之言,可谓说出了在场诸多顺军将领的心思,他们没拿大明朝一丝银饷,现在大明朝却要夺他们的军队,他们自然不干。
李过听了王彦之言后,心情十分复杂,他觉得王彦应该和堵胤锡一样,都是有操守的正直能臣,是值得相信的存在,但改编一事却关系到顺军余部的切身利益,他听诸将都不同意改编,不得不开口道:“楚国公,向本将保证,各位在大顺为侯者,在大明亦为列侯,为伯者亦为伯爵,银饷物资也会为我等补齐,其欲改编,实为便于指挥也!我等既然欲归降大明,就该融入大明,不然独成一系,大明亦不敢用也。”
诸人闻语,微微沉默,片刻后磁侯刘芳亮言:“制将军之言有理,只是我等出身流贼,若交出兵马,朝廷秋后算账,为之奈何耶?朝廷之言能信耶?楚国公是能托付之人耶?”
刘芳亮一连三问,李过都无法回答。
帐内之人,都不是轻易就能被说服之人,而就在诸人沉默之时,却忽然有下属禀报,言楚国公以到营外。
众将见此微微皱眉,但还是立马出帐相迎。
李过等人来到营外,便见王彦一身常服立在塞门前,身边只带了王夫之一人,身后则是五十余量满载物资的大车。
这时王彦见一大批将领迎上来,脸上随微微一笑,指着身后的大车道:“这些粮草足够大军十日之用,李将军且先收下,待本督派遣的购粮之人返回,再拨足粮草予将军。总之从今日起,吾军上下吃什么,将军军中便吃什么。”
李过见此连忙道谢,顺军确实急需粮草,随赶紧让人收下,士卒们见一车车的米粮被运入营中,顿时欢呼一片。
这时王彦对于李过的谢意,却挥手道:“将军既然为朝廷效命,那吃朝廷之粮,何须谢耶?”
当下王彦又在李过和王夫之的引见之下,与诸位顺军将领一一认识,才知大将刘芳亮、袁宗第,刘体纯,等人皆在其列,他心里顿时大喜,好言抚慰众人。
诸多顺将见王彦不紧送来粮草,而且不待护卫便进入顺营,觉得他与何腾蛟之辈完全不同,特别是他的表态,让众将心里都生出了一丝好感。
李过见此,连忙请王彦入帐相谈,但王彦却道:“今来顺营,能见诸位将军,本督心中甚慰,但既然来了,就还需拜见主人,不知李将军能否引见。”
李过闻言,却同诸多顺将一起连色一变,王彦要见的主人,自然是李自成的妻子高氏,这个名义上的顺军之主。
顺军投降明军,高氏的地位其实比较尴尬,他曾是顺军诸将的皇后,地位尊贵,授诸将朝拜。
如今众人归顺大明,高氏该以何种礼节来见大明的官员,而大明又以什么身份来对待高氏,这都是个复杂的问题。
从法理上讲,大顺既然完蛋了,那高氏就是罪人之妻,见官就得拜,但李过是其侄,高一功是其弟,顺军将领必然不能忍受高氏受到欺凌,但对大明来说,高氏乃是大顺皇后,自然不能继续享受什么尊贵的地位。
此时王彦要见高氏,李过等人首先想到的是高氏该以何种礼节来拜见大明的国公爷。若是拜之,那他们这些将领,又该如何对待大明呢?他们在大明的地位又是如何呢?
面对王彦的请求,李过等人不好拒绝,只得一边让人通知高氏,一边将王彦引到高氏帐中。
高氏对于王彦要见她,心里亦是一阵惶惶,她不知该如对待王彦,她本欲行礼拜之,但方才传话之人却言:“若对方是天子,拜之无妨,但若拜一督抚大臣,营内诸位将军,就无法同王彦谈判,将无法自处也。”
在高氏的不安之中,王彦来到帐外,得到侍女禀报后,入内相见,诸多顺将则分立两侧。
高氏观王彦身穿紫袍莽服,头戴乌沙,剑眉星目,器宇不凡,身上正气浩然,心里不禁一声赞叹。
她原本以为王彦是一位年近半百的持重老臣,却没想到竟然是一位未及而立的英气青年,她看着王彦那俊郎的面庞上,带着疤痕的脸,顿时就微微失神起来。
而就在高氏微愣的一瞬间,王彦确忽然双手向前,一抖衣袖,便长揖一礼道:“大明朝楚国公王彦,拜见夫人!”
………………………………
第217章王彦一拜收军心
顺军如今不过是残兵败将,何腾蛟等人依然将他们视作流寇,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得不到相应的地位和认可。
王彦以大明朝楚国公的身份,拜见高氏,这就意示着他们被大明,起码是被王彦所代表的一一派所认可和接纳,不再是什么异类。
此时王彦的诚意已经不言而喻,他用行动表明了,他并不歧视农民军,他将他的政治前途,与农民军绑在了一起,自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