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下计议妥当,王彦便率兵离开重庆府,火速往夔州集结。
七月五日,大暑刚过没几天,烈日当空,万里无云。
毒辣的阳光烘烤着大地,树木草皮都被晒得焉了,这种天气用兵,不但考验将士,更考验指挥者。
袁宗第带着五千士卒作为全军先锋奔驰在前,这里已经是夔州地界。
因为战乱的关系缘故,沿途所有村庄几乎都为之一空,百姓大部分躲入了山中。
大巴山、巫山使得夔州之地耕地稀少,道路不通,本就没有多少人口,现在战乱一起,就更加看不到人影。
袁宗第身上披着战甲,全身都浸泡在汗水当中,铁盔下的脸被晒得赤红,他们过了武宁奔出进十里,硬是没见到一个村庄,连喝口水的地方都没有。
时至正午,太阳正毒,袁宗第打马到了一颗大树下,翻身下马,将头盔摘了下来,在树阴里坐下。
众多明军见此,顿时大喜,纷纷在道路两旁的树荫里,找地方坐好。
“督镇,前面有个镇子,有百来户人家。”
袁宗第休息片刻,往前继续侦查的哨骑打马回来,禀报道。
有镇子,这到是个好消息,袁宗第当即起来,刚休息没多久的明军将士也哗啦啦的站起身来,继续在日头底下前进。
大军走了没几里,果然见群山之间夹着一个小镇,数千兵马顿时一拥而入,下得百姓纷纷躲入家中暗室里,下得赫赫发抖。
明军拥进镇子,便冲到井边,吊起水桶痛快喝水,闹了好一阵才安静下来。
镇子并不大,容不下多少人,士卒在屋前的阴凉处靠墙坐好,镇子里装不下,剩下的人马便在镇外寻树阴躺下。
镇子里的百姓,匆匆躲入屋内,心惊胆颤的等了许久,也不见外面的丘八闯进屋来翻箱倒柜,一些胆大的汉子站起身来,想要看个究竟,旁边抱着孩子的婆姨连忙拉住他的衣袍,眼中满是恐惧。
汉子挣开,示意婆姨安心,蹑手蹑脚的出了暗室,小心的来到院子里,眯着眼睛往从门缝里往外一看,便见院墙外面阴凉处,密密麻麻的明军士兵,或坐或卧的一片,汉子眼帘立刻朦胧起来。
袁宗第进了镇子,在镇子中央的大树下坐下,旁边就是供全镇人饮用的水井,他喝了几口水,清甜冰凉,喝完又将瓢里的井水直接淋在头上。
歇息了好一阵之后,袁宗第看了看四周,没见一个乡民,便让人将本地的大保正唤来。
没多久,一个枯瘦的老头儿,被带到他面前,跪下行礼,“小老儿,孙守箕龙宝镇保正,见过将军。”
袁宗第也是北方人,比关外的八旗兵强不了多少,他实在热的紧,抬抬手,示意亲卫把保正扶起来,然后问道:“这龙宝镇离万县还有多远?”
保正听了问话,脸上漏出惊讶之色,“回将军话,向东二十里就是万县了。”说完,他看了袁宗第一眼,又壮着胆子提醒道:“将军要去万县,可是那里现在盘踞着好几万清兵哩!”
袁宗第哈哈大笑,“老丈放心,我五忠军打的就是清兵,要不是他几万人窝在万县,我们也不会一路跋涉而来。”
众将士闻语,亦满脸笑意,不过袁宗第笑归笑,行事却不唐突,笑罢遂即吩咐道:“那吴三桂也是成名日久的人物,我们不能大意,今日大军便在此停歇,等相公兵到了,再一同杀向万县。你们都去安排扎营。”
众将从树荫下站起身来,齐齐抱拳,“诺!”
待将领离开,袁宗第又吩咐亲兵取来一百两银子,然后对保正道:“山道难行,大军补给不济,将士们啃了几天的冷饼,还请老保正拿着银子在镇中为大军买些吃食,最好能炖锅肉汤。”
俗话说贼过如梳,兵过如篦,老保正之前就觉得这支人马不一般,这年头拿东西还给钱的兵,真是好几十年没见了。
老保正看了那百两银子,绝对够整个镇子忙活大半年了,但他却不敢去接,反而面漏难色。
袁宗第见此,微微皱眉,那老保正见此连忙解释道:“将军,不是老小儿不识抬举,王师收服河山,我们也是翘首以盼,本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但昨天万县的清兵刚来镇上,将镇上的口粮几乎全部抢走,镇上实在是没有粮食卖给将军了。”
袁宗第在龙宝镇等了两天,王彦大兵才到,当下便拔营,与主力一起杀向万县。
下午,万县城头上清军将士林立,正站在城上往下眺望。
城外,不断汇聚而来的明军,已经将城池西面的大片空地完全占据,不少士卒开始搭建营寨。
大批的民夫进入山中,开始砍伐树木,建造寨墙的同时,一部分人也在工匠的安排下,开到打造攻城器械。
王彦跃马于大军之前,他率近百骑兵迅突进至万县城下侦察。
万县是个山城,南临长江,虽然没有护城河,但地势高,四面只能仰攻,大型器械都使不上劲,攻城难度较大。
王彦看了一圈,对身边将领道:“看来只能从南面江滩上攻打,有利于大军展开一些。”
他话音刚毕,一名骑兵急忙打马过来,禀报道:“启禀相公,城内有人出来,要见相公。”
王彦闻语微微一笑,“本阁还没射书信入城,吴大将军便自己派人出来了。”
(感谢白雪皑皑,书友4828的月票,)
………………………………
第527章世镇四川
夔州之地,大山遍布,说贵州地无三里平,夔州的情况比之还要恶劣。
万县地势可谓险要,其实不止万县,夔州其他的县城也大多如此,王彦听了亲卫的禀告,遂即结束了对夔州的观察,一拉缰绳与一众将领打马回营。
他与陈邦彦并行,边催动战马,边问道:“先生,过江联系高一功的人回来了吗?”
“还没有,不过傍晚应该能回来。”
王彦点点头,又道:“这隔着大江,联系着实不便,先生再派个人过去,告诉高一功,让他尽快过江。”
如今王彦兵临万州城下,吴三桂的兵马龟缩回万州城,已及城外几处险要的山峰之上,不敢出来,原来被堵再长江南岸的高一功部,就可以安全过河了。
明军大营建立在万县西面的一片稻田上,稻子已经割掉,留下一株株的稻桩,还有草堆。
本来现在早该开始夏种,但是由于战事的影响,今年万县的秋粮肯定绝收了。
稻田并不是很大,在两座山脚之间,大概八百亩左右。虽然与江南、湖广成片成片稻田无法相比,但在多山的夔州,绝对算得上是一片上好的稻田。
中路军四万多人加上民夫,这片稻田根本容纳不下,所以营帐从山脚下的稻田,一直覆盖到两座大山之上。
此时大营呈现一片繁忙之态,除了监视万县防止清兵乘着明军立寨未稳,突然杀的近万明军之外,其他的士卒和民夫们都忙着砍伐山上的树木。
其实建造寨墙,打造器械并不需要太多树木,而明军却大有将两座大山伐光之势,却是因为七月时间,本就容易失火,王彦可不想重蹈汉昭烈皇帝的覆辙,被吴三桂来个火烧连营,致使功亏一篑,所以营地内的树木都要伐掉,营外也要砍出隔离带出来。
一行人回到营中,戴之藩老远看见,连忙迎上来,先给王彦介绍情况,“相公,来人就在帐内,是吴三桂的心腹之将夏国相,据其言,似乎是关宁军有意归降。”
王彦等人闻语,脸色齐齐一变,大多面漏喜色,关宁军如果反正,那川蜀之役基本就可以盖棺定论了。
骑兵一直是明军的缺陷,在南方水网纵横之地,以及西南的大山之中,可能还感觉不是特别重要,但今后北上中原,没有骑兵可不成。
王彦有一种恍惚之感,这胜利未免来的轻巧了一些,他当即挥手道:“走,大伙随本阁去会会吴长伯的使者。”
夏国相在帐中坐着,手边矮桌上备了盏茶,他拿起来拨开盖子,吹了吹,然后小抿一口。这时帐帘被挑开,他便见一身穿金漆战甲的英武男子,大笑着领着一众着甲大将,拥入帐来。
夏国相见此连忙起身,王彦则摘去镀金六瓣盔,漏出满头束起的黑发,把头盔交给亲卫,然后在帅案前坐下。
大帐刚刚建起,布置还不完善,大队亲兵搬着椅子放好,又迅速退了出去,一众将领也纷纷摘取头盔,在座椅上座定,目光齐刷刷的看向夏国相。
“平西王帐下夏国相,奉命特来拜见王相公!”
王彦看着来人,来到帐中拱手向他行礼,不禁仔细看了他一眼,见其身长七尺,年约三十,生得仪表堂堂,国字脸上一对星目,应该是员智将。
“吴平西,昔为明将,甚得先帝器重,倚为国之石柱。甲申年间,先帝殉难,吴将军夹于满清与顺军之间,以永平府一隅,地不足以养兵,兵不足以抗敌,势穷而归清,本情不得已。”吴三桂既然有意归降,王彦自然要捡好话说,他对这夏国相笑道,表现出相当的热情,“夏将军既然是吴平西帐下之将,便不用那么客气,先坐下再说。”
夏国相重新坐定,帐中气氛热烈,如果不看帐外数万人马剑拔弩张,打造云梯等攻城器械,还真仿佛友军会师了一般。
从王彦的话语之中,夏国相听出了他却有招降吴军之意,当下他心里不禁一笑,在座位上拱手道:“相公,我家王爷,确实一心向着大明,只是情势所迫,不得已才为满清效命。今相公挥兵入川,我家王爷不想与相公为敌,所以派属下来与相公详谈。”
王彦点点头说道:“吴平西能有此等想法,乃我大明之幸。本阁原本打算,亲自写信劝说,既然吴平西先派夏将军前来,那事情便好办了。按着惯例,本阁希望三日之内,将事情定下来。朝廷这边,可也按着弘光年间,给吴平西的诏命,封为蓟国公,关宁军依然保持独立。”
王彦这个条件,可谓十分优厚了,吴三桂投清之前只是平西伯,现在却给他蓟国公,等于他替满清干了两年,在明朝这边身价反而倍增了。
眼下明军在整体上,还是处于劣势,一个公爵换三四万关宁军,还是值得的,满清能开出一郡王的爵位,王彦自然舍得一个公爵。
当然也是因为这几年来,明朝爵封太滥,弘光、潞王、鲁王、桂王、隆武几个政权为了拉拢人心,许下了大量的爵位,以前伯爵都是稀罕玩意儿,现在公爵都一抓一大把了。
夏国相本来准备和王彦讨价还价,多拖延一点时间,但王彦一下说出这样的条件,却让他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了。
如果还提出更高的条件,那就显现出了吴三桂根本没有诚意,反而会让王彦看出来,他们故意拖延时间。
夏国相沉呤一阵,最后硬着头皮说道:“相公的条件,在下会转告我家王爷,但是对于反正之事,我家王爷心中还有一点疑虑。毕竟这三年来,关宁军在清军的监视之下,做了许多罪该万死之事,所以我家王爷还有些担心,害怕朝廷秋后算账。”
王彦认真听着,吴三桂有这种心态和顾虑,他也能理解,于是沉声说道:“吴平西有什么条件?”
“我家王爷想世镇四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