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名振回头看了眼身边众将,便又接着下令道:“传令阮进,让他带人重点突破坍塌处,从城内往左杀向城门,将城门打开!刘世勋,你带着五百督标,给本督把吊桥砍下来。”

    “诺!”他身后一员虎背熊腰的黑脸将军,立刻应下,一甩披风,转身去调兵。

    一艘战船的船楼上,阮进正挥刀指挥着人马登城作战,忽然听见棋牌官前来传令,目光便落到了那段垮塌的城墙。

    那是一个三丈宽的斜坡,许多砖石都滚入了护城河中,但因为鲁军没有填河攻城,所以鲁军无法大规模的从这里涌入城中,不过此处确实也是冲入城中的一个重要通道。

    阮进得了将令,顿时敲起小鼓,挥动旗帜,指挥垮塌的城墙两侧上,鲁军士卒从两边往里压,然后又令一只精兵,从对着垮塌处的战船上,加强正面的猛攻,形成三面夹攻。

    他自己也提着战刀,招呼着护卫涌上长梯,杀向城头。

    这时城门的激战已经开始,刘世勋带着五百督标,猛攻城门,占据一段城墙,士卒们在城上搏杀,刘世勋却一下跳上被铁索斜拉着的吊桥,他一脚踏在吊桥上,一脚蹬着城墙,刚拿出短斧,一箭便射中他的肩窝,他手中斧头险些脱手,忙换了支手,咬牙砍下,火星四溅。

    那清兵见此,还欲再射,刚拉开弓箭,一枚流矢袭来,正中咽喉,顿时捂着喉咙倒地。

    随着张名振不断追加兵力,城墙上的清军士卒已经不多,虽然他们占据地利的优势,但在楼船的作用下优势并不明显,在兵比不如鲁军的情况下,逐渐又顶不住了鲁军源源不绝的攻击。

    特别是垮塌处,面临三个方向的压力,死去的清兵滚下斜坡,已经堆起了高高的尸堆。

    刘清泰见此,发现鲁军加强了垮塌处和城门的攻击,很快洞悉了张名振的意图,不过明白归明白,但是他兵力却不够。

    一万清兵,重点防守东面城墙,一开始就有三千人马防守,北面有两千五百人,其他两门各两千二百多人,他已经将南面的两千人调来,只有二百多人看守南门,现在再调就只能调西门的守军,可西门却不比南门,城外是有高苑匪军的。

    此时刘清泰被人护着,忽然身边一名清兵就被箭矢放翻,情势危机,他再看鲁军士卒挥舞着藤牌,挡开几支刺来的长枪,后面紧随上来的高苑军借机将长枪突刺过去,枪头刺中清兵腹部,将清兵顶下斜坡的制高点,然后一脚踹出,尸体滚落下去。

    这时一员鲁军大将也从侧面杀上斜坡,他一跳下来,便一刀斩了名清军把总,这些鲁军反而占据了斜坡的制高点,结成枪阵往下突刺,背面斜坡上的清兵抵挡不住,被杀的节节后退。

    刘清泰见此,也顾不上许多,忙吩咐道:“快,从西门调一千人过来。”

    一名亲兵得令,急忙按着腰刀下城,可才跑几步,就被望斗上的鲁军射死。

    见此一名亲兵不用吩咐,忙疾步窜下城墙。

    这时城门处,忽然“嘭”的一声巨响传来,那拉住吊桥的铁链被刘世勋等人奋力斩断,吊桥重重的落下,十多名鲁军士卒也跟着吊桥摔了下来。

    几名士卒连忙爬起来,架着身上插了几根箭杆的刘世勋便往后拖,而席地坐着的众多高苑军早已全部站立起来,他们在吊桥落下的瞬间,顿时发出震天的欢呼,推着撞城车便向城下涌来。

    屋漏偏遭连夜雨,垮塌处已经涌上来众多鲁军,他们从上往下攻击,清兵反而成了仰面而攻,被长枪突刺几下,便畏惧不前,不敢向上攀爬。

    这时大将阮进,猛然将手中藤牌横着飞出,砸的几名清兵头破血流,他当即一声大喝,看准时机直接冲了下去,战刀狂砍,浑身浴血,鲁军受到将领鼓舞,顿时纷纷张嘴爆喝,吼得清兵脖子一缩,鲁军士卒便提着兵器冲下来混战。

    这以高冲下,加上气势又盛,下面的清兵顿时被冲退老远,一些清兵见抵挡不住,转身便向后逃去。

    一时间数百鲁军从垮塌处冲入城中,他们并没有去追逃散的绿营兵,阮进战刀一指,大喝一声,“城门!”

    鲁军便沿着靠近城墙的街道,急奔向两百多步外的城门。

    刘清泰见次,脸上一白,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几名清兵忙把他架起,一名千总便急声问道:“大人,现在怎么办?”

    刘清泰这种投清文人,自然没什么气节可言,他长叹一声,给自己找了个借口,“国朝多难,正是用人之时,若死能守住南通,死之可也,然死而无济于事,则为枉死,非智者所取。”

    他意思就是,城池估计守不住了,但他不想死,而且即便死了也改变不了城破的现实,所以还是要留下有用之躯。这很符合,降清文人的识时务者为俊杰,趋利避害的逻辑。

    他一把推开扶着他亲卫,对几员将领义正言辞的道:“诸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大清还需要咱们效命,南通不可守,不如留下有用之躯,立刻突围吧!”

    几员绿营军官听后都松了口气,这战事的惨烈程度,已经到绿营兵的极限了,再打下去,他们自己都没理由说服自己。

    一旁的周千总听刘清泰要突围,心里却一急,嘴上一突突,便把多铎的话说了出来,“大人,豫王爷交代,如果您守不住一个月,便要杀您全家。”

    刘清泰没想到,他这时蹦出这么一句话,脸上一下涨红,险些要被气死。

    正巧这时去西门调兵的回来,与冲到城门处的鲁军战在了一起,但说是调千人来,实际来的却不到一半,刘清泰知道肯定是出了什么变故,想着眼下难关都过不去,更加不要提什么守一个月。这根本就做不到,他一下急火攻心,顿时昏了过去。

    一众绿营将领见此,顿时愕然,忽然一人说道:“方才大人说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让我们立刻突围。”

    几人反应过来,架起刘清泰,顿时一轰而散,那周千总一跺脚,也根着仓皇下城。

   

………………………………

第692章西请衡阳藩

    西城街道上,挤满了戴着红顶斗笠的绿营兵,如上水的渔群般向外涌去。

    他们低着头奔跑,神色慌张,没有一个人回头,步伐急促而混乱,都想要快点从城中逃离。

    刘清泰一出城,整个人就清醒了过来,也不知道是真晕还是假晕。

    他骑着战马与众多清兵一起涌出西门,听到城中的欢呼声传来,隔了老远才回头张望,城头已经出现了穿着鸳鸯战袍的鲁王军。

    清兵大部以及逃出城门,但城中依然还有零星的绿营兵。

    这时十多名绿营兵,仓皇的从城门内逃出,一队鲁军鸟铳手追出,单膝跪地,抬铳一瞄,就是一排铅弹打出。

    几名绿营兵后背中弹,立刻向前扑死,一人腿上中了一铳,当即跌倒,但马上又被人架起仓惶而逃。

    西城外的高苑军,并没有正面阻击,这支绿营兵的实力还是很强的,素质远高于高苑军,若是逼急了来个鱼死网破,西城外的高苑军,未必敌的过,不过他们也并不会放任绿营兵逃脱,在他们仓惶逃出城门后,早已待命多时的高苑军便叫喊着掩杀上来。

    他们数万人,步骑混杂在一起,从后面猛追,正是他们这种非正规部队最拿手的顺风仗。

    绿营兵争先恐后的西逃,不时有人被骑兵追上砍死,一路伏尸,前面骑兵追杀,后面步兵上来就将尸体扒光,没扒到的便继续追,素质确实堪忧。

    清兵一路亡命奔逃,跑了七八里后,便进入了起伏的丘陵,勉强安全了一些,但高苑军依然紧追,大部分清兵被赶到高庄、黄桥镇一线,一头撞进了西线的高苑军中,结果被两面夹击,俘虏极多,只有少部分绕了小路,侥幸得拖。

    刘清泰知道高庄一下线有高苑匪军,所以绕了小道,他庆幸自己跑得快,没被抓住,但他境遇却也惨极了。

    丘陵不利于骑马,他又骑术不佳,一个不慎摔了下来,折了一条腿,现在是脸色煞白,而他麾下一万人马,也几乎全军覆灭,只身下不到千人还跟在身边,简直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他现在是忍着疼痛骑在马上赶路,他看着身边几员将领,也都是灰头土脸,转头对他们说道:“你们不用丧气,这次战败也并非我们的过失,大伙打起精神把本官带出去,只要本官不死,就托恭顺王给你们抬旗!”

    刘清泰隶属汉军正红旗,能在孔有德面前说上话,几名绿营将领听了精神一振,连连道谢,似乎真的一下忘记了刚才失败。

    刘清泰其实对自己的命运也没底,多铎说守不到一个月,便要杀他全家,他这一下就被贼军攻破,丢了近万人马,回去会不会被多铎砍头,还真不好说。

    不过他现在顾不上那么多,他担心这些绿营将领见损失惨重,不敢回扬州,选择就地落草把他抛弃,或者杀了投降逆贼,所以先许个诺,好稳住他们。

    南通城东,张名振的大旗出现在东门,宣告这座城池被正式光复。

    这是鲁监国除了浙江的四明山根据地外,唯一在陆地上的城池。

    鲁监国一方,一直想在陆地上有个立足之地,但四明山却始终发展不起来,毕竟此时的山区并没像后世那样有番薯、玉米等作物可以种,吃饭问题解决不了,不饿死就不错,哪有余力向外发展。

    现在拿下南通就不一样了,算上还在高苑军诸部控制下的土地,大概有一府之地,这与隆武政权握有几省之地没法比,但对于摊子小,内部矛盾也小一些的鲁王政权来说,却是可喜可贺的大事。

    城内张贴了安民告示,大军控制局势后,张名振打马进城,他心中有些振奋。

    这时他停在尸横遍野的城门处,这里是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之一,门洞和两侧的街道上,布满了各种姿势的尸体。

    阮进等一众将校前来迎接,他脸上抱着棉布,只露出一只眼睛,血水渗出棉布,还在往下滴。

    他欣喜的来到张名振马前,手中还拿着滴血的刀行礼道:“督师,收获不少,粮食有十万石,银子和铜钱也不少。最可喜的是城中还有近万套棉甲,这一仗划得来啊!”

    张名振听了却不接话,盯着他的脸看了半响,然后语重心长的道:“阮进,你是本督麾下大将,职责乃是指挥部署作战,今后切记不要阵前冲杀,明白吗?”

    阮进听了一楞,忙认错道:“末将一时着急了。”

    张名振看着他道:“如再有下次,本督可要罚你了。”

    “是,末将知晓!”阮进抱拳承诺一声,他虽被张名振说了几句,心中反而更加欢喜。

    “好了,先去看看衣甲!”张名振微微一笑,挥手说道。

    当下一行人来到一做仓库,打开一看,里面杂乱的丢弃着成堆的棉甲,张名振随手拿起一件,都不是新甲。

    这时一名换上汉服,剪了辫子,抱着头巾的人被带进来,不用张名振问话,他便行礼解说道:“小的参见督师。今岁开年时从南京运来一批新甲,换下了通州营原来的旧甲,便全都堆放于此,共计九千四百件。”

    清朝入关快五年,明朝留下的家底,也快打完了,大清总不能让绿营兵老是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