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不做反应,再被火炮轰上几轮,整个步阵同样会陷入混乱,到时骑兵一冲,还是会垮。
众人原本以为可以结阵坚持到晚上,或者等王士琇来冲阵,然后依靠严密的阵型大败横冲马军,可是他们发现都错了。
步军结成严密的阵型,骑兵冲击肯定讨不到好,现在人家不冲,就这么用炮轰你,你阵型再严密,没火炮反制,伤不到他们,始终被动挨打,也是没丁点办法。
随着兵器的提升,横冲马军的战法,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其实不只是马军,步军战法也变了。
鲁王眉头紧皱,这时他只能对金声桓道:“让武卫军的骑兵,立刻出击,端掉敌军炮阵!”
对付这种灵活机动的炮兵,只能依靠骑兵快速突袭。
虽说武卫军的骑兵先前冲了一阵,死伤有些惨重,可是金声桓没有二话,这一战关系他的命运,他立时发令,让蔽于步阵侧翼的七百多骑,向炮阵突袭。
武卫军的骑兵一动,王士琇立时一挥手,他身后两个千人队的骑兵,立刻截杀上去。
这两队骑兵,一队迎击,一队司机,轮流截杀,护卫炮队。
这一战,对于王士琇来说,其实没有多少挑战,叛军必然失败。
冲出的武卫骑兵,很快与第一个千人队撞上,当他们透阵而出时,马上又遇见了第二个千人队,根本无力接近炮阵。
此时,土坡上的炮队开始了第二轮射击,百枚炮弹轰入叛军阵中,大军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骚动,而正在这时,叛军大阵的右翼,忽然爆发出了比前阵更大的骚动。
“归正啦!鲁王、金声桓叛国,儿郎们归正啦!”
属于武卫军的一部,在李元胤的带领下,忽然发动了叛乱,整个大阵立时就发生大乱。
鲁王和金声桓等人,惊愕的看着右翼发生溃乱,如同一枚石子掉入水塘一般,混乱瞬间扩散。
远处,王士琇忽然将刀一举,然后往前一指,嘴中便喷发出一声怒吼,“杀!”
近三万铁骑,立时慢慢提起速度,马蹄滚滚,骑兵紧贴在一起,挺起骑枪,如墙而进。
感谢bOne7的388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建了个执事群一六二三五七九零七,感兴趣的书友可以加一下。
(本章完)
………………………………
第1127章插上一脚
明朝共治四年的这场三王内乱,北方的两个强敌,自然不会视而不见。
交战这么多年,各方势力间的密探,早已遍布对方的阵营之中。
南京被明军打下之后,满清有很大一部分军队和官员,滞留长江之南,许多人都投降了明朝。
多尔衮虽然杀了谭泰等人的家眷,可是大部分投明之人,满清却没有能力惩戒。
这些投靠明朝的满清官员,去向也有三个方面,一部分投靠了南京朝廷,做为中央朝廷审核自然严厉一些,所以这一部分多半与满清断了联系。
另外两部分,投降了唐鲁两王,当时两王为了抢夺南京一战后的果实,所以开出了比中央朝廷更好的条件,来吸引这批人投靠他们,以便接受更多的地盘,像萧起会连官职都没动一下,继续出任浙江巡抚,许多人未经过审核,就被招抚过来。
这样一来,许多歪瓜裂枣,都被招抚过来,并且其中不乏与满清依然保持联络之人。
在六月间,满清就从各种渠道,嗅到了南明朝廷内部可能要爆发内讧的气息。
击败了准格尔的多尔衮,正雄心万丈,加上代善暴毙,满清的政治格局,又回到了他乾坤独断的时代。
虽说这时顺治小儿年龄已经不小,但是多尔衮岂容他人染指他的权力,整个大清依然是他说了算,只是这样一来,就引起了布木布泰和一些满清贵族的不满。
不过布木布泰力量弱小,短时间内还无法与多尔衮抗衡,所以大清几乎是一言堂。
多尔衮原本准备先发兵朝鲜,将朝鲜的明军彻底赶入大海,可是听到了南明内部,将有大事发生的消息,他马上改变了主意,开始秘密向洛阳、徐州两个重镇增加兵力,准备捅明朝一刀子。
南明内乱,这样的机会,如果白白放过,是不可原谅的。
多尔衮不仅自己动手,还派遣范文程再次出使金国,邀请豪格一起出兵。
不得不说,多尔衮这次没选对人,或许他纯粹是为了恶心豪格。
大金国皇帝豪格见了范文程,便恨不得吐这厮一口老痰,上次就是听了这厮的鬼话,使他走错一步,沦落到现在这样被动的局面。
上次范文程确实动机不纯,想让金国吸引明朝的火力,让大清抽时间喘口气,结果大清是喘上气了,金国却被明朝一顿胖揍,搞得豪格差点命丧四川。
这一次,范文程到是出于真心,邀请金国一起出手,趁着南明内乱之际,一起在明朝身上割肉,是件好事,但是被豪格聚绝。
多尔衮要求金国从汉中出兵,攻打上庸,与大清夹击湖广,但是金国就算有心,也没实力,再挑起一场大战。
豪格拒绝了多尔衮的邀请,不过他也并非什么都不做,金国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几会,豪格将目光投向了青海,他要将那里的明朝势力,赶回四川。
虽然豪格拒绝了多尔衮的邀请,但是多尔衮却兴趣不减。
随着更多的消息传来,特别是王彦离开南京,这个阴货的阴招也多,因而一眼就看透了王彦的意图,他很快就断定南明必然会有一场内乱,他当即兴奋的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多尔衮从得到的情报断定,王彦这个贱人要玩阴招,他估计朱以海和朱聿鐭都不是这厮对手,但是他又不能提醒两人,免得乱不起来,所以他便秘密增兵边境,准备在关键时刻捅王彦一刀,免得王彦在内斗中快速取胜。
清之所以能入关,主要是汉人内斗,如果不是汉人内部的斗争,建夷不可能有机会进入中原。
明与顺的斗争,让满清有机会入关,左良玉东叛,让满清差一点就带走了明朝。
因而多尔衮对于明朝的这场内乱十分的期待,这一次机会如果利用得好,不说再次攻下南京,至少也要给南明重创,并且让南明陷入长期的内斗之中。
鲁王虽然断然拒绝了金声桓联清的建议,可是多尔衮却正在做这样的事情。
共治四年八月,清顺治十年,从甲申国变到今已有十年时间。
就在王彦得到清军在洛阳和徐州集结,准备捅他刀子,决定快速结束明朝内部的政治斗争,从武昌出发准备收网之际,多尔衮集结二十多万人马,几乎倾国而出,源源不断的军队从北京和蒙古出发,攻击重镇南阳、淮安。
满清动用满八旗一万人,蒙古八旗三万人,新归附的蒙古藩兵四万人,再加上汉军旗和绿营兵十三万人,共计二十一万多人,分两个方向,进攻南明。
自从两年前,扬州之战和阿济格劫掠湖北之役之后,明朝与满清之间就没爆发大规模的战事。
去岁年末唯一的一场超过十万人规模的大战,还是以明朝的失败而告终。
满清经过这两年多时间的休整,除了满八旗实在没有人口补充,还存在很大的差额之外,蒙古八旗和汉八旗的缺额,基本都快要补充齐全,满清的战力恢复了一些。
兵马虽然调齐,但是满清的将领却十分短缺,代善病死,多铎不知道能不能挺过来,而多尔衮又不能离开北京亲自上阵,使得多尔衮不得不用汉将来指挥这次大战。
二十一万大军,算上随行的包衣,多尔衮动员了至少三十万人。
要是以前,二十多万清军,足以下得明朝肝颤,现在至少要多上一倍,才能使明朝感到恐惧。
这二十多万人,看着很多,可要用到淮安和南阳两个方向,就显得有些单薄。
考虑到此,多尔衮分析地形之后,决定由山东总督马光辉与郡王常阿岱,领五万人马佯攻淮安,吸引淮南明军的注意力,剩下十六万人马则交给两顺王孔有德和尚可喜以及郡王瓦克达统领,拿下重镇南阳,并伺机攻取湖北。
虽然王彦早就料到了多尔衮那直娘贼,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他早就让前线的明军做了准备,可是多尔衮的举动还是让王彦陷入腹背受敌,内忧外患的境地。
………………………………
第1128章满清南侵
清军击败了漠西准格尔,扫除了西北方向的威胁,金国这几年来损失惨重,也威胁不到多尔衮,这让清军没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力来捅明朝的刀子。
在王彦离开武昌之后,清军也很快得到了消息。
洛阳城附近,清军的大营沿着黄河堤岸布置,绵延四五十里,白色的帐篷,征讨漠西得来的牛羊,让人仿佛置身草原一样。
清军在河南集结十六万大军,虎视眈眈,情报显示原本驻军六万的南阳重镇,已经被抽走三万人马参与明朝内部的三王之乱,清军的兵力是南阳守军的五倍,可以说他们对南阳势在必得。
南阳就是历史上的宛城附近,四周都是山,几条河流汇集,形成了南阳盆地。
历史上曹操征荆州,便是先灭南阳的张秀,才打开了南征的通道。
清顺治十年七月底,孔有德、尚可喜、瓦克达满清三王聚齐,领着集结在洛阳附近的十六万人,加上强征的民夫和包衣十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沿着官道南下,挑起了明清之间的又一场大战。
一时间,道路上旌旗相望,行军的路上车马络绎不绝,还有蒙古藩兵赶着无数牛羊充做军粮。
不得不说,满清占据之地,还是有很大的潜力,两年之间,已经恢复了不少的元气,能够再次挑起一场大战。
满清三王南下,声势惊人,大军到了汝州之后,孔有德便命满将葛暏哈,汉将线国安领着汉军正红旗三千人,蒙古正蓝旗七千人,沿着汝水向东,过襄城、郾城,进入南阳东面的汝南,加强汝宁府的防御,防备合肥、寿州一线的忠至镇杀入河南,袭击主力的后路。
孔有德和尚可喜,几次从河南进攻湖广,这一次也是轻车熟路,几乎做得面面俱到,考虑了所有问题。
王彦对南阳守军早有交代,他知道清军必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能够打击大明的时机,他离开武昌前,还特意召孙守法、刘芳亮见了一面,嘱咐他们一定要紧守南阳。
有王彦的交待,加上为了平定唐鲁叛乱,王彦从湖广抽走六万人马,南阳的守军降到三万人,所以南阳方面,一直注意着河南清军的动向。
满清三王还未南下,南阳守军,就得到了消息,不过虽然知道了清军要进攻南阳,可是面对兵力绝对优势的清军,南阳的守军却也没什么好的御敌方案,只能层层防守,拖延时间。
为了阻延清军的进攻,刘芳亮派出兵马,主动前出到汝州境内,安排一部分士卒,进入霍山、鲁山等地,袭扰清军,偷袭清军的粮草和辎重队伍。
清军主力过了汝州之后,明军的袭扰便无处不在。
满人的人口稀少,为了补充八旗的损失,代善镇守关外时,强征了北面的野人女真和西海女真,补充进入满洲八旗。
这些猎人出身的精兵,在山林中神出鬼没,秦锋率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