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甚好。”马宝已经是郡王,可与庆阳王马进忠平起平坐,也就不存在谁听从谁的问题,对此也就不表反对。
两个人又商量了一会儿,把诸事都商议妥当,便派人去叫郑昭仁。而郑昭仁在得到了准确与合意的答复后,这才下山安排。只过了一rì,几驮包括治病的药材在内的一些物资运了过来,给受伤病困扰的明军以很大帮助,也让马宝等人坚定了长途跋涉的决心。
…………
王朝末世,满眼失意,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别人都忠贞不二,宁死荒檄不降清军,显然是不现实的。而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封官赐爵,也不是言语激励,而是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振作的气势和迹象。哪怕是暂时的,也会提振人们的信心,推迟人们投降的决定。
朱永兴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受到影响,但他必须努力去做,必须用自己所发出的哪怕是微弱的闪光,给处于沉沉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一点希望。同样,他在无畏前行的时候,也在不断地影响着身边的人,为自己增添着人格魅力。
作为各方抗清武装共同拥戴的抗清旗帜,永历皇帝从来没有表现出威福自用的霸气,外被勋镇挟迫,内被权臣把持,闻风丧胆从他即位以来已成司空见惯之事,更不用说有共赴国难之心了。
而永历帝的自乱阵脚却是对寄希望于中兴大业的南明志士的沉重心理打击,弃国入缅、苟且偷安,哪有半点兴王图霸之意。
朱永兴以宗室留守之名入滇抗清,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永历帝逃亡入缅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等于是把半倒的抗清旗帜又竖了起来。朱明王朝,皇明宗室,在当时的明军和民众中,可是具有非同一般的号召力。更别说每到危难时刻,人们就总是希望会出现一位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大英雄,或者是救世主了。
朱永兴当然不认为自己是救世主,而且这世上也没有什么救世主。但希望在自己身上,在自己这个假冒宗室、伪造圣旨的穿越者身上,这个责任固然沉重,可他依然要负担起来。这是上天的安排,也是国家、民族,以及无数仁人志士的期望。
胜利,我需要一场胜利,哪怕是小胜,或者把张勇所率的清军逼退,那也是振奋民心士气的一针强心剂,是一道划破沉沉黑夜的闪电。
朱永兴认为自己的要求并不算高,但要达到这个目的,显然也不是十分的容易。因为张勇并没有退兵的意思,而且不断运来物资,还有一支援军也赶了过来,清军似乎下了狠心,不打败自己誓不罢休。
看清军的架势倒很象全力攻打的样子,死伤很惨重,可清军真的有那么多兵往里填吗?朱永兴又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疑惑,怀疑张勇是不是在制造假象,暗中在进行着什么别的yīn谋。毕竟人家有名将之称,他倒也不敢掉以轻心。
但形势确实是在向好的方面转变,清兵有援军,而明军也来了增援。白文选率领着六千多人马出木邦走陇川,在芒市司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便直接赶到腾冲会合。
尽管白文选所率兵将伤病不少,远途疲惫,但休整个十天半月后,无疑将是一支生力军,是朱永兴夺取胜利的关键因素。而且白文选抗清扶明的忠心史有记载,实力也较强,军事能力也有,在南明末期与李定国并称为晋巩二藩,是非常值得朱永兴信赖的人物之一。
远处尘土飞扬,朱永兴率先跳下马来,作出礼贤尊重的架势,迎接自己久已仰慕的古之名将,也是前来与自己会合的第一个重量级人物。
第六十章会赵王
白文选所率兵马的实力确实很强,即便是两年后历经作战、伤病等原因减员甚多,而最后投降清朝时,跟随他一起投降的还有官员四百多名、兵丁四千有余、马三千二百六十匹、战象十二只。
可惜李定国不能率兵来会,他才是朱永兴心中最强的名将,足以击败区区张勇。至于用何种战法,朱永兴却没有详细考虑。毕竟他的专业所长不是军事,对史载的名将有崇拜或是畏惧心理也很正常。更何况是现在这种冷热兵器混杂的战争,他更不敢班门弄斧。
依险要,结硬寨,打呆仗,面对清军名将张勇,朱永兴采取的是最不容易出错的战术。而且更多的依靠自己对类似历史事件的熟识和了解,并寄希望于雨季的到来使清军知难而退。至于退回腾冲、诱敌深入,再利用自己的小伎俩克敌制胜,显然是最后的无奈之举,能否成功还在两可之间。
或许,白文选率兵来会是能使计划顺利实施的决定因素。朱永兴收回思绪,笑着迎向几位离鞍下马、快步赶来的几位明将明臣。
“末将等参见留守殿下。”
白文选与原来的岷世子有过几面之缘,印象是有,却不太深,毕竟岷世子既无实权,又不是什么出sè的人物。但朱永兴毕竟是宗室皇亲,现在又有了留守之名,便相当于是皇帝和朝廷的代表,即便白文选新晋封为亲王,也要在态度上尊敬几分。况且,香案就在跟前,摆明了朱永兴要行天使之责。
“巩殿下有礼。”朱永兴客气地点了点头,并没有马上去扶白文选,而是拿出伪造的敕谕,两步走到香案跟前,朗声念道:“白文选接旨!”
白文选一撩官袍,就在众人面前向着朱永兴跪下叩拜:“臣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白文选忠以戴君,勇于报国,特晋封赵王……钦此!”
白文选重重地拜服了下去:“恭请天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圣躬安。”
白文选闻言挺身跪直,停顿了一秒后再次大礼叩拜下去:“恭谢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恩浩荡。”
再一次重复了跪起、叩拜的动作,白文选俯首应旨道:“永服辞训,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宜厉乃诚。”
第三次山呼万岁后,白文选总算是完成了接旨地全过程,他长身而起的时候,朱永兴趋前一步双手把圣旨捧到了白文选的面前,微笑道:“恭喜赵殿下了。”
“多谢岷殿下。”白文选升为一字亲王,心中欢喜,对朱永兴更多了几分亲切之感,躬身谢道:“臣定遵旨而行,唯留守马首是瞻。”
朱永兴伸手虚扶了一下白文选,然后又扫视了一眼旁边的众臣,笑着大声说道:“诸位臣工。患难见真情,动荡显忠贞。今rì能见到如此多的忠臣猛将,可见明祚未绝,中兴有望,吾心甚慰,甚喜。”
“留守殿下奏旨入滇,则抗清大旗不倒,反清大名可存,实乃皇上英明,社稷幸事。”白文选见朱永兴态度亲和,言语得体,不禁暗生感慨,先恭维了一句,却还捎带上了赞颂永历。
朱永兴不以为意地淡淡一笑,向南面拱了拱手,附和道:“皇上英明,委重任于吾,敢不尽心竭力,以报皇恩。”
“殿下率军与清军作战,且获连胜,令人钦佩。”白文选觉得客套话说得差不多了,便开始询问战事,“不知现下情况如何,我军虽疲弊,却也可前来助战。”
朱永兴面露欣慰之sè,伸手示意了一下,带着众人来到旁边的一个营地。他选择与白文选会面的地点是在高黎贡山南麓的马站,也是通往腾冲的要地。与张勇所率的清军对峙,在没有与白文选最后确定作战方略之前,他不太敢远离前线的防御阵地。而这里做成一个防御点,则由定朔将军吴三省率军守卫。
白文选这些人在腾冲已经听吴子圣等讲述了朱永兴入滇前后的所作所为,当然有夸张赞颂之词。他们惊愕钦佩之余,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想看看这位据说得到神授、脱胎换骨的宗室皇亲到底是如何样子。
而朱永兴与已故的岷世子容貌酷似,又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磨合和认可,已经不象初时那样心虚胆怯。他的言谈举止不仅自然得体,而且身上还散发着自信和威仪。再加上戎装在身,脸带风霜,连面颊上那道小小的疤痕,也不仅无伤大雅,倒更显出几分英武。
真的是明祚不绝,上天眷顾,才出了岷殿下这样一位看似颇有振作气象的宗室皇亲?几乎所有人都浮起了这样的疑问,但有希望总比失望好,皇明宗室能亲率士卒上战场搏战,就足够让这些文臣武将刮目相看了。
风雨飘摇之时,jīng神作用更起决定作用。jīng神垮了,纵有jīng兵强将,也无战心;希望犹存,则能克服困难,苦忍坚持。天子弃国,中外失望,朱永兴能够适时而出,无疑会成为很多人实现中兴大业的希望所在。
如果人们从心里有这样的希望,自然会往这方面去想,并且在心中不断肯定加强。就算朱永兴没做出什么突出的事迹,单凭他能以宗室的身份入滇抗清,人们也愿意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毕竟在当时的民众心目中,大明、国家和皇家朱姓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因为人们还禀持着这种封建的家天下的观念,所以有留守身份的宗室皇亲朱永兴反倒比战功赫赫、威名远播的李晋王更有吸引力。
第六十一章缜密分析
当然,清廷也视朱姓宗室为必须除灭的对象,就因为朱姓宗室在民众中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义军起义,必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就连各支抗清武装,也无不以奉迎皇亲宗室为号召。例如:夔东十三家奉韩王,张煌言奉鲁王朱以海,广东王兴奉唐王朱聿钐……
众人进入营地,张文翠引领着进入一座搭好的大席棚内,朱永兴坐在正中,白文选一一介绍带来的文臣武将。
张国用,赵得胜。朱永兴见到这两个人时,面sè不变,但心中却记了下来。历史上正是这两个人对前途失去希望,挟持白文选与李定国分兵,并向清军投降的。不过,适当jǐng惕是应该的,并不表示朱永兴要采取什么严厉的措施。
现在他的手下可以说是降将如云,当然那是以后的事情。可若是人人都不信,人人都不用,那还能成什么事?朱永兴只知道一件事情,形势比人强,如果他能不断胜利,或者能与清军周旋下去,人们心中的希望不灭,那种最糟糕的情形就未必会发生。
黎维祚,不错,虽是文官,却极有胆魄,历史上是永历帝与在边境地区的李定国等营的秘密使者,为迎驾出缅作了最后的努力。永历被俘后,他还昼夜兼程抵荆侯营,谋共于贵州偏桥劫驾。
朱永兴心中想着,对黎维祚含笑点头,特意慰勉了两句。这是能完成他设想中一个计划的理想人选,先进行下感情投资。
人员介绍完毕,有文臣,有武将,皇朝末世,到现在几乎每个人的官衔都不小。朱永兴抚慰完毕,方才命众人就座,简单介绍了一下目前与清军对峙的情况。
“……总的来说,就是这个样子,我军依据险要,暂时阻挡住了清军。但清军并未放弃,即便进攻伤亡很大,但也没有间断,每rì至少出动五百人次,吾估计这些rì子清军的总共伤亡应该超过了两千,或者更多。只是清将张勇素有名将之称,虽然被我军成功阻遏,但吾怀疑他是不是另有诡计。而且,清军的火器兵骤然增加,虽然仰shè不利,可援军已至,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朱永兴没有说具体的伤亡,其实伤亡也确实不大。几百年后远征军以六比一,甚至七比一的代价击败了rì军,现在这个比例则完全颠倒过来,清军在以八比一、甚至十比一的交换比在艰苦攻险。
灰坡,的确是所有进攻一方的噩梦所在,七八十度的陡坡,松软陷足的灰土,令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