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盼盼一个人提着小篮子,坐到一边喜滋滋地吃樱桃,徐正满脸都是疼爱。
  看了一会,突然想起来,徐正对徐平道:“对了,大郎,有人从邕州寄了一封信给你,我收了起来,一时竟然忘了。”
  说完,从袖子里掏了一封出来,递给徐平。
  徐平把信拆开,抽出来看,没想到是谭虎和黄金彪写来的。
  黄金彪的生意做得越发大了,想到京城来看看有没有机会,问徐平的意见。而谭虎则是在邕谅路做个知寨,觉得没什么前途,希望徐平帮他活动一下,要么调来内地,要么就调回家乡福建路去。
  跟张荣那些人不一样,谭虎没有在前线作战的经历,一直都是跟在徐平身边。虽然也有功劳在身,升了官,但前途很不明朗。若是满足一直做个小官也就罢了,可邕谅路那里还是地广人稀的地方多,小寨子往往都在穷山恶水的地方,谭虎有些不甘心。
  徐平想了一会,默默地把信收起来。
  黄金彪并不是什么精明的生意人,最大的能耐就是胆子大,别人不敢干的他敢干,这是他发家的最大本钱。以前徐平在的时候经常照顾着他,钱越赚越多,现在范讽在邕谅路那里,可就没那么多机会给他了。
  见徐平看了信不说话,徐正关心地问道:“怎么,大郎碰到了难事?”
  徐平对父亲笑了笑:“不是,就是在邕州的故人来信问候而已。”
  既然黄金彪胆子够大,徐平就决定再给他个机会。王彬那里跟高丽的自己家族联系上了,答应开与宋的商路,便就让黄金彪去折腾一番。
  至于谭虎,徐平决定想办法把他调到京城来。他在自己身边做得熟了,两人之间有默契,而现在身边的随从,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他。
  谭虎这种低级武官,在天高皇帝远的岭南可以做到知寨,回到京城就什么都不是,也只有跟在徐平身边算是最好的出路。


第17章 新的产业
  徐平带了刘小乙和几个随从,骑马沿着两京驿路一路向东,到了八角铺过了汴河,直向王素的庄子而去。
  昨天全家人回到了中牟庄园,带着盼盼里里外外疯玩了半天,今天一大早便就出门赶到王素庄里,参加天圣五年进士中在京城同年的聚会。
  从中进士到现在眼看着就十年了,当年殿试的第一梯队刚刚开始冒头,徐平算是一骑绝尘领跑,王尧臣、韩琦和赵諴正在向中级官员迈进,赵概和吴育也有了馆职在外任知州,文彦博还在任通判,他的好朋友包拯还在家里奉养双亲没有出仕。
  至于其他的官员,好一点的在任通判,大多还只是知县,或者是州军的幕职官,再低的还有依然在任录司簿尉的。
  对于一般的进士出身官员来说,一般都是这样,前十年在地方州县打转。如果运气好了,得贵人赏识,能够入馆阁镀金,后边的十年便凭本事飞速升迁。没有贵人赏识,自己好学不辍也可以,有制科可以考,也可以献文自荐入馆阁。总之,后边的这十年是至关重要的,前十年打了基础,有能耐的也学会了处理政事,接下来的十年就各凭本事了。
  馆阁是非常重要的跳板,在这里呆一两年镀一层金,不但是有身份,也是一个结识朝廷中重臣的机会,是政坛起步的阶梯。如果有机会被招试学士院而不合格,那就真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可能一辈子就此没了机会。
  景祐元年的进士第四人苗振便是如此,历史上他被招试学士院,试前主考官晏殊好心跟他说,在地方做了这么多年官,只怕学问生疏了,要他好好温习。苗振自信满满,答道哪里有三十年老娘倒绷孩儿的,结果应试落第,不但被人耻笑,也就此默默无闻。
  今年底或者下年初,文彦博这些人也将会得到招试馆阁的机会,天圣五年的进士将会在接下来几年登上政治舞台。不管愿意不愿意,同年都是可以借助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尤其是大家可能是在不同衙门任差不多职级的职务,有互相帮衬的天然条件。
  到了王素庄前,早已等在外面的庄子主管急匆匆地迎上来,行礼道:“见过待制官人,我家官人和其他官人都已经等在了西园里。”
  徐平下马,让王素庄里的庄客牵到了马厩里,随着主管向西园走去。
  王素到底不是徐平这样的庄稼把式,田园风光他欣赏不来,庄子里的事务一稳定下来,便就特意建了一处西园。这处园子虽然面积不大,但栽种了不少奇花异草,甚至还开挖了水塘,里面竟然还放了江淮那里运来的奇石垒成的假山。这种手笔,是徐平想也想不到的,他建园子就是追求大,里面建各种风景,栽各种花草树木。
  进了西园,迎面就是一片碧绿的竹林,林间一条竹叶掩映的小径,极为雅致。走不多远出了竹林,入目是一片水塘,里面的荷花开得正艳,河花丛中还有一条小船。
  王素和韩琦在水边的凉亭里远远看见徐平进来,忙一起迎了上来。
  见过了礼,王素笑道:“今日云行可是来得有些迟了,庄子里可是有事要忙?”
  徐平摇摇头:“没什么事务,都是家事,女儿缠着不让走,哄了好一会。”
  韩琦和王素相视而笑,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年纪,知道这个时候儿女是最难对付的。
  一起到了凉亭里落实座,徐平对王素道:“这个季节,也没什么好物,我庄子里种的西瓜和葡萄比其他家熟得早,给你带了一些过来。对了,昨天庄客开网捕鱼,得了几条十几斤重的金黄大鲤鱼,给你带了一对来。”
  王素拱手谢过,让庄客随着刘小乙去收了礼物。
  韩琦在一边笑道:“今日云行来出门会客,带的礼物都是庄子里的特产,倒真有些乡下员外的意思了。像我等,在开封府没半分地,要带也没地方带去。”
  徐平拍拍韩琦的肩膀:“稚圭,听我的话,手里有闲钱赶紧在京城周围置点地吧。你一家兄弟三人都中进士,应该比别人宽裕得多。等过了今年,开封府周围的地价铁定是要涨的,那个时候再买可就迟了。买地开荒,比在京城里买铺子收租可是划算得多。”
  韩琦摇头:“我家里兄弟众多,要置地也是在相州,怎么会买到开封府来。”
  “如何能比?相州买地,只能种些麦粟菽豆之类,换不了多少钱。开封府置地,能种的东西可就太多了,靠近京城,很容易就能换成现钱。”
  王素听徐平的话里有话,急忙问道:“莫不是还有其他路子?云行,我们都是自己人,有消息可要先跟我说!现在庄里只是种水稻,想换钱也不容易。”
  徐平看着王素,微微笑道:“这次回中牟庄子,我看庄里种的大片棉花长势极好。不瞒你们说,三司场务里是有一处纺布织布场的,因为织机一直不顺利,调试到现在。如今一切都已经顺了,前些日子用我庄里原先存的棉花试了一下,极是好用。等到了七月中下旬,我庄里的棉花收了,棉布大量上市,你们就知道这个的厉害了。”
  王素看看韩琦,又转过头来看着徐平,小声问道:“如何厉害?现在京城里的棉布可是比缎匹还要贵上一点,并没有多少人家买得起,三司能把价钱压到多少?”
  “跟麻布一样。”
  听了徐平淡淡地说出这句话,王素和韩琦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把棉布压到麻布的价格,这就真有些吓人了。因为稀奇,现在棉布比丝绸贵还依然供不应求,一旦与麻布同价,那还得了!向上可以吃掉一部分丝绸的市场,向下可以吃掉大部分苎麻的市场,整个织物市场就翻天覆地了。
  想了一会,王素问道:“你把价钱压得如此之低,那种棉花还有利润可赚?”
  徐平微微一笑:“反正现在看起来,一亩棉花获利相当于两亩水稻,你说呢?”
  中牟庄子里的棉花是徐平前世的品种,早就经过了无数改良,纤维比现有的棉花长得多,也更加结实,适合于机器纺织。而亚洲的原始棉花品种纤维短小瘦弱,纺织起来困难得多,也很难使用大机器。
  三司里连续的纺织线一旦开起来,就会像怪兽一样把大部分的纺织市场霸占,惟一的麻烦就是棉花供应量。而这就要依靠王拱辰去开的营田务了,三司要自己提供大部分的原材料,而不能够被私人的棉花农场捆住手脚。
  种水稻和麦粟只是大农场的一部分,与棉花倒茬口,防止产量下降。真正要做大规模,还是要依靠棉花这些经济作物,也能够与三司的场务和铺子对接。
  王素一时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才抬起头来有些颤抖地问徐平:“云行,你这话可是没有虚言?真要有这么大的利钱,我就是借钱也要把庄子扩出去!”
  “一亩棉花相当于两亩水稻,这是我自己吃亏,压低了价钱。真等到棉布大销,这种价钱还未必收得到棉花。收不到货,三司也不能逼着别人卖不是?”
  徐平定价直接就是向着打垮苎布市场去的,自然是偏低,事实上很可能会随着行情涨价。至于苎布,最大的产地在邕州,那里已经不再需要靠这种商品了。打垮了那里苎布的市场,刚好给越来越大的蔗糖务腾地方。蔗糖务产的糖多了,自然就该老老实实向海外扩张市场,庞籍已经在打南洋商路的主意了。
  王素这两天看了庄子里,种下的水稻长势喜人,刚刚尝到甜头,正在兴头上,没想到今天徐平又带来这么个消息,一时让他犹豫不决。
  农田收获的时候能够给主人带来惊喜,但初期的投资却着实不小,这么大半年一直向这里面砸钱,王素家业再大也有些吃不消。但徐平自己庄子的榜样就摆在那里,现在也正是起步的最佳时机,开封府的地价还没有涨起来,错过了这机会,以后只怕要后悔。
  想了半天,王素咬牙道:“好,明天或者后天我到云行的庄子里看看棉花长势,如果真地有利可图,那么等到秋后收了地里的庄稼,我也再买些地!”
  这时候就显出亲戚多的好处了,朝里的宰相枢密使,包括翰林学士和御史中丞,这些数得着的大人物都是王素的至亲。随便活动活动,几万贯怎么也挪得出来,只要能够保证来年把钱赚回来,这买卖就绝对值得做。
  韩琦是打定了主意不在京城置产业,一心经营相州老家。反正官员置产就这么两个选项,要么两京周围,要么自己老家,其他的地方没有特别的理由一般不会动手。谁知道哪一天自己有调到哪里为官的机会呢?到处是产业难为审官院。
  徐平是打定了主意要用大农场冲垮北方的小农经济,所以推广这些作物,可能自己的获利会少一点,也要坚定地做下去。


第18章 农田辑要
  得了这消息,王素显得有些心神不宁,随口应付着徐平和韩琦两人。
  过了不多时间,另两个正在京城的天圣五年进士,嵇颖和阮逸才携手前来。
  几人见过了礼,徐平对阮逸道:“前些日子就听说天隐要到京里来,没有机会为你接风,我心里甚是过意不去。今日在仲仪庄里相会,权当为你接风洗臣了。”
  “待制说哪里话,我如何敢当!”
  徐平道:“唉,我们同年在一起,只管以字相称,官称就免了,没来由显得生分。”
  阮逸告声得罪,在下首坐了下来。
  他与徐平并不如何相熟,又是多年不通音信,显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