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焚清(猴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绪急忙从他他拉氏手里抢过奏章,仔细看了一遍,把两份奏章狠狠地扔在雪地里:“清谈误国!珍妃……”

“皇上,臣妾现在是贵人。”他他拉氏冷冷说道,她的后背还在隐隐作痛。

光绪急急说道:“不管别人怎么说,在朕的心目中,你永远是朕的珍妃!”

他他拉氏心头涌起一股暖流,皇上心里还是有她的!

她突然想起,皇上也有皇上的难处。整个大清国,最难做的,就是皇上!

光绪轻轻挽起他他拉氏的手:“珍妃,你受苦了。”

眼泪在他他拉氏的眼眶里打转。女人所求的并不多,只要自己的夫君给一句体己话。

作为皇上的女人,不应该要求得更多!皇后叶赫那拉时也是皇上的女人,可她连皇上的一个笑脸都得不到。

他他拉氏顿觉无比满足,她原谅了皇上。

“皇上,臣妾也有不是,臣妾太任xìng了,冲撞了皇上,还请皇上恕罪。”他他拉氏柔声说道。

“哪里哪里,珍妃这是忠言逆耳。”光绪说道:“只是,现在朝廷上对周宪章是一片声讨之声,朕该如何应付?”

“皇上不妨问一问李中堂。”

“李鸿章?”光绪一张脸拉得老长,他没想到,他他拉氏没有提及翁同龢,却提出李鸿章来。

谁都知道,周宪章与李鸿章有过节,而且,李鸿章是后党,他怎么可能回护周宪章!周宪章陷入四面楚歌,他应该正在看周宪章的笑话!

珍妃低声说道:“皇上,当初御前会议上,皇上提议任命周宪章为朝鲜总理大臣,李中堂没有反对。”

“珍妃有所不知,那一天李鸿章身体有恙,没有参加御前会议。”

“皇上,李中堂做事向来滴水不漏!他没有参加御前会议,很可能是因为,他赞成皇上的提议,但他又不敢公开表示赞成,就称病不出。”

珍妃一句话点醒了光绪。

“爱妃所言不差,肯定是这个原因,李鸿章第二天就去了天津,看不出身体有什么不妥!珍妃,我这就去召见李鸿章,看他怎么说。”

两人正说着,一个小太监匆匆而来,跪地说道:“皇上,端郡王来了,在颐和轩里候着呢。”

“他来干什么!”光绪一听见端郡王载漪就没好气,这个载漪就是太后门前的一条狗!

“皇上,他毕竟是一家王爷。”他他拉氏劝道。

光绪鼻子一哼:“让他到这里来!”

“喳。”

宫女在八宝琉璃井旁边摆上圆凳,光绪和他他拉氏并排而坐。

不一会,小太监引着端郡王载漪走来,载漪的身后,还跟着一个人,那人身形健壮,穿着六品武职朝服。

载漪向光绪和他他拉氏俯首施礼:“臣载漪给皇上、珍贵人请安。”

光绪心底里腾起一股恶心,这个端郡王改口太快了,前阵子还一口一个珍妃,现在就是珍贵人。

“皇兄请坐。”光绪淡淡说道:“今rì天气尚好,朕和珍妃在这里说说话,不知皇兄有何事?”光绪刻意加重了“珍妃”二字。

载漪在下首的圆凳上坐下,冲着身后的人说道:“还不快见过皇上和贵人!”载漪针锋相对,加重了“贵人”二字。

皇帝和郡王,借着他他拉氏的名号,较上了劲。

来人慌忙跪倒在地:“臣天津守备叶焘,给皇上、贵人请安。”

“叶涛?”光绪斥道:“叶志超的儿子!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

叶焘满脸通红,皇上这句话,显然不是什么好话。叶志超在朝鲜一败涂地,虎父当不上,犬子倒还名至实归。

光绪心头更是恶心。叶志超败退九连城,他谎报战功的事终于败露,朝廷上下一片声讨之声,光绪下旨,将叶志超“械送京师,下刑部鞠实”,不久,刑部判叶志超斩监候,秋后处决。

然而,这个斩监候却没了下文,所谓秋后处决,似乎也成了一纸空文。

原来,叶家父子傍上了端郡王的大腿!

光绪哀叹,叶志超死不了了!傍上了端郡王,就是傍上了太后老佛爷!皇上的旨意,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太后的懿旨管用。

“你来干什么?”光绪冷冷说道。

叶焘看了看载漪,载漪说道:“皇上,叶守备此来,是专为周宪章之事而来。”

光绪冷笑:“怎么?叶守备也要弹劾周宪章?我看就免了吧,弹劾周宪章的一二品大员多得很,多一个少一个六品守备都无所谓,我看就不要凑这个热闹了。”满朝文武都在弹劾周宪章,叶焘来凑这个热闹,说白了,这是来抢功出风头!

载漪说道:“皇上,常言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叶守备品级虽低,却也是朝廷命官,对皇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是做臣子应尽的职责,皇上,不可闭塞言路啊。”

光绪冷冷说道:“那就说吧。”

叶焘看了一眼他他拉氏,低下了头。

他他拉氏站起身来:“皇上,臣妾不敢干预朝政。”

“你坐下!”光绪愤怒了,连一个小小的守备都敢不把珍妃放在眼里,这家伙以为依仗太后老佛爷撑腰就可以无法无天了!

第203章爆料

他他拉氏只得坐下。

载漪说道:“皇上,此事事关皇家体面,还请贵人……”

“珍妃与朕夫妇一体!没有什么珍妃听不得的!”光绪的倔脾气上来了。

载漪沉声说道:“既然皇上如此说,就请叶守备如实道来。”

叶焘跪在地上,说道:“皇上万岁,周宪章道德败坏,品xìng恶劣,有辱朝廷,禽兽不如……”

“叶焘,你来朕这里,就是来骂人的吗?既然如此,请你到午门外大街上去骂,那里听的人多!”

叶焘慌忙说道:“不不不,皇上明鉴,微臣有确凿证据,周宪章在天津武备学堂的时候,曾经试图对敏绣格格谋图不轨,他他他……臣实在难以启齿啊!”

光绪喝道:“你说!”

叶焘看了一眼端郡王,端郡王沉声说道:“皇上已经准许你说话,叶守备但说无妨!有什么事,本王和太后都不会坐视!”

叶焘这才说道:“六个月前,敏绣格格随刘步蟾大人前往天津武备学堂视察,住在学堂招待所,那一天,周宪章趁人不备,潜入格格的住所……”

光绪心头一惊:“他要干什么?莫非要刺杀格格?”

敏绣是光绪的妹妹,周宪章要行刺皇妹,那问题就严重了。

叶焘说道:“皇上,周宪章的行径,比行刺还要卑鄙啊!当时,格格正在洗澡……”

“放屁!”光绪腾地一下跳了起来:“叶焘,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在污蔑朕的妹妹,你在污蔑朕!”

光绪完全没有料到,叶焘竟然爆出这个惊天的爆料来,这关乎皇家体面,更关乎他这个皇帝的体面,这事要是搞得天下人皆知,别说是皇上,就是太后脸上都没光。

他他拉氏也是满脸通红,敏绣格格胡闹是出了名的,可是,这事也太出格了,堂堂皇帝的妹妹,一代和硕格格,竟然和一个学员兵在天津武备学堂做出那种事来,这事必然传为天下笑谈。这事要是真的,周宪章就是一条sè狼!他他拉氏想起自己不久前还在皇帝面前保荐他,不由得大为后悔。

叶焘吓得匍匐在地:“皇上,微臣所言句句属实,周宪章潜入格格住所,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不过,格格极为刚烈,面对周宪章的魔爪,毫不畏惧,奋勇反抗,终于将周宪章制服拿下,据微臣所知,格格并未**,目前还是冰清玉洁。”

“胡说八道!”光绪怒不可遏,堂堂皇帝的妹妹被人看了洗澡,这还他妈的冰清玉洁!“出了这么大事,怎么从来没听敏绣说起过!”

载漪悠悠说道:“皇上,这种事,一个女孩子怎么说得出口?”

“那叶焘又是怎么知道的?”光绪喝道。

叶焘慌忙说道:“微臣是听天津武备学堂的总教习崔曝所说。”

原来,叶志超被朝廷撤职械送京师,朝廷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竟然放过了叶焘。

叶志超被捕后,叶焘所部隶属聂士成,调往山东。途中,叶焘称病,要求请假离队,聂士成知道叶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既然他主动离队,聂士成也就顺水推舟,准了他的大假。

叶焘来先是来到天津,为了救叶志超一命,到处走动疏通关节。叶志超原本是直隶提督,在京津一带颇有些人脉关系。

叶焘首先想到的是北洋大臣衙门,对rì战争是北洋大臣全权负责,北洋衙门若能替叶志超说几句好话,自然再好不过。不过,官场里从来就是人走茶凉,叶志超被捕下狱,原先那些个老相识躲之唯恐不及,叶焘在北洋衙门连碰钉子。

直接走北洋衙门,路子走不通,叶焘就来了一个曲线救国,到北洋衙门下属各部门走动,这包括天津武备学堂,北洋海军学堂,这些都是李鸿章的嫡系,那里的官员和北洋衙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叶焘原本就是天津武备学堂的人,对里面的人脉关系也比较清楚。

不过,就是在他的老东家天津武备学堂,叶焘也是处处碰壁。从学堂会办到下面的教习,见到他都是绕着走。

最后,叶焘求到了总教习崔曝那里,要求不高,就是请崔曝赏脸喝一杯酒。

崔曝是个厚道人,虽然他平rì里也看不惯叶焘飞扬跋扈,可是,眼见叶焘落难,旁人纷纷落井下石,这位老好人动了菩萨心肠,又见叶焘所求,不过是喝酒叙旧,也就没了戒心,答应了叶焘。

两人来到一处僻静的酒楼,杯来斛去,叶焘绝口不提叶志超的事,只是叹息世态炎凉,称赞崔总教习为人仗义,叶焘说道动情处,眼泪汪汪,别人都不搭理他,只有崔总教习愿意和他这个落魄之人喝一杯酒,真是义薄云天的好男子!

崔曝被叶焘捧得晕晕乎乎的,几杯酒下肚,更是忘乎所以。两人不知不觉说到了清rì战争,此时,rì军已经攻占旅顺,崔曝一声长叹。

叶焘慌忙说道:“战争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家父身为统帅,罪责难逃。不过,今rì咱们兄弟叙旧,不谈国事。”

崔曝点头:“说实话,叶提督在朝鲜的确是有责任的,叶守备不回护自己的父亲,崔某敬佩。不过,有人要给咱们李中堂身上泼脏水,我崔某就看不下去了!”崔曝是李鸿章一手提拔起来的,对李鸿章极为敬仰,最看不得别人说李鸿章的不是。

“崔总教习此话是何意?谁给李中堂泼脏水了?”叶焘问道。

“还不是那些清流们!”崔曝叹道:“那些台鉴御史们,整天躲在书房里,哪里知道打仗的艰辛。仗打到这个份上,他们就群起弹劾李中堂,说李中堂年老昏聩,指挥失当,文廷式那个老东西,竟然奏请皇上要把李中堂撤职拿办。他们只看到李中堂打了败仗,可他们也不想想,李中堂要银子没银子,要人没人,这个仗怎么打!这也就是李中堂还能顶得住,依我看,要是换了别人来,rì本人早就打进běijīng了!”

清军接连败北,众人对李鸿章群起而攻之,弹劾李鸿章的奏章如雪片一般飞到了皇上的案头上。不少人要求“换将”,这些人包括清流,也包括很多掌握实权的疆臣,李鸿章陷入四面楚歌之中,

而崔曝的说法,代表了北洋衙门很多人的想法。清军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战时指挥体系的混乱不堪。北洋衙门是这场战争的总指挥,可是,不管是战前还是战后,北洋衙门这个总指挥却是处处遭人掣肘,完全施展不开。别的不说,光军费不足这一项,北洋衙门就无能为力。

如今,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