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焚清(猴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质的船体燃起熊熊大火,海水涌入船舱,与烈火交汇,腾起阵阵水烟。

“大哥!船要沉了,快跳海吧!”郭二杆叫道。

太阳西沉,余辉中的定远舰,如同一座巨大的yīn影,向镇北舰覆盖过来。

定远舰发出一声沉闷的轰鸣,海面上,猛然出现一道水线,如同一条劈开波涛的巨蟒,向燃烧着的镇北号冲了过来。

定远发shè了鱼雷,他们要彻底将镇北号化为齑粉,永远消失,不留一丝痕迹。

鱼雷击中了镇北号的左舷,剧烈的爆炸声中,镇北号土崩瓦解。

……

定远舰的指挥舱里,丁汝昌站在舷窗后面,举着望远镜,向空荡荡的海面上瞭望。

镇北号起火爆炸的地方,已经是一片宁静,夕阳西沉,天sèyīn暗,海面上波浪不惊。

“向běijīng发出战报,北洋水师击沉了一艘滞留在我方海域的rì本炮舰,这艘rì本炮舰公然违背停战协议,率先向我北洋水师定远舰开炮,定远舰不得已开炮自卫!”丁汝昌沉声说道。

身后,镇北号管带吕天庆面带笑容:“丁提督神勇无敌,仅仅不到半个小时,就把敢于冒犯我大清国虎威的敌人消灭得干干净净!丁提督不愧是我大清国的海上长城!端郡王说了,丁提督这番大功,比击沉联合舰队旗舰松岛,更加伟大,王爷回到京城后,一定会在太后面前保举丁提督,丁提督前程不可限量啊!”

丁汝昌摇头说道:“其实,用不着端郡王出面,只要吕大人能在太后面前替下官美言几句,下官就感激不尽了。”

吕天庆公开身份是镇北号管带,其实,他和赖传武一样,都是慈禧太后的人,是慈禧安在北洋水师里的眼线!他是能和太后老佛爷直接说上话的人。

就在停战协议正式生效,清军与rì军完全停战后,慈禧太后就下定决心,必须立即解决掉周宪章,不能让他活着进京。

以前,慈禧太后想方设法消灭章军,是为了砍掉光绪皇帝的一支臂膀。而现在,慈禧太后要干掉周宪章,则纯粹是因为周宪章本人直接威胁到她的地位。

战争后期,慈禧太后命令叶志超悍然向章军开战,这件事,朝廷多方粉饰,说是误会,表面上算是糊弄过去了。可是,慈禧知道,周宪章和他的部下很清楚是怎么回事,他们仇视朝廷,仇视慈禧太后。章军与慈禧的梁子绝不会这么轻易解开。

尤其是,到了现在,章军虽然四分五裂,但是,章军的骨干还在,依旧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只要周宪章活着,章军随时可以重新凝聚成一个整体,只要周宪章振臂一呼,他的那些铁杆兄弟就会重新聚集在周宪章的旗下,为周宪章拼命。

当务之急,就是从**上除掉周宪章!

第060章生与死

013…11…21

太后决心已定,只是一时半会想不出一个完全之策。

以周宪章现在的地位和名望,慈溪太后万万不能公开动手,而要暗地里动手,又怕纸包不住火。

就在这个时候,叶志超回京述职,来到颐和园,面见太后。

按照大清国与rì达成的协议,朝鲜以临津江为界,南北分治,rì继续控制朝鲜南部,而大清国控制朝鲜北部,双方都不承认以闵兹瑛为首的平壤政权,这个政权的后台是俄国人。

叶志超的五万大军留在了朝鲜北部。叶志超最为头疼的,倒不是闵兹瑛的光复军,而是章军。

周宪章还活着的消息传到朝鲜后,章军的四个团立即表示继续效忠于周宪章,就连张勋也明确表态,希望周宪章回朝鲜主持大局。叶志超知道,一旦周宪章回到朝鲜,章军就会在周宪章的大旗下,重新凝聚成一支无坚不摧的力量,到那个时候,那他在朝鲜就呆不下去了。

所以,叶志超这次回京,就是想劝说朝廷,无论如何不能让周宪章回到朝鲜。

而慈禧太后则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周宪章回到京城!

于是,叶志超向慈禧太后献计,借北洋水师之手,除掉周宪章。

慈禧太后大悦!

叶志超此计,可谓是一箭双雕的好计。

北洋水师同样是慈禧太后的一块心病,在战争后期,丁汝昌不顾朝命,私自率舰队出击,这身就犯了朝廷的大忌,而丁汝昌这么做,是为了策应旅顺的周宪章,这更是犯了太后的大忌。而且,北洋水师大败联合舰队,气焰熏天,太后一时半会也拿这个丁汝昌没办法。

如果让丁汝昌下手,干掉周宪章,一则,可以除掉周宪章这个祸害,二则,北洋水师与章军之间就结了一道梁子,这两支汉人军人就不可能联合。如果有一天,事情败露,慈禧太后可以把一切都推到丁汝昌头上,顺便解决掉丁汝昌!

于是,太后老佛爷命端郡王载漪以犒劳将士为名,来到威海卫,秘密接见丁汝昌,封官许愿,诱使丁汝昌出手。同时,启动了慈禧太后安插在北洋水师的眼线吕天庆,命他配合行动。

丁汝昌心绪复杂。当初,在张佩纶的劝说下,丁汝昌豪赌了一把,结果赌赢了,他成了大清国的大功臣,光绪皇帝对他格外器重,太后也发来了表彰信,丁汝昌不仅保住了脑袋,地位也rì渐尊荣。

可是,丁汝昌也知道,慈禧太后绝不会忘记这件事!他现在唯一依靠的就是皇上,如果皇上再出个什么差池,太后老佛爷翻过手来,还是要收拾他。

端郡王载漪向丁汝昌保证,只要他肯做这件事,就是将功折罪,rì后,太后一定不计前嫌,不仅如此,太后还会大大重用他。

这是一个脚踏两只船的好机会!

能在太后和皇帝中间左右逢源,丁汝昌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况且,丁汝昌也没有胆子当面回绝端郡王。

于是,丁汝昌同意了端郡王的计划:派出吕天庆的镇北号炮舰,假意送周宪章去朝鲜,在茫茫大海上,彻底解决掉周宪章。

吕天庆已经向丁汝昌透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丁汝昌顺势就把这件事直接交给吕天庆,一则,这件事,交给谁都不放心;二则,丁汝昌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一旦事情败露,他也可以把这件事推到太后老佛爷身上。

丁汝昌和慈溪太后都是心怀鬼胎,都在为自己留后路。

就这样,端郡王载漪按计划把周宪章骗上了镇北号。吕天庆的亲信手下把郭二杆灌醉,吕天庆把周宪章哄骗到卧舱中。而周宪章毫无防备,昏沉沉睡着了。

趁着周宪章和郭二杆不备,吕天庆命镇北号掉转船头,向南行驶,快到舟山群岛海域后,吕天庆命人砸了轮机室里的航海设备,使镇北号失去动力,除掉了镇北号上的龙旗,悬挂上一面rì的太阳旗,然后,带着人上了救生艇,扬长而去。

丁汝昌一直乘坐定远舰,在远处监视镇北号,很快,吕天庆坐着救生艇上了定远舰,丁汝昌随即命令定远向镇北号开炮。

定远舰上的官兵看着眼前的战舰眼熟,很像是镇北号,可那艘军舰上飘着rì海军的军旗,大家不明内情,只得遵令开火。

海面上,归于平静,太阳早已落到了海平面之下,一轮弯月,升上幽蓝的天空。

丁汝昌举着望远镜,盯着镇北号沉没的地方,视野里,隐隐可见散落的碎片,在海水中飘摇。

吕天庆站在丁汝昌的身边,说道“提督大人,您可要看仔细了,可不能留下一个活物。”他手里没有望远镜,又不敢要丁汝昌手里的望远镜,只要眼巴巴地看着丁汝昌。

丁汝昌放下了望远镜,说道:“返航!”

“要不,咱们再派几只小艇过去看看。”吕天庆还是不放心。

丁汝昌斜了吕天庆一眼,说道:“天sè不早了,海面上要起风,定远必须赶紧回港避风。吕大人,这定远可是大清国的镇国之宝,如果出了什么差池,你我都不好向太后交待。”

“可是……”

“定远舰的炮火能够摧毁松岛,那艘小小的炮舰已经成了粉末,不会有人活着的!”丁汝昌有些不耐烦:“况且,就算有人活着,他也活不到明天,海上马上要起风了!”

“提督大人,毕竟这事非同小可!”

“吕大人,你是信不过提督了!”丁汝昌提高了语气:“返航!”

吕天庆看了看昏暗的海面,只得悻悻闭嘴。

定远舰掉转船头,开足马力,向北疾驰而去,渐渐消失在北方的海面。

半个小时后,乌云遮住了月亮,狂风大作,海面上涌起了巨浪。

丁汝昌坐在自己的卧舱里,听着外面海浪的呼啸,把手里的望远镜,狠狠地砸在了甲板上。

就在刚才,通过这个望远镜,他看见了自己不应该看到的东西。

镇北号沉没的海面上,一根飘浮的木板上,有两个模糊的黑影。

就在那一瞬间,丁汝昌下达了返航的命令。

至少在那个时刻,周宪章没死!

不过,他也活不了多久了,东南风骤起,狂风巨浪会吞没掉周宪章!

这样,周宪章就不是死在丁汝昌的手里,丁汝昌的良心,还好受一些。

丁汝昌呆呆地坐在卧榻上,心绪繁杂。

他不知道,他的这个决定是否正确。

周宪章活着或是死亡,对于丁汝昌的命运,都是吉凶难料。

他知道,太后老佛爷的承诺,是不保险的!

丁汝昌隐隐觉得,周宪章活着,似乎对他更为有利一些。

周宪章不幸遇难的消息,传遍了大清国。

朝廷向全国宣布,周宪章乘坐镇北号炮船,奉朝廷之命前往朝鲜安州招抚章军,不幸遭遇台风,船毁人亡。

朝廷追封周宪章为世袭忠勇伯,当然,周宪章是个孤儿,赵巧儿也没有为他生子,为了体现皇恩浩荡,皇上恩赐叶赫那拉那晋的一个两岁的小孙子过继给周宪章为子,承袭周宪章的爵位。

那晋家里没来由得了一个忠勇伯,阖家喜庆。只有老头子那晋一个人寻死觅活,要跟着爱徒周宪章而去,闹得一塌糊涂,最后,家人好说歹说,总算劝住了那晋。那晋倒也不再寻死觅活了,一个人跑到běijīng城外的大觉寺,要出家当和尚。

那晋是礼部侍郎,朝廷大员,又是有名的大儒,大觉寺的主持不敢给他剃度,这老头就赖在寺庙里不走。庙里的和尚没奈何,只得好茶好饭伺候着,小心问安,不敢有丝毫差池,那晋在大觉寺里,倒也逍遥自在。

朝廷为周宪章举行国葬。光绪皇帝责成户部尚书翁同龢,华阁大学士李鸿章负责周宪章的葬礼。

在这之前,光绪皇帝按照先前的承诺,将帽儿胡同的一座宅院赐予周宪章,翁同龢亲笔题了匾额——忠勇伯府,吴佩孚护送秦氏老太太、赵巧儿和柳英淑来到běijīng,住进了忠勇伯府。章军大小将校也从朝鲜、辽东等地来到běijīng,为他们敬爱的师长送葬。

葬礼就在忠勇伯府内举行,按照皇帝的意思,京城二品以上官员、京城的大小衙门都要派人前往吊唁。消息传开,不仅官员们争相前往,běijīng城里的士绅百姓、举子学人、三教九流有感于周宪章忠义,也是纷纷前来致哀,此外,辽东、山东等地官员、北洋水师、以及其他各路部队将领要么亲自前来,要么派人前来。忠勇伯府门庭喧闹,盛况空前。

所有的人进了忠勇伯府,见到周宪章的牌位,都是放声嚎哭。赵巧儿却是面带微笑,向各路吊唁的人等鞠躬致意,落落大方,举止端庄、气度非凡,所有见到赵巧儿的人,都不禁被这位诰命夫人的稳重豁达所折服,都猜想这位诰命夫人不知是哪家高官缙绅家的小姐,谁也没想到,赵巧儿原是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